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次尬聊,都是我鼓足勇氣的掙扎」 | 社恐患者自救指南

2020-12-22 前瞻網

(圖片來源:攝圖網)

作者|Juno 來源|孤島(ID:gu_dao2015)

每個社恐患者心中,

都有一顆容易受傷的玻璃心。

——Juno

你是一個社恐患者嗎?

比起和同事們一起出去團建,更願意滾回公司加班。

最怕在微信打字的時候,別人一個電話或語音打過來。

看到喜歡的人,會因為太過害羞而過早結束對話。

看起來很高冷,其實是不知道怎麼和別人寒暄。

在一群人中總是顯得手足無措,希望開啟自動隱身模式。

明明答應好的飯局,到了赴約的前一天總是會找藉口推遲拖延。

當被人問到「什麼時候找時間聚一聚」,內心的獨白是:啊不了吧,我不想見人。

和不熟悉的人見面,總是不自覺地喝水看手機,最怕冷場,容易尷尬。

遇到問題,寧肯自己在網上花一天查找資料,也不願意花5分鐘向別人求助。

如果路上看到了認識的人,為了避免打招呼,會故意在後面走得很慢很慢。

如果這些情況都中了的話,那你就是社恐無疑了。

作為一名社恐患者,我太了解這種心路歷程了。

社恐,同樣困擾過我很長的時間。

小時候,寧願一個人在家吃泡麵,也不願意跟著爸媽出去吃飯。

在路上碰到老師或認識的叔叔阿姨,能躲著就躲,躲不了就把頭轉到一邊假裝沒看見。

到了上班之後,最害怕的就是電梯裡碰到老闆,最最最害怕的事是電梯裡只有我和老闆兩個人。

01.

什麼是社恐? 

到底什麼是社交焦慮?

社恐又叫做社交焦慮(SAD),是對暴露在陌生人面前或可能被別人注視的一個或多個社交場合產生持續、顯著的畏懼,並且嚴重影響正常生活的症狀。而害羞是社交焦慮的一種表現。

菲利普·津巴多在《不再害羞》一書中指出,害羞就像是自我強加的心理監獄。

對於社恐患者來說,自己既是監獄的看守,規定自己不許自由交流,不許與他人交往;同時也是監獄中的囚犯,不情願地接受了這些限制,並因為這些限制而降低了自尊。

社恐患者之所以不敢在人群中表達自己的想法,是因為他們體內的「警察」發出了指令,告訴他們「你這樣看起來很可笑」、「大家會嘲笑你」、「這裡不是做這種事情的地方」、「不要舉手、不要做志願者、不要跳舞,不要唱歌,不要做什麼事情讓自己看起來與眾不同」,他們體內的警察認為,只有不被別人看到或聽到自己才是安全的。

於是在害羞者體內的「犯人」雖然有和人連結的渴望和衝動,但最終服從了「警察」的指令,決定不再冒險,表現出懦弱的順從。

不了解社恐患者的人可能沒辦法理解他們的內心活動。

菲利普·津巴多形容,「社恐患者的內心世界就像是一條複雜的思想高速公路,然而,在這條公路上混亂不堪,到處都堆滿了感情碰撞和被壓抑的欲望。」

害羞或社交焦慮的人在社交場合中往往過份地關注自我。

保羅·皮爾克尼斯將害羞者分為兩種類型:公眾害羞型和私下害羞型。

前者過度在乎他人的評價和看法,因為笨拙的表現和在社交中不能恰當地回答問題而感到焦慮,而後者往往容易關注並放大自身的負面信息,就像是在顯微鏡下檢測自己的缺點。

不僅如此,在社交場合中,社恐患者往往採取封閉的身體語言,並在人際交往中設置很多心理障礙,想像可能出現的負面情況,例如被拒絕、被忽視等等。

因此,為了避免可能引起社交焦慮的場景,社恐患者往往會選擇社交迴避,即下意識地孤立自己,儘管他們內心也渴望連結,但是比起被拒絕和焦慮,他們寧願躲進自己的蝸牛殼。

02.

