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大師蒙曼:因解讀錯「鋤禾日當午」跌落神壇,她真實水平如何

2020-11-17 騰訊網

自2016年起,央視每周五播放了《中國詩詞大會》,到了2020年,這已經是第五季了。第五季的某期節目中,上海戲劇學院大學生在遇到一副看圖猜詩詞時選擇了一個明顯錯誤的答案。現場的人為此而尷尬,而蒙曼只能化解尷尬,問這個女孩是不是城裡人。得到回答後,她細細地講解了C選項中「鋤禾日當午」的意思,然而現場的尷尬是化解了,網友們卻更尷尬了。

蒙曼對這句詩詞的解釋是「農民伯伯在田間播種莊稼」,網友們紛紛嘲笑蒙曼被拉下神壇,因為這首詩是小學內容,而她竟然還解釋錯了。正確的理解是農民在田裡除草,如果真正幹過農活的人會知道,正午時太陽正大,草會蔫掉,更利於根除。

與此同時,還有很多人跳出來說蒙曼出過的錯不止這一樁,比如說她曾經解釋「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為「富貴氣象」「和氣之美」,然而王家和謝家曾經是顯赫的家族,燕子不再在他們堂中盤旋了,實際上指的是世事變遷,這兩個貴族已經敗落。那麼蒙曼究竟是不是真的如大家所說這麼沒水平呢?

俗話說「智者千慮,必有一失」,蒙曼的專業實際上不是詩詞,而是歷史。作為國學大師的她偶然出現問題實際上是可以接受的,不然為何馬克思要辯證地看待問題。從蒙曼的履歷以及在其他節目上的表現,我們完全能說她的真實文化水平真的很高。

蒙曼從小就對歷史非常感興趣,她家庭條件一般,但是父母經常去書店買書。受父母的影響,她從小就閱讀各種課外書。有時候她還會選擇逃課,就是為了能在家裡看上一本好書。當然,在父親的教導下,她還是端正了學習的態度,學習成績雖然算不上頂尖,但也十分優異。

1992年,蒙曼就讀於中央民族大學,而後進入北京大學攻讀歷史學博士,後來被中央民族大學招聘為歷史系的教授,主要研究隋唐五代史和古代女性史。自2007年開始,她成為了《百家講壇》最出名的節目主持人,後來又陸續在這個節目中講述了唐朝的歷史故事,而在她的講述中,李隆基、太平公主、武則天儼然從歷史教材中走了出來,成為了活生生的人物。

而除了《百家講壇》之外,她也去了多檔文化節目,包括這次讓她「翻車」的詩詞大會,而在這麼多年的講述中,她只犯了幾個小錯,但是又有誰能保證自己博古通今,一點錯都不會犯呢?觀眾的喜愛、節目的推崇以及學術界的認可已經是對她真實水平的最大認可了。

當然,蒙曼還是很謙遜的,在這種情況下,她爽快地回應了此事,並且做出了公開道歉的舉動。而這一點和於丹是完全不同的,後者在講錯了戲劇時,不僅不道歉,還繼續望文生義誇誇其談。

正如《論語》中所說,「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蒙曼在說錯後懂得吸取教訓,這也就夠了,網友們應該更加理性地看待這件事情,而不是一味地認為這些學者就不應該犯錯,更不應該拒絕她的道歉,這樣做只會讓戰火升級,而讓人忽略了詩詞文化。

