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運交響曲》作為貝多芬最著名的一個樂章傳誦至今,它體現了貝多芬坎坷的一生,還有貝多芬與命運鬥爭的的思想「我要扼住命運的咽喉,他不能使我屈服」這是一位英雄壯麗的凱歌,又是他輝煌一生的寫照。
貝多芬在創作這首《命運交響曲》時,他的耳朵已經完全失聰沒有治癒的可能,隨著他愛人的離去,貝多芬的人生陷入了低谷,但他沒有向命運低頭,他憑著對鋼琴的記憶、對樂譜的精通創作出了《命運交響曲》。
貝多芬的童年很不幸,他的父親因受到了交響樂之父海頓的影響,想把貝多芬培養成一個鋼琴大師,便對幼年的貝多芬嚴加管教,就算貝多芬出現一點點失誤就會遭到父親的毆打,可這正巧磨練了貝多芬的意志,他那不屈服的性格就是在父親的折磨下煉成的,直到他創作出一首又一首的名作,終於,災難還是降臨到了他的頭上,一個音樂大師失去了聽力,這是多麼痛苦的事情,他不能再聽到音符在他耳邊迴蕩,聽不到鋼琴的任何聲音,正是在這種狀態下,一個聞名世界的音樂家誕生了。
1804年,遭到了一連串的打擊貝多芬依然沒有放棄,他在一封信中寫到「假如我毫無創作的離開這個世界,這是不可想像的。」於是他憑著記憶和意志創作出了《命運交響曲》來描述他的一生,平淡、悲壯、輝煌,這是不能用一個詞語形容的故事,1807年這首《命運交響曲》被創作了出來,首次演奏的時候是貝多芬親自在指揮,他聽不到這些美妙的音樂,但他的指揮缺毫不遜色,根本沒有人知道他是個聾子,隨著樂曲的終結,貝多芬仿佛看到了自己的一生,那麼的輝煌、悲壯、崎嶇,如今他的故事流傳了百年,他給後人留下的不是遺憾,是一個熱愛音樂的年輕人的鬥志與激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