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醫院掏耳屎、擠粉刺、打耳洞也太太太爽了!

2020-12-25 騰訊網

「世界忽然變得好喧囂啊!」

「我懷疑自己能聽到隔壁鄰居炒菜的聲音!」

這是最近知妹在找資料時,發現不少網友在分享自己去醫院掏耳朵的經歷。

體驗過的人紛紛表示,當千年耳屎被夾出來的一剎那:

(圖片來源:網絡)

除了「掏耳朵」,還有一些令人意想不到的項目,也可以在醫院做,保你看完打開新世界的大門,這就來給大家盤點一下。

某不願意透露姓名的網友,因耳屎堵塞嚴重,去採耳店被師傅說是「鐵耳」,必須得用他們家的「祖傳秘方」藥水才能徹底清除,報價200元一隻耳朵。

於是這位網友靈機一動:既然這麼嚴重,那就去掛一個三甲醫院耳鼻喉科門診號吧。結果2分鐘就掏完了,費用84元。

和採耳店相比,在醫院清理耳屎除了便宜便捷,還更衛生。

(圖片來源:新浪微博@澎湃新聞)

此外,有時候耳朵不適,可能不單純是耳屎太多引起的,還可能伴有其他的外耳道問題,如外耳道溼疹、外耳道炎、外耳道膽脂瘤等,所以建議大家出現明顯不適時最好去醫院檢查下,早發現早治療。

什麼情況下需要去醫院看耳朵?

相信很多人都有自己手欠擠粉刺、痘痘留下痘坑、疤痕甚至感染的經歷。為了美和健康,真的不推薦自己在家隨便擠痘痘。

在醫院,醫生首先會根據你皮膚的狀況判斷是否需要進行針清。

針清就是用器械去除粉刺頂部或者擴大粉刺的開口,然後把堵塞住毛孔的皮脂和其他物質排出。

所以,針清一般只是局部治療的輔助手段,不作為常規治療方案。

醫生會用嚴格消毒的器具,在針清的前後都對臉部進行消毒,對於不適合「擠」的炎性痘痘等,不會隨便下手。

更重要的是,醫生還可以幫你查明肌膚問題背後的原因,制定整套的治療計劃,幫你徹底根治粉刺、痘痘。後續的痘印痘疤、毛孔粗大等問題,也能夠在醫院一起進行規劃和解決。

治療痤瘡需要的不僅是物理手段,可能還需要口服或者外用藥物。一旦覺得自己的痘痘在家無法解決,真的需要先去醫院的皮膚科就診。

有些女孩子打耳洞會直接選街邊小店,實際上打耳洞可以去醫院掛整形美容外科。

醫院通常會採用雷射穿耳洞的方式,好處有很多比如不出血、創傷小恢復快、創口平整不易發炎、耳洞大小位置精準可控等等。

需要注意的是,由於雷射打耳洞技術先進,成本更高,所以基本只存在於醫院。

畢竟,超脈衝二氧化碳雷射儀器價格本身就很貴,街邊的美容院很難投資得起,何況美容院也不一定有專業的雷射操作醫師進行操作。

還有人關心雷射穿耳和其他方法比更痛嗎?雷射穿耳過程只有1-2秒,雖然痛感因人而異,但總體不會比耳釘槍等方式更痛,根據打過耳洞的人反饋,一般只有短暫的脹痛感。

去醫院進行雷射穿耳洞的注意事項:

當然,穿耳洞前認真洗個頭,是件絕對不會後悔的事情!

寫在最後

除了挖耳屎、擠粉刺、穿耳洞,其實還有很多我們生活中的「小確喪」,都能被醫生輕鬆搞定,收費還格外便宜。

例如魚刺卡到喉嚨,去醫院取出也遠比自己在家用偏方折騰更安全、更高效。

醫院每年都要接診大量認為「小事沒必要去醫院」的患者,由於疏忽大意和操作不當,把幾元錢就能解決的「小事」折騰成了發炎、感染等「大事」,最後還要進醫院不說,治療費用也翻了幾倍。

所以,遇到在家解決不了的問題,還是去醫院吧!

審稿專家:餘佳| 卓正醫療皮膚科醫學美容主治醫師

參考文獻

[1]王毅.真菌性外耳道炎病因分析及防治對策[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7,17(17):167.

