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1月16日 05:23 來源:長江日報
參與互動 從一個「小白」變為操控能手
七旬攝影師玩無人機拍下500多座橋
長江日報記者何曉剛 攝
長江日報訊(記者譚德磊)公路橋、鐵路橋、立交橋、石拱橋、亭廊橋……70歲的民間攝影師童漢芳,從去年8月至今,足跡遍布武漢三鎮、兩江四岸、河湖港渠,用鏡頭聚焦武漢500多座大大小小、形態各異的橋,精選橋梁圖片2000多張。
1月14日,陽光明媚,碧空如洗,童漢芳又帶著無人機來到武昌江灘拍橋,無人機騰空而起。航拍鏡頭中,二七長江大橋、長江二橋盡收眼底,長江兩岸,江灘美景徐徐展開。
「無人機可以根據拍攝需求,上下左右,構圖角度靈活自如,真正延展了人的視野。」童漢芳說,為了航拍攝影,他玩上了無人機,短短幾年時間,自己便從一個「小白」變身為操控「能手」。
70歲的童漢芳家住武昌。他一生酷愛攝影,也是中國攝影家協會會員。最近,用無人機航拍武漢的橋,成為他的愛好和習慣。
從2020年8月開始,童漢芳開始嘗試用無人機拍下藍天白雲下的武漢長江二橋、二七長江大橋、天興洲長江大橋,美不勝收。
後來,他又先後拍下武漢長江大橋、鸚鵡洲長江大橋、楊泗港長江大橋、江漢橋、晴川橋、月湖橋、知音橋、長豐橋……不到一個月,童漢芳就拍遍長江上的11座橋、漢江上的8座橋。
「拍著拍著,我的靈感一下子來了,索性把武漢的橋都拍到,形成攝影專題,記錄城市變遷。」童漢芳坦承,最初做這個決定時,自己也不知道能拍到什麼程度,拍下多少座橋,內心打鼓,沒有底氣。
在拍完長江、漢江上的橋之後,童漢芳開始把目光轉向城市公園裡的橋、河湖上的橋、港渠上的橋、道路立交橋等,視野一下打開了,可拍的橋越來越多,菜單越來越豐富。
去年12月,童漢芳用3天時間,三訪白沙洲青菱河,走完全線。在拍攝楚河漢街沿岸的放鷹橋、雲中橋、歌笛橋和煙霞橋4座橋時,為了避開沿岸高樓的陰影,他先後跑了3次。
「現在一座橋輕輕鬆鬆就搭起來了,橋的功能也越來越豐富,不僅有滿足交通出行的大橋,也有方便居民出行的小橋,反映的是經濟的發展、科技的進步和社會民生的改善。」童漢芳感嘆道:通過這次拍攝橋梁,看到了武漢的變化,看到城市長高了、長大了、天更藍了,變得越來越美麗。我為武漢這座英雄的城市而自豪!
為了拍橋,童漢芳乘公交,坐地鐵,跑遍武漢三鎮。在北洋橋路附近,他發現沿途有5座石拱橋、3座公路橋、1座簡易橋與北洋橋同在東湖港。北洋橋於明弘治甲子年(1504年)重新建造,是尚存原貌的古拱橋,擁有500多年歷史,是武漢市歷史最悠久的古橋。而近幾年新建的石拱橋年齡很小,尚不足5年。在這裡,古橋新橋同框,別有一番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