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系還是雞娃,養娃的姿勢你選哪種?

2021-02-13 那些孩子教我的事

本,靜,和安是三個小和尚。

有一天師父給他們一人一顆種子,說:

「這是幾千年前的蓮花種子,非常珍貴,你們去把它種出來吧。」

我要第一個種出來!本想。

怎樣才能種出來呢?靜想。

我有一顆種子了。安想。

本趕緊跑去尋找鋤頭。

本把種子種在雪地裡,等了很久也沒有發芽。

本憤怒地刨開了地,摔斷了鋤頭,再也不幹了。

靜查找書籍,把選好的金花盆,放在最溫暖的房間裡。

他用最名貴的藥水和土,種下種子。

而安,仍像往常一樣為寺院做齋飯。

靜的種子發芽了,靜把它當成寶貝,用金罩子罩住它。

清晨,安又早早地去挑水了。

靜的小幼芽因為得不到陽光和氧氣,沒過幾天就枯死了。

春天來了……在池塘的一角,安種下了種子。

不久,種子發芽了。安欣喜地看著眼前的綠葉。

盛夏的清晨,在溫暖的陽光下,古老的千年蓮花輕輕地盛開了。

這是近來我很愛的一本繪本。故事很簡單,但是卻讓我反思了很多。

萬物皆有時,或許我們該做的是靜待花開。

但是,理論和實踐之間總是有很大的距離。

道理誰不懂呢?

