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聊幾句李康爾,一個幾乎無人提及的上影老演員。昨晚重看影片《李雙雙》時想起他的,片中除了性格爽直潑辣的女社員李雙雙與憨厚樸實、有點大男子主義思想的丈夫孫喜旺外,還有一對青年戀人,就是張文蓉飾的張桂英與李康爾演的二春。個人感覺,二春跟喜旺性格有些相似,也是一個有點大男子主義思想的農村青年,他瞧不起女社員勞動而被婦女們抬槓起鬨,既擔心張桂英父母欲將女兒嫁給城裡人,與桂英意見相左時又放不下面子繼續追求,苦惱煩心,哈。
《金沙江畔》
李康爾在群星薈萃的上影廠,是一位非常普通、不起眼的配角演員。他參演的電影很少,以前我看片中僅發現過5、6個角色,亦正亦邪,陰暗面人物稍多。如70年代末影片《綠海天涯》中,扮演吳海燕的地質工作者魯琨戀人,一個貪圖享受,崇洋媚外,志趣不同,導致感情破裂,戀人不幸遇難;假意悔悟,利益引誘,企圖盜賣老同學植物標本,解放後無臉見「王心剛」的偽君子陳捷民。80年代初長影《海神》中女軍醫「龐敏」的哥哥,一個原國民黨有文化懂業務的海軍,被戰友誤解有思想顧慮,但在關鍵時刻與支隊長緊密配合,共殲敵艦的我海軍支隊副大隊長。
《青春之歌》
李康爾也演過戲份很少的正面角色。前些年,看北影《青春之歌》一群熱血青年聚會、抗議蔣介石不抵抗的群戲,發現他客串其中一個熱血青年,估計是在北京電影學院讀書時協助參拍的,裡面還有馬精武、王炳彧等一大批演員客串。影片《金沙江畔》中,常跟孫永平、王琪等人一起戰鬥,老紅軍金萬德取物違紀,他替「齊衡」辯解,金萬德犧牲時痛哭的紅軍戰士劉大慶。我看到他最後的銀幕角色,是90年代中期影片《畫魂》,他和戴兆安等人客串大學教師,揶揄譏罵請來的教授潘玉良是婊子,哈。
《綠海天涯》
李康爾(1936 年出生,上海人)早年是文藝娃娃兵( 13 歲參軍),部隊鍛鍊4年多後,茁壯成長了。出於對藝術的摯愛,他考取北京電影學院表演系。期間,參演過北影實驗廠影片《穿山甲龍》飾副司機。1960 年畢業分到上影廠。那時候,他年輕有為,風華正茂,對未來充滿美好的理想。希望自己能在銀幕上閃光,翹首等待著機遇。可是,機遇並未光顧他的大門,接踵而至的卻是連續不斷的運動。文革中,他寫了一個自認為迎合形勢的電影劇本,卻不料被當時的張春橋等人點名批判,被定為「反革命分子」,受到監督勞動處理。一場惡夢,一番折騰,黃金般的年華消逝了。
《海神》
當文藝的春天來臨時,李康爾已年逾不惑,而且厄運再次突然降臨,病魔張開黑色的翅膀向他撲來,死神向他步步緊逼。他患了嚴重肝癌,醫生診斷最多活兩年。有人勸他這兩年,想怎麼吃就怎麼吃,想怎麼過就怎麼過,不要虧了自己。李康爾不願白白虛擲這兩年光陰,積極配合治療,奮起抗爭和病魔拼搏。因怕發生意外,沒人請他拍戲,他以樂觀、坦然、強者的精神狀態,自編自導自演了《都一樣》《母親的心願》等電視劇。兩年過去了,居然安然無恙。一股無形的力量,鼓舞著他掙脫死神的羅網。
《畫魂》
接下來,醫學上稱之為再接受三年的考驗期,他一方面埋頭寫作,一方面自告奮勇幫助青年演員為《帽子》《戰地鐘聲》等片配音,還參拍了《徐悲鴻》《不平靜的銀山湖》等電視劇,並且向得了癌症的病人現身說法,幫助他們解除精神負擔。忙忙碌碌的三年,仍然安然無恙,連醫生都稱為奇蹟。作為影迷,我們只能在銀幕上看到李康爾的角色,說實在的,感覺《綠海天涯》《海神》等片中的他,面容憔悴,比實際年齡要老,而看到90年代中期《畫魂》的客串角色,年近花甲反而顯得相對年輕了。也許坦然的心態,樂觀的精神,忙碌的工作能幫助他調節心理,趕走病魔吧,不知李康爾老師後來怎麼樣了?李康爾雖然沒有在銀幕上留下光彩照人的形象,但面對厄運,不屈服命運的安排,以樂觀堅毅戰勝死神的精神,不也同樣值得我們尊重和學習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