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泥料有很多壺友是不大了解的,原礦紫砂料的大類,通常被歸為三類或四類:紫泥、紅泥、段泥、綠泥。(註:有將綠泥歸於段泥,則為三類)
而紫泥是所有紫砂泥料中蘊藏量最大的一種,在紫泥大類中,又細分不少各有特點的泥料,今天我們就來盤點一下紫泥系的泥料。
1,清水泥
紫砂中的泥料拼配古來有之,而到80年代後期,由於優質的紫砂礦料相對減少,人們出於對原始材料質感的美學追求,逐漸開始關注最普通的紫泥(無拼配),後來也就被稱之為清水泥。
現在業內將「不摻雜其他礦料或拼配,成品燒成後,色澤偏紅的紫泥」,定義為「清水泥」。
2,中槽青
中槽清(又名中槽青、中皂青),屬於紫泥類比較純正的品種,含礦量較少。因開礦時通常處於紫泥泥層中部位置,故稱中槽清。礦料主體顏色呈紫棕色,含有較多的白色雲母碎片。原礦礦料只加水過篩磨粉沉澱,泥料呈紫棕紅色調。燒成後呈紅豬肝色,截面可見白色雲母顆粒。養成後手感光滑,透氣性好,易泡養,易包漿。
3,底槽青
底槽青產於紫泥的最底層,質量之佳,為歷代陶人推崇之首,亦為數百年來經典名器。
其最大的一個特徵,就是底槽青在礦料的時候會有若干白色的斑點或者斑塊,這些白色的東西是石英等礦物質團聚物顯現,俗稱「雞眼」。底槽清實際上是紫泥和綠泥的共生礦,出窯後有明顯的特徵,會在紫砂壺表面隱現一些白色星點。
4,紅皮龍
紅皮龍是用於煉製清水泥的最佳礦料之一,原礦呈紫棕褐色,塊狀結構,粉砂質泥巖結構,其石英含量相對較高,粗細顆粒比較為合理,可塑性良好。燒成溫度在1170度到1190度,燒成後外觀色澤由棕紅,向暗紅色、紫紅色變化,豐富而耐看。
5,老紫泥
老紫泥重點在於這個「老」字,有許多說法,包括砂性重、陳腐時間久兩種。
所謂老,是指老塊的紫泥礦石,砂性重的礦料,其石英顆粒多,成泥後用於制壺,成型難、燒結溫度高。指泥料的陳腐時間,陳腐期長就稱之為老泥。但其實在如今的市場上來講,很多商家把燒成顏色表現為黯深黑紫的稱之為老紫泥。
6,拼紫泥
拼配紫泥簡稱「拼紫」,簡單來說就是由兩種或兩種以上泥料拼配而成的。
拼料泥是把不同泥料混合調配,並控制燒成窯溫。當時多為煉泥廠與大師或名家專屬定製的泥料,泥料優質獨有,調製各有心法,配方密而不授,盛極一時的原紫砂一廠特拼紫泥(顧老與高海庚先生共同研製)就是其中的極品泥料之一。
當然了以上的紫泥品種也只是紫泥大類的很小的一部分,另外還有黑星紫泥、調配的紫茄泥等等,你還知道紫泥系有哪些泥料嗎?
揭開紫砂謎團,說盡紫砂真相,可搜索並關注我們的微信公眾號:紫砂沙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