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姐》是2012出品的一部文藝電影,由香港許鞍華執導,葉德嫻、劉德華、王馥荔、秦海璐和黃秋生等聯袂出演。影片於2011年9月5日在第68屆威尼斯電影節首映,女主角獲得該屆威尼斯電影節的最佳女主角。
影片由真實事件改編,羅傑的原型是香港著名電影人李恩霖,桃姐的名字就是自家女傭。影片裡的情節均來自生活。
父母常在美國,從事電影監製的羅傑,出生起就一直由陪在身邊的保姆桃姐照顧。桃姐是伺候了他們家60餘年的老傭人,將少爺羅傑撫養成人,親如家人一般。羅傑事業繁忙,經常需要去內地出差,桃姐每次都會提前去市場精挑細選食材,做好健康營養的飯菜,望著窗外等待羅傑的歸來。
一如往常的一天,特地做了羅傑許久沒吃的牛舌,望著窗外等待著羅傑的桃姐,不知不覺竟然因中風昏倒在地。桃姐醒來,身臥病床,自知自己手臂無法活動自如,雙腳也行動不便,於是直接向病床邊的羅傑提出辭職,勸說羅傑再找一個新的傭人。羅傑便在百忙之中四處打聽,想要為孤苦伶仃的桃姐尋找到合適的養老院。養老院的收費項目五花八門,羅傑擔憂能不能有良好的居住條件,恰巧老闆是羅傑的老朋友,這才安心地決定下來。
桃姐獨自乘車來到養老院,羅傑為她準備了最好的單間。到了這裡,陌生的環境,桃姐依然對看護的照顧感覺不習慣,自己整理打掃房間。養老院裡住的多是年事已高患有病症的老人,還有年紀不大卻因病無法自理的人;有些老人舉止怪異,也有些老人們互相幫忙。在餐桌上,有人議論新來的桃姐,來的時候孤身一人,而且也沒人來看望。桃姐連忙訴說自己的家人都在美國,當有人說自己就是名傭人,桃姐就會氣憤不堪。每當談論起偶爾來看望的羅傑,桃姐都會有著說不出的自豪感。
平常在工作的羅傑,衣著顯得那麼普通平凡。甚至被誤認為修理工,被職工到處使喚,遞出名片,才會讓人分辨出來。談生意時,與導演合作共同欺騙投資人,想方設法欺騙投資人增加投資,毫無疑問是一名唯利是圖的商人。沒有桃姐照顧起居的日常,羅傑嘗試自己洗衣做飯,每當出差回來,自家的窗戶始終昏暗一片。
羅傑哪怕工作再繁忙,也總會在空閒乘車去桃姐那裡看望,旁人也總是羨慕不已。別人議論羅傑與桃姐沒有血緣,羅傑便一口承認自己是桃姐的乾兒子。每當來看望桃姐,羅傑總會帶桃姐去外面散步。在公交車上沒有座位,會有善良的人為身體不便的桃姐讓座;去將近客滿的餐館吃飯,也有人為兩人騰讓地方。點菜不要蠔油、油、鹽等調料,吃的營養清淡,雖遠不及桃姐所做的飯菜,但二人的氛圍格外溫馨。羅傑與同學幾人聚在家裡打牌,吃著桃姐之前做的牛舌,大家也都對桃姐十分懷念,打給桃姐一一慰問,桃姐心中也倍感溫暖。
桃姐慢慢融入養老院,而且天天努力進行著復健。羅傑去接桃姐回到原來住的地方收拾行李,屋裡保留著許多以前零零碎碎的東西,翻看著老舊的相冊,包含著滿滿的回憶。擔憂羅傑的日常起居無人照顧,桃姐親自幫羅傑挑選女傭,要求苛刻,沒有找到一個合適的。兩人時常在街邊散步,閒話家常,看到旁人在拍結婚照,也不忘互相調侃一番,雖然時間短暫,但也充滿了溫馨的歡笑。
羅傑的母親也來看望桃姐,想要給桃姐一些補償。桃姐對於錢財卻分文不要,只收下了些實用的衣物,並將珍貴的燕窩和養老院的人們一同分享。羅傑母子二人也商量著給桃姐留個條件不錯的住房。年近大年三十,不少老人都被接回家過年,養老院空空如野,只剩下桃姐和幾位孤寡老人,那些人是由政府補助在此養老。主任也獨自留在這裡,桃姐聽著羅傑一家打來的電話拜年,伴隨著各種祝福看著電視,就這樣迎接新年的來到。
羅傑舉辦的電影首映,邀請桃姐一起參加,桃姐打扮得格外端莊,羅傑向人介紹桃姐是自己的乾娘。桃姐的周圍都是大明星,現場大廳富麗堂皇,桃姐心中也為羅傑十分自豪。首映結束,羅傑選擇與桃姐一同走路回去,站在桃姐的外側,攙扶著桃姐漫步在街旁。生老病死,無法避免,有些老人迎接死亡,有些人因疾病而轉院,似乎這裡再度變得荒涼。中秋佳節一撥一撥人來養老院探訪,卻是當面一套背後一套。
桃姐與羅傑就像互相照顧的母子一樣,桃姐照顧著羅傑長大,羅傑陪伴著桃姐度過這最後的時光。每日在桃姐身上的支出也不少,然而桃姐的身體機能日漸衰退,不得已只能選擇減少藥量,讓她自然死亡。桃姐死後,羅傑也盡心為她厚葬。
出差後回到樓下的街角,望向自家的門窗,桃姐已不在窗旁,燈亦不再明亮,只能默默回想與桃姐一起相處的日常。
源於日常生活的描述,帶給人們對生活的思考。養育之恩,定當湧泉相報。生活往往就是普通而平凡,真情總是存在點滴之間。人生在世,有人真情陪伴,此生便已然無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