掏耳新體驗:看著自己的耳道掏耳屎,你試過嗎?

2020-12-25 數碼側方位

記得小時候看港版的西遊記,當時我就很羨慕猴子耳朵裡的金箍棒,不僅僅是因為它能大能小,是一件非凡的神兵利器,更主要的原因是這金箍棒是住在猴子耳朵裡的,每次我的耳朵裡癢需要掏耳屎的時候我就在想,猴子的耳朵裡肯定不會有耳屎吧,因為金箍棒那麼有靈性,應該會自己「打掃房間」的吧,於是我也想讓金箍棒住在我的耳朵裡,今後就不需要掏耳屎了。這都是兒時的瞎想,人人都需要掏耳屎,若金箍棒真的存在,也不可能讓我們這些凡夫俗子人手一根吧。

不過,雖然我們不可能人手一根金箍棒,但是現在我們卻可以做到人手一根採耳棒,還是智能可視的,它就是今天我要給大家介紹的一款數碼產品——智能可視採耳棒B2 Pro,由韓國女星李宜玲代言的掏耳神器,可以看著自己的耳道掏耳屎,你試過了嗎?

首先說說這款掏耳神器的配置

它的外觀基本就是如圖所示的那樣,它的內部集成了WiFi晶片和FPC天線,還有一顆300萬像素的攝像頭,廠商稱之為300萬像素高精度內窺鏡,它的整套包裝內還包含了紫外線消毒蓋、鋁合金配件筒以及磁吸充電底座。

其次,它是什麼工作原理呢?

B2 Pro工作時是利用內置的WiFi晶片連接網絡,與手機端的App配合,再利用300萬像素高精度內窺鏡拍攝畫面,再通過內置的FPC天線,將拍攝的實時畫面反饋到手機端的APP裡,就能實現看著自己的耳道掏耳屎了。

然後,它又是怎樣連接的呢?

其實B2 Pro的連接方式跟現在的藍牙耳機連接方式非常相似,但又不同,首先把產品的蓋子打開,利用手機端的APP讓產品連上WiFi,然後就可以通過App去控制或調整產品了,非常簡單。

再然後,這款黑科技產品能給我們人類帶來什麼好處呢?

掏耳屎的時候能夠看清自己的耳道,是非常安全的,再也不必像從前那樣憑感覺盲掏了,盲掏不僅掏不乾淨,深入沒個分寸還容易弄傷了耳朵,影響聽覺。雖然小編還沒有來得及第一時間體驗這款智能可視採耳棒B2 Pro,但能夠看著自己的耳朵內部掏耳屎,想想都覺得有點兒意思。

另外,難道像B2 Pro這樣的智能可視採耳棒就沒有什麼弊端嗎?

弊端是有的,利用B2 Pro掏耳屎很像是在動手術,你在操作時的移動速度絕對不能以目測的感覺為參照,必須儘量慢一點。可能第一次體驗的時候會有些不太適應,有時候會分不清下一步的動作該往哪個方向移動,特別要注意手機的觀看視角,不能倒著看,否則會影響你對移動方向的判斷,熟悉了以後就好了,不過總的來說這樣的黑科技還是利大於弊的。

最後,談談我的感想

科技的發展帶來了全新的更高級的享受,為了刮鬍子,人們發明了刮鬍刀,但傳統的刮鬍刀看起來並不安全,於是又發明了目前最高安全形態的電動剃鬚刀。有時候鼻毛長長了會伸出來,看起來很不雅觀,於是我們又買了一把小剪刀,但是小剪刀伸進鼻孔內,想想也不太安全,於是人們又發明了電子鼻毛修剪器。為了更深層次地去清潔牙齒和牙齦,人們又發明了電動牙刷。可是還有掏耳朵這個問題沒有解決,如今又有人發明了這個掏耳神器,看來那些經常遊走在各個茶館間的掏耳師應該思考一下轉業了。

