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鋤禾日當午」的唐朝宰相,書法水平竟如此高!

2021-01-18 網易

2021-01-05 10:50:52 來源: 大眾書法

舉報

  李紳(772年-846年),字公垂。祖籍亳州譙縣(今安徽省亳州市譙城區)。唐朝宰相、詩人,中書令李敬玄曾孫。

  

  唐代李紳書法欣賞《龍宮寺碑》,33.8×36.3cm。二十開半,跋一開。唐大和九年(835年)。李紳撰並書,結體嚴謹,筆力雄健。石現存浙江省博物館。《歐齋藏碑帖目錄》著錄,晚清拓本。

  

  

  

  

  

  

  

  

  

  

  

  

  

  

  

  

  

  

  

  

  ?

  ?

  ?

  圖文源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鋤禾日當午」的作者,唐朝宰相李紳,寫起楷書,不輸名家高手
    絕大多數初學者學書法,也是從臨寫他們的法帖開始的。當然了,唐代的楷書高手還有很多,比如虞世南和褚遂良等人,也是書法史留名的高手。上面說的這些,大家都比較熟悉。今天呢,給大家介紹一位並不為大家所熟知的,「鋤禾日當午」的作者,唐朝宰相李紳。他寫起楷書,不輸名家高手。「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唐朝宰相李紳寫的這首詩,小學生都學過,大家也都比較熟悉。
  • 國學大師蒙曼:只因解說「鋤禾日當午」跌下神壇,真實水平如何?
    ,但蒙曼老師在《中國詩詞大會》這檔節目上遭遇了滑鐵盧,原因就出在「鋤禾日當午」的解說。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首《憫農》幾乎是我們從小背誦到大的詩,再熟悉不過,那蒙曼為什麼還會遭到質疑呢?她說了什麼?
  • 寫下「鋤禾日當午」的李紳,後來怎麼樣了?他到底是好人還是壞人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一首《憫農》流傳甚廣,可以毫不誇張的說,但凡上過學認識兩個字的人基本上都會背。為什麼?據說呢,亳州城東的觀稼臺,是一處著名的旅遊景點,現在不知怎樣,但在唐朝,絕對是個好去處,二人到了這般地界,又都是有名的文人,不念誦兩句,對得起誰啊,於是呢,李逢吉開篇,最後兩句是:何得千裡朝野路,累年遷任如登臺。由眼前的景象想到了升遷之路,很是發了些「路漫漫其修遠兮」之類的感慨,李逢吉只是寫了些個人的人生感悟,境界似乎有點小。
  • 作出「鋤禾日當午」的那人最後怎麼樣了……
    唐朝有個百雞宴,主角叫李紳。他出身於破落貴族,由於家境破落,親眼看見農民終日勞作而不得溫飽。有一年夏天,李紳回故鄉探親,與同榜進士李逢吉同登觀稼臺。李紳看到烈日下的農夫仍在勞作,於是吟道:「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 短談:寫「鋤禾日當午」的人怎麼了
    (《憫農》唐代李士紳)沈從文年輕時寫過「鋤禾日當午」的著名句子千古。當時,李慎看到農民每年都要面對黃土背朝天和辛勞時,他有種感覺。如果我們繼續按照這種情況發展下去,那應該是名醫的慣例了。然而萬萬沒想到和李紳士們確實成為了首相,但他們表現得非常好。
  • 鋤禾日當午的作者李紳,真的愛惜民力嗎,歷史告訴你
    其二「鋤禾日當午, 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其一中意思大概是寫農民播種耕作,天下都沒有閒田,可還是有農民餓死;其二描述的是農民辛勤勞作的場景。因為這詩道出了農人的辛苦勞作,被當作教科書級的古詩,成為我們今天的教材,詩中表達的情感引起了無數的共鳴,此詩是極為成功的。我們今天要說就說這位詩人李紳。
  • 寫下「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的大詩人,竟然是一個大貪官?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首名叫《憫農》的古詩,相信大家都耳熟能詳。這首古詩主要運用了寫實的手法,生動描繪了農民辛勤勞作的畫面,還抒發了作者對農民的同情和對糧食來之不易的感嘆。
  •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的作者竟然是個奸官!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的作者竟然是個奸官!文/炎炎談歷史小時候大人常常用一首詩來教育我們愛惜糧食,那就是《憫農》,或者很多孩子學的第一首詩就是它。大家都認為能寫出這樣的詩句,作者肯定是體諒民間百姓疾苦的人,當官肯定是愛民如子的清官。