[2]《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學》(第8版).人民衛生出版社.

[3]鍾彩萍,何小英,文彩輝.外耳道耵聹栓塞的治療與護理體會. 中國醫藥導報.2010,(20).105-106.

[4]韓德寬. 淺談面部的「危險三角區」[J]. 中國臨床醫生雜誌, 1979(6).

[5]寧仁章, 曹樹民. 小兒頜面危險三角區外傷導致海綿竇血栓3例死亡報告[J]. 口腔醫學, 1987, 7(3):142-143.

【主創團隊】

作者:時雨

編輯:帝豪、張靜璇

排版:王中強/校對:胡磊

運營/統籌:張靜璇

相關焦點

  • 掏耳屎除了爽沒有一點好處!
    當我看見這條消息的時候,心中真的是豈止一個「爽」字了得!但是隨之而來的問題就是,在噪音較大的車上帶耳機要把聲音調大,導致耳朵經常不舒適,然後不停地掏耳朵!相信很多人都喜歡掏耳朵,酥酥麻麻的,要多舒服就有多舒服!但是掏耳朵除了爽,沒有一點好處!不掏,耳屎會不會長滿耳朵?
  • 耳屎要不要掏?別急!這貨是個寶!
    耳屎到底要不要掏 掏耳朵一時爽,一直掏一直爽~ 是不是?
  • 寶寶有耳屎,可以幫寶寶掏耳朵嗎?如何正確處理?
    掏耳屎一時爽,一直掏一直爽。不少家長看到寶寶也有耳屎,就想幫寶寶把耳屎掏乾淨,其實,寶寶和大人不一樣,耳屎也不是想掏就能掏的。調查顯示,美國平均每年有12000多名兒童因為棉籤而被送進急診,其中85%的孩子,都是在試著用棉籤清理耳道的時候,受到了傷害。
  • 掏耳一時爽 掏耳不當危害多
    掏耳一時爽 掏耳不當危害多 你是不是難以忍受耳朵深處潛藏的耳屎?總是忍不住想要「一掏為快」?其實,耳屎對人有著諸多用處,頻繁掏耳或者方法不對也容易損害耳朵健康。3月3日是全國愛耳日,一起來了解被你「誤會」的耳屎有哪些作用?掏耳朵不當有何危害?如何正確掏耳朵? 耳屎,又叫耵聹,是由外耳道皮膚內的耵聹腺分泌出來的物質。
  • 耳屎能自動排出嗎?人需要掏耳屎嗎?敲黑板劃重點
    你喜歡掏耳朵嗎?閒來無事時,順手拿個東西來掏一掏耳朵,是很多人的習慣之舉,還有少部分人會去外面找專業人士(專業說法「採耳」)掏耳朵,但耳朵真的需要掏嗎?有哪些隱藏的危險與注意事項?二、耳朵需要掏嗎?主要看類型耵聹(耳屎)分為兩大類:乾性和油性。幹耵聹就是比較酥脆的黃色薄片,如果你屬於這種耳屎一般不建議去掏,因為它會隨著我們咀嚼、張口、打哈氣、咬合運動等自動排出外耳道。
  • 「可怕」掏耳屎竟然掏出顱內感染!耳朵到底怎麼掏?原來這麼多年都...
    很多人都喜歡沒事就掏耳朵,而且掏耳朵的花樣也是相當多。左掏掏,右掏掏…棉籤掏掏,耳勺撓撓……總之是怎麼爽怎麼掏。特別是當不經意掏出一小塊耳屎的時候,那種爽快和舒服仿佛就在耳畔但掏耳朵這件小小事還真沒那麼簡單!日前,澳大利亞《那就是生活》雜誌刊登的一篇報導引發關注。一名37歲的女性因為用棉籤掏耳朵差點進了「鬼門關」。
  • 去醫院可以掏耳朵嗎?小心掏出一坨耳粑粑
