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經一年沒去劇院和音樂廳了,上一次還是去年聖誕的第三天,在巴登巴登的大劇院觀看由俄羅斯聖彼得堡芭蕾舞團出演的芭蕾舞劇《胡桃夾子》。這大半年,歐洲的藝術家們基本沒有工作機會,儘管有政府補貼熬過財務低迷期,但是呆在家裡缺席一切表演,也是一種職業損失啊。心疼這些藝術工作者。
不過,到了年底,作為音樂會愛好者,終於有幸迎來了一場震撼人心的交響音樂會,紀念貝多芬誕辰250周年。
因為疫情,德國的系列紀念演出活動都取消了,唯有這場在貝多芬故鄉波恩舉行的,全場沒有觀眾,只通過德國電視3sat頻道全程現場直播的音樂會,在貝多芬洗禮日的250周年紀念日(誕辰日已不詳),如期舉行。
由主要是青年音樂家組成的West-Eastern Divan管弦樂團出演,七十八歲高齡,同時兼鋼琴演奏的猶太裔指揮家Daniel Barenboim指揮。
德國總統在音樂會前特别致辭。
感謝組織者具有深意地挑選了貝多芬第五交響曲《命運》作為主演奏曲。在世界經歷災難和混亂的2020年,這首在二百多年裡,在人類的低迷時刻,激勵過無數的人們去和命運頑強抗爭、永不屈服的不朽旋律,在這個冬夜,再次喚起了這個世界裡似乎將要沉睡的理想主義和英雄主義情懷。
感謝不朽的貝多芬,他終生貧困潦倒,病魔纏身,厄運交沛,卻譜下了這首照耀人類靈魂幾百年之久的偉大永恆的旋律。相信,那鏗鏘有力的命運叩門之開始,那昂越崇高的凱歌式結尾,將會永遠,穿越人類歷史的低谷和巔峰,激蕩在英雄們的命運和理想裡。
在被聖誕燭光和燈火包圍的家中沙發上,盤腿抱枕,以音樂廳觀眾席上不可能有的放鬆到近乎冥想的神姿態,全神貫注地聆聽了一場沒有現場觀眾的電視交響音樂會,竟體驗了一次如醉如痴的音樂之旅。
疫情給生活注入了很多以前想所未想的存在方式,也讓我們發現了看似殊異,可能卻是本原並且正確的生活方式,比如親近自然,比如居家靜修,比如把許多時間留給家人,比如保證良好的起居和飲食,比如更多更敏感地關注自身體質和精神狀態等等。
今天,在屬於貝多芬的光輝裡,熱愛音樂的人們,在他250周年的紀念日,也通過這種從未有過的殊異方式,收穫了一份他穿越250年時空的,關於命運的再次昭示。
「緊緊扼住命運的喉嚨,絕不屈服!」
摘錄一段羅曼·羅蘭的《貝多芬傳》:
「親愛的貝多芬!當我們為世界上的苦難感到悲傷的時候,他來到我們身旁,仿佛坐在一個失去愛兒的母親旁邊,默默地,在鋼琴上用強忍的悲聲唱起哀歌,安慰傷心落淚的人。當我們與道德淪喪的醜惡現象作鬥爭,因收效甚微而感到厭倦的時候,到這個意志與信念的海洋浸潤一下,必將得到不可言喻的收穫。他身上散發出來的是有感染力的勇氣,是鬥爭的歡欣,是意識到心中自有神靈的陶然醉意。他似乎與大自然息息相通而終於領悟了其深邃的力。」
在將要告別這個不容易的2020年的年末,在回首過往和眺望未來的時刻,聽聽《命運》,聽聽貝多芬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