好,今天的內容就分享到這裡,這款掏耳神器你嘗試過了嗎?如果你已經體驗了,無論是好是壞,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說說,讓其他想買的朋友也好有個參考,謝謝!喜歡我的內容請不要忘記關注我,每天都有關於數碼產品的新知與你分享,可以讓你在選購相應產品時少走一些彎路。

相關焦點

  • 陳年耳屎到底是掏還是不掏?想爽又怕受傷,那就試試這款掏耳神器
    問一下小夥伴們,你們喜歡掏耳朵嗎?前段時間很多自媒體平臺上挖耳朵的視頻在網上爆紅,讓觀者大呼過癮,仿佛被掏耳朵的人是自己一樣。這是因為掏耳朵,實在是太舒服了。掏耳朵在古代又名採耳,主要在發達地區上流行,一般只有達官貴人才能享受。
  • 耳屎能自動排出嗎?人需要掏耳屎嗎?敲黑板劃重點
    你喜歡掏耳朵嗎?閒來無事時,順手拿個東西來掏一掏耳朵,是很多人的習慣之舉,還有少部分人會去外面找專業人士(專業說法「採耳」)掏耳朵,但耳朵真的需要掏嗎?有哪些隱藏的危險與注意事項?二、耳朵需要掏嗎?主要看類型耵聹(耳屎)分為兩大類:乾性和油性。幹耵聹就是比較酥脆的黃色薄片,如果你屬於這種耳屎一般不建議去掏,因為它會隨著我們咀嚼、張口、打哈氣、咬合運動等自動排出外耳道。
  • 掏耳一時爽 掏耳不當危害多
    掏耳一時爽 掏耳不當危害多 你是不是難以忍受耳朵深處潛藏的耳屎?總是忍不住想要「一掏為快」?其實,耳屎對人有著諸多用處,頻繁掏耳或者方法不對也容易損害耳朵健康。3月3日是全國愛耳日,一起來了解被你「誤會」的耳屎有哪些作用?掏耳朵不當有何危害?如何正確掏耳朵? 耳屎,又叫耵聹,是由外耳道皮膚內的耵聹腺分泌出來的物質。
  • 挖耳一時爽,耳道很受傷!專家說這三種情況下才需要處理耳屎
    熊高雲主任醫師介紹,耵聹,俗稱「耳屎」,是外耳道軟骨部皮膚耵聹腺的分泌物,有的耵聹狀如粘液,俗稱「油耳」。正常情況下,我們並不需專門掏耳,一般堆積的耵聹會通過頭部運動、咀嚼、講話等下頜運動,被緩慢推送至耳道外緣,然後自然脫落排出外耳道。
  • 男孩掏耳朵引發癲癇:千萬別亂掏耳朵,耳屎的這些好處你不知道!
    不過一時掏耳一時爽,小編最近就被一條關於掏耳惹禍的新聞嚇到了: 說的是有一位愛掏耳的英國男孩,由於棉籤裡的小部分棉絮掉進耳道引起感染
  • 掏過耳朵的人請注意!有人這樣掏耳朵差點喪命,你都試過!
    掏耳屎真的有這麼可怕?正確的姿勢又是啥?今天就來給大家科普一下。耳屎到底是什麼?我們常說的耳屎,在醫學上有個十分文藝的名字叫耵聹【dīng níng】,是不是一下子感覺好聽多了。耵聹是由耳道皮膚腺體自行分泌出來的一種灰色、橙色或淡黃色的蠟質分泌物,同時還混有灰塵和皮屑。
  • 用這個掏耳棒,矽膠毛刷清掃耳屎,連碎屑都掃光
    那你知道耳屎究竟是什麼東西嗎?甚至有人因此耳膜穿孔 還有人得了耳道膽脂瘤。 不可能天天跑理髮店去掏耳朵, 但是有耳屎也不能不挖啊! 所以我們還是得自己來。
