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女大師蒙曼:百家講壇一炮而紅,卻因為一首唐詩被打回原形

2020-11-20 沫史思今

引子

知識是珍貴寶石的結晶,文化是寶石放出來的光澤。——泰戈爾

在中國古代是一個文化空前繁榮的時代,在那些時代當中文人騷客百家爭鳴,為我們留下了很多優秀的詩篇。這些文人騷客向我們展現了語言的藝術和語言的美。你根本想像不到,她們用極其簡單的文字卻能營造出讓人心頭一震的美景。到現在很多的學者專家也在積極地研究古代的詩詞。這些事實是我們中華民族文化的見證,也是一個時代的結晶。

研究古代文化詩詞到達一定高度的人我們可以把它稱作為大師,可是現在的大師兩個字卻成為了貶義詞。正所謂「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往往站得越高,別人就越關注你,在這個時候你越不能出錯,一旦你出錯,你就會淪為別人的笑柄,就像蒙曼。

完全不同的解讀

詩詞是一個非常小眾的項目,因為研究它需要一定的文化底蘊,為此,央視也推出了一檔節目叫《中國詩歌大會》,在這裡,她們把詩詞變得不那麼高端,把她們大眾化。而這裡的專家也為我們解讀詩詞當中不一樣的故事。

在《中國詩歌大會》第五季播出的時候,蒙曼卻因為一句耳熟能詳的詩,遭到了諸多人的質疑。「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這是我們從小就會的一句詩詞,當時蒙曼向大家解讀說這句詩詞是形容播種時候的樣子,可是這首詩詞寫的卻是夏天除草時候的場景和播種沒有太大關係。

也正因為這件事,讓很多人質疑蒙曼的專業水平。本以為解讀憫農只是一個非常特殊的例子,但是蒙曼在解讀《春夜喜雨》的時候又出了一個岔子。這首詩中有兩句詩「曉看紅溼處,花重景觀城」。蒙曼對這兩句詩詞解讀是詩人杜甫聞到了景觀城內火鍋的味道。

當時杜甫所在的季節是春天,正是下春雨的時候。杜甫也結束了顛沛流離的生活,有了能夠棲身的屋子。面對著被春雨喚醒了大地,杜甫突然有感寫下了這首詩。這首詩可以說是形容杜甫此時的心情,而不是杜甫在景觀城內聞到火鍋的味道,種種解讀出錯也讓孫紹振認為,蒙曼就是在褻瀆詩詞。

最年輕的講演者

在之前,公眾非常反對孫紹振,因為公眾們認為蒙曼所表達的古詩詞非常具有創意性,可是對於蒙曼來講,她對古詩詞研究根本不深入,她的解釋往往也是曲解。曾經有很多人維護她,但是直到中國詩歌大會第五季的時候,蒙曼人設徹底崩塌。蒙曼也並不是最近才火起來,早在2007年她就已經火了,這一切的緣由,都源自於百家講壇。

於今腐草無螢火,終古垂楊有暮鴉經歷了時代的變遷,讓我們對歷史的發展有著無限的好奇,而百家講壇就是來為我們講解歷史的節目,自從節目播出之後,收視率居高不下,因為在這裡講的歷史非常的生動,不晦澀難懂。

當時年僅32歲的蒙曼就在百家講壇中向大家講述了關於武則天的歷史。原本非常生硬的歷史讓她講得極其生動,蒙曼用幽默的語言徵服了聽故事的觀眾。之後蒙曼的名氣越來越大。隨後,蒙曼也被諸多節目邀請。因為她的幽默風趣,她也積累了很多的粉絲。再後來,蒙曼創立了一欄節目叫蒙曼品最美唐詩。這段節目在當時也是爆火,上線十天就收穫了超過300萬的播放量。

受歡迎的蒙曼老師

蒙曼的真實工作其實是一個大學老師,而且在大學裡蒙曼非常的受歡迎。蒙曼在零二年就已經獲得了北大歷史學博士學位,在畢業之後,她回到了任歷史系的老師。當時蒙曼為了能夠教好自己的學生非常認真,對於蒙曼來講,備課到凌晨是常有的事情,她甚至會把每個知識點細分到什麼時候講,就這樣蒙曼在中央民族大學裡慢慢的成名。