相關焦點

  • 國學大師蒙曼:只因解說「鋤禾日當午」跌下神壇,真實水平如何?
    國學大師蒙曼也有著非常傲人的履歷,畢業於北京大學中國古代史專業,歷史學博士,自2007年以來,五次登上央視百家講壇,向觀眾主講了隋唐五代史以及中國女性史,名氣曾一度高過於丹老師
  • 從於丹與蒙曼,國學大師的「遮羞布」被扯下,人大教授:誤人子弟
    」,她對國學的趣味性解讀,加上談吐不凡的口才,贏得一片掌聲。,蒙曼也在成為「一姐」後,開始參加各種節目,正是名利雙收的時候,在另一檔國學節目《中國詩詞大會》中,蒙曼講解小學生都會的「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這句詩時,破天荒的講錯了。
  • 於丹之後,又一國學大師「跌落神壇」,網友質疑:這也算是大師?
    能夠在《百家講壇》的舞臺上侃侃而談,得益於她多年的教育實踐,在學校裡,她是很受學生歡迎的歷史老師,她的講課幽默生動,把歷史講成了評書。接到邀約以後,她登上央視而舞臺,同樣因為精心準備,她從《百家講壇》中脫穎而出,一下子成了眾人眼中的「國學大師」。
  • 於丹之後,又一國學大師「跌落神壇」,網友質疑:這也算是大師?!
    於丹之後,又一國學大師「跌落神壇」,網友質疑:這也算是大師?! 「黃金無足色,白璧有微瑕。」 這句詩後來被總結成兩個成語:金無足赤,白璧微瑕。 它們指的都是——些微的缺陷並不應該影響對一個人的評價。
  • 曾經因百家講壇紅極一時的國學大師蒙曼,後來是如何跌落神壇的?
    蒙曼便是一個典例,站在高處,看得是遠了。不過,自身的能力不夠,終究還是陷入了輿論之中。 蒙曼被國學愛好者所推崇,是人們學習的對象。然而,蒙曼後來也成為了國學愛好者批評的對象,從膜拜到批評,打敗蒙曼的不是別人,而是一首唐詩。說來說去,最終也只能怪她自己。
  • 國學大師蒙曼犯低級錯誤,被質疑「假詩聖」,鋤禾日當午解讀有誤
    國學女教授蒙曼解讀鋤禾日當午就引起了很大的爭議,遭到了群嘲,那麼究竟這位女教授的解讀出現了什麼錯誤才會引起輿論呢?我們今天一起去,好好了解一下。國學女教授蒙曼憑藉《百家講壇》這個節目活躍螢屏,也收穫了很高的人氣,然而在前段時間她卻遭受了很大的爭議,之所以會有這麼多的輿論,聚集在蒙曼的身上,是因為蒙曼在中國詩詞大會上對於大家耳熟能詳的古詩《憫農》的一番解讀翻了車。
  • 國學大師蒙曼,在詩詞大會犯低級錯誤,誤解古詩被認為褻瀆詩聖
    2007年1月,該節目的編導專程去聽她的課。這堂課,蒙曼講的是武則天,只講了20分鐘。由於她講的和節目選題方向一致,三天後節目組就給她打電話,讓她去試講。3月,蒙曼正式開始到《百家講壇》講課,講《武則天系列》。因此,她成了該節目開講以來,最年輕的主講人,當時她只有32歲。
  • 國學大師「蒙曼」犯低級錯誤,遭質疑「假詩聖」,內行人:你不懂
    國學大師「蒙曼」犯低級錯誤,被質疑「假詩聖」,內行人:你不懂隨著近幾年國學風氣的流行,中國的傳統文化逐漸的走進了大家的視野,全面迎來「文化熱潮」。隨之湧現出來的還有很多在此方面有成就的大師。作為《中國詩詞大會》的評委,中央民族大學的教授的蒙曼,因其深厚的傳統文化積澱和較高的文學修養,以及在各種文學節目中一語道破的點評,非常的受人歡迎。然而這位國學才女卻在一檔節目中,因一首幼兒園的古詩被「打回原形」,實力遭到觀眾的質疑。
  • 蒙曼錯誤理解「舊時王謝堂前燕」,犯低級錯誤,她水平被高估了?
    蒙曼是隨著《中國詩詞大會》地熱播而火起來的,隨後以國學大師的身份出現在不同的節目裡,受到很多人的喜愛和追捧,可是最近,這位火得不得了的學術明星卻在《烏衣巷》地解讀中出現了失誤
  • 蒙曼把「舊時王謝堂前燕」都解釋錯,低級錯誤,如何評價她的水平
    蒙曼在節目中的表現也是可圈可點,深得在校學生和觀眾的喜愛。但是她卻把「舊時王謝堂前燕」解釋錯了,因犯低級錯誤,觀眾質疑她的水平是不是被高估了? 可是,她卻在《中國詩詞大會》中翻車了。第五季中,蒙曼講評「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將前一句講解為農民播種的過程,網友紛紛表示,播種是在春天,而「汗滴禾下土」講的明明是炎熱的夏天。
  • 曾經名氣超過於丹的女教授,卻因解讀古詩名句被推下神壇
    在這些女教授中,於丹可以說是紅得發紫,但是她有些解讀被大家質疑,比如說《論語》的「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於丹認為其中的「小人」是指小孩子,引發了許多爭議。其實還有一位女教授,她的名氣一點都不比於丹小,甚至比於丹更加紅,她也引起了大家的許多爭議甚至嘲笑,這位教授就是蒙曼老師。