  • 掏耳屎竟致顱內感染 掏到根本停不下來!結果都做錯了
    特別是不經意間掏出一塊完整的耳屎,仿佛自己發現了稀世珍寶,那種心情簡直是美滋滋。甚至有一些家長定時定期地給孩子用棉籤掏耳朵,忽略孩子的感受不說,這樣的方式真的安全嗎?經常掏耳朵會破壞耳道皮膚的自然屏障,引起人體疾病,比如:1)掏耳朵最常會引起耳道溼疹;2)掏耳時不慎被人撞到,棉籤或耳勺會直接捅破耳膜,可導致不同程度聽力下降甚至耳聾;3)掏耳朵如果不慎,可造成外耳道皮膚受損,引發外耳道炎,出現疼痛,嚴重時會流膿;4)掏耳朵過深,可能會傷及鼓膜,出現鼓膜穿孔,引起中耳炎;5)掏耳朵確實會導致顱骨感染
  • 掏耳屎除了爽沒有一點好處!
    答案是:隨他去每個人終其一生都會長耳屎。耳屎,醫學上叫【耵聹】(是不是好聽很多?),是由耳道皮膚腺體自行分泌出來的物質混合了灰塵、皮屑形成的。首先,耳道有自排自潔功能,大部分人的耳屎是可以自行排出的。咀嚼動作也會促進耳屎的外排。
  • 掏耳需謹慎,寧海有人突然左耳失聰!
    「這兩天覺得自己感冒不舒服,醫生說其實是耳朵發炎,並不是感冒。」小楊感慨說,「沒想到耳屎處理不好還能帶來這樣的麻煩。」經過醫生診治,小楊的聽力已經恢復正常。醫生叮囑她平時不要用粗棉籤去掏耳朵,由於棉籤頭和耳道一樣粗,不但無法將耳屎掏出,反而可能會使棉籤的拉絲和耳屎堵在耳道中。
  • 「可怕」掏耳屎竟然掏出顱內感染!耳朵到底怎麼掏?原來這麼多年都...
    掏耳屎真的有這麼可怕?正確的姿勢又是啥?今天就來給大家科普一下。耳屎到底是什麼?我們常說的耳屎,在醫學上有個十分文藝的名字叫耵聹【dīng níng】,是不是一下子感覺好聽多了。耵聹是由耳道皮膚腺體自行分泌出來的一種灰色、橙色或淡黃色的蠟質分泌物,同時還混有灰塵和皮屑。
  • 杭州78歲大伯掏耳屎掏出「瘤子」!耳鼻喉科專家教你如何科學挖耳屎
    他馬上快速回憶起這幾年自己對耳朵曾經做過的那些事,「我平時最愛的就是掏耳朵,平時有空,我就會拿個棉棒或牙籤啊,有時候手邊有什麼順手的東西,我都會拿來掏一下。」大伯還說這幾年自己的右耳經常覺得悶、漲,好像聽力也很不好,但只是想到這是老年人的通病,畢竟年紀大了耳朵總是要背的,也就沒怎麼在意。
  • 5年沒掏過耳屎?5歲男孩被「折磨」慘了,寶寶耳屎到底咋處理?
    一般來說,成人每隔一段時間都會掏一次耳屎,不然耳朵裡邊就會癢,有時還會有響聲,總之非常難受。 但據錢江晚報曾報導,一個5歲的男孩竟然從出生到現在,5年沒掏過耳朵,這是一種什麼體驗?
  • 動物需要掏耳屎嗎,你怎麼看?
    首先老師說,地球上沒有一種動物是要掏耳朵的,哺乳動物和人類也不例外。耳管內的分泌物有其存在的意義,如果數量過多,我們的身體也有辦法使其自然排洩。耳朵屎是什麼東西?:我們所說的耳屎,就是外耳道中一種混合了腺分泌物和脫落死皮的東西,它的學名叫耳屎。
  • 掏耳朵咳嗽 掏耳朵咳嗽是什麼原因