講道理的人的境界和處境可能和我們相去甚遠。

和尚又沒養過娃,哪裡知道當爹娘的心塞。

如果孩子是一粒種子,它肯定比千年蓮花的種子還要珍貴。

每個父母即使不是望子成龍或者望女成鳳,也都希望孩子平安順遂幸福安康。

瑪雅剛出生的時候,我對養孩子一無所知。連新生兒怎麼蓋被子睡覺都是月嫂教的

我也像故事中的小和尚靜一樣,連夜讀書,希望在書裡找到養娃的打開方式。

看了《父母的語言》,裡面強調一定要多和孩子說話,給她足夠的語言輸入。

豐富的語言輸入,會對孩子的智力發展語言發展起到決定性的幫助。

我就像領了聖旨一樣,不停地和瑪雅說話。

心裡得意著呢,想說,看我不說出一個天才。

結果,其它孩子都陸續說話了,瑪雅仍然不開金口,把我著急壞了。

因為她一歲多得了好多次中耳炎,耳腔長期積水,我怕影響聽力。

帶她看醫生,測聽力。

又預約語言理療師。醫生說,可以再等等看,如果兩歲多還是不怎麼說話,再說。

我用Google sheet記錄她每天說出的新詞,分門別類,按不同的語言做記錄。

走火入魔。

我給瑪雅做的語言記錄

一直到她兩歲,她才說出自己的名字「瑪雅」。

雖說萬物有時,但是當自己的孩子發育慢於平均發育的標準的時候,當父母的很少能有淡定不著急的。

現在回想瑪雅小時候,我的育兒方式,我覺得自己有一件事情做得非常不好。

我完全按照自己的想法,把她當成機器人一樣訓練,卻忘記了悉心觀察她。

我用各種發育標準去預期,評判,度量她的發育,卻沒有去考慮她作為一個獨立個體的特徵和需求。

我就像是故事裡的靜一樣,一心想養出最好的孩子,用自己的方式去呵護孩子,但是卻忽略了孩子的需求。

這件事,我是今年才深刻意識到的。

育兒書裡粗略地會把父母和孩子的互動分為兩種類型。

孩子主導

這一類的互動,父母注重觀察孩子的注意力的走向,儘量不打擾或者破壞孩子的注意力,只是適當的時候加以描述,或者提供幫助。

父母主導:
        這一類的互動,以父母的想法為主。父母帶動孩子,引導孩子。弊端是父母容易忽略孩子的興趣,破壞專注力。


反觀我自己的育兒路,大多數時候其實是父母主導。

以說話為例。

我走火入魔般地對她進行語言輸入的時候,很少去觀察她的視線在看什麼。常常迫不及待地把我看到的東西一股腦地說給她聽。

我只做到了增加語言輸入,卻沒有做到觀察孩子的注意力和興趣點。

這導致我經常破壞她的注意力,導致她現在專注力不夠。

今年年初發現這件事的時候,我非常懊惱,感覺自己一不小心把孩子這顆種子給養壞了,自責了很久。

但是我又慢慢從自責中爬了出來。

因為我悟出了另外一個道理。

孩子是有自己的生命力的,她的成長受我的影響,但絕不是一錘定音式的。

好多育兒文章標題都是「千萬不要給孩子***」,或者「大腦黃金髮育期,一定不要***」,好像做錯了就毀了孩子一生。

這些文章的內容本身很有借鑑意義,但是其中販賣的焦慮,就容易讓我這樣爭強好勝想給孩子最好的父母走火入魔,忘了停下來想一想看一看。

雖然我時常忍不住做一個「侵擾型的媽媽」,擾亂孩子的注意力,但我其實也有給孩子空間自由發展的面向。

過家家是瑪雅愛玩的遊戲,大部分時候都是她主導。在這裡面她的語言能力,邏輯思維能力都很好地得到了鍛鍊。

當我意識到了自己之前的問題,慢慢地改變自己,多觀察瑪雅的時候,發現她也開始在一些事情上能靜下心來坐得住了。

人的大腦有很強的可塑性,即使是成年人的大腦也可以改變,真的不需要被「千萬別」「一定要」下到。

改變,從來都不會遲到。

漸漸地,我發現自己的育兒焦慮慢慢地在消減。

我時常在雞娃和佛系之間搖擺。

如果可以,我是很想一直佛系的。佛系養出來的孩子理論上應該是充滿自驅力,生命力爆棚,健康快樂的。

這樣的孩子誰不想來一打。

但是現實是:作為父母,不可能對孩子什麼都不管。

尤其看到別人家娃道德品質智力發育甩自家娃幾條街的時候,老母親雞娃的應激反應立刻就上頭了。

完全佛系,臣妾做不到。

完全雞娃,臣妾不願意。

糾結這個詞,就是為我這樣的老母親發明的。

然而,在糾結反覆中,我悟出一個道理。

只要「雞娃」是以孩子的興趣為前提的,都是好的雞娃。萬物皆有時,如果把雞娃的經歷在合適的時間放在合適的地方,應該就能開出美麗的花了呢。
育兒界最大的難題就是:我家孩子怎麼和別人家的孩子不一樣?這個題目沒啥一勞永逸的答案,我也在不停地探索中,現在也不太成功。

幾個月前我發現別人家的娃都能背詩了,躍躍欲試也想給瑪雅背詩。

每次出門就給她背。我背一句要她念一次。

我軟磨硬泡她不肯背,甚至產生了牴觸。

我一想,世上無難事,只要肯放棄,就算了。

前陣子,我們賞月,我就不自覺地背出了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瑪雅很喜歡,問我,這是什麼。

我說,是古詩詞。

現在她時不時就讓我說「好聽的古詩」。

我的古詩詞內存太小了,就只好雞娃先自己,時不時學習一下《好媽媽勝過好老師》的作者尹建莉編的《一周一首古詩詞》。

山村詠懷

宋代:邵雍

一去二三裡,煙村四五家。

亭臺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簡單好記,意境好。這首詩我小時候竟然沒聽說過,也是好可惜。

