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盾珍貴手稿現身,一筆一畫間看到作家的思量、猶豫、反覆

2020-12-22 新民晚報

圖說:茅盾手稿 官方圖

明年正逢文學大師茅盾逝世40周年,一份珍貴的茅盾手稿《談最近的短篇小說》的現身引起了各方專家的注意。《談最近的短篇小說》是茅盾寫於1958年的評論文章,載於當年的《人民文學》第6期,文章的手稿共30頁,全部用毛筆寫成,紙質微微泛黃,手稿的書寫呈現出典型的文人書法特徵,筆跡中體現出溫文爾雅的儀態和清雅不俗的風骨。由上海大學中國藝術產業研究院、上海中外文化藝術交流協會主辦的「從茅盾手稿談作家手稿對文學研究的價值——茅盾手稿《談最近的短篇小說》品賞研討會」昨天在上海唐香文化空間進行。

故紙堆的可貴

「從茅盾手稿中可以感受到他的人、他的溫度,在今天這個數位化的時代,人和人之間越來越疏遠,活著的人之間都疏遠了,不要說故去的人了,這樣一個故去人的手跡,一下子把我們拉回他當時的情境當中,市場的反應忽然讓我們領略到故紙的可貴。」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副主席、上海文藝評論家協會主席汪湧豪這樣認為。

圖說:研討會現場 官方圖

茅盾一生著述豐厚,有《子夜》《春蠶》《白楊禮讚》《霜葉紅似二月花》等一大批膾炙人口的經典作品,他的辛勤創作也留下了大量珍貴的手稿原件。這份題為《談最近的短篇小說》的文學評論共9000餘字,分布在30頁紙上,每頁紙張長22釐米,寬15釐米,文中所涉及的多篇作品,經由茅盾精準而有力的評論,成為中國當代文學的經典作品,比如茹志娟的《百合花》、王願堅的《七根火柴》等。如果沒有這份文學評論名篇的推介,他們很難被認定成為新中國文壇最優秀的作家,這些作品也很難成為受一代代讀者喜愛的名篇。可以說,對整個中國當代文學來說,《談最近的短篇小說》是具有重大文學歷史價值的極為重要的文獻。

編輯的痕跡

《談最近的短篇小說》手稿上還留有編輯的筆跡。手寫時代的編輯工作與今天不同,很多編輯都是在作家手稿上直接修改,不少手稿上還留有排版信息。這些排版信息真實生動地再現了鉛印時代的出版流程,使得手稿不單單只是作者書寫出的一篇文稿,同時還記錄著稿子發表的過程,包括編輯、校對在稿子上的加工,還保存有稿籤。

圖說:茅盾手稿 官方圖

上海市書法家協會顧問戴小京從書法角度評析道:「茅盾先生的手稿,每一筆,用筆點畫結構,一看就是中規中矩學過書法的人;但是又看不見每一筆的來歷,過去非得追究每一筆的來歷是一種迂腐的見解。茅盾的手稿就是中國書法,在中國書法的正脈中,但你沒有辦法看出他的家數,是比較高級的一種境界。」

文人的手稿,在書法價值上的體現與一般的書法家不同。巴金故居紀念館常務副館長周立民認為,恰恰是文人的手稿,可能既不合書法的規範,甚至連書法也稱不上,「可是其中可以解讀的信息特別多,附加著大家對文人的感情,所以文人手稿是很立體的」。茅盾先生的手稿,不僅僅是從書法的角度來看,可能它的信息量更大。現在拿到的這份手稿,周立民看到的題目是鋼筆字,因此判斷這可能不是茅盾先生的字,而是編輯的字。手稿,能從手跡看到人的心跡。周立民比較了巴金和茅盾的手稿,「茅盾的稿子是很清楚的,巴金的稿子很零亂。這個情況也可以理解,茅盾先生幾乎在寫作前面都有嚴謹的提綱,經過非常長時間的構思,他是屬於非常嚴謹的作家。巴金的很多寫作是即興的寫作,第一遍寫完之後,可能整體改,他大部分的稿子是不會做謄清稿的。茅盾的《子夜》手稿就很有意思,有三處很認真地改過。其實這樣能夠看到作家的創作過程,作家在創作時,哪些時候思維比較流暢,哪些時候他可能會停一下,可能有過猶豫,有過反覆。手稿的這一點,是我們後來的排印稿無法替代的。」

周立民還有一個很大的感觸:「所有偉大的作家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對文字的嚴謹,對自己文稿的嚴謹。」周立民談到,近年來很多珍貴的文人手稿被發現,並大量出版,已經形成了一個高峰,國內學界提倡設立「手稿學」,希望對此進行深入研究。

(新民晚報記者 徐翌晟)

