掏耳朵竟傷到寶寶鼓膜,挖耳屎這等小事的風險,你確實承受不起

2020-12-24 魚小南

爸媽有掏耳朵的習慣嗎?還別說,有的爸爸就是喜歡掏個耳朵,有的媽媽呢恨不得一點耳屎都看不到,有了寶寶之後,他們就會把這個習慣延續到寶寶身上。

千萬別,寶寶的小耳朵可經不起這種「待遇」,如果簡單粗暴一掏,反而會對寶寶造成傷害,再說了,耳朵不能清潔太過,尤其是耳屎,不是爸媽想掏就能掏的。

鑑於耳朵問題很多爸媽會忽視或者不重視,為了寶寶的健康成長,小南還是寫一篇吧,收好不謝。

寶寶耳屎要不要掏?

是個人都會有耳屎,沒毛病啊,寶寶再小同樣也會有。既然是正常現象,耳屎非但不會影響耳朵健康,還肩負圖中功能,而且大部人的耳屎都在自淨作用下,自行排出體外……

對,耳屎確實不美觀,但這不是爸媽們見一次掏一次的理由呀,小傢伙們的耳道非常窄,皮膚免疫力也很弱,見一次掏一次的話,很容易引起外耳道炎不說,萬一手一抖掏的力道過重了,還會傷到寶寶的耳膜。

所以,整體原則就是,偶爾清潔一下就行啦:清潔範圍僅限於耳朵外側及耳洞口,清潔對象僅限於眼睛能看到的耳屎。最好是用擰乾的紗布。內耳就不要去管它了。

當然了,如果寶寶耳屎多到讓小傢伙不舒服了,還是要處理一下的,但別自己上,去醫院讓醫生處理吧。也有部分新生兒有時候會有溼潤型耳垢,分泌物也很多,清潔的頻率可以高一點。

寶寶耳朵進水了怎麼辦?

也有的爸媽看寶寶這麼個小肉團,什麼都不敢下手,比如寶寶耳朵進水後,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怎麼辦?」

確實,給小寶寶洗澡時,小傢伙只要不配合,腦袋動來動去的話很容易進水(如圖)。而且,細菌也會趁機進入,增加寶寶耳道感染的機會。

外耳道和耳廓相對好辦,用乾淨的毛巾或棉籤吸乾淨就行。耳道內部有水,最好是馬上用軟棉棒去吸,在固定住寶寶小腦袋、輕輕旋轉著插入棉棒之前,先把棉花弄得蓬鬆一點,這樣不容易傷害到寶寶的耳膜,也能吸更多的水。可以重複幾次,直到把水吸乾淨。

如果用紙巾的話,一定要柔軟且吸水性好,劣質紙巾不要用,不然遇水後留在寶寶耳朵裡就麻煩了。

爸媽在給寶寶洗澡時,用手託住寶寶的小腦袋只是「及格分」,還要用拇指和尾指把寶寶的耳廓輕輕反折一下蓋住耳道,這樣才能避免洗澡水進入寶寶耳朵裡。

知道很多爸媽心靈手不巧,那就用軟軟的棉花輕輕塞在寶寶的耳朵裡,洗完澡及時拿掉。

對了,夏天天氣熱,寶寶耳朵後面很容易積攢汗液和汙漬,也要及時清潔,不然會發溼疹。

以及,寶寶哭鬧時如果眼淚譁啦啦,爸媽也要及時擦一擦淚水,不然眼淚很容易順著臉蛋流入耳道,也會讓耳朵感染。

還有的寶寶是吃完奶後就躺下了,結果吐奶或溢奶時奶水流入耳道了,除了用上述辦法及時清理,每次寶寶吃完奶後爸媽別讓他馬上躺著,可以先豎著抱起來一會兒拍嗝,也儘量別躺著給寶寶餵奶。

護理寶寶耳朵,爸媽還要做到這些:

前面說的掏耳屎和進水問題,很多爸媽說「我們知道的」,那這些護理小知識呢?也一併看看吧。

護理之前,爸媽首先可以判斷一下寶寶的聽力是不是正常,簡單說5-6個月的寶寶就有了聽力,如果寶寶過分安靜,對大的聲響沒有驚跳反應,說明聽力可能有問題,需要去醫院檢查一下,這裡不展開。