社恐患者的優勢

我有一個朋友,她的性格和我截然不同,她外向開朗,充滿能量,只要是和她有過短暫接觸的人,都會對她留下深刻印象,覺得她是一個有趣熱情的人,想要和她成為朋友。

有的時候我很希望能成為她。

一群人中,她總是能夠自如地和陌生人交流。

和老闆、客戶也能不卑不亢地對話,並且和他們成為朋友。

她像一個行走著的聚光燈,走到哪兒都能成為最受歡迎的那一個。

她會不著痕跡地為對方提供情緒價值,和她打交道的人都會覺得很愉悅。

而這種與生俱來的天賦,看起來難以模仿和學習。

相信很多社恐患者都會有這樣的困擾:

在一個以外向為理想型的社會中,外向成為一種「美德」,而社恐則成為一種「次等」性格,被看作是一種缺陷,隨之而來的是一系列的負面評價:孤僻、自閉、社交無能、不合群、社交障礙、不受歡迎的。

所以社恐患者常常主動或被動希望做出改變。

但其實,每一種性格都有自己的閃光點,作為社恐患者,也有外向者不具備的優勢和天賦。

○ 享受獨處

作為社恐患者,我們討厭膚淺的對話,無法享受在人群中熱鬧的狂歡。

因為對於社恐患者來說,我們擁有高度敏感的觸角,聚會對於我們來說實在太過刺激。

我們更喜歡躲起來,一個人在家裡做自己喜歡的事情:閱讀、寫作、看電影。

這讓我們擁有外向者不具備的優勢:即向內挖掘和深度思考的能力。

社恐患者,對於內心的關注多過對外部世界和他人的關注。

所以我們比其他人更了解自己,擁有更清晰的自我認識。

除此以外,雖然外向者談論的話題廣泛,但比起廣度,我們更能擅長進行深度的思考。

所以你會發現,社恐患者往往更擅長寫作。

比起用語言表達自己,他們更擅長經過深度思考後,用文字去表達自己的看法和觀點。

當然獨處也意味著,我們喜歡把自己圈起來,斷絕和外界的聯繫,沉浸在自己的蝸牛殼裡。

然而如果我們長期逃避人群,缺乏和人的交流,就會走向孤僻。

所以我們也需要保持與外界一定的交流。

○ 同理心強

作為社恐患者,我們往往會先把想法在腦子裡過一遍,再開口說話。

除此以外,由於天生高度敏感,我們往往擁有很強的同理心,能夠及時體察他人的需求和感受,小心謹慎地不做出可能會傷害別人的事情。

而同理心過強的陰暗面就是害怕衝突。

所以我們有的時候,會很難拒絕別人的要求。

對於我們來說,衝突是一件過於刺激的事情,當衝突升級時,情況一旦超出我們的掌控,能量就會供應不足,所以我們就會選擇把頭埋在沙子裡,努力避免衝突。

○ 擅長傾聽

對於朋友來說,社恐患者是一個優秀的傾聽者。

朋友常常會把很多心裡話和秘密向我們吐露,他們覺得在我們這裡,能夠得到寧靜和內省。

對於我們而言,這件事完全不需要訓練,就像天生擁有的天賦一般,我們總是能夠將膚淺的對話變成一場深刻的靈魂交流。

譬如我很多朋友都會跟我說,很奇怪,當我跟其他人在一起的時候,我們頂多就是聊聊八卦,美食,韓劇,但是和你在一起的時候,我們聊的內容是我從來沒有和其他人談論過的。

比起談論娛樂八卦,我們更願意談論抽象的東西,譬如人生,意義,選擇。

這種一對一的深度溝通又會反過來滋養我們,為我們衍生更多的靈感。

然而由於不喜歡人群,不喜歡被他人關注,所以我們習慣保持低調,在人群中隱藏自己的光芒。

所以我們也會錯過表現、展示自己,被他人看見的機會。

○ 謹慎

社恐患者很在乎安全感,我們大腦中的負責恐懼的杏仁中心要更敏感。

所以社恐患者天生謹慎,所以我們很少因為一時衝動而做錯事,大多數時候我們習慣先評估風險,再做決策。

在人際交往中,謹慎就表現在我們與陌生人會先保持禮貌的距離,不會輕易套近乎。

然而謹慎的陰暗面則是,抗拒風險和改變。

我們喜歡待在自己習慣的區域,我們不喜歡挑戰,很少嘗試新的路線,認識新的朋友。

而這也會導致我們失去成長的機會。

03.

如何改善社交焦慮?