相關焦點

  • 圓桌|手稿消失的時代,重讀茅盾手稿與書法的當下鏡鑑
    新中國成立後,作為中國作家協會的第一任主席,文化部的第一任部長的茅盾負責國家文化事業和文學藝術的組織領導工作,為我國文學事業和文化事業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茅盾一生著述豐厚,有《子夜》、《春蠶》、《白楊禮讚》、《霜葉紅似二月花》等一大批膾炙人口的經典作品,同時他也留下了大量珍貴的手稿原件。
  • 劉繼卣珍貴繪畫手稿:素描畫的小老虎萌態可掬,不愧是連環畫大師
    細觀他筆下的任何一個主題繪畫,不管是畫古風的仕女人物,還是畫工筆意境的花鳥動物 ,劉繼卣總是能把作品表達得非常完美。而這一種完美是站在國畫寫實的領域之中來進行的,尤其是對於動物的繪畫,堪稱是國畫動物主題界的第一次。
  • 梵谷一生所畫 珍貴的素描手稿!
    免費訂閱 「無論如何我也該振作起來:我要拾起曾經因為無比的氣餒而被我丟棄的鉛筆,重新開始畫素描……」——梵谷 - 梵谷珍貴的素描手稿 - ▼
  • 茅盾——風雨兼程八十五載,從未「茅盾」過一生
    茅盾(1896年7月4日—1981年3月27日),原名沈德鴻,字雁冰,浙江嘉興桐鄉人,中國現代著名作家、文學評論家、文化活動家以及社會活動家。茅盾是中國共產黨最早的黨員之一,為黨的事業的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建國後,作為中國作家協會的第一任主席,文化部的第一任部長的茅盾負責國家文化事業和文學藝術的組織領導工作,為我國文學事業和文化事業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
  • 東海籍作家獲茅盾文學獎!
    >連雲港唯一擁有廣電級演播室的自媒體直播平臺新聞.推廣.活動.直播.外賣.小程序.營銷熱線:  16605187298(微信號)第十屆茅盾文學獎評獎辦公室今天公布了本屆茅盾文學獎的獲獎作品連雲港籍作家徐則臣憑藉《北上》一書獲獎。江蘇省作協副主席葉兆言的《刻骨銘心》入圍本屆茅盾文學獎提名名單。
  • 金庸創作《笑傲江湖》的手稿被發現
    新加坡60多歲的林玉聰為尋一本舊書,打開家中壁櫥,從角落裡掉下一個紙包。他無意中拿起看了看,用報館電傳打字機的紙包著的紙包上,寫著「笑傲江湖稿」五個紅字。拆開一看,竟是金庸當年創作武俠小說《笑傲江湖》的親筆手稿。林玉聰心中一愣,一陣感慨。這批手稿,是他當年在新加坡《新明日報》擔任副刊編輯時,為金庸發排這部小說後保留下來的,有十多天的發稿量,雖不是整部小說,但畢竟是金庸當年親筆所寫的手稿。
  • 茅盾會見陳幼石
    這是美籍華人女學者陳幼石長文《茅盾與〈野薔薇〉:革命責任的心理研究》的注釋之一,但茅盾「寫道」的引語後,譯者雨寒有一個括注「原文未注出處」。剛巧手頭陳幼石1993年3月由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印行的《茅盾〈蝕〉三部曲的歷史分析》專著《後記》寫到了這次會見,正可互補。
  • 古璽臨摹:挪移、變形、殘破、鍥刻感、一筆一畫
    本文結合我們古璽臨摹作業的第40方(一共50方),說一下文字部件的挪移、變形(之前說過這一點,但分量不夠)、殘破、筆畫的鍥刻感、以及一筆一畫完成態度。 要說的方璽是「行(衡)麓之鉨」:
  • 一筆一個大壽桃,不用反覆調色的畫法,這麼畫才好掌握
    【國畫教程】一筆一個大壽桃,不用反覆調色的畫法,這麼畫才好掌握
  • 茅盾是作家,統一是方便麵,當然沒有關係
    對此結論我一直很懷疑,直到看到一份臺灣小朋友抄寫的作業:?n?的???觚?。。。搞笑段子:不一日,八戒來到了高老莊。高老頭早已擺下宴席,宴請親朋好友,為女婿接風。八戒喝得酩酊大醉,由人扶回房去。剛進了屋,卻聽得門外有人說話。 「高老,你這個妖怪女婿如此醜陋,你把他招回來了?不是自討苦吃嗎?」 高老頭道:「現在,家裡養頭豬,頂個暴發戶啊。」
  • 魯迅、丁玲等49位現代作家手稿亮相松江這個展覽
