今年是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70年前,韓戰爆發,以美國為首的所謂「聯合國軍」將戰火燒到了鴨綠江畔。為了保衛和平、抵抗侵略,在新中國成立伊始各方面存在嚴重困難的情況下,中國人民志願軍毅然跨過鴨綠江,打響了抗美援朝正義之戰,經過兩年零九個月艱苦卓絕的戰鬥,最終贏得了勝利和尊嚴。那麼,回顧抗美援朝那段歷史,可以給當今中國軍隊的建設發展帶來哪些啟示?就相關話題,記者周宇婷專訪軍事專家金一南,敬請關注中國之聲國防時空《一南軍事論壇》。
資料圖:韓戰中的美軍步兵輕武器
主持人:
幾年前我到韓國採訪,參觀了首爾戰爭紀念館。在一個陳列著中國人民志願軍軍裝、水壺、軍號的展櫃裡,我看到了四個漢字:「人海戰術」。我們都知道,在抗美援朝戰爭中,中國人民志願軍絕不是靠「人海戰術」就能將「武裝到牙齒」的敵人逼到談判桌前。但不可否認,戰爭中我們確實傷亡巨大。因此有人提出,犧牲這麼大,真的值得嗎?對此您怎麼看?
金一南:他們為什麼講中國用的是「人海戰術」呢?因為抗美援朝戰爭期間,我們的航空火力非常有限,幾乎沒有遠程炮火,志願軍官兵大多用的是單兵武器。而美軍卻有著十分強大的航空火力、火炮、連發武器等,並且有著非常充足的彈藥供應,這就造成了志願軍比較大的傷亡。
但是我們也必須看到,中國人民志願軍即使在裝備如此簡陋的情況下,也照樣給以美軍為首的所謂「聯合國軍」造成了很大傷亡。我1997年在美國學習的時候專程到華盛頓特區,參觀了美國的韓戰紀念碑,只見碑文上寫著:美軍死亡54246人,「聯合國軍」死亡628833人;美軍負傷103284人,「聯合國軍」負傷1064453人;美軍被俘7140人,「聯合國軍」被俘92970人;美軍失蹤8144人,「聯合國軍」失蹤470267人。所以,任何戰爭都要對比著看,只要把美軍和「聯合國軍」全部傷亡人數加起來,就可以看到他們的死傷並不比志願軍少多少。
資料圖:長津湖戰場一角
主持人:
抗美援朝戰爭不是中國人民要打的,而是美國當局強加給我們的。在這場敵強我弱、硬實力完全不對稱的戰爭中,我們有很大傷亡,但也讓美國付出了慘痛的代價。
金一南:對。美軍陸戰一師,曾在長津湖被我志願軍包圍,這個師的參謀長後來講過一句話。他說,長津湖的冰天雪地和志願軍不顧傷亡的衝鋒,將永遠成為他們每一個陸戰隊員終身的噩夢。在那場戰爭中,敵我雙方都承受了巨大的傷亡,但通過傷亡也讓彼此更加清晰地認識了對方。美國著名軍史作家約翰·託蘭,曾寫了一本世界暢銷書《漫長的戰鬥》。他在書裡寫道:「他們展現了人類戰爭史上最不可思議的勇氣和意志力,數十萬官兵在零下20攝氏度的嚴寒中,徒步跋涉雪原冰河,穿越彈幕火海,渾身掛滿冰凌,還在頑強衝鋒。」他們,他們指的是誰?就是志願軍。這是多麼強的畫面感!美國另一位軍史學家叫亞歷山大·貝文,他的著作是《朝鮮,我們第一次戰敗》。他在書中寫道:「沒有坦克和空軍,沒有重型炮火,餓著肚子的中國軍人,讓美國軍隊遭受了其歷史上最遠的一次撤退。」美國還有一個叫沃爾特·赫爾姆斯的作家,寫了一本名為《韓戰中的美國陸軍》的書。他在書中寫道:「從中國人在韓戰中顯示出來的強大攻勢和防禦能力之中,美國及其盟國再清楚不過地看出,共產黨中國已成為一個可怕的對手,它再也不是第二次世界大戰那個軟弱無能的國家了。」
資料圖:志願軍將士發動攻擊
主持人:
的確,為了抵抗侵略、維護和平,中國人民在抗美援朝戰爭中付出了巨大的犧牲,但這樣的犧牲是有價值的,是值得的。
金一南:
當年,中國人民志願軍以巨大的犧牲,為中華民族、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為中國人民解放軍贏得了巨大的榮譽。任何國家、任何民族,詆毀自己先烈,都是一種背叛。那些只強調犧牲,不強調成果的人,他們都是一派胡言。那麼試問,如果不打這場仗,我們就能改善跟美國的關係了嗎?前些年,通過中美貿易美國佔了那麼大的便宜,可是能改善與美國的關係嗎?美國有句諺語,叫「不可勝之敵即為友」,意思是,只有他們真正戰勝不了的人,才可能被他們選做朋友。按照某些人的說法,當年的抗美援朝戰爭不應該打,那時候我們應該去跟美國搞好關係。如果那樣的話,可能你永遠是它的奴才,永遠是它的小「跟班」,永遠是它的二級盟友,永遠是它指哪你打哪兒,永遠是它的聽差,你的國家永遠無法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