其實社交焦慮是一種習得性的習慣。

社交焦慮會導致負面的自證預言:

認為自己社交無能-於是在社交場合中手足無措、表現笨拙-結果被人忽視、遭到拒絕-選擇社交迴避,加強了自己社交無能的信念。

但是,社交焦慮、天生害羞並非不可改變的,一些小小的改變,也許可以讓社恐患者更輕鬆地應對和陌生人交流,在這個以外向為理想型的社會中更加自在。

○ 重新認識自己

菲利普·津巴多認為,害羞的核心問題就是過度的自我關注,過分關注負面評價。

所以對於天生害羞、社恐患者來說,應該儘可能地減少負面評價,避免給自己貼標籤,多關注自己的成就和優點,並且尋求身邊的人的正向反饋。

因此要像注意你的缺點一樣,發掘並延伸你的優點。

○ 坦然面對焦慮

還原你在社交場合中引起焦慮的情況,分析導致焦慮的原因,找到你應對害羞的方式。

譬如我不喜歡在公眾場合發表演講,當我沒有任何準備的時候,我會表現得慌亂,詞不達意。

但是如果我能提前將演講的內容在腦子裡反覆過2、3遍,而且把目光投向和我關係好的朋友時,將演講看作是和朋友的互動聊天,整個人就會放鬆很多,表現也會更好。

○ 恢復自尊心

對於社恐患者來說,他們擁有較低的自尊感,因此當面對外界的負面反饋,譬如不受歡迎、被拒絕、被忽視的時候,他們往往會歸因於自己。

他們也習慣將自己的缺點和他人的優點進行比較,因此常常會對自己不夠滿意。

呵護自尊心有很多種方式,其中一種我覺得很有效,那就是找到你擅長並精通的領域,不斷深耕,成為專家。

成為專家能夠幫助你提升自我價值感,也會顯得更有自信。

○ 提高社交技能

學習一些和陌生人打交道的小技巧:

尋找共同點。

你和對方之間一定有「中介關係」的存在,譬如共同認識的人,一場活動,或者共同的興趣愛好,行業、甚至星座。

找到共同點之後,就可以圍繞你們之間的共同點展開聊天。

學會讚美。

這裡的讚美,不是泛泛而談,而是具體到某一個點,譬如對方說的某一句話,你覺得很有哲理,或者對方的某個小動作,讓你覺得很細心。

每個人都希望自己能夠被其他人注意和看見,真誠而具體的讚美,會增加對方對你的好感度。

學會提問。

當你進行封閉式提問的時候,譬如「你是不是經常看書」、「你有沒有看過某部電影」,對方的回答只能是:「是」或者「不是」,「有」或者「沒有」。

而開放式提問就是「這本書講的是什麼呢?」、「你怎麼評價這部電影怎麼樣?」,開放式提問的好處就是,會引導對方說出更多的信息和想法。

人都有被理解、被傾聽的需要,好的聊天不是你自己在侃侃而談,而是讓對方願意多聊自己。

改變一旦發生,便可以打破社恐患者社交孤立的惡性循環,體會到和人連結、交往的愉悅。

最後:

其實每個社恐患者心中,都有一顆容易受傷的玻璃心。

雖然蝸牛殼裡很安全也很自在,但是每個人都不是一座孤島,我們需要勇敢踏出第一步,走進人群,享受和人交往的快樂。

編者按: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孤島(ID:gu_dao2015),作者:Juno ,壹心理、領英專欄作者,多維度解讀單線人生。

本文來源孤島,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前瞻網的立場。本站只提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若存在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請聯繫:service@qianzhan.com) 品牌合作與廣告投放請聯繫:0755-33015062 或 hezuo@qianzhan.com

