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有這些表現,是生長發育遲緩嗎?一篇解決你所有的疑問!

2021-02-13 崔玉濤的育學園

崔玉濤的育學園 

常見的疾病問題這裡都有答案,點上方藍字關注。

媽媽們懷孕時,總是天天盼著趕緊生,生完了就可以輕鬆點了!

生完之後才發現,帶娃的日子那真的是「暗無天日」!

甚至,變得有點「神經質」!

孩子睡得好好的,非得把手放到孩子鼻孔處,試探下他們是不是還喘氣兒!

看著寶寶囟門還不閉合,「起起伏伏」,就開始擔心,不停問「度娘」怎麼回事。

——囟門閉合晚,小心缺鈣!

——小心佝僂病!

——小心生長發育遲緩!

WHAT!

我們也經常在後臺遇到寶媽們諮詢各種寶寶生長發育遲緩的問題。今天,小編就搜集了家長們比較關心的幾個問題,來一一解答一下。

娃出生後,當爸媽的總希望娃可以按照「預期標準」成長,一旦與自己的設想有差距,馬上就開始懷疑寶寶是不是生長發育遲緩了。

其實,孩子的身高、體重與遺傳、營養、睡眠、運動等多種因素有關,想要判斷孩子生長狀況是否正常,則需要定期記錄寶寶的生長曲線,包括:身高、體重、頭圍、BMI(體塊指數:體重kg/身高m的平方)。

以下圖片是世界衛生組織(WHO)提供的0-2歲寶寶身高體重生長曲線圖和BMI曲線圖(藍色為男寶,粉色為女寶)。

(0-2歲身高體重生長曲線圖)

家長們可以在育學園APP的記錄功能裡,定期輸入寶寶的身高、體重等測量值,與世界衛生組織(WHO)的數據進行比對,判斷寶寶生長發育狀況,當寶寶各項指數低於上圖中最下方的3rd時,才可能存在生長發育遲緩的問題。

事實上,寶寶的生長發育速度呈階梯狀,但只要在一定範圍內波動,整體趨勢是增長的,就屬於正常現象,無需幹預。但如果寶寶身高、體重均增長緩慢,家長就要引起重視,諮詢醫生,積極尋找原因予以糾正。

寶寶牙齒的發育也存在著很大的個體差異,出牙早晚也與遺傳、營養等因素有關係。一般情況下,寶寶的第一顆乳牙在6-9個月時萌出,但也有寶寶的出牙時間超過這個時間段。還有很多家長擔心寶寶的出牙順序會影響生長發育,其實寶寶出牙也可以「亂順序」,有些寶寶「跳著」長牙也屬於正常現象。大部分寶寶到2歲-2歲半左右都會長出16顆牙齒。很多寶寶長牙期間,如果沒有特別的不適,家長們也不需要過分擔心。但是如果寶寶在13個月大時,還沒有乳牙萌出,我們才認為是乳牙萌出延遲,這個時候家長們就需要去醫院諮詢專業的醫生了哦~

新手爸媽每次看到寶寶頭上的囟(xìn)門「起起伏伏」時,是不是都有種莫名的「恐懼感」?

天天盼著囟門趕緊閉合,總擔心出點什麼意外。(囟門分為前囟和後囟。後囟一般在出生後2-3個月閉合,我們常說的囟門一般指前囟。)

其實,囟門閉合是一個時間段,一般來說囟門閉合時間是18-24個月。囟門過早閉合併不是好現象,因為孩子的大腦是頂著顱骨生長的,囟門的縫隙就是為了給大腦生長留下餘地。如果囟門太早閉合,就等於給正在生長發育的大腦戴上了一個「緊箍」,反而會限制大腦的增長。

但是,如果孩子24個月之後囟門還沒有閉合的話,家長就要提高警惕,帶孩子看醫生了。相比於過度糾結孩子的囟門閉合時間,家長更應該注意孩子的頭圍變化,來判斷孩子的大腦生長發育狀況。如果孩子頭圍異常增大,很可能有腦積水,如果孩子的頭圍增長過緩或者根本不長,就要考慮孩子是否存在顱縫早閉的問題了。(0-5歲寶寶頭圍生長發育曲線圖,藍色為男寶,粉色為女寶)寶寶說話的早晚經常成為小區裡爺爺奶奶們值得驕傲和討論的話題。寶寶說話晚,是生長發育遲緩嗎?又該如何判斷寶寶的語言發育是否正常呢?家長們可以參考美國兒科學會提出的0-36個月寶寶語言發展規律。