    日前,「芳馨遺遠、春溫永存——上海魯迅紀念館藏中國現代作家手稿展」在松江區博物館展出,此次展覽遴選了包括魯迅在內的49位現代作家的72件手稿,以及曹聚仁、吳朗西、趙家璧等著名文化人士使用過的相關物品,將魯迅及其同時代作家的風骨和精神呈現給觀眾
  • 徐克手稿成熱門,知名導演手稿都是特點,為啥手稿非要畫出來?
    同樣對於一位導演來說,他的影片風格也決定了他的標籤,比如說我們一提起張藝謀的影片,那麼首先想到的就是對於色彩的精準把控,如果是馮小剛,那麼就是對於人物關係的深入剖析等等,如今徐克導演的手稿在網絡中走紅其實我們看到的電影都是一幀一幀呈現出來的,每一個鏡頭都是需要導演拍出來的,這每一個鏡頭怎麼拍,如何去拍,以及拍攝手法,演員如何去表現,都需要一個腳本去指導,這個就是分鏡頭腳本。正常來說,分鏡頭腳本是導演寫完給自己看的,然後在現場指導攝像去拍攝。而且大多數的分鏡頭腳本也是以文字為主。
  • 鹹陽八旬作家向圖書館捐贈500冊書籍和手稿
    因年事已高及身體狀況的緣故,85歲的李文德老人決定把自己收藏的500餘冊書籍以及10餘部尚未出版的小說、影視劇本手稿無償捐贈給了鹹陽圖書館。老人說,這是想給藏書和手稿找到一個更能體現價值的「歸宿」。近日,本報記者隨鹹陽圖書館專程給老人送捐贈證書的工作人員一道,前往鹹陽市渭城區文匯西路國棉一廠生活區,見到了李文德老人。
  • 毛澤東同志202封珍貴電報手稿首次展出
    在佔地1000餘平方米的展廳裡,202封珍貴電報手稿、62件(套)珍貴文物、50餘張歷史照片,分為6個部分、17個專題,展現了毛澤東在香山居住的181天。再現中共中央「為新中國奠基」偉大曆程「紅色電波中的領袖風範——毛澤東同志香山時期發布電報手稿專題展覽」位於香山革命紀念館一層專題展廳,共分為高瞻遠矚革命到底的政治遠見,運籌帷幄決勝千裡的軍事韜略,革故鼎新獨立自主的世界眼光,立黨為公從嚴治黨展的領袖品格,執政為民人民至上的公僕情懷,殷殷關切情深意長的偉人風範
  • 資訊|蒲松齡、卡夫卡、張愛玲的手稿之迷
    中國古典名著中留下手稿的非常罕見,所以《聊齋志異》手稿非常珍貴。  蒲文珊在老宅修了間暗室,《聊齋志異》半部手稿就藏在裡面,平時從不輕易打開。就這樣,手稿又藏了20多年。  手稿雖然僅有半部,但蒲家後人為保護它所遭受的苦難卻一言難盡。1948年冬,西豐縣開展土地改革運動,農會幹部到蒲文珊家中挖浮財,半部《聊齋志異》手稿與挖到的浮財一起被拉到農會辦公室,扔進舊書堆準備火燒。
  • 「服飾文化」設計大師們的珍貴手稿
    Christian Dior手稿Donatella Versace為Versace設計的2013秋冬系列服裝手稿圖Elie Saab的2013秋冬系列服裝手稿圖Erdem Moralioglu的2013春夏系列服裝手稿圖Francisco Costa為Calvin Klein設計的2013秋冬系列時裝手稿圖Frida
  • 文物專家遺失手稿現身舊書拍賣網站
    極為珍貴罕見,有緣者得之。」  這是國內最大的舊書交易平臺之一「孔夫子舊書網」上的一則競拍信息。頁面信息顯示,拍賣開始於7月16日晚8點35分,結束於7月19日晚9點53分,起拍價100元,單次最小加價幅度20元,截至競拍結束,共被出價64次,最高價2260元,但並未成交。拍賣終止後,這一文獻手稿於7月20日被調整為出售模式,定價3100元。
  • 雲展映回顧 | 《大鬧天宮》動畫手稿原作珍貴呈現
    更令人驚喜的是,映後的兩位嘉賓:動畫導演姚光華老師和動畫導演劉可欣老師,不僅從極為專業的角度講述了動畫電影的製作流程,討論中國動畫的藝術表達與產業發展現狀,姚老師還特意準備了許多珍貴的照片及手稿與大家分享。如果你錯過了當天的活動,可千萬不要再錯過今天的文章啦。
  • 達·文西名畫《巖間聖母》珍貴草稿重見天日
    達·文西名畫《巖間聖母》珍貴草稿重見天日 來源:新華網 2010年03月19日12:53   新華網柏林3月18日電(報導員周谷風)奧地利維也納的藝術品修復專家恩斯特盧克斯18日在德國萊比錫書展上稱,一幅10年前發現的油畫稿出自達文西本人之手,是名畫《巖間聖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