  • 鋤禾日當午,這句「最簡單」的詩,你怎麼理解?
    在前期的一次詩詞大會上,蒙曼老師對於「鋤禾日當午」一句詩的解釋讓眾多網友頗為不滿。蒙曼老師對這句詩的理解是「農人種莊稼的過程」,而網友們認為這句並不是在說種莊稼,因為時值夏天,農民怎麼可能在這個時候種莊稼呢?一時間,向來在大家心中具有「權威」話語權的蒙曼老師遭到群嘲。
  • 寫出「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的詩人後來怎麼樣了?
    李紳的曾祖父李敬玄,曾經擔任朝廷裡的中書令,可惜到了李紳這個時代,唐朝衰落,李敬玄和家人搬到了浙江湖州。在李紳6歲的時候,他父親去世了,他的母親盧氏不得不親自教授李紳文字,對李紳要求很嚴格。後來李紳不負他母親的悉心教導,二十七歲就考中了進士,金榜題名後,李紳特意回到祖籍亳州訪問親友。在亳州,李紳看見了烈日下辛苦勞作的農民,就寫了《憫農二首》的詩,其中「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
  • 國學大師蒙曼:因解讀錯「鋤禾日當午」跌落神壇,她真實水平如何
    得到回答後,她細細地講解了C選項中「鋤禾日當午」的意思,然而現場的尷尬是化解了,網友們卻更尷尬了。那麼蒙曼究竟是不是真的如大家所說這麼沒水平呢?從蒙曼的履歷以及在其他節目上的表現,我們完全能說她的真實文化水平真的很高。 蒙曼從小就對歷史非常感興趣,她家庭條件一般,但是父母經常去書店買書。受父母的影響,她從小就閱讀各種課外書。有時候她還會選擇逃課,就是為了能在家裡看上一本好書。當然,在父親的教導下,她還是端正了學習的態度,學習成績雖然算不上頂尖,但也十分優異。
  • 鋤禾日當午貼滿課堂飯堂,憫農作者李紳又是怎麼對待農民與糧食?
    鋤禾日當午貼滿課堂飯堂,憫農作者李紳又是怎麼對待農民與糧食?李紳真的憐憫古代農民嗎?且聽小瑾慢慢道來。憫農一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實際上李紳的憫農不止這一篇,嘗到甜頭的他寫了憫農三部曲。憫農二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四海無閒田,農夫猶餓死。憫農三壟上扶犁兒,手種腹長飢。
  • 寫下「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的大詩人,原來是一個大貪官?
    我國唐代盛世出了很多著名的文人墨客,特別是在詩歌領域,更是百花齊放,名詩名人舉不勝舉,其中「詩仙」李白、「詩聖」杜甫、「詩王」白居易等詩壇大咖,更是唐朝詩人的代表人物。唐代有位詩人身份很特殊,他就是朝廷宰相兼詩人李紳。有人說唐代詩人我也熟悉不少,怎麼對李紳這個名字沒印象呢?
  • 古詩裡說「鋤禾日當午」,是...
    古詩裡說「鋤禾日當午」,是不是水稻還有旱地種植的方式,古代水稻畝產量多少? 禾是古代對糧食作物的統稱,鋤禾日當午裡的「禾」既可以指粟也可以指稻,這首詩出自李紳的《憫農》之二,第一首詩裡說的是「春種一粒粟」,所以有可能是指的粟。
  • 鋤禾日當午,詩人不靠譜,憫農笙歌醉,陋室戀妓舞
    比如我們小時候都學過一首朗朗上口的詩篇: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李紳還不止寫了一首憫農這首詩不僅膾炙人口,詩意也簡單明了,描寫了農民的艱辛,體現了詩人對其的憐憫。所以,這首詩正確的名字叫做《憫農》。
  • 古詩《憫農》書法作品欣賞
    提示:請點上方↑硬筆書法作品 免費訂閱關注《硬筆書法作品》 鋼筆字帖精選王福洪老師硬筆規範字《憫農》紙張,普通a4紙對裁
  • 他是國內娛樂圈的大明星,非常喜歡寫書法,書法水平卻很一般
    他是國內娛樂圈的大明星,非常喜歡寫書法,書法水平卻很一般 文/秋香如今,各行各業的人都愛寫書法。比如我們所熟悉的大牌導演馮小剛,他也很喜歡寫書法,他的書法清雅娟秀,水平也算得上高超。和馮小剛一樣,潘長江也非常喜歡寫書法。身為一名國內娛樂圈的大明星,潘長江在主持節目、演戲等方面都很厲害,不過,他的書法水平卻很一般。很多人認為,潘長江的書法寫的很不好,充其量只不過是業餘水平,事實果真如此嗎?
  • 老戲骨李保田潑墨揮毫,演了劉墉又曬書法,網友:現實版濃墨宰相
    在演藝界,書法出名的男演員。我們知道有唐國強、李雪健等。有一位老戲骨也是出名的愛書法,並且在書法造詣上有一定的水平。他就是《宰相劉羅鍋》劉墉的扮演者李保田老師。我們今天說的是李保田老師的書法。其實許多藝人都熱愛書法,而且書法寫的很有那麼一回事兒。不過從書法的氣質來看,裡邊躁動的情緒,也就是說書法跟著情感一直在徘徊躁動,沒有靜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