寶寶說話晚,家長們也應該反思一下自己的原因。

是不是跟寶寶溝通交流的太少?是不是太「善解人意」了?孩子一個眼神,不用開口大人就知道他們想要的東西?這些都不利於寶寶語言發育。

想讓寶寶開口說話,也需要家長們「懶一點」,拒絕做「高級翻譯家」,當寶寶發出「嗯啊」等指令的時候,適當地延長時間,引導寶寶說出來,教寶寶說話的時候,儘量張大嘴巴,讓他們跟著大人說話的嘴型學習。

但如果孩子出現明顯的語言能力發育滯後的情況時,例如18個月以後還不會叫「爸爸、媽媽」等,就需要請教醫生,了解原因,儘早幹預治療。

有的孩子10個月就會走,有的18個月了還只會爬!

寶寶走路晚,難道是發育遲緩?

當然不能這麼輕易判斷!

每個孩子大運動的發展規律都不盡相同,作為家長可不能急,更不能跟別人家的孩子比!

就獨立行走而言,世界衛生組織提出,只要孩子在18個月之前學會,那就說明孩子是正常的,就不必太擔心。但如果18個月以後還不能獨立行走,並且伴隨其他生長發育問題,那就需要帶孩子及時就醫了。

寶寶的個體差異大到有時候讓家長無法接受~

有的寶寶活潑好動到爹媽都懷疑生了個「猴兒」!

有的孩子總是很安靜,經常自己玩自己的,爸媽都懷疑孩子社交能力有問題,會不會是自閉症?會不會是發育遲緩?

別著急,我們先看看寶寶什麼時候有同伴:

2、3歲的孩子天生就是更關注自己的需要,甚至表現得很自私,有時候很不喜歡分享,不喜歡跟別人玩,這都屬於正常現象。

但當孩子表現出很明顯的自閉症的早期症狀時,例如:

語言表達缺乏、遲緩或缺損

重複性的身體動作(不停拍手或擺手)

迴避視線交流

依戀物體而不是人

顯得與人群格格不入,當別人和他說話時沒有反應1

其實,寶寶生長發育遲緩,可不是一兩個指標就能說明的,所以家長們也不必過於擔心。

更不要讓自己的焦慮情緒影響到孩子的健康成長~

我們都是第一次當爸媽,take it easy!

記得隨手轉發到朋友圈哦~

關於寶寶的生長發育,你還有哪些問題?

評論區一起討論一下吧!

1、[美] 斯蒂文·謝爾弗.《美國兒科學會育兒百科0-5歲》第5版.北京科技出版社:2015,319.

授權聲明:原創內容,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合作郵箱:marketing@drcuiyutao.com