然後,餵奶時最好讓寶寶呈半坐位,因為小寶寶的耳朵還沒發育完善,咽鼓管比較短且位置低而平直,寶寶吞咽、咀嚼、打噴嚏或哭鬧時,很容易因為嗆奶讓奶水沿著咽鼓管流入中耳。

如果寶寶感冒或者得了中耳炎,爸媽最好別帶他坐飛機,因為這時候寶寶咽鼓管處於一種水腫的狀態,坐飛機會加重對耳部的壓迫。可以等寶寶情況好轉,或改乘其他交通工具。

有部分寶寶還會有耳前瘻管,就是耳朵旁邊有小眼,這其實是一種常見的先天性畸形。除了局部刺癢,有時輕輕壓擠小眼周圍,還會有少許白色分泌物,這些分泌物還有點點臭味。只要寶寶沒有其他症狀,也沒有感染,就不用處理。飲食上儘量清淡,平時不要要擠壓,保持局部清潔就行。

如果急性感染還形成膿腫了,就需要去醫院進行處理或做切除手術。

現在,爸媽知道怎麼護理寶寶的小耳朵了吧?也祝寶寶的發育一切正常。

相關焦點

  • 寶媽一個行為,寶寶鼓膜穿孔:挖耳屎這等「小事」的風險,你承受不起!
    知道給寶寶掏耳屎不好,但是看著寶寶耳朵裡大塊的分泌物,她的強迫症不允許她視而不見。於是,趁寶寶睡著後,她小心翼翼地給兒子清理了耳屎。看著清理出來的「戰利品」,寶媽還認真的分享了自己的「經驗」。(圖片來源:知乎截圖)看到底下有寶媽發出質疑的聲音,小康君就放心了,畢竟不是所有的寶媽都敢對寶寶「下手」噠~耳朵真的不是你想掏就掏的!
  • 男孩掏耳朵引發癲癇:千萬別亂掏耳朵,耳屎的這些好處你不知道!
    雖然知道經常掏耳不對,但大家有沒有發現,如果一直忍著不掏耳,耳屎積聚太多也會十分難受,甚至堵得耳朵聽力下降? 為了搞清楚耳朵到底能不能掏、怎麼掏,小編還是總結一些知識點跟大家說說吧。
  • 杭州78歲大伯掏耳屎掏出「瘤子」!耳鼻喉科專家教你如何科學挖耳屎
    聽到醫生的診斷,徐大伯頓時慌了神:「怎麼好好的耳朵裡生了瘤呢?」他馬上快速回憶起這幾年自己對耳朵曾經做過的那些事,「我平時最愛的就是掏耳朵,平時有空,我就會拿個棉棒或牙籤啊,有時候手邊有什麼順手的東西,我都會拿來掏一下。」
  • 還在家用棉籤給娃掏耳朵嗎?錯錯錯,正確掏耳朵的方法請收藏
    「耳屎多了娃癢得難受」,「耳屎多了影響聽力」等說法是有一定道理的,但是也不建議家長在家自行給娃掏耳朵,因為兒童的外耳道和耳膜發育不完善,如果經常挖耳朵會有可能產生這樣的危害:1.容易損壞鼓膜,甚至鼓膜穿孔我的朋友是兒童醫院的耳科醫生,她說她接診過的一個案例
  • 掏耳屎竟致顱內感染 掏到根本停不下來!結果都做錯了
    耳屎,很多人總認為是耳朵裡面多了髒東西,一定要把它清除乾淨才好。反正就是有事沒事掏掏耳朵,而且花樣那真不是一般的多。左掏掏、右掏掏、棉籤掏、耳勺掏……總之一句話,掏到根本停不下來!耳屎是啥?經常掏耳朵會破壞耳道皮膚的自然屏障,引起人體疾病,比如:1)掏耳朵最常會引起耳道溼疹;2)掏耳時不慎被人撞到,棉籤或耳勺會直接捅破耳膜,可導致不同程度聽力下降甚至耳聾;3)掏耳朵如果不慎,可造成外耳道皮膚受損,引發外耳道炎,出現疼痛,嚴重時會流膿;4)掏耳朵過深,可能會傷及鼓膜,出現鼓膜穿孔,引起中耳炎;5)掏耳朵確實會導致顱骨感染
  • 掏耳朵咳嗽 掏耳朵咳嗽是什麼原因