現在我也不追求瑪雅背詩,就時不時給她讀一讀,讓她感受一下音韻平仄的美,就很好了。

我們常錯誤地一位孩子不願意學習不喜歡學習,但其實學習新的東西是快樂的源泉。

孩子之所以看起來對我們覺得「有用」的技巧和東西表現得興趣缺缺,原因大抵有三個。

太難

讓孩子超前學習,她的認知水平還沒有達到的知識,不僅事倍功半,而且適得其反。會把孩子學習的主動積極性給消磨掉。

怎麼知道太難了呢?如果你「輔導」孩子玩玩具產生了「恨鐵不成鋼,這麼簡單都不會」的嫌棄的時候,應該就是太難了。

太無聊

拼樂高對於我來說,是非常無聊的事情。

真是一點都不愛。一點都不知道拼什麼。

瑪雅可能隨我,也是提不起興趣。但是不是據說玩樂高可以開發創造力,總之各種好處嗎,為娘的也不敢耽誤了她。

於是我就想出各種故事場景引導她,慢慢的我自己竟然也玩出了些味道,瑪雅雖然總是拼那幾樣,但也玩得開開心心。

太心急太功力

最近給瑪雅玩雞娃益智玩具《三隻小豬》。

我一看她竟然會一點,老母親開心壞了,想帶著她闖關升級,滿足一下老母親的虛榮心。

但是我一心急,帶著功力的想法來雞娃,這遊戲就變得無聊又沒有樂趣,瑪雅就不樂意了。

我只好暫停,思考,然後放棄闖關升級。

每天有時間的時候,就和她玩一局,闖一關就收起來,也算是搞個飢餓營銷。

是個人都有狀態好和不好的時候。孩子也一樣。

我給瑪雅教漢字。她狀態好的時候一口氣可以認十幾個,我都震驚。

狀態差的時候一個都記不住,還邊認邊分心,讓老母親火光得很(但是忍住了)。

有一天,瑪雅看我拿了一大把卡片,委屈地說,「我累了,不想認了。」

我心頭一驚,同情她但是又不想完全放棄。靈機一動說,「我們今天只認兩個好嗎?」

一聽只有兩個,瑪雅就同意了。

認兩個字持續了幾天之後,忽然有一天,瑪雅說:「我今天不累,可以認好多個。」

老母親心花怒放。

娃其實還是有一些自驅力裡的,只要外力施壓不是過大,她就能自己進行平衡和調節。

育兒的路上,我選擇佛系地雞娃。

你呢?    