相關焦點

  • 兒科醫生:這都是寶寶發育遲緩的表現,你的寶寶也有這些症狀嗎?
    嬰幼兒時期是寶寶發育最快的一個階段,不論是體能還是智力,都會有質的變化。但是有些家長就發現自己的寶寶和同齡孩子相比,發育遲緩了一些,有些是在智力上,有些是在身體上。但是家長又不確定這是否為發育遲緩,下面就給大家列出了幾種孩子發育遲緩的表現。
  • 全面發育遲緩患兒,會發展為智力障礙嗎?
    嚴重智力障礙的患者大約是每1000人中有6個。在年齡<5歲的兒童中,全面發育遲緩的患病率不詳。值得我們注意的是,並非所有全面發育遲緩患兒日後均會發展為智力障礙。孩子什麼時候會被診斷為智力障礙?江醫生:全面發育遲緩是一種暫時性的、症狀描述性診斷。
  • 寶寶大腦發育遲緩有哪些表現?孩子這7個特徵媽媽要重視起來
    沒有父母是不愛孩子的,所有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健康平安的成長,希望自己的孩子擁有強健的體魄和智慧的大腦,但是幸運並不會降臨到每個寶寶身上,在生活中有少部分寶寶會出現大腦發育遲緩的症狀,因為大腦發育遲緩的症狀不似普通疾病有很明顯的症狀,所以家長很容易忽視。
  • 寶寶「4種徵兆」或代表發育遲緩!符合1歲寶寶的發育標準
    1歲內寶寶生長發育較快,幾乎一天一個模樣。如果自家寶寶與同齡的孩子差距有點大,家長就應該引起警惕。今天,天天和大家聊一聊,出現4種特徵可能代表寶寶或代表發育遲緩。但是,如果寶寶到了2個月仍不會笑,家長要警惕,可能孩子存在生長發育遲緩,建議在給孩子做體檢時將此現象反饋給體檢醫生。第二個特徵:3個月寶寶還不會抬頭一般來說,在寶寶3個月時會自然翻身,趴著的時候也會抬頭到處看。
  • 寶寶大腦發育不良能治好嗎
    寶寶大腦發育不良的表現 其實從寶寶出生之後,寶寶的大腦就進入了長質量的時期,其中腦細胞組織也在快速的生長,神經細胞也在逐漸的形成,那麼如果寶寶大腦發育不良會有什麼表現呢
  • 小嬰兒有這3種表現,多半暗示智力發育遲緩,家長要重視起來了
    為了提高孩子的智力發育,家長們也是煞費苦心,很早就開始給寶寶補充各種營養了。事實上,寶寶的智力發育,可以從平時的表現看出來。如果生活中寶寶出現一些異常行為,很可能暗示智力發育遲緩,家長就要重視起來了。那麼究竟是哪些行為呢?如果寶寶智力發育遲緩,父母又該如何做呢?
  • 你日常5個行為,都可能使胎兒,宮內發育遲緩!
    你日常5個行為,都可能使胎兒,宮內發育遲緩!胎兒宮內發育遲緩,在醫學上也稱為胎兒生長受限,一般指胎兒體重比同孕期其他胎兒低10%左右,或是足月胎兒體重低於2500克,宮內發育遲緩的胎兒可能足月分娩(懷孕37周以上),但也可能提前出生(懷孕不足37周)。
  • 寶寶不吃飯怎麼辦?低於生長曲線指標真的就發育不良嗎?
    全世界有太多的小朋友不愛吃飯!為什麼別人家的娃吃飯那麼省心呢!太多父母在抱怨著同樣的事情,但絕大多數的孩子都是健康的、正常的。每一個孩子都有著自己的的發育曲線,他們的生長發育並不是勻速的,也不總是和「平均」的情況一致。在你為孩子的身高體重操碎了心之前,請務必先搞清楚「身高體重正常」和「身高體重不正常」怎麼判斷。
  • 寶寶語遲未必是「貴人」,需要警惕兒童語言發育遲緩!
    語言是人類最重要的溝通交流工具,寶媽們最幸福莫過於聽到自己的孩子第一次奶聲奶氣的喊「爸爸」「媽媽」,所以這也讓很多的寶媽特別著急,尤其到了2歲,有些寶寶還不會開口說話,卻有些老輩們說「哎呀,這只是貴人語遲,有些孩子說話早,有些說話晚,等長大自然就好了。」在這樣的老話薰陶下,有些寶媽們就放棄了帶去醫院檢查的念頭。真有「貴人語遲」這一說嗎?
  • 寶寶生長發育緩慢的元兇之一,很多家庭沒注意!修正育兒系列!
    成長是一個緩慢的過程,做智慧的麻麻讓寶寶健康成長。 寶媽米粒帶三個月的米粒去醫院做兒童保健,卻被醫生告知小米粒的小腦袋現在還不能立起來,有輕度發育遲緩的跡象。
