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志摩說:"一生至少該有一次,為了某個人而忘了自己,不求有結果,不求同行,不求曾經擁有,甚至不求你愛我,只求在我最美的年華裡,遇見你。"
電視劇《一個女人的史詩》裡,趙薇飾演的田蘇菲就是這樣開始她的一生。
這部劇是根據嚴歌苓的小說改編的,男主是劉燁飾演的歐陽萸,雖然電視劇和原著有差距,但是故事的內核還是一樣的。
田蘇菲在花一樣的年紀裡,一見鍾情愛上了歐陽萸,為此放棄了人生中更好的選擇,無怨無悔的嫁給了歐陽萸。
兩人的婚後生活一地雞毛,但更悲劇的是,他們在大多數時候,都是處於無話可說的狀態,歐陽萸對于田蘇菲,根本沒有欣賞,他們一生都在吵架或冷戰中度過,連他們的女兒歐陽雪也感慨:"年輕真是可怕,什麼風馬牛不相及的人,都會碰到一塊談戀愛"。
《藝術人生》有一次訪談,朱軍問一直單身的演員王志文:40了怎麼還不結婚?王志文說:沒遇到合適的,朱軍問"你到底想找個什麼樣的女孩?"王志文想了想,很認真地說:"就想找個能隨時隨地聊天的。"
"這還不容易?"朱軍笑著說。
"不容易。"王志文說,"比如你半夜裡想到什麼了,你叫她,她就會說:幾點了?多困啊,明天再說吧。你立刻就沒有興趣了。有些話,有些時候,對有些人,你想一想,就不想說了。找到一個你想跟她說,能跟她說的人,不容易。"
男主歐陽萸是終其一生都在尋覓一個值得談談的人。
出生於上海書香世家的歐陽萸,多情英俊,為人瀟灑,滿腔柔情,滿腹才華,琴棋書畫樣樣精通。張口就能說出詩詞作者典故出處,看過《玩偶之家》和《安娜卡列尼娜》,他喜歡田蘇菲的單純,但他從心裡是看不上田蘇菲的,覺得她太過淺薄,跟她沒什麼可聊的。
一個男人對一個女人最大的"嫌棄",就是覺得沒什麼可以與她聊的。
感情的維繫來源於溝通,聊不聊得來不在於有什麼大事發生,而是我有想法,你能讀懂,並且有興致地圍繞著我的話題聊下去。
歐陽萸覺得田蘇菲太俗,當他談論莎士比亞時,田蘇菲連莎士比亞是誰都不知道。當他好不容易有點興趣和田蘇菲講一講文學作品時,卻發現對方聽了個開頭就呼呼大睡了。
所以除去他對這段婚姻的不甘會表露哀傷外,歐陽萸把田蘇菲拒絕在他的精神世界之外,一切都不與田蘇菲分享。
他們之間,無論是生活價值觀、還是興趣愛好、還有文化背景都相去甚遠,但人,總歸是有私心的。
歐陽萸婚後幫田蘇菲買風衣、貝蕾帽、黑紗巾,讓她喝立普頓紅茶,把頭髮燙了,幻想著把田蘇菲變成他理想中優雅內斂的妻子。
但田蘇菲是個話劇演員,在舞臺上總是情緒大開大合,歐陽萸理想中的優雅含蓄,田蘇菲根本做不到。
於是田蘇菲一輩子都在渴望著得到歐陽萸的認可,哪怕去看她演一場戲她就心滿意足,奈何歐陽萸始終對她都是挑剔的。
歐陽萸覺得田蘇菲成不了自己的靈魂知己時,內心倍感落寞,以致於不斷出軌來尋求紅顏知己。
田蘇菲用了三十年,從熱情奔放的青春,到歸於平淡的中年,陪著歐陽萸在歷史風雲變幻的年代裡,扛過風風雨雨,經歷無數次人生的大起大落,不管歐陽萸怎麼對她,她也始終用一顆充滿愛的心對待他,這樣才換來下半生的尊重與欣賞。
只是,我們平常人,有幾個能有田蘇菲的勇氣呢?
大多數人,如果嫁了一個嫌棄自己的男人,除了一地雞毛之外,更多時候是在感慨,自己當初怎麼就瞎了眼,於是慢慢的就會變成張愛玲筆下的"曹七巧"。
婚姻是需要經營的,沒有天生就適合的兩個人,而連接兩個人最直接的通道,就是聊天和分享。
電影《一句頂萬句》有這麼一幕:
早上8點,婚姻登記處大門敞開,男男女女急切地排著隊。
登記員問:"你們為什麼離婚啊?""我們說不著"。登記員問下一對:"你們為什麼結婚啊?""我們說得著!"
最好的婚姻狀態不是我愛你,而是我懂你。
這麼一對比,不論是電視劇還是原著,那個叫都漢的男人真的是最適合田蘇菲的人。
都漢一生都在捧田蘇菲的場。
從第一眼看見田蘇菲,都漢就懂得欣賞她,蘇菲演話劇大大小小的角色他都看過,在他眼裡,蘇菲哪都好,處處為她著想,對她噓寒問暖,就連去世前的最後一刻,都記得叮囑下屬們去看話劇,給田蘇菲捧場。
田蘇菲人生遇到的坎,還有至暗時刻,一直都是都漢在幫忙。
如果田蘇菲嫁給了都漢,這一輩子的矛盾點就不在於愛情,不會一切都以丈夫為出發點,她會被捧在手心,可以安安穩穩地演戲 ,不必為了養活一家子人 ,讓自己好強的母親向別人低頭借錢 ,不用擔心都漢會不會被別的女人勾走,就那麼平平淡淡地過著他們的小日子。
都漢才是適合相守一生的伴侶。
只是再讓蘇菲選一次,我想她還是會毫不猶豫的選擇歐陽萸,那麼一個如陽光般美好的少年,是熱情奔放的青春裡繞不過的彎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