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日下午,由騰訊視頻、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網絡文藝委員會、中國社會科學院新聞與傳播研究所中國廣播影視研究中心聯合主辦的《創造營2021》專家研討會在北京舉行。此次研討會上,主管部門和相關行業協會的領導、廣電及國際文化交流領域的專家、知名媒體人等齊聚,圍繞《創造營2021》對於促進國際青年文化交流的核心價值、呈現國際青年社交實驗的創作思路展開討論,並為節目創新出謀劃策。
據悉,《創造營2021》召集來自中國、日本、俄羅斯、泰國等不同國家、不同經紀公司和院校的90名學員,他們將在多位榜樣前輩的引領、助力和陪伴下進行深度的文化與專業交流,通過舞臺合作與臺下的共同生活、練習實現成長,最終選拔出多個能夠彰顯年輕態度的正能量少年,組成一個國際男子團體。
企鵝影視NOVA工作室負責人、《創造營2021》節目製片人多曉萌表示:「《創造營2021》旨在打造一支由中外多國學員構成的、在中國本土誕生的國際男團。希望通過多國少年們的相互交流、交融,展現當代青年社交方式,釋出節目差異性看點。節目希望在國際青年文化交流的大基調下,努力打造出節目的社會影響力、文化影響力和行業影響力。」
企鵝影視NOVA工作室負責人、《創造營2021》節目製片人 多曉萌
騰訊視頻節目營銷中心總監趙婧表示:「《創造營2021》的傳播將有兩大重點,一是呈現這些在不同的文化差異、不同的環境中成長起來的學員,是怎麼溝通和融合的,觀眾將看到更多他們之間的關係和故事。另一點是二十多個國外的學員來到中國,他們對於中國的文化和環境有非常多的好奇和嚮往,我們將從多元角度呈現他們與中國的文化交流,和觀眾一起感受他們不斷進步的力量。」
騰訊視頻節目營銷中心總監 趙婧
專家多維度肯定「創」系列價值,
點讚《創造營2021》立意
當前「逆全球化」思潮的抬頭給國際文化交流帶來了一定阻礙,而《創造營2021》選擇迎難而上。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副主席尹鴻表示:「在當下複雜國際環境中,做《創造營2021》這樣一檔主動推動文化溝通和交流的節目,跟時代大背景、大主題是相吻合的。節目定位為國際青年文化交流男團成長綜藝,抓住了青年、文化、成長三個載體進行國際文化交流和傳播,切入點準確。」國家廣播電視總局發展研究中心國際所副所長、研究員朱新梅肯定了騰訊視頻的責任與擔當:「在當前的國際形勢下,騰訊視頻主動打造這麼一檔進行國際文化傳播的項目,體現出了平臺的文化自覺和文化擔當。」
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副主席 尹鴻
《創造營2021》以「國際青年文化交流」「青年社交實驗」 為兩個核心方向,節目的立意得到專家高度肯定。國家廣播電視總局監管中心視聽一處處長孫文濤表示:「從創作主題上,《創造營2021》選取了國際青年文化交流大主題,從思想價值輸出上展現不同國家、地區的青年人逐夢圓夢的拼搏精神,展示當代青年的青春風採,致力於傳遞正向價值,立意是值得肯定的。」 在中國網絡視聽節目服務協會副秘書長周結看來:「《創造營2021》把國際青年文化交流、國際傳播作為新一季節目的立意點,是難能可貴的,為節目注入了更多文化的價值和內涵,也體現出了騰訊視頻在行業中的價值和文化擔當精神。希望節目通過守正創新展現出活生生的『新青年』形象;樹立引領世界潮流的『新審美』;通過全球化的『新傳播』,推動中國的內容走向世界,產生國際性的影響力。」
國家廣播電視總局監管中心視聽一處處長 孫文濤
專家們也從歷史發展的視角剖析了《創造營2021》的價值。中國文化報社編委曲曉燕認為《創造營2021》契合了時代的迴響:「節目反映出了中國對外開放了之後又怎麼樣回來更好的尋找自己的內生力量,再去向外做一個更好的更高質量的開放傳播和交流。它站到了東北亞乃至亞洲文化娛樂市場的高度上。」北京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長聘副教授王洪喆認為:「隨著國際環境的變化,中國在全球的位置也在發生變化,幾乎所有的行業都出現了逆向的國際流動,在朝著「中式多元主義」的方向發展,未來中國的娛樂工業也是這樣的朝向,而《創造營2021》將是這一趨勢的見證。」