  • 寶寶語言發育遲緩怎麼辦?
    1、激起孩子說話的欲望讓寶寶開口說話的最有效的辦法是父母營造一個談話和交流的氣氛,運用可能的任何機會不停的和寶寶說話,用輕柔富有感情的語言給他講故事,即便在多數情況下只是父母的「自言自語」也要堅持。和寶寶說話的時候,爸爸媽媽不妨見機行事,誘導寶寶表達自己的想法。
  • 嬰幼兒生長發育系列:嬰幼兒運動發展遲緩的早期訓練
    大家好,歡迎收看第四十五期心智播報 本期的內容是: 嬰幼兒生長發育系列:嬰幼兒運動發展遲緩的早期訓練 運動發展遲緩指運動發展明顯滯後於裡程碑,是嬰幼兒發育障礙性疾病最常見的表現。
  • 語言發育遲緩的症狀是什麼?
    但對於語言發育遲緩的孩子來說,特別是中度、重度的發育遲緩兒童,這些早期語言發育的裡程碑會出現明顯的延遲,他們可能有機會得到幹預和康復,如果沒有及時的幹預或不能得到康復,那麼到學齡期後他們會出現不用程度的學習障礙或學習困難。
  • 孩子智力發育遲緩,長大就會變好嗎?醫生這樣說……
    特別的好動、坐不住、特別調皮、不認生、愛發脾氣……去醫院檢查後,醫生說是語言發育遲緩、聽力正常、核磁共振正常,智力評估低。醫生建議:孩子屬於比較嚴重的智力發育遲緩,需要進行幹預治療!但孩子的媽媽卻說,很多孩子小時候都這樣,長大就好了,這種說法對嗎?智力發育遲緩,長大就會變好嗎?
  • 還在擔心寶寶的生長發育是否正常嗎?
    寶寶出生後新手媽媽都會拿到一本體檢冊,醫生會提醒媽媽們按時帶寶寶體檢,以評估生長發育狀況。嬰兒期和青春期是生長發育最快的兩個時期,所以做好0-3歲期的體檢對於寶寶的健康成長具有重要意義。嬰幼兒生長發育是一個動態過程,需要定期體檢監測生長發育情況,並且體檢頻率高於成年人。
  • 語言發育遲緩的類型與症狀,你知多少呢?
    上一期朗朗給大家介紹了寶寶語言的發展規律和語言發育遲緩的判斷,想必大家也有了一個初步的了解。對於語言發育遲緩,我們還需要更深入的了解,及早重視,這對孩子今後的學習生活都有著重要的意義。兒童語言發育遲緩的原因造成語言發育遲緩的原因有很多。
  • 成都語言發育遲緩康復訓練,怎樣和語言發育遲緩的孩子說話
    月齡相似的孩子之間存在4~6個月的語言發育差異,也是正常現象。那到底應該如何判斷孩子是否存在語言發育遲緩呢?家長可以通過下面的時間表進行判斷。哪些情況可能是語言發育遲緩?家長細心觀察孩子的日常表現,然後通過下表對比、判斷孩子的行為,進而及早發現孩子是否存在語言發育遲緩。
  • 語言發育遲緩讓孩子不會說話,這些問題你應該先了解一下
    可問題是希望寶貝成為別人家的孩子的你,事先成為別人家的家長了嗎?作為一家屹立於市場十三年的語言機構,我們不斷會聽到送孩子來上課的家長們向我們抱怨孩子的笨拙和自己的含辛茹苦,在育兒之路上並沒有犯錯的他們不明白孩子為何會出現語言發育遲緩、大舌頭等等難纏的問題。
  • 北京兒童大腦發育遲緩醫生_北京治療發育遲緩的專科
    北京兒童大腦發育遲緩醫生_北京治療發育遲緩的專科 時間:2021-01-16 16:48:56 北京天使兒童醫院 發音困難,構音不清,無法用語言準確地表達自己的意思,有些腦發育遲緩兒童甚至完全失語,孩子語言表達能力差,北京兒童發育遲緩康復中心,北京天使兒童醫院「學術與技術並重,科研與臨床並進」的發展戰略指引
  • 寶寶語言發育遲緩,家庭訓練方法!(附:訓練卡)
    通常寶寶在一歲就能開口了,孩子在三歲就要進入幼兒園,而語言是孩子融入小朋友的基礎,因此,三歲前是語言發展的關鍵期,如果長期不說話,對其心理行為都有影響!寶寶語言發育遲緩,這個原因往往被忽視,甚至有的父母聽到後,只是從字面上理解,會認為只是晚了一點嘛,再等等就好了,卻往往錯過了最佳幹預時間,那麼,我們下面就先了解一個專業名詞:語言發育遲緩:是指由各種原因引起的兒童口頭表達能力,或語言理解能力明顯落後於同齡兒童的正常發育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