資料圖:「聯合國軍」總司令克拉克在停戰協議上簽字
主持人:
抗美援朝戰爭是正義之戰,因此得到了全世界愛好和平國家和人民的支持和援助。當時的蘇聯,也為中國人民志願軍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援,為抗美援朝戰爭最終取得勝利發揮了作用。
金一南:
抗美援朝戰爭期間,蘇聯給我們提供了很多的裝備。作為歷史唯物主義者,我們今天必須強調:僅憑精神就能戰勝對手是不可能的,還需要有強大的物質力量、物質後盾。而在當時新中國百廢待興的情況之下,如果沒有蘇聯給我們的物質保障,中國人民志願軍在朝鮮戰場上面臨的困難,還要多很多。
抗美援朝戰爭爆發,走向戰場的,是一支小米加步槍的軍隊;抗美援朝戰爭勝利後,從戰場上走下來的,是一支炮兵、裝甲兵、工程兵、防化兵等諸軍兵種齊全的現代化軍隊。特別是我們空軍的建設,如果沒有蘇聯的幫助是不可能發展如此迅速的。時任美國空軍參謀長驚嘆,「共產黨中國幾乎在一夜之間就變成了世界上主要空軍強國之一」。有朝鮮戰場的鍛鍊,有蘇聯裝備的進入,有蘇聯給我們提供的訓練,志願軍飛行員與蘇軍空軍飛行員並肩作戰,大大增強了志願軍空軍的空戰能力。
我們今天在回顧抗美援朝歷史的時候,一方面,要大力弘揚中國人民志願軍不畏強敵、敢打必勝的戰鬥精神;另一方面,我們也不能忘卻蘇聯在其中發揮的作用。當年,麥克阿瑟就建議:在朝鮮半島使用核武器,在中國的東北使用核武器,轟炸中國的重工業基地。麥克阿瑟的這個建議,遭到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布萊德雷的反駁。布萊德雷的理由是:中蘇是同盟,蘇聯也擁有核武器,美國如果在朝鮮半島和中國東北使用核武器,蘇聯也會在朝鮮半島使用核武器,對美國不利。
資料圖:身背肩扛向前線運給養
主持人:
70年滄桑巨變,當我們站在新時代的偉大徵程上,再回望抗美援朝那段歷史,您認為對當今周邊並不太平的中國來說有哪些啟示?
金一南:
今天我們回顧過去,絕不僅僅是為了感嘆一下。更重要的,作為我們軍隊來說,要看到韓戰是我們面臨的第一場現代化戰爭,這場現代化的戰爭給我們很多的教訓,而且在這種現代戰爭中,我們也暴露出了很多短板。
比如,志願軍司令員彭德懷講的「一軍打三軍」的問題,我們今後再也不能出現這樣的局面,這是我們從韓戰中充分汲取的教訓:美國空軍肆無忌憚地轟炸我們的邊境線;毛岸英烈士就是遭到美國空軍轟炸犧牲的;我們在朝鮮戰場的橋梁、隧道,包括大的車輛,基本被美國空軍全部摧毀;我們的戰場物資運到戰場上去的不到50%,有將近一半被炸毀在地面。今後奪取制空權、制海權,將成為我們軍隊奮鬥的重要目標。
另外,抗美援朝戰爭期間,志願軍多次出現了糧食供應不上、被裝供應不上的問題。我們要總結韓戰中我們存在的不足,我們離現代後勤還差距甚遠,我們一定要彌補這樣的短板。有一句話叫「外行談戰略,內行談後勤」。支援現代作戰,強大的後勤供應鏈它必不可少。彈藥送上去,裝備送上去,物資送上去,傷員運下來,戰俘運下來,這些後勤供應鏈長期是我軍的短板,我們一定要對這個短板做出有效的補足。
資料圖:中國人民志願軍司令員彭德懷在停戰協議上簽字
主持人:
對於新時代的中國軍人來說,應當如何充分汲取抗美援朝的經驗教訓,真正做到能打仗、打勝仗,打贏現代戰爭?
金一南:
抗美援朝戰爭,雖然過去70年了,我們軍隊回顧這場戰爭,需要總結的東西仍然很多。比如,當年我們在朝鮮戰場也有打得不好的時候,也有吃過敵人虧的地方。如今,我們強化海空力量,聚焦一體化聯合作戰,發展飛機、無人機、地面坦克、裝甲車、海面艦艇、水下潛艇等。同時,我們也在積極探索,如何通過數據鏈把它們聯為一體?怎樣儘快提升我軍的現代作戰能力,尤其是戰役指揮員的戰役指揮能力?如何應對將來可能面對的現代化戰爭?
只有充分汲取戰爭教訓,才能奪取未來的勝利。從這個意義上講,當年中國人民志願軍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的偉大壯舉,永遠是我軍現代化建設和我們國民思想建設豐富的營養之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