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一項調查,讓你寫出在地鐵/高鐵上最令人反感的5大行為是什麼?
我想,「刷各種視頻,並且放外音」的這項舉動,必定榜上有名!
甚至有網友說,出門乘坐公共運輸的時候,只想買一堆10塊錢的耳機,見到一個放外音的人,就扔一副耳機給他。
但是好消息來了自4月1日起,《城市軌道交通客運組織與服務管理辦法》實行約束使用電子設備時外放聲音等行為。
對於違反相關規定者,相關運營單位有權對其進行勸阻,勸阻無果者,可對其進行相應的懲罰,並列入「乘客行為黑名單」!
當我看見這條消息的時候,心中真的是豈止一個「爽」字了得!但是隨之而來的問題就是,在噪音較大的車上帶耳機要把聲音調大,導致耳朵經常不舒適,然後不停地掏耳朵!
相信很多人都喜歡掏耳朵,酥酥麻麻的,要多舒服就有多舒服!但是掏耳朵除了爽,沒有一點好處!
不掏,耳屎會不會長滿耳朵?
那麼有人問了,不掏耳朵,耳屎太多了怎麼辦?答案是:
隨他去
每個人終其一生都會長耳屎。耳屎,醫學上叫【耵聹】(是不是好聽很多?),是由耳道皮膚腺體自行分泌出來的物質混合了灰塵、皮屑形成的。
首先,耳道有自排自潔功能,大部分人的耳屎是可以自行排出的。咀嚼動作也會促進耳屎的外排。
其次,反覆掏耳朵會破壞耳道皮膚自然屏障,甚至會引起耳道溼疹。如果耳朵沒有什麼症狀,耳屎什麼的就隨它去吧。
耳屎是幹什麼的?
既然不能掏耳屎,但是留著它幹什麼呢?不管你有沒有嫌棄耳屎,它的存在是有一定意義的。
潤滑保溼
由於耳屎內脂質的存在,油膩膩的耳屎可以提供潤滑作用防止耳道內的皮膚乾燥,避免過於乾燥引起耳癢、皮膚燒灼感。
保護耳膜
避免沙石、水滴直接刺激或破壞耳膜。
一定的抗菌作用
耳屎中的某些成分,比如溶酶菌、免疫球蛋白等,都對細菌有一定的抑制和消滅作用。
防噪音
我們的耳膜非常薄,很容易被強聲波震裂,而耳屎能起到過濾和緩衝聲波的作用。
經常掏耳朵竟會導致顱內感染?
經常掏耳朵會破壞耳道皮膚的自然屏障,引起人體疾病,比如:
掏耳朵最常會引起耳道溼疹;掏耳時不慎被人撞到,棉籤或耳勺會直接捅破耳膜,可導致不同程度聽力下降甚至耳聾;掏耳朵如果不慎,可造成外耳道皮膚受損,引發外耳道炎,出現疼痛,嚴重時會流膿;掏耳朵過深,可能會傷及鼓膜,出現鼓膜穿孔,引起中耳炎;掏耳朵確實會導致顱骨感染。用棉纖掏耳朵時,棉籤纖維會不斷在耳道內聚集,時間久了會導致局部潰爛,引起耳後顱骨的感染。
有耳屎結塊難受怎麼辦?
耳屎分兩類,一類乾性耵聹,一類溼性耵聹,後者俗稱【油耳】。油耳和遺傳有關,不是一種病。我們黃種人幹耳比較多,白種人和黑人則反之。
無論是乾性或溼性耵聹,除非有症狀,否則無需處理。如果耳屎堵滿了耳道,感覺很難受,甚至聽力下降等情況,那還是要自己掏一下的。
但是我們黃種人乾性耵聹比較多,很多人耳屎很硬甚至結塊很難掏出來怎麼辦?
可以用滴耳液,軟化耳屎後,再將耳屎掏出。洗澡或遊泳後耳朵有水分殘留,可能會引起細菌感染,也可以使用耳滴清理耳道哦~
長時間戴耳機有什麼危害?
那些經常戴耳機的同學更要注意了!很多人喜歡在看書、運動的時候帶著耳機順便聽聽音樂,並且還有一些人喜歡在睡覺的時候戴耳機聽音樂,認為這樣可以幫助睡眠,但是戴耳機的危害很多!
影響聽力
經常戴著耳機不僅會危害耳道的健康,還會刺激耳部神經,導致聽力下降,嚴重的還會導致耳鳴、耳聾,所以大家一定要注意。
導致耳道滋生細菌
經常戴著耳機,會導致耳朵內部的空氣無法流通,很容易導致耳朵內部滋生細菌,從而導致一些耳部的炎症、危害耳道的健康。
使用耳機有哪些注意事項?
在使用耳機的過程中,要注意耳機的清潔,以免耳機上的細菌病菌進入耳道,危害耳部的健康。在用耳機聽音樂的時候,一定要儘量的將聲音調小,並且聽一段時間最好休息一下,不要連續長時間的使用耳機,這樣有益於聽力健康。一般在劇烈運動的時候,最好不要帶著耳機,以免刺激耳部的神經,不利於耳朵鼓膜的健康。只是當代年輕人,主要都靠耳機來續命。耳機是保護傘,耳機是防火牆,耳機為當代社恐青年創造了一個天堂。耳機外哪怕天崩地裂,都和耳機裡的我毫無關聯。但是也要保護好自己的耳朵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