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6日上午,大型民族交響樂《關公頌》專家研討會在京舉行。來自北京及哈爾濱、西安、太原等地的業內專家學者共聚一堂,圍繞《關公頌》的創作理念、藝術成果、演出效果等進行了研討。運城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王志峰,運城市政協副主席劉國義出席研討會。
12月15日晚,作為「遊山西運城,讀華夏歷史」宣傳推介系列活動的重頭戲,由運城市音樂家協會民族樂團和中國廣播民族樂團合作演出的大型民族交響樂《關公頌》,在國家大劇院精彩亮相,反響熱烈。
研討會上,著名文藝評論家仲呈祥,著名琵琶演奏家吳玉霞,著名指揮家、作曲家楊春林,原西安音樂學院副院長韓蘭魁,音樂學博士、首都師範大學音樂學院教授司冰琳,中國廣播民族樂團團長李春勇等專家,對《關公頌》的成功演出表示祝賀,並從專業上對今後演出提出了寶貴建議。
專家們對用大型民族交響樂呈現關公故事予以高度讚揚,並對中國廣播民族樂團與運城市音樂家協會民族樂團這種「大手」拉「小手」的組合模式表示肯定。他們一致認為,能夠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拾取經久不衰的故事,幻化成動人的音符,表達的是當代中國的民族精神、民族氣概。文藝工作者就應該用自己獨特的思想、情感、審美,不斷創作出既屬於這個時代,又具有鮮明中國特色的優秀作品。
《關公頌》作曲、指揮景建樹對家鄉政府給予他晚年回報家鄉和父老鄉親的機會,以及各位專家提出的寶貴建議表示感謝。他說,他有一個心願,就是在有生之年,能為家鄉留下一部作品、留下一個樂隊、留下一支合唱團、留下民族音樂生根發芽的一棵樹。在中國廣播民族樂團的積極配合下,運城市音樂家協會民族樂團在運城排練了兩個多月,非常精彩地向觀眾呈現了《關公頌》,他感到非常滿意。希望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把這部作品打磨成無愧於時代、無愧於人民的傳世之作。
王志峰在研討會上表示,運城有豐厚的優秀傳統文化,要把關公文化打造成中華文化的標誌性符號之一,要將「忠義仁勇」融入中華民族精神。為此,要找到適合現代人的方式和語言表達傳統文化,用世界語言講述中國故事。《關公頌》這部作品,用民族音樂講述了關公文化,以藝術表演為載體傳遞了文化價值。希望藉助國家大劇院的平臺,吸引更多的藝術家、專家學者參與進來,與運城人民共同弘揚關公文化、傳統文化。
【來源:運城晚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