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用最差的身體,撐起最重的擔子,扼住命運喉嚨的逆天者
晚清四大中興名臣分別是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張之洞,壽命最長的人是李鴻章,活了78歲,次之左宗棠73歲,張之洞72歲,而壽命最短的人是四大名臣之首曾國藩,他僅僅活了61歲。
之所以稱他們為「中興之臣」,是因為他們憑藉個人之功匡扶社稷,鎮壓太平天國、收復新疆、開啟洋務運動、與滿清中樞鬥智鬥勇……為大廈將傾的晚清續命幾十年。
當然,這其中為了守住中國統一與不被列強瓜分,為了守住官位權力實現政治抱負,又將中國從戰亂局面中恢復元氣,耗費的心神可想而知。
曾國藩:33歲時精神易乏便如50歲
都說曾國藩是資質平常之人,這不僅是指他的讀書天分不算高,也指他的身體素質不算好,因為和普通人比起來他的身體素質也處於中下水平。
這麼說是有史料依據的。
孔子曾言三十而立,30歲是一個男人精力最旺盛、最具鋒銳進取的時候。然而曾國藩恰恰相反,他剛過而立之年,就經常感到耳鳴疲勞,而且還非常嚴重,因為從31歲起,也就是1841年後曾國藩的日記中就開始出現不少耳鳴的記載,比如在家書中就說:常耳鳴,不解何故,又說「總以耳鳴為苦。」
都說身體是革命的本錢,32歲時曾國藩立志「重新做人」,定下了「學做聖人」的遠大志向。他按照倭仁的建議,每天靜坐修身,想要以道家入定冥想之法讓自己「年輕氣盛」、「精力充沛」,結果卻搞得自己一身新毛病,又是失眠,又是吐血。
於是,33歲那年年初他寫信給老家的幾個弟弟,在信裡說自己天生身體素質差勁,經常耳鳴,還容易疲勞,感覺是老天不讓自己功成名就,又因為官場出了變故,灰心喪氣,想著以後攢夠錢還了舊債就回老家侍奉雙親,功名什麼的也不要了,權當讀書明理,不枉人生走一遭。還特意囑咐幾個弟弟,要保養身體,身體好才能談追逐功業,否則真的是有心無力。
瞧瞧,這信寫得跟訣別信、遺言似的,當時的曾國藩整個人精氣神都垮了,對自己的身體和前途未來充滿了悲觀,於是他說:「精神易乏,如五十歲人,良可恨也。」
也是這一年,曾國藩身上雪上加霜的毛病又添了一個:不幸得了眼疾,不能看清書籍。於是他在自己的日記裡悲觀的加了一句:「眼蒙如老人」。也因為這個毛病,他在36歲時不得不戴上老花鏡,增強視力。
曾國藩:從五官到身體,毛病還真不少
還沒完,飽受疾病折磨的曾國藩很快發現自己又多了一個毛病,那就是不能多說話。為什麼呢?因為他話一說多了就感覺疲勞,這一情況越往後越嚴重,以至於說個十來句話就會覺得「氣不接續」,「神氣疲憊不支」。
火上加油的是,從35歲開始曾國藩又得了嚴重的皮膚病,身上大面積長癬。他曾在日記中記載:「其色白,大者如錢,小者如豆,奇癢異常,抓爛作痛。」,而這個皮膚病不僅讓他渾身難受,更是嚴重耗費了他的精力,尤其是在戰時,每當軍事不利,他心神焦慮,身上便「癬癢異常,手不停爬」,以至於抓得渾身出血都沒辦法止癢。
他在日記中記載「左腿已抓搔糜爛,皮熱作痛」,又說「有時雙腿血肉淋漓,兩腿皆爛」,字裡行間充滿了飽受皮膚病折磨的無力與痛苦,以至於他專門納了兩個小妾,就是為了給自己撓痒痒。而直到去世,他每天要麼被蘚疾瘙癢折磨的通宵難眠,要麼最多也就睡個三四個小時。
而其實,曾國藩這一身的毛病在現代中醫學看來就是脾胃敗壞氣血不生之相,脾胃是後天之本,脾胃壞則百病生,所以他的身體狀況才會每況愈下,一個還沒養好,其他病又統統跑出來了,所以他自己在48歲時也感嘆說:「幾全身皆病矣,宛若一古稀老者」。
入情入境的想,在如此長期的病痛折磨之下,以如此羸弱糟糕的身體和精神狀態,要承擔起鎮壓太平天國運動、開啟洋務運動挽救中國的大業,還時不時得和滿清中樞的掌權者鬥智鬥勇,曾國藩活得有多艱難困苦,有多不堪重負可想而知。
毫不違心的說,這真的是一個老拖拉發動機要扛起高鐵動車正常啟動的重任,以他的身體能熬到61歲年壽已屬不易。
最後我們不妨來總結一下,30歲後曾國藩曾親自記述於日記中的身體狀況:耳鳴、脾胃不好、脹肚、牙痛、腹痛、多汗、咳痰、吐血、失眠、腰痛、腳腫、眩暈、眼疾、疝氣、肝病、皮膚病……
真應了孟子那句「故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從晚清四大名臣之首、活得最短命的曾國藩身上,我們看到的是一個生命不息、奮鬥不止的逆天者,這個人才真的是扼住了命運的喉嚨,千古無出其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