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6年起,央視每周五播放了《中國詩詞大會》,到了2020年,這已經是第五季了。第五季的某期節目中,上海戲劇學院大學生在遇到一副看圖猜詩詞時選擇了一個明顯錯誤的答案。現場的人為此而尷尬,而蒙曼只能化解尷尬,問這個女孩是不是城裡人。得到回答後,她細細地講解了C選項中「鋤禾日當午」的意思,然而現場的尷尬是化解了,網友們卻更尷尬了。
蒙曼對這句詩詞的解釋是「農民伯伯在田間播種莊稼」,網友們紛紛嘲笑蒙曼被拉下神壇,因為這首詩是小學內容,而她竟然還解釋錯了。正確的理解是農民在田裡除草,如果真正幹過農活的人會知道,正午時太陽正大,草會蔫掉,更利於根除。
與此同時,還有很多人跳出來說蒙曼出過的錯不止這一樁,比如說她曾經解釋「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為「富貴氣象」「和氣之美」,然而王家和謝家曾經是顯赫的家族,燕子不再在他們堂中盤旋了,實際上指的是世事變遷,這兩個貴族已經敗落。那麼蒙曼究竟是不是真的如大家所說這麼沒水平呢?
俗話說「智者千慮,必有一失」,蒙曼的專業實際上不是詩詞,而是歷史。作為國學大師的她偶然出現問題實際上是可以接受的,不然為何馬克思要辯證地看待問題。從蒙曼的履歷以及在其他節目上的表現,我們完全能說她的真實文化水平真的很高。
蒙曼從小就對歷史非常感興趣,她家庭條件一般,但是父母經常去書店買書。受父母的影響,她從小就閱讀各種課外書。有時候她還會選擇逃課,就是為了能在家裡看上一本好書。當然,在父親的教導下,她還是端正了學習的態度,學習成績雖然算不上頂尖,但也十分優異。
1992年,蒙曼就讀於中央民族大學,而後進入北京大學攻讀歷史學博士,後來被中央民族大學招聘為歷史系的教授,主要研究隋唐五代史和古代女性史。自2007年開始,她成為了《百家講壇》最出名的節目主持人,後來又陸續在這個節目中講述了唐朝的歷史故事,而在她的講述中,李隆基、太平公主、武則天儼然從歷史教材中走了出來,成為了活生生的人物。
而除了《百家講壇》之外,她也去了多檔文化節目,包括這次讓她「翻車」的詩詞大會,而在這麼多年的講述中,她只犯了幾個小錯,但是又有誰能保證自己博古通今,一點錯都不會犯呢?觀眾的喜愛、節目的推崇以及學術界的認可已經是對她真實水平的最大認可了。
當然,蒙曼還是很謙遜的,在這種情況下,她爽快地回應了此事,並且做出了公開道歉的舉動。而這一點和於丹是完全不同的,後者在講錯了戲劇時,不僅不道歉,還繼續望文生義誇誇其談。
正如《論語》中所說,「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蒙曼在說錯後懂得吸取教訓,這也就夠了,網友們應該更加理性地看待這件事情,而不是一味地認為這些學者就不應該犯錯,更不應該拒絕她的道歉,這樣做只會讓戰火升級,而讓人忽略了詩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