  • 國學大師蒙曼:從百家講壇大火,卻因三首唐詩錯誤解讀被打回原形
    前言:隨著我們祖國的不斷繁榮昌盛,中國的傳統文化被越來越多的人所接受、喜愛,眾多關於國學,關於文化知識的節目也應運而出,同時也使許多學者成為了廣受追捧的對象,蒙曼就是其中之一。剛剛登上百家講壇的蒙曼以優美的語言,簡單易懂的教學方式迅速收穫了大批粉絲。就是在這一年,2007年,32歲的蒙曼成為了國學新星,備受各大電視臺推崇。百家講壇之後,蒙曼各種節目邀請像雪花一樣飛來,成語大會、詩詞大會、文化講座等邀約數不勝數。
  • 國學女大師蒙曼:百家講壇一炮而紅,卻因為一首唐詩被打回原形
    研究古代文化詩詞到達一定高度的人我們可以把它稱作為大師,可是現在的大師兩個字卻成為了貶義詞。正所謂「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往往站得越高,別人就越關注你,在這個時候你越不能出錯,一旦你出錯,你就會淪為別人的笑柄,就像蒙曼。
  • 鋤禾日當午,這句「最簡單」的詩,你怎麼理解?
    在前期的一次詩詞大會上,蒙曼老師對於「鋤禾日當午」一句詩的解釋讓眾多網友頗為不滿。蒙曼老師對這句詩的理解是「農人種莊稼的過程」,而網友們認為這句並不是在說種莊稼,因為時值夏天,農民怎麼可能在這個時候種莊稼呢?一時間,向來在大家心中具有「權威」話語權的蒙曼老師遭到群嘲。
  • 從百家講壇火到詩詞大會,國學女大師蒙曼被一首唐詩打回「原形」
    而在這些節目中,大家都喜歡那些才氣過人的選手及導師,蒙曼就是其中的一位。她素有"國學女大師"之稱,但是在第五季的《中國詩詞大會》中卻被一首唐詩打回了「原形」。從百家講壇火到詩詞大會,國學女大師蒙曼被一首唐詩打回「原形」蒙曼從小出生於書香門第,她的爸爸和哥哥都是教師,因為受家庭教育的影響,蒙曼小的時候便嗜書如命。
  • 國學女大師蒙曼:從百家講壇火到詩詞大會,為何最後栽在憫農上?
    蒙曼:從大學講師到國學大師,《百家講壇》開講以來最年輕的主講人蒙曼在自己擅長的古代史方面,有著不可忽視的成就,她所寫的史學研究論著,雖不等身,卻有自己獨到的見解。大家覺得蒙曼的講解風格幽默、通俗,聽她的課跟聽評書一樣過癮,所以對她評價非常高,對她在文學上的學識也非常肯定。
  • 同樣是「國學網紅教授」,為何於丹跌落神壇,而王立群卻一直很火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人物就是於丹、蒙曼和王立群等。可時至今日,當時大火的「國學網紅教授」們境遇各不相同,尤其是於丹與王立群,一個跌落神壇,而另一個則依然大火。一、於丹的「封神」與墜落之路於丹,1965年6月28日出生於北京一個知識分子大家庭。
  • 國學大師於丹,跌落神壇後"摯友"避之不及,唯有老公相伴左右
    在她跌落神壇後,許多曾經的"摯友"都對於丹避之不及,唯有丈夫一如既往的支持陪伴她,讓於丹漸漸走出困境,找回自我。許多網友抨擊在於丹解讀經典的時候理解不到位,偏離了經典真正想要表達的意思,更有甚者認為於丹這種"與眾不同"的解讀經典的方式是對中國傳統文化的不尊重,是一種譁眾取寵的行為。不久之後,網絡上又相繼曝光於丹盛氣凌人,高傲自大,甚至還有網傳壓榨博士生的惡劣行為。
  • 《百家講壇》蒙曼,失誤遭質疑,網友猜測:會不會成為第二個於丹
    而隨著對歷史研究的深入,蒙曼的內心愈發平靜,她內心對歷史的熱愛也逐漸顯露出來,於是她決定繼續深造,學習更多的知識。就這樣蒙曼懷著對歷史的赤誠之心,不斷在歷史的海洋中遨遊。 一時失誤引群嘲 可以說《中國詩詞大會》讓蒙曼的名氣達到了頂峰,但是「成也蕭何,敗也蕭何」在詩詞大會第五季的節目中蒙曼犯了一個錯誤,在節目播出之後,引發了網友們的群嘲,大家質疑她的專業水平。
  • 從於丹到蒙曼,國學大師淪為"雞湯大師",沽名釣譽註定不會長久
    電視和網絡的雙重平臺,把她從之前的默默無聞,直接推上了前臺。然而成也平臺,敗也平臺。一旦被推上萬人矚目之處,身處聚光燈下,不但自己的一言一行被全部看到,還會因為鎂光燈的作用,被無限放大。於丹本身就因為聚光燈的效應,將自己真實的一面暴露了出來。最終,也徹底敗在了真實面前。文化人的不堪一旦被放大,其殺傷效果要比其他階層人士的人設崩塌,厲害無數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