喜歡別忘了轉發或者在看。

也歡迎加群交流。

相關焦點

  • 到底是雞娃?還是佛系?媽媽們到底該怎麼選
    養娃大軍之中,一直存在著兩個派別:雞娃派和佛系派。這兩派在如何培養娃這件事情上,經常是意見相左,而「劍拔弩張」。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可刪除與之相反的佛系派,認為養孩子順其自然就好,如果自己的孩子學不好,那肯定不是「學習的料」,一切順應天意,順其自然,該會的等娃年齡到了自然就會的。
  • 「推文」五本穿書養娃文,佛系女主在豪門養糰子,暖寵又治癒!
    推一波穿書養娃文 治癒系女主穿成反派親媽 撫養萌萌噠的小豆丁 推文目錄: 1、《穿成反派他親媽》 2、《我在豪門養崽盤大佬[穿書]》 3、《炮灰女配佛系養娃日常[穿書]》 4、《反派大佬是我娃[穿書]》
  • 養娃如養「蛙」,《旅行青蛙》裡的3個育兒理念,教你佛系養娃!
    於是,上周我默默下載了這款遊戲,開始了既養娃,又養蛙的生活。進入遊戲頁面,在舒緩的音樂中,我的蛙兒子出來了,然後我給它起了個名字,叫小綠。我先給它收集了三葉草,然後去商店用10枝三葉草給它換了一片提子司康,然後人家就忽然不見了,應該是開始了旅行。
  • 中年老母的養娃悲催經:有多少錢,咱辦多少事
    記者問:「你買多貴的東西時,會告訴自己需要理智?」張雨綺霸氣回答:「卡裡有錢的話,沒有什麼東西是需要理智的,但如果卡裡錢不夠的話,時時刻刻都需要理智。」自嘲選男人眼光不行的張雨綺,這幾句頗顯智慧。又一年的雙十一購物狂歡節,看著購物車裡琳琅滿目的物品,孩子的繪本書、各種換季衣服、一直沒捨得買的兒童零食、各種線上啟蒙課,以及種草已久的那瓶抗老精華,被我左換右選,抱著計算器算計著,哪種組合更實惠、更省錢。到了確認支付時,理智站上制高點,打敗我那顆蠢蠢欲動地心。
  • 莫名其妙被「佛系」刷屏了!來看你是哪種佛系屬性?
    佛系養娃語錄:「階層難以跨越,習慣就好」此類員工多是工作幾年的看破辦公室紅塵俗事他們不再像剛入職時打滿雞血天天拼命主動加班但也能夠安然面對職場的一切操蛋事最多也只是不喜歡下次不會再來逛街如果有不用排隊的網紅店,會去嘗嘗但如果一排倆小時,那還是算了
  • 「佛系奶爸」帶娃睡覺火了,眼前的黑不是黑,你說的白是什麼白
    事實證明,現實生活中,奶爸帶娃更多的也是隨性的一面,不知道大家是否這樣認為?這不,近日一位「佛系奶爸」帶娃睡覺的一幕在網上也是火了的節奏,負責哄娃睡覺的奶爸,不知道什麼時候,倒是把自己給哄睡著了,而萌娃在一旁精神還非常旺盛。搞笑的是,自己一個人爬到了窗簾的下面,還沒有學會倒車的技術,怎麼也出不來了,可謂是眼前的黑不是黑,你說的白是什麼白,大概是這一刻萌娃心中的寫照吧?
  • 佛系帶娃,要如何修煉?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說說咱家娃,ID:mykidsstory】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經常看橙子文章,覺得你對待孩子特別有耐心、不焦慮,感覺挺佛系的。可我卻是個很容易焦慮的媽媽,而且因為各種擔心孩子而情緒暴躁,覺得都不像以前的自己了,想變得佛系一些,應該怎麼調節?說真的,雖然橙子是養過倆娃的老司機,一個人養完大的養小的,各種類型的都經歷了一遍,什麼大風大浪都見過,對很多事情也算是非常「看得開」「很淡定」了。然而,至今我也沒法佛系啊!什麼焦慮啊、暴躁啊、無奈啊,我也是通通品嘗了個遍。
  • 穿書系列,五本現言女配養娃文,娃他爸:媳婦帶上我!
    如果給甜寵文裡面的女配一次機會,你說他們還會選擇和男女主作對嗎?今天就給大家強推穿書系列,五本現言女配養娃文,娃他爸:媳婦帶上我!第一本:《花瓶女配養娃手冊》作者:桃花引第二本:《惡毒女配養娃記》作者:霸蛋總裁小短評:《惡毒女配養娃記》是強推的一本小說,也是網上書友們口口相傳的一本女配養娃文,感興趣的小夥伴可以找來閱讀。
  • 從不雞娃的的德系母親,為什麼偏偏對它著了迷?