    愛乾淨是個好習慣,但因我們人體的外耳道皮膚比較薄,與軟骨膜連接比較緊密,可以說是比較脆弱的一個神經,況且外耳道本身有自潔功能,沒有必要經常掏。所以如果經常掏耳朵的朋友現在要特別注意哦。以上關於掏耳朵的危害就介紹到這裡了,希望對你有幫助。
  • 掏耳朵時不注意這件事,女子險喪命,醫生提醒:耳朵這樣掏很危險
    其實,大多數情況下耳屎都沒必要掏,畢竟我們前面也說了,耳屎會自動排出。有人可能會反駁了,那我明明感覺自己耳朵快被耳屎堵住了,就不能掏一下嗎?還真不建議你掏!畢竟,如果你一個操作不當就有可能將耳垢推到耳道更深處,這不就適得其反了嗎?反正,如果耳朵沒有明顯不適或者堵塞感,就不要去動它。
  • 耳屎究竟需不需要掏?很多人都可能做錯了
    但是有不少人都說耳屎不用處理,因為耳屎是會自行掉出來的。那麼耳屎到底該不該挖?耳屎要經常掏出來嗎?耳屎要不要清理?1、經常挖耳朵最大的風險就是會不小心碰傷鼓膜,引起中耳炎或者耳聾。1、耳屎最多一周清理一次耳屎的掏挖不可以太頻繁,一般耳屎會自行排出耳道,不需要經常去清理,耳屎可以阻擋外界灰塵和蟲子,保護鼓膜,外耳環道的皮膚很薄,很嬌嫩,極易弄破發炎,經常掏挖易受損傷。但是如果長久不挖的話,殘留耳道未排出體外的耳屎又易結塊成團,形成耳結,很難排出體外,所以一般1周一次就已足夠。
  • 大爺愛掏耳朵竟然掏出了「瘤」,嚴重可侵犯顱腦!如何科學挖耳屎...
    徐大伯心有餘悸地表示,今後再也不敢亂掏耳朵了,真的是血淋淋的教訓。更危險的是,耳朵旁就是腦組織,僅隔了一薄層骨頭,一旦膽脂瘤突破了這層骨質,炎症就會侵入到大腦內部,引起腦部感染,嚴重的會引起腦膿腫,危機患者生命。
  • 耳朵經常發癢?用這個掏耳棒,矽膠毛刷清掃耳屎,連碎屑都掃光
    事實上,掏耳朵也有大學問 耳朵的構造其實很多人都不知道 所以胡亂的盲掏很容易對耳朵產生傷害 很多朋友平常總喜歡用棉籤掏耳朵 其實這是非常錯誤的
  • 耳屎到底要不要掏?這麼多年你可能都做錯了!
    不過雖然挖耳朵有時是挺享受的,但也沒那麼簡單!其實自己掏耳朵,風險可不小!1、用力過猛,導致鼓膜穿孔,聽力下降,甚至並發中耳炎。2、方法不當,可能將耳屎推向耳道深部,形成耵聹栓塞,導致聽力減退,壓迫鼓膜引起耳鳴,眩暈。
  • 男子經常掏耳朵,竟「掏」出個「瘤」!差點要命
    聽到醫生的診斷,徐大伯頓時慌了神:「怎麼好好的耳朵裡生了瘤呢?」他馬上快速回憶起這幾年自己對耳朵曾經做過的那些事:「我平時最愛的就是掏耳朵,平時有空,我就會拿個棉棒或牙籤啊,有時候手邊有什麼順手的東西,我都會拿來掏一下。」大伯還說這幾年自己的右耳經常覺得悶、漲,好像聽力也很不好,但只是想到這是老年人的通病,畢竟年紀大了耳朵總是要背的,也就沒怎麼在意。
  • 用棉籤掏耳朵,看似衛生或許最傷身,正確掏耳屎的方法了解一下
    這讓我想起之前在家時,鄰居用我們經常用的掏耳器給她的孩子掏耳朵,小孩子趴在她腿上,側著一隻耳朵給她媽媽,媽媽也是小心翼翼地把挖耳器伸進耳朵裡,來來回回好幾次都沒有成功,因為小孩子說疼疼疼,最後媽媽不得已放棄,不幫小孩掏耳朵了。這時就會想如果小朋友長期沒有掏耳朵會面臨什麼問題,這時就想到一旦耳屎堆積太多,不僅不衛生,而且還會影響聽力。
  • 耳屎能自動排出嗎?人需要掏耳屎嗎?敲黑板劃重點