    小編也是這樣,很多年來都是以掏耳朵就要咳嗽半天,非常難受,以至於後來都不敢隨便掏耳朵了。直到今天,我才終於明白,掏耳朵咳嗽的原因是什麼了。有此困惑的朋友們,是不是也很想知道呢?  據專家所說,掏耳朵出現咳嗽,嗓子發癢等情況,大多數是因為刺激到了迷走神經。所以才會出現這些症狀。
  • 挖耳朵你真的會麼?杭州大伯越挖越癢,耳朵裡還長滿了「毛」……
    長大了,沒人再給我們掏耳朵……有些朋友選擇自己掏一掏,還有些朋友則選擇去採耳店。不可否認,掏耳確實非常安逸,但是,耳朵真的越「乾淨」越好嗎?在耳鼻咽喉科門診,慈軍用視頻耳內鏡為大伯進行了檢查。鏡子一伸進去,章大伯就在顯示屏上看到,自己的耳道裡竟然溼噠噠的,還長滿了白白的「毛」。「醫生,我這耳朵怎麼跟發黴了一樣!」
  • 用棉籤掏耳朵,看似衛生或許最傷身,正確掏耳屎的方法了解一下
    掏耳朵的時候,會有一種說不出的快感。如果你有幸在成都的街頭體驗過「採耳」,那種直達靈魂深處的快感,簡直就是神仙感受!甚至還有外國小哥哥慕名而來!然而專業採耳太貴了,一次就要幾十上百,一般人消費不起呀!這讓我想起之前在家時,鄰居用我們經常用的掏耳器給她的孩子掏耳朵,小孩子趴在她腿上,側著一隻耳朵給她媽媽,媽媽也是小心翼翼地把挖耳器伸進耳朵裡,來來回回好幾次都沒有成功,因為小孩子說疼疼疼,最後媽媽不得已放棄,不幫小孩掏耳朵了。這時就會想如果小朋友長期沒有掏耳朵會面臨什麼問題,這時就想到一旦耳屎堆積太多,不僅不衛生,而且還會影響聽力。
  • 孩子生下來就沒掏過耳朵,又長又寬的耳屎堵住耳道,家長需警惕!
    因為他之前剛剛生病感冒過,醫生懷疑是感冒所引起的後遺症,可一檢查才發現,孩子的耳道裡全部都是耳屎,外耳、中耳、內耳都被耳屎堵住了。問過孩子家長才知道,5年以來,他們從未給孩子掏過耳朵,一點兒耳屎都沒清理過,現在這耳屎都凝固在一起了,堅硬無比,難怪孩子會疼。
  • 耳屎到底要不要掏?這麼多年你可能都做錯了!
    不同人群的耳屎組成成分各有不同,主要分為幹型和油型。一般來說幹型會比較容易脫落,而油型可能會容易積在耳道裡。5、耳屎真的會越挖越多,經常挖就會分泌的越來越多。而且新分泌的耳屎可能會由原本的片狀變為碎屑,降低保護耳朵的能力。也許你會擔心耳屎不挖越來越多怎麼辦?耳屎正常來說只存在於耳道外部1/3,即使很多,通常也會自己掉出來。
  • 去醫院可以掏耳朵嗎?小心掏出一坨耳粑粑
    網友對於耳屎能不能自己掏,一直持有多種意見。其中包含多個派別。人的耳朵從外向內依次是外耳,中耳,內耳。我們的耳屎主要集中在外耳道。耳屎的成分包括脫落的耳道上皮,耵聹腺分泌的油脂及分泌物混合形成。耳屎長期積累會形成耵聹。耳屎具有保護耳道的作用,耳道可以自然脫落,普遍認為耳屎不需要特殊清理。耳內形成耵聹,或耳屎嚴重堵塞耳道時,需要就醫進行清理。耳朵分為油耳和幹耳,油耳的耳屎不易自然脫落,會伴有異味。掏耳朵這個事情,有些人經常掏,有些人幾十年不用掏,因人而異,不過,一些錯誤的工具,會導致不好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