中國文化報社編委 曲曉燕
在中國藝術研究院電影電視研究所教授、日本東京大學特聘研究員支菲娜看來:「《創造營2021》可以說是我們國家的實力變化疊映到文化傳播領域的結果,從過去的『送出去『到現在真正的『走出去』,是文化自信的體現。節目利用綜藝這種大眾喜聞樂見的形式,也可以拓展文化對外傳播的圈層。」
中國藝術研究院電影電視研究所教授、日本東京大學特聘研究員 支菲娜
針對《創造營2021》在創作上的特點,專家們也進行了深入的剖析。中國外文局解讀中國工作室主任陳方認為:「《創造營2021》可以說是『Z世代中外青年交流』的一次成功探索,節目樣式很具創新性,首先,多樣化的文化形態在同一個舞臺上競技展示,精彩紛呈,讓人感覺到各國文化在這個舞臺上是平等的,展現了人類文明的多樣化。其次,節目也展現了新時代中國青年以及青年文化的元素,是中華文化走出去的創新嘗試。」
中國外文局解讀中國工作室主任 陳方
中國社會科學院新聞與傳播研究所中國廣播影視研究中心副主任張建珍表示:「《創造營2021》將流行文化與國際文化交流相結合,這是一次非常重要的嘗試。不同國家的選手集中在一起,不同文化之間的交流碰撞,如何和國際對話?流行文化有可能成為我們在國際傳播方面的一種最有成效的新的傳播方式。」
中國社會科學院新聞與傳播研究所中國廣播影視研究中心副主任 張建珍
華東師範大學傳播學院副教授潘妮妮認為:「《創造營2021》的學員們來自不同國家,帶來了各自文化的特點,通過節目,將彼此的特點融合在一起,再把這種融合的文化力量向各自的國家擴散,這應該是網際網路時代文化輸出新的內涵。」《人民日報》海外版《文化萬象》主編鄭娜也表達了類似的觀點: 「這個節目最大的亮點是國際化,它展示了多元文化的交流碰撞,在交流中學習,在學習中去交融,在交融中引領。」
華東師範大學傳播學院副教授 潘妮妮
對於節目後續將產生的影響力,與會專家們也表達了強烈的信心與期待。中國傳媒大學戲劇影視學院院長關玲教授表示:「在全球化逆向發展的關口,《創造營》通過綜藝節目的形式展現中國的文化自信,擔負起青年國際文化交流的使命,是特別有價值有意義的事情。節目理念正確,尺度把控到位,期待節目在未來的創作中,繼續保持自然、真實呈現的風格,避免刻意表達,保持節目本體的專業水平以及精緻度,打造出精品品質。」
中國傳媒大學戲劇影視學院院長、教授 關玲
泰國《星暹日報》副社長李珂珂表示:「很多泰國民眾對中國文化的印象還停留在大熊貓、功夫等元素的階段,而《創造營2021》這樣一檔創新節目將是推動中國文化海外傳播非常好的載體。相信伴隨泰國選手在節目中的精彩表現,將引起泰國本土青年的關注和熱愛,讓節目所倡導的國際文化交流直接在泰國民間落地。」
泰國《星暹日報》副社長 李珂珂
在中國生活了二十多年的日本知名演員、主持人矢野浩二表示:「國家之間的友好往來,民間交流特別重要。相信通過《創造營2021》這檔節目,中日兩國人民的情誼會更進一步,青年人之間的交流會更加順暢,對彼此的了解會更加深入,並產生很多文化碰撞融合的成果。」
打破同質化競爭困境,
《創造營2021》打造
首個本土誕生的國際男團
中國新秀團體選拔類節目經過幾年的發展,雖仍處在熱門位置,但已經進入了同質化競爭的狀態,而《創造營2021》將以打造國際男團為出口再次打破市場困境。在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新聞傳播學院副院長、中國廣播影視研究中心主任殷樂看來:「《創造營2021》建構了一個新的關係體,強調國際的青年文化交流、青年的社交實踐,在當下的背景下,這種文化交流具有特別的意義。節目在趣味、新穎、知識、傳播正能量等方面都能比較好地匹配和滿足用戶尤其是青年群體的需求。期待節目進一步捕捉和呈現有價值的、新鮮有趣的文化點,展現多元文化的交融和碰撞,同時用新青年的方式展現中國的文化,用流行文化的創造來傳播中國的形象,做好文化的輸出。」
中國廣播影視研究中心主任 殷樂
企鵝影視天相工作室群總經理邱越表示:「《創造營2021》定位於用國際化的方式組隊,促進國際青年文化交流,希望成為『內卷』市場中的一條鯰魚,做出差異化。節目將打造中國第一個本土誕生的國際男團,我們將以如履薄冰、以終為始的心態,努力推出能代表中國的、被亞洲市場乃至世界認可的國際男團。」
企鵝影視天相工作室群總經理 邱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