扼住命運咽喉的李學莊
今天上午看完微信,想起了多年前的好友,住在南充的李學莊。我撥打電話問候,他的手機和座機都是空號,我愕然!不久前我們才通了電話,怎麼了?現在連撥數次仍為空號,我一臉茫然!他畢竟95歲了,一種不祥之兆在腦海盤旋,不知不覺眼淚奪眶。
我呆呆的坐在沙發上,六十九年前的交往立即浮現眼前。
李學莊,南充龍門鎮人,生於1926年5月16日。我倆於1952年在成都團省委相識,1954年同在四川省團校工作。
同年6月,夥食團長李世漢突然因病入院,領導派我臨時代替夥食團長,李學莊任夥食團會計,林明照當採購員,我一幹就是三個多月。那時,他28歲,我19歲。
這期間我倆在夥食團工作配合黙契,相處融洽,感情至深。
一次夜晚我開窗睡覺,小偷翻窗進來偷走了我的全部衣褲,早上起床,光溜溜只剩下一條內褲在身。我無法出門,是他,找黃強借了一套衣服給我穿,我方人模狗樣的大搖大擺出了門。
不料,9月20日我剛調到教研室,四川省團校就宣布「開除李學莊的公職,勒令其返回南充農村老家務農。」四川省團校以「莫須有」的罪名,莫明其妙的將他除名。我百思不解,如五雷轟頂。詢問行政科黃強,他告訴我:「李學莊出身不好,歷史問題不清,不宜在團校工作。」就這樣,李學莊不明不白的被團校開除了。
臨走前,他愁腸百結,十分悲觀,情緒消沉,極度沮喪……見了我依依難捨,淚水沾巾。
在夥食團,我是他的領導,他是我的兄長,我們彼此十分敬重。分別時,他拿出一個筆記本,讓我題寫臨別贈言。我翻開筆記本,前面幾位題詞的內容,都是安慰他受到傷害的心,鼓勵他「回到農村做一個自食其力的好農民。」而我卻不然,在他的筆記本上瀟瀟灑灑寫下了幾大篇,既有批評又有鼓勵。我鼓勵他:「不要在命運面前低頭,要挺起胸膛,勇往直前,選定奮鬥目標,拼搏進取,不畏艱險。一個人要扼住命運的咽喉,好好把握自己的命運,千萬不要消沉,碌碌無為,屈從於命運。決不能做隨波逐流的小船,任其飄泊,在茫茫大海中擺布自己的命運,最後被驚濤駭浪所淹沒在大海的深淵;在任何困難面前,決不要退縮,不要灰心;要鼓起勇氣去迎接挑戰,要學會支配生活,而不要做生活的奴隸!我們要牢牢記住人民群眾的召喚,時刻準備向人類偉大的理想衝上去,我希望你鼓起勇氣,以百倍的信心,嚴粛負責的態度,迎接即將到來的生活。自己的理想一定不能脫離現實,我們要牢牢記住,只有當世界上有人需要我們的時候,才是幸福愉快的,人生才有意義……我們分別後,一定要珍惜彼此的友誼,望你牢記在心。你的朋友林憲君1954年9月27日。」我這段臨別贈言,他保存了六十多年,一直伴隨他終身。
從此,我們二人天各一方,再未謀面。豈料,六十年後的2013年,他專程到成都團省委打聽我的下落。當他得知四川省團校已搬遷至成都龍泉驛的消息,他又去龍泉驛省團校查到了我的電話號碼,終於知道了我尚苟延殘喘,存活於重慶一所貧民窟裡,靠退休金養老已近20年。
電話接通了,我倆悲喜交加,敘不完的離別苦,道不完的思念情,千言萬語也難以表達患難中的友誼和歷史滄桑巨變我們的不同遭遇。
2013年7月,我專程由重慶到南充看望他。老友久別重逢,喜極相擁,追今撫昔,別有一番滋味在心中。此時,他已是87歲的耄耋老叟,我亦78歲老翁。
我在他家住了一個星期,他除了陪我去了一趟儀隴,參觀朱德舊居,其餘時間都是我倆同床共枕,促膝談心。他老伴林碧蓮已去世多年,家中只有保姆楊二姐相伴。我倆說不完的話,道不盡的情,憶往昔坎坷歲月,悲喜交集,感概萬分!
他自從1954年離開團校,返回了南充老家農村,便不甘心於命運的捉弄,決心「棄燕雀之小志,慕鴻鵠而高翔」,一邊務農,一邊奮發努力複習功課,終於在1955年考入了四川師範大學,圓了夢寐以求的大學人生夢。
不幸的事,再次在他身上發生,1957年他響應號召,幫助黨整風,給校領導提了一條不痛不癢的意見,竟被「引蛇出洞,」落入「陽謀」陷阱,被打成了右派分子!
總算運氣好,學校沒有開除他,也沒送他勞動教養,只是隔離審查,下放勞動,蹲牛棚,挨批鬥……作留校察看處理。1959年畢業後,被分配到安嶽中學任教,二十年後冤案平反昭雪,落實了政策,又調到南充師範大學任教,在教授崗位上退休。
他一生自因言獲罪後,為人處事,小心翼翼。雖然歷經各種磨難,仍對教書有癮,幾十年來教學科研成果纍纍,成績斐然。他一生孜孜不倦的追求,忘我奉獻,關愛學生,教書育人,可謂「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他手執教鞭數十載,競競業業,一絲不苟,培育了無數英才,如今己桃李滿天下,莘莘學子遍布全國各地。這些年,他嘔心瀝血育桃李,終得春色灑滿園。1989年7月15日和1991年12月17日的《南充日報》,分別以「黃昏頌歌」和「晚霞映桑榆」為題,報導了他一生的感人事跡。
最令我感動的是,這六十年來他一直珍藏著1954年9月27日我寫給他的臨別贈言,洋洋灑灑好幾篇,當年潦草的墨跡己泛黃。我重讀之後,感到自己當時年少太猖狂,許多語言都是上級教訓下級的口吻,如指責他「孤癖,冷淡,胸襟狹小,清高,像個舊知識分子一樣呆板,愚蠢和拘束等等……」,這些刺耳的話,他並未介意,而是牢牢記住了我鼓勵他那些不知天高地厚的豪言壯語。
我將當年寫的臨別贈言抄下了,又發現他在筆記本上寫給我的一段話,現抄錄如下:「憲君老弟,您的題詞金玉良言,至理名言,伴我一生,臨別贈言,保留至今!臨別時依依不捨,心如刀絞,你是我尊敬的良師益友,真心相愛,真誠相助!激勵我奮發努力,使我走上光輝徵程,創造出美好前景。我80歲生日,學校黨政為我主辦了學術研討會及生日慶典,來自全國各地的學生、學子、教授、專家、黨政各方面的領導810人前來祝賀。南充師範大學還專門為我出版了一部紀念文集《人梯》,我深感愉快,也深感您的教誨激勵。2013年7月李學莊於南充師範大學。」
李學莊老友,如今您在哪裡?寫到這裡,我又給他打了幾次電話,仍然都是空號,我心如針刺,難受至極!我又哭了,坐在沙發上悵然若失,只有默黙無語,低聲抽泣……
202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