相關焦點

  • 《鄰座的怪同學》:一部社恐患者戀愛交友指南
    作者:黑白文娛資訊組版式:王巍、peter zhang9012年,「社交恐懼症」成了現代人的通病,主要症狀有:1、非常在意別人對自己的看法2、封閉在自己的世界,不願與人相處3、不會表達自己、不會拒絕…在社恐患者心中
  • 春節走親戚尬聊指南
    不用聊別的,光是討論下第三部為什麼口碑撲街,就能尬聊好一陣子了。還能不時拽幾句從劇裡學到的做作香港話,比如「我先走」要說成」我走先「,比如本港人說東西好吃會說「好好食」,而留洋過回來的人就要說「好delicious啊」……
  • 尬聊,如何自救?
    在生活中你有沒有遇到過這種情況,你和女生聊著聊著就聊不下去了,氣氛很僵,感覺自己說的話都很傻,說著說著自己都想掉頭走人了。正是因為閒聊的隨意性,所以才是兩個人相識的潤滑劑,同時閒聊也是一個人見識、品味、價值觀的外顯,喜歡傾聽還是喜歡高談闊論,喜歡八卦還是喜歡聊有深度有內涵的東西,說話節奏是快還是慢,聲音高還是低,這些才是一個人真正內在的表現,也是讓女生「產生感覺」的細節,所以學會閒聊,你的感情才能更順,幸福感才會更強,下面西門教你兩個破解「尬聊」的方法!
  • 社恐的日本人竟然最怕尬聊?10條閒聊清單拯救不會聊天的你!
    這些人幾乎都有不同程度的社交恐懼,具體表現為性格內向、不擅長與別人交流,無法掌握正確的聊天技巧,簡單來說就是容易「把天聊死」。然而長期維持這種「尬聊」狀態,對人的心理和生活狀態都會造成很大影響:1、沒什麼朋友。不擅長交流,所以也不擅長交朋友,還很容易揣摩過度、過分擔心,使交談更加無法順利進行。
  • 娛樂圈記者明星尬聊指南
    但是對於記者特別是娛記朋友們來說,這種體驗就太考驗心理承受能力了,據說,採訪這些尬聊明星已經被記者列成了工傷.先來看看小鮮肉組:白敬亭,這個讓記者聞風喪膽的名字。一個「讓中國娛記集體失業的男人」,尬聊界的翹楚,分分鐘能讓採訪他的記者懷疑人生。
  • 尬聊、尬舞、尬唱……誰的人生不尷尬?
    總之就是,尬得好,自己開心,尬得不好,看的人開心,無論怎樣都是開心就對了!「尬」從何來?尬聊、尬舞、尬唱……一切的「尬」都起源與「尬舞」。根據公開資料顯示,尬舞本是街舞專業用語,也稱鬥舞,指相互舞蹈的比較。早年,「尬舞」這個詞見於臺灣。在幾年前,甚至還有一款名為《尬舞online》的網遊。
  • 如何尬聊?告別尬聊方法
    聊天也是一個需要技巧的東西,如果遇到一個不會聊天的很容易的就會使氣氛莫名的變得「尬」起來,畢竟不是誰都天生能說能聊的,有著一些人並不會聊天,對於他們來說聊天實在是太難了,也就是「能分分鐘能把天聊到死的人」,這種情況分通常是找不到話題,或者聊的東西根本不懂還要強行聊天,這也就是「尬聊」,但是聊天是必須要會的,這在很多時候能夠決定你追一個女孩的成敗
  • 髮際線保衛戰:脫髮青年自救指南
    脫髮預防和治療自救指南請收好看到這裡,你是不是心已經扎得透透的了?別急,小U這不是來給大家自救指南了嘛~一預防脫髮針對女生牽拉性脫髮,女生可以披髮、髮辮扎松,扎馬尾的高度經常調整。針對化學性因素要減少燙染髮次數。針對精神因素我們要學會自我調節心情,多參加戶外活動,和人聊天釋放壓力。
  • 社恐:別看我別看我……
    社交恐懼症(社恐),是指在社交場合出現不合理的緊張或恐懼心理。與普通的性格內向不同,社恐患者會對社交場合產生一種強烈的、不合理的、持續性的緊張或恐懼心理,而且往往會伴隨著劇烈的生理變化:呼吸困難,大量出汗、心悸出現驚恐發作,嚴重的時候會當場暈厥除了生理上的強烈反應之外,社恐與性格內向的另一個關鍵區別在於,社恐患者認為自己確實有病。
  • 穿書自救指南:沈九出場,人品不好但氣場足,動畫劇情改動大但搞笑
    《渣反》改編的動畫《穿書自救指南》中,沈九終於登場了,看著有股莫名的帥氣。沈清秋的建模應該是整個動畫中最好看的了,但是沈清秋作為一個吐槽帝,一張嘴就破壞了這個建模的帥氣,給人留下的只有二貨的印象。好好的一個帥哥竟然長了嘴。