在大學當中,很多老師都擔心自己的學生會逃課,會不上課,但是蒙曼完全不擔心,因為她講課通俗易懂,幽默風趣。基本每堂課都會滿員,甚至有很多專業來旁聽的。有的人不知道蒙曼老師是誰,她們只知道在歷史系有一個老師。個子不高,眼睛比較小,但是講課異常生動,這就是學生對蒙曼的形容。

備受爭議的蒙曼

很多人因為《憫農》的事情質疑蒙曼老師的專業實力,實際上,蒙曼確實對一些詩詞會理解偏差,但是她的專業實力還是非常好的,要不然她也不可能在大學當中當老師,再到百家講壇做最年輕的表演者。如果說蒙曼能有現在的成就,其實很大程度上是跟她的家庭有關,蒙曼出生在書香門第,她的父母非常喜歡讀書,這也造就了她從小愛讀書的習慣。到了現在,她把這個習慣一直保持了下去,每個月發工資之後,最大的開銷可能就是買書。

蒙曼的一生是非常努力的。在很多人還是天性愛玩的時候,蒙曼就已經堅持看書。這樣的能力也為她以後打了很好的基礎,因為從小非常喜歡語文。所以她就選擇了歷史系,到後來蒙曼進入了北大讀歷史系的博士。到最後,飲水思源回到了自己的母校教書。中國的詩歌絲毫不誇張地講,有幾萬首,就算蒙曼是歷史系出身,她也很難讀遍全部,偶爾犯一次錯也是非常可能的。

蒙曼的這次事件讓她置身於風口浪尖當中,但是作為歷史系的博士,她應該有著自己對詩句的理解,看一件事的角度,我們應該從多方面切入,唐詩也是如此,很可能同一首唐詩在不同人的眼中有著不同的意義。

對於同一件事沒有人的意見是完全一樣的,如果全部統一思想,文學也不會這樣的繁榮。我們也不能因為這樣一個錯誤來否定蒙曼的專業能力。我們應該努力去看到和學習其她人身上的閃光點。這樣我們才能不斷的進步。