    你喜歡掏耳朵嗎?閒來無事時,順手拿個東西來掏一掏耳朵,是很多人的習慣之舉,還有少部分人會去外面找專業人士(專業說法「採耳」)掏耳朵,但耳朵真的需要掏嗎?有哪些隱藏的危險與注意事項?二、耳朵需要掏嗎?主要看類型耵聹(耳屎)分為兩大類:乾性和油性。幹耵聹就是比較酥脆的黃色薄片,如果你屬於這種耳屎一般不建議去掏,因為它會隨著我們咀嚼、張口、打哈氣、咬合運動等自動排出外耳道。
  • 平時到底該不該掏耳朵呢?陳年耳屎和狐臭又有什麼關係?
    眾所周知人類三大爽事——掏耳朵、挖鼻孔和摳後背,而掏耳朵是不可否認的NO.1。但是有的人天天都要挖耳朵,而有的人幾十年來從沒挖過耳朵。曾經有這麼一個新聞,一位婦女時常覺得耳朵沙沙作響,耳道不通暢也聽不清楚,影響到了日常生活。忍了多年後終於去醫院,醫生檢查發現她的耳朵,已經被耳屎堵得嚴嚴實實的。
  • 你真以為寶寶耳朵不能掏?有孩子因此做了全麻手術
    因為豆豆不配合,加上耳垢硬的像「水泥」,而且兒童耳道本身就比較狹窄,必須高度配合才能進行精密操作。最後,豆豆只能在全麻的狀況下,用耳內鏡完成了清理,醫生表示:這個工程量很大,就像是掏下水道一樣才把耳屎全掏乾淨。」家長也沒想到,一個耳屎竟讓孩子經歷了一場全麻手術。
  • 「可怕」掏耳屎竟然掏出顱內感染!耳朵到底怎麼掏?原來這麼多年都...
    很多人都喜歡沒事就掏耳朵,而且掏耳朵的花樣也是相當多。左掏掏,右掏掏…棉籤掏掏,耳勺撓撓……總之是怎麼爽怎麼掏。特別是當不經意掏出一小塊耳屎的時候,那種爽快和舒服仿佛就在耳畔但掏耳朵這件小小事還真沒那麼簡單!日前,澳大利亞《那就是生活》雜誌刊登的一篇報導引發關注。一名37歲的女性因為用棉籤掏耳朵差點進了「鬼門關」。
  • 陳年耳屎到底是掏還是不掏?想爽又怕受傷,那就試試這款掏耳神器
    這對大人來說,隨便對付一下就可以了。但小孩子可不行,掏耳朵是非常講究技巧和深度的,如果沒有控制好,就特別容易搞事情!像我們在小時候用的金屬挖耳器,這東西用來挖耳朵確實很爽,但如果一不小心用力過猛,或者身邊突然出現一個人受到驚嚇,金屬挖耳器分分鐘變成兇器,耳膜就不保了。
  • 掏過耳朵的人請注意!有人這樣掏耳朵差點喪命,你都試過!
    很多人都喜歡沒事就掏耳朵,而且掏耳朵的花樣也是相當多。左掏掏,右掏掏…棉籤掏掏,耳勺撓撓……總之是怎麼爽怎麼掏。特別是當不經意掏出一小塊耳屎的時候,那種爽快和舒服仿佛就在耳畔但掏耳朵這件小小事還真沒那麼簡單!日前,澳大利亞《那就是生活》雜誌刊登的一篇報導引發關注。一名37歲的女性因為用棉籤掏耳朵差點進了「鬼門關」。
  • 耳屎到底是什麼?能掏嗎?耳朵發癢是進蟲子了嗎?
    很多人肯定有過這情況,正專心做一件事的時候,突然間感覺耳朵發癢難耐,如果不馬上用手掏一下,就覺得很難受。耳屎多了?難道耳朵裡鑽進去蟲子啦?……耳朵還會發癢,到底是什麼東西在背後搞鬼?而且有些人不掏乾淨不罷休,一直用力往耳朵內部掏,這很容易破壞耳朵皮下組織,耳屎挖得太乾淨,外界的有害物質更容易進入耳朵,也會造成外耳道乾燥,從而引發耳朵瘙癢。04蟎蟲很多人耳朵很癢,但是卻掏不出什麼東西,可能是耳朵裡面有蟎蟲導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