    網友對於耳屎能不能自己掏,一直持有多種意見。其中包含多個派別。人的耳朵從外向內依次是外耳,中耳,內耳。我們的耳屎主要集中在外耳道。耳屎的成分包括脫落的耳道上皮,耵聹腺分泌的油脂及分泌物混合形成。耳屎長期積累會形成耵聹。耳屎具有保護耳道的作用,耳道可以自然脫落,普遍認為耳屎不需要特殊清理。耳內形成耵聹,或耳屎嚴重堵塞耳道時,需要就醫進行清理。耳朵分為油耳和幹耳,油耳的耳屎不易自然脫落,會伴有異味。掏耳朵這個事情,有些人經常掏,有些人幾十年不用掏,因人而異,不過,一些錯誤的工具,會導致不好的結果。
  • 男孩掏耳朵引發癲癇:千萬別亂掏耳朵,耳屎的這些好處你不知道!
    說到生活上那些爽翻天的小癖好,小編第一反應就是想到掏耳朵。 尤其是耳機戴久了感覺耳朵發癢,或者洗澡後耳朵進水的時候,把棉籤伸進耳道輕輕旋轉,那感覺真的太爽啦!
  • 陳年耳屎到底是掏還是不掏?想爽又怕受傷,那就試試這款掏耳神器
    問一下小夥伴們,你們喜歡掏耳朵嗎?前段時間很多自媒體平臺上挖耳朵的視頻在網上爆紅,讓觀者大呼過癮,仿佛被掏耳朵的人是自己一樣。這是因為掏耳朵,實在是太舒服了。掏耳朵在古代又名採耳,主要在發達地區上流行,一般只有達官貴人才能享受。
  • 耳屎一直不掏,會不會堵住耳朵?原來真相很簡單
    有很多人有掏耳屎的習慣,如果不掏耳屎就會覺得耳朵裡痒痒的,甚至會覺得耳屎會堵住耳道影響聽力,有的人覺得掏耳屎麻煩,或者怕對耳朵的聽力有影響,就一直不敢掏。那麼到底應不應該掏耳屎?不掏耳屎時間長了會不會堵住耳道或者引發其他一些疾病?
  • 掏耳朵竟傷到寶寶鼓膜,挖耳屎這等小事的風險,你確實承受不起
    寶寶耳屎要不要掏?是個人都會有耳屎,沒毛病啊,寶寶再小同樣也會有。既然是正常現象,耳屎非但不會影響耳朵健康,還肩負圖中功能,而且大部人的耳屎都在自淨作用下,自行排出體外……對,耳屎確實不美觀,但這不是爸媽們見一次掏一次的理由呀,小傢伙們的耳道非常窄,皮膚免疫力也很弱,見一次掏一次的話,很容易引起外耳道炎不說,萬一手一抖掏的力道過重了,還會傷到寶寶的耳膜。
  • 孩子生下來就沒掏過耳朵,又長又寬的耳屎堵住耳道,家長需警惕!
    一塊長約1.4公分,寬約0.8公分的耳屎堵在耳朵裡是怎樣一種體會?對於大人來說都會很難受吧,更何況還是個5歲的孩子,這屬於巨型耳屎了,是耳屎中的戰鬥機啊。據悉,浙江海寧的一個5歲小男孩,突然喊自己的耳朵疼,止不住地掏耳朵,父母連忙把他送到醫院去檢查。
  • 耳屎到底要不要掏?這麼多年你可能都做錯了!
    小坊身邊不少朋友都喜歡掏耳朵。據說掏耳朵最早發源於唐朝,是皇宮貴族放鬆娛樂的主要方式。歷經千年發展,這門技藝昌盛於「巴蜀」地區,是當地人民休閒的主要方式,到四川不喝茶等於白去。不採耳等於不會享受喝茶。其實自己掏耳朵,風險可不小!1、用力過猛,導致鼓膜穿孔,聽力下降,甚至並發中耳炎。2、方法不當,可能將耳屎推向耳道深部,形成耵聹栓塞,導致聽力減退,壓迫鼓膜引起耳鳴,眩暈。
  • 耳屎究竟需不需要掏?很多人都可能做錯了
    ,很多人出於對自己衛生的需求,往往就會定期甚至是頻繁地掏耳朵。但是有不少人都說耳屎不用處理,因為耳屎是會自行掉出來的。那麼耳屎到底該不該挖?耳屎要經常掏出來嗎?耳屎要不要清理?耳屎是會自行排出體外的,所以不用經常去掏耳朵;在日常生活中,耳屎會緩慢從耳道內向耳道口移動,累積到一定程度時,通過咀嚼時下頜關節的運動,它會不斷的脫落排除體外,因此不用擔心會堵塞耳道。可以每周對耳廓周圍經常一次清理,但是不宜每天都清潔,耳部皮膚脆弱,易發炎感染。