    幼兒園只教「傻玩」,老母親通常「佛系」,專注手工的小學校園,帶著一抹濃重的魔幻現實主義。在養娃的起跑線上癱倒,卻在人生的馬拉松中躺贏,同為養娃,何汝獨秀?上一篇《減壓防自殺?德國學校這波操作太神奇!》因此,每一件德式純手工的背後,都有一個沉迷美術的娃。德國學校專注手工一百年,從不雞娃的的德系母親也不曾放鬆。奧數和英語?可以當作不存在。體育和舞蹈?可以等疫情後再來。但已經全方位融入生活的美術課程,不能放棄。
  • 條條大路通羅馬,我們卻只有「雞娃」一條路?
    如果你還沒聽過這個詞,那麼,趕緊珍惜此刻的幸福。雞娃不是娃多厲害,而是一個動詞,說的是父母家長的打雞血的行為。其實,孩子上了小學之後,我也經常在佛系和雞娃間之間徘徊。不曾想,看了這個定義才發覺,原來自己還不夠格。
  • 你雞娃,我雞娃,我們一起考清華
    文 | 王小五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南風窗」(ID:SouthReviews),原文首發於2020年12月17日,原標題為《你雞娃,我雞娃,我們一起考清華》,不代表瞭望智庫觀點。
  • 用「錢」雞娃,才有前途嗎?
    「放養」還是「雞娃」,早就打敗房地產成了全民頭號熱門話題。所謂放養,簡單來說就是解放天性、順其自然,娃愛學就學,不想學也不強逼。而雞娃,就是拼命給娃打雞血,披荊斬棘上名校,還得精通十八般武藝。田亮聽到「放養」倆字就生氣,不是沒有原因的。畢竟,他自己就是雞娃界頭號選手,在教育上,他和葉一茜可謂不計成本。
  • 不買學區不雞娃,他們安家大理,做最佛系的爸媽
    這十年,他們開旅舍,生娃養娃,買房裝修,過著與大部分同齡人相同又不同的生活。 而他們剛滿7歲的女兒,目前就讀於大理一所新式學校。這裡沒有統一的教材,沒有考試和排名,孩子與自然為伍,「野蠻」生長。
  • 我宣誓,從此做一個不雞不佛界的燈塔
    捫心自問,我屬於那種不佛系也不雞娃的媽媽。      為什麼不佛系?
  • 7本穿書女配養娃文,《反派親媽的佛系日常》強推,溫馨有趣
    大家好,我是毛毛蟲,今天給大家推薦7本穿書女配養娃文,《反派親媽的佛系日常》強推,溫馨有趣 第一本:《反派親媽的錦鯉日常[穿書]》 作者:池陌
  • 「月入5萬依舊養不起娃」,雞娃父母也分等級:孩子是巨型碎鈔機
    「雞娃」一詞越來越火,形容父母拼盡全力,讓孩子和打了雞血一樣學習各種技能。生活條件確實上來了,可是教育成本也是飛速上升,你家孩子不上補習班,可能就融入不了集體,這樣的社會現狀讓「減負」成一種擺設。兩人沒有房貸的壓力,但是孩子的教育開始,讓芃芃媽還是覺得太難了。她的孩子上的是普通的私立學校,一年的開銷大概在2.8萬左右,和那些動輒一年五六萬的私立幼兒園相比,已經算是比較正常的價格了。孩子的興趣班上的比較多,芃芃媽給女兒報了舞蹈班、跆拳道、美術、英語四個班。英語花費貴一些,需要1.3萬左右。
  • 讓娃學鋼琴,就是花錢作死
    有娃不學鋼琴的嗎? 估計或多或少都會讓娃碰一下吧? …… 且不說學習一門樂器, 學任何一門興趣課, 如果孩子不是特別熱愛,
  • 「雲養娃」?BJD?為何B站選擇這款遊戲
    「 點擊上方"GameLook"↑↑↑,訂閱微信 」雲養娃,可能不是你想像的那個「養娃」。
  • 有種「雞娃媽」叫易烊千璽媽媽,培養兩個優秀娃,網友卻有褒有貶
    「雞娃媽媽」與「佛系媽媽」的碰撞,究竟哪種教育更好?與「雞娃媽媽」相反的,是「佛系媽媽」。「佛系媽媽」是從孩子的角度出發,尊重孩子的意願和成長規律,不強加外界幹預,以孩子本身的幸福快樂為前提,做到「培土施肥,靜待花開」。
  • 養娃太費媽?那就多費爸!
    因為男人在育兒中肯定沒有媽媽細緻考慮的周全,如果出點錯有些媽媽就忍不住挑刺、批評,時間長了爸爸們就會有「你行你上」的心態。其實,吐槽歸吐槽,爸爸的作用還是很大的,除了擔擔抬抬,爸爸的育兒潛力還是很大的。大家如果去網上搜一搜,你會找到很多「爸爸帶的娃更聰明」一類的文章,這還真不是雞湯,是有科學依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