  • 《穿書自救指南》:人渣反派自救系統的漫改來啦
    《穿書自救指南》冰哥這一笑我真的非常可以。《穿書自救指南》這個嶽清源我裂開了……明帆和嶽清源那張方臉更是突破了我看小說時的腦補,比路人還路人。《穿書自救指南》作為一部玄幻修仙劇,打戲很多,需要特效加持的場景也很多。而整部動漫的人物表情不靈動、肢體僵硬、動作不流暢、穿模、透視、轉場突然黑屏等,這些都是明顯的缺陷。
  • 《穿書自救指南》:洗白不易!反派師尊身中劇毒
    我們的爆笑《穿書自救指南》已經放到了第5集啦!反派師尊沈清秋早已解除OOC開始狂抱主角大腿!話不多說,追番開始吧~ 雖然現實讓人難以接受,但這場兩大高人氣女主的打鬥可以說是,是,是十分讓人賞心悅目加迷惑了,尬舞比拼666要不是有人在一旁解說,鵝少我差點就要喊出:「求求你們,不要再打了!」
  • 沒人能在我的BGM裡戰勝我什麼意思出自哪?《春節自救指南》
    沒人能在我的BGM裡戰勝我出自哪?來自《春節自救指南》  神曲「感覺身體被掏空」的溫州指揮家金承志又放大招了!新一波神曲《春節自救指南》一經發布立即被網友瘋狂轉發,有網友說,這真是唱出了心聲!歌詞吐槽了逼婚、工作、出國、二胎等各類年輕人春節期間面臨的經典問題,展現了被各路親戚超負荷關心所支配的年輕人的現狀。
  • 社恐只是芬蘭人的噩夢嗎?
    不久前,我重溫了漫畫《芬蘭人的噩夢》,看完之後捧腹大笑,同時又有點感同身受。漫畫裡的主人公馬蒂,是一個性格靦腆、不喜歡閒聊的人。他經常會遇到各種尷尬問題,比如公交車「滿座」。那時候老家的公交車還是老式的,不會每站都停,到哪下車都是乘客在下車路口叫停就好。那時候,往往提前兩三站就開始糾結如何叫司機停車呢?提前多久比較合適?往往都是臨下車兩三分鐘喊停,車門一開,跑下車,立刻鬆口氣。這種糾結真的磨人,很長一段時間都害怕坐公交車。一度以為是自己太過糾結和靦腆,總會感到不好意思和不習慣,缺些「理直氣壯」。
  • 聽說,他們都得了一種叫尬聊的「絕症」
    但你們知道,大張偉、鹿晗、白敬亭、張一山和易烊千璽,這五位都因為尬聊+北京爺們兒的屬性,被粉絲們戲稱為「京城五少」嗎?這簡直是個比」京城四癱「還要神奇的組合,到底怎麼個尬法?還是從小白說起~從來就不好好回答問題!
  • 社恐的友情:我心裡有你就夠了
    我轉念一想,我也是呀!每次和陌生人說話都得醞釀個三五分鐘,每一次打電話內心其實都經歷了無數次的掙扎。 作為社會人,我們必要地參與各種社會生活,扮演著好學生、好社畜、好孩子等各種社會角色。 有時候我們在各種角色之間來迴轉換,就不可避免地在社交時產生心累的感覺。
  • 網上聊得又騷又嗨,一見面就結巴的你需要這份《面基指南》
    /第一次見網友的你我/ 然鵝文字君卻發現面基也是一門技術活只要憑實力掌握面基套路/說不定對面那個跟你一起鬥表情包一起追愛豆一起玩遊戲一起互道早晚安的話癆在現實中是個不折不扣的肥宅+懶癌+社恐患者! /一起看電影既安全又不用一直尬聊/▽第三部《自古套路得人心的「套路
  • 這是我見過的最尬的尬聊…
    不知道友仔友女們有沒有遇到過那種無話可說卻非要沒話找話的朋友嗎這種簡稱「尷聊」
  • 社恐讓我脫單都成問題 社交軟體成拓圈首選
    慢悠悠地走在街頭,10米開外看見熟人,於是慌張躲避視線,心裡默念「別發現我別發現我」,緊接著把眼神藏匿在早已沒電了的手機屏幕上……這一幕,你可曾熟悉?近年來,「社恐」一詞屢屢進入大眾視野,越來越多的年輕人給自己貼上「社交恐懼症」的標籤。日前,本報聯合中國社科院、社交平臺探探發起調研,就當下年輕人的社交情況展開分析。
  • 尬聊是什麼意思,和女生聊天為什麼會尬聊
    正如大家所說,撩妹確實要點技巧,但是為什麼一開始和女生聊天,還沒聊兩句,就和她陷入了尬聊的境地呢?這是因為下面幾種原因導致的1.女生對你並不感冒不是有句話是這也說的,女生看上你了,你怎麼套路她都行,她看不上你,你怎麼皮都沒用,反而像個跳梁小丑樣在那丟自己的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