參考文獻

《水調歌頭》《隋宮》

相關焦點

  • 從百家講壇火到詩詞大會,國學女大師蒙曼被一首唐詩打回「原形」
    從較早的《百家講壇》到近年來比較受大眾歡迎的《中國詩詞大會》、《朗讀者》等等,都很好的弘揚了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而在這些節目中,大家都喜歡那些才氣過人的選手及導師,蒙曼就是其中的一位。她素有"國學女大師"之稱,但是在第五季的《中國詩詞大會》中卻被一首唐詩打回了「原形」。
  • 國學大師蒙曼:從百家講壇大火,卻因三首唐詩錯誤解讀被打回原形
    前言:隨著我們祖國的不斷繁榮昌盛,中國的傳統文化被越來越多的人所接受、喜愛,眾多關於國學,關於文化知識的節目也應運而出,同時也使許多學者成為了廣受追捧的對象,蒙曼就是其中之一。《百家講壇》與蒙曼《百家講壇》這個節目大家並不陌生,自從國學熱度上升以來,這個節目就已經成為了代表性節目,在眾多專家學者充實了這個節目的同時,《百家講壇》也將許多高校教授變成了明星,比如紀連海、於丹、蒙曼等。當於丹講論語講的火熱之時,蒙曼還沒有成名,而當於丹的論語被人詬病為"無用的心靈雞湯" 後,蒙曼迎來了大紅大紫的機會。
  • 國學女大師蒙曼:從百家講壇火到詩詞大會,為何最後栽在憫農上?
    蒙曼:從大學講師到國學大師,《百家講壇》開講以來最年輕的主講人蒙曼在自己擅長的古代史方面,有著不可忽視的成就,她所寫的史學研究論著,雖不等身,卻有自己獨到的見解。大家覺得蒙曼的講解風格幽默、通俗,聽她的課跟聽評書一樣過癮,所以對她評價非常高,對她在文學上的學識也非常肯定。
  • 曾經因百家講壇紅極一時的國學大師蒙曼,後來是如何跌落神壇的?
    蒙曼便是一個典例,站在高處,看得是遠了。不過,自身的能力不夠,終究還是陷入了輿論之中。 蒙曼被國學愛好者所推崇,是人們學習的對象。然而,蒙曼後來也成為了國學愛好者批評的對象,從膜拜到批評,打敗蒙曼的不是別人,而是一首唐詩。說來說去,最終也只能怪她自己。
  • 國學大師「蒙曼」犯低級錯誤,遭質疑「假詩聖」,內行人:你不懂
    國學大師「蒙曼」犯低級錯誤,被質疑「假詩聖」,內行人:你不懂隨著近幾年國學風氣的流行,中國的傳統文化逐漸的走進了大家的視野,全面迎來「文化熱潮」。隨之湧現出來的還有很多在此方面有成就的大師。作為《中國詩詞大會》的評委,中央民族大學的教授的蒙曼,因其深厚的傳統文化積澱和較高的文學修養,以及在各種文學節目中一語道破的點評,非常的受人歡迎。然而這位國學才女卻在一檔節目中,因一首幼兒園的古詩被「打回原形」,實力遭到觀眾的質疑。
  • 國學女大師於丹,蒙曼,誰沽名釣譽?專家:文化小丑,都不足稱道
    而於丹,無論是在文化素養還是在學術研究上,與比她小十歲的蒙曼相比都顯得旗鼓相當。同時,她也曾經多次被邀請到百家講壇主講,甚至還在2006年的"十一"黃金假期之間舉辦了為期七天的專題講座,也受到觀眾們的熱烈歡迎。也是因為她的這次專題主講,她迅速受到觀眾的喜愛與追捧,名氣也迅速傳播開來。
  • 從於丹與蒙曼,國學大師的「遮羞布」被扯下,人大教授:誤人子弟
    《百家講壇》 《百家講壇》便是由此應運而生,作為一檔以國學為主的節目答案並沒有像國學中所說的「不好名者,斯不好利」那樣,於丹的國學品讀書籍被人指出沒營養,完全是歷史解讀,在《百家講壇》上講述的內容,也被一些專家指出有誤。
  • 於丹之後,又一國學大師「跌落神壇」,網友質疑:這也算是大師?
    一、國學大師原來的北大經濟學教授薛兆豐在「得到」上開設了專欄課程,不久之後,因為他通俗易懂的講解經濟學原理,專欄訂閱人數激增,相應的,薛教授成了年收入超過3000萬的學者。這是一件好事。於是,我們就見到了從《百家講壇》裡走出來的各位教授:王立群、易中天、於丹等。除了他們,其實還有一位,被稱為「《百家講壇》最年輕的主講人」——蒙曼教授。「有關武則天這個女人,有許許多多的謎團,需要我們來一一揭開。」
  • 於丹之後,又一國學大師「跌落神壇」,網友質疑:這也算是大師?!
    一、國學大師 原來的北大經濟學教授薛兆豐在「得到」上開設了專欄課程,不久之後,因為他通俗易懂的講解經濟學原理,專欄訂閱人數激增,相應的,薛教授成了年收入超過3000萬的學者。
  • 國學大師蒙曼犯低級錯誤,被質疑「假詩聖」,鋤禾日當午解讀有誤
    國學女教授蒙曼解讀鋤禾日當午就引起了很大的爭議,遭到了群嘲,那麼究竟這位女教授的解讀出現了什麼錯誤才會引起輿論呢?我們今天一起去,好好了解一下。國學女教授蒙曼憑藉《百家講壇》這個節目活躍螢屏,也收穫了很高的人氣,然而在前段時間她卻遭受了很大的爭議,之所以會有這麼多的輿論,聚集在蒙曼的身上,是因為蒙曼在中國詩詞大會上對於大家耳熟能詳的古詩《憫農》的一番解讀翻了車。
  • 國學大師蒙曼,在詩詞大會犯低級錯誤,誤解古詩被認為褻瀆詩聖