  • 耳屎到底是什麼?能掏嗎?耳朵發癢是進蟲子了嗎?
    但是有些人不良的掏耳朵習慣,可能會引發耳朵瘙癢,比如喜歡用棉籤、手指甲,甚至小木棍等掏耳朵。而且有些人不掏乾淨不罷休,一直用力往耳朵內部掏,這很容易破壞耳朵皮下組織,耳屎挖得太乾淨,外界的有害物質更容易進入耳朵,也會造成外耳道乾燥,從而引發耳朵瘙癢。
  • 掏耳屎竟致顱內感染 掏到根本停不下來!結果都做錯了
    耳屎,很多人總認為是耳朵裡面多了髒東西,一定要把它清除乾淨才好。反正就是有事沒事掏掏耳朵,而且花樣那真不是一般的多。左掏掏、右掏掏、棉籤掏、耳勺掏……總之一句話,掏到根本停不下來!耳屎是啥?用棉纖掏耳朵時,棉籤纖維會不斷在耳道內聚集,時間久了會導致局部潰爛,引起耳後顱骨的感染。如果真的想掏耳朵,也不要用棉籤伸進去掏。這是因為,棉籤容易把耳屎推到耳道深處,形成耳屎堆積,此外,可能對耳朵造成損傷,例如刺破耳膜。
  • 平時到底該不該掏耳朵呢?陳年耳屎和狐臭又有什麼關係?
    眾所周知人類三大爽事——掏耳朵、挖鼻孔和摳後背,而掏耳朵是不可否認的NO.1。但是有的人天天都要挖耳朵,而有的人幾十年來從沒挖過耳朵。曾經有這麼一個新聞,一位婦女時常覺得耳朵沙沙作響,耳道不通暢也聽不清楚,影響到了日常生活。忍了多年後終於去醫院,醫生檢查發現她的耳朵,已經被耳屎堵得嚴嚴實實的。
  • 杭州78歲大伯掏耳屎掏出「瘤子」!耳鼻喉科專家教你如何科學挖耳屎
    如果我們現在倒回去看徐大伯的整個病例,就會發現這完全是一起因為掏耳屎引發的「血案」,人體的外耳道軟骨部皮膚具有耵聹腺,其淡黃色黏稠的分泌物稱「耵聹」,俗稱耳屎。當「耳屎」積聚較多時,就會發癢,條件反射,人們就會去掏,但殊不知耳屎也有「特殊功用」,在「保護人體」這個領域也有自己的一席之地:·抵抗細菌、病毒耳屎富含油脂,在耳道皮膚表面形成一層酸性膜,賦予外耳道抵抗細菌、病毒侵害的作用·阻擋異物入侵耳內
  • 5年沒掏過耳屎?5歲男孩被「折磨」慘了,寶寶耳屎到底咋處理?
    在醫生問到為啥5年不給孩子掏耳屎的時候,母親說他太調皮不給掏,而且她聽說小孩子不用掏耳朵,所以也沒太在意,以至於一下子就耽擱了5年…… 其實兒科醫生的確不建議隨意給寶寶掏耳屎,但這是在寶寶耳朵內的耳屎能夠自己被排出體外的前提下,如果你家寶寶的耳屎不能被自己排出體外,寶媽還是要給他掏一掏的。
  • 老人掏個耳屎花了3800元,真相令人頭皮發麻
    原來,前段時間,張爺爺因為耳背,專門去了一趟醫院,結果醫生給他配了一個助聽器。老人覺得自己耳朵沒問題,耳聾才需要助聽器,一直對此事耿耿於懷。「我這個耳朵能不能治?」張爺爺向攤主諮詢。攤主劉某給張爺爺看了看耳朵說,「你有耳結,掏出來就好了。」「好多錢?」張爺爺仿佛抓住了救命稻草。「我這裡是明碼標價。具體好多錢要看耳結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