    因此,《百家講壇》、《中國詩詞大會》、《中國成語大會》等央視舉辦的節目應運而生。一個節目,不僅需要觀眾,也需要主講人。參加這些節目的嘉賓,也因為節目受到民眾的廣大歡迎而火了,蒙曼就是其中之一。蒙曼是滿族人,出生在河北承德一個書香門第,父母都是老師。她畢業於北京大學中國古代史專業,是歷史學的博士。從2002年7月開始,一直在中央民族大學歷史系任教。
  • 百家講壇最成功的主講人之一「蒙曼」老師
    第一次聽蒙曼老師講課是在2010年年初,當時正在成都旅遊。由於我非常喜歡中國歷史,百家講壇也是我非常喜歡的電視節目。在此之前最迷的就是易中天老師的品三國了。所以每天晚上休息之前我都習慣性地打開中央十頻道去看百家講壇的回放。
  • 國學大師「蒙曼」,從書香中走來的才女,卻被自家老爸「瞧不起」
    而節目中的點評嘉賓也成為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其中蒙曼老師算得上是最受觀眾歡迎的導師了。這位貌不驚人的才女,32歲就登上了央視的《百家講壇》,憑藉著旁徵博引、出口成章而名滿天下。蒙曼老師知性優雅,舉手投足都散發著"腹有詩書氣自華"的氣質,她在節目中的點評更是生動而又充滿著風趣,總能給人一種很舒服的感覺。就這樣,這個從書香中走來的才女悄悄的走紅了,甚至被網友譽為"國學女大師"。
  • 32歲走紅百家講壇,45歲父母買房徵婚,北大才女蒙曼:我不是剩女
    用這句話來形容國學才女蒙曼是最合適不過的了。國學才女蒙曼1975年1月出生於河北的蒙曼,如今身上有諸多的標籤:北大博士,歷史教授,《百家講壇》最年輕講師,最有才情的女子,《中國詩詞大會》評委,45歲的黃金單身女……01 從小就是「小書蟲」蒙曼的父母都是教師,兩人酷愛讀書。
  • 才女蒙曼:從百家講壇大火,卻在詩詞大會翻車,多年才學遭到質疑
    在《百家講壇》大放光芒,收穫了眾多的迷弟迷妹看過《百家講壇》的觀眾應該都會對那個留著短髮卻頗有氣質的蒙曼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在節目中講解的《武則天》系列,以她獨特的風格和見解在網絡上爆紅,更是讓眾多的觀眾成為了她的粉絲。
  • 國學大師蒙曼:只因解說「鋤禾日當午」跌下神壇,真實水平如何?
    我們還未進入幼兒園之前,肯定就已經接觸到了唐詩宋詞;並且就算現已畢業多年,課本上的知識也早已忘得差不多了,但還是會記得幾首古詩詞,如「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等,這便是我國古詩詞的魅力所在,經久不息。
  • 「探秘」才女蒙曼走上了百家講壇,卻沒走入婚姻殿堂的紅地毯
    蒙曼是當今最炙手可熱的文化學者之一,這位貌不驚人的才女,32歲登上央視《百家講壇》。《中國詩詞大會》《中國成語大會》,更是讓蒙曼名滿天下。她知性優雅,出口成章,舉手投足散發「腹有詩書氣自華」的氣質。蒙曼與父母1999年5月,蒙曼特意回了一趟老家,對雙親說:「我覺得自己的學術結構,還達不到優秀教師的標準,打算考北大歷史系的博士,暫時不工作。」蒙家父母支持女兒上進。但親友、鄰居卻在一旁說風涼話:「女博士不如女碩士嫁得好,女碩士不如本科生嫁得好。女孩子讀博,純粹是浪費青春。」
  • 45歲不婚,卻堅持追尋白頭偕老的婚姻,蒙曼老師有理性的女權主義
    對於百家講壇的忠實觀眾來講,"蒙曼"這個名字,一定都是不陌生的。蒙曼是中央民族大學的歷史教授,平時在學校,就是一位講課十分風趣的老師。到了百家講壇這個節目上,也是一樣的風趣。2007年,她第一次登上百家講壇的節目,就爆紅於網絡。後來2017年《中國詩詞大會》的成功,更是將蒙曼老師推向了「女性國學大師」的位置之上。成為了一名文化界的「網紅」。但俗話說的好,「人紅是非多」。在對蒙曼老師文化素養以及其學術態度的誇讚之中,總有那麼一些不和諧的聲音出來。
  • 蒙曼五登揚州講壇,透過唐詩看唐代女性
    今天下午,著名學者蒙曼作客揚州講壇,主講「唐詩中的唐代女性」。這是揚州講壇開壇十年來,蒙曼第五次開講。
  • 曾經名氣超過於丹的女教授,卻因解讀古詩名句被推下神壇
    提到國學教授大家一定會想到一檔央視節目,叫做《百家講壇》。這檔節目被大家喜愛了許多年,其中講授的教授也成為了大家敬仰的人物,我們熟知的易中天、於丹就是從這檔節目中,被大家熟知的。在這些女教授中,於丹可以說是紅得發紫,但是她有些解讀被大家質疑,比如說《論語》的「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於丹認為其中的「小人」是指小孩子,引發了許多爭議。其實還有一位女教授,她的名氣一點都不比於丹小,甚至比於丹更加紅,她也引起了大家的許多爭議甚至嘲笑,這位教授就是蒙曼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