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多芬《命運交響曲》賞析

2021-02-19 復字二號


貝多芬的第五交響曲,又稱《命運交響曲》。整部作品表達了人類積極進取不被現實所壓迫的奮鬥精神,將英雄主義表現得淋漓盡致。貝多芬揭示的「通過鬥, 達到勝利」是指從黑暗到光明, 從苦難和鬥爭上升為歡樂和勝利。表達了作者「通過鬥爭,獲得勝利」的光輝思想。樂曲的開頭個4個FF音符 更是形象印證了「命運就是這樣敲門的」這一說法。

             畫出來的貝多芬命運交響曲


用手繪詮釋貝多芬《命運交響曲》,看完簡直跌宕起伏,神了!

演出:維也納愛樂樂團

指揮:克裡斯蒂安·蒂勒曼

世界上再沒有一首交響曲能夠獲得如此廣闊的知名度以及接受度。貝多芬的偉大,則很大程度上也來自於這部代表作給他帶去的聲譽和敬仰。

貝多芬C小調第五交響曲,作品67號(Symphony No. 5 in C minor, Op. 67),又名命運交響曲(Fate Symphony),是德國作曲家路德維希·凡·貝多芬最為著名的作品之一,完成於1805年末至1808年初。此曲聲望之高,演出次數之多,可謂"交響曲之冠"。
        這是一部哲理性很強的作品,也是最能代表貝多芬藝術風格的作品。
        這部作品所表達的是貝多芬面對嚴酷的命運絕不屈服的頑強精神和勇猛的鬥志。貝多芬在交響曲的第一樂章的開頭,便寫下一句隱忍深思的警語:「命運在敲門」,從而被引用為本交響曲具有吸引力的標題。
        《命運交響曲》作於1805至1808年,貝多芬在1808年十一月寫給他的朋友韋格勒的信中,就已經說出「我要卡住命運的咽喉,他絕不能把我完全壓倒!」
         《命運交響曲》所表現出的如火如荼的鬥爭熱情,具有強大的感染力。第一樂章裡聽到了「那種完全的絕望的悲哀,那種憂傷的痛苦」,在第二樂章裡聽到了「那種愛情的溫柔的憂思」,而第三、第四樂章裡「用小號表達出來的強勁有力、年輕的、自由的歡樂」,又是那麼鼓舞人心。能感受到希望的力量,這就是人士的動力。它象徵著人民群眾在黑暗勢力下的鬥爭信心和樂觀情緒。
            全曲共分四個樂章:
  第一樂章,燦爛的快板,c小調,2/4拍子。奏鳴曲形式。樂章的開始由單簧管與弦樂齊奏出著名的四個音動機,並發展為第一主題,即命運主題,極富男性粗壯的氣息(片段1 )。通過圓號對第一主題的號角式變奏,引出明朗、抒情的第二主題(片段 2 )。

  第二樂章,稍快的行板,降A大調,3/8拍子,自由變奏曲。第一主題抒情、安祥、沉思,由中提琴和大提琴奏出(片段 3 )。與之對應的第二主題先由木管奏出, 後由銅管樂器奏出豪邁的英雄凱旋進行曲,表現了戰士們的信心和勇氣(片段4 )。

  第三樂章,快板,c小調,3/4拍子。詼諧曲形式。在這一樂章中,命運主題的變奏依然兇險逼人(片段5 ),但在大提琴和低音提琴躍躍欲試的曲調後,樂隊奏出旋風般的舞蹈主題,引出振奮人心的賦格曲段(片段6 ),象徵著人民參加到與命運鬥爭的行列中,黑暗必將過去,曙光就在眼前。在低音樂器震撼人心的漸強聲中,不間斷地進入第四樂章。

  第四樂章,快板,C大調,4/4拍子。奏鳴曲式。樂章的主題是樂隊以極大的音量全奏出輝煌而壯麗的凱歌(片段7 ),如長江大河、浩浩蕩蕩,表現了這一場與命運的鬥爭最終以光明徹底的勝利而告終。



相關焦點

  • 貝多芬第五交響曲(命運)賞析
    這個動機,貝多芬曾經說過:「命運就是這樣敲門的」。他的這個說法,不妨這樣理解:生活中的矛盾、障礙和苦難,可以作為命運的象徵,但是一個人應該使命運順從他自己的意志,他應該成為生活和命運的主人,而不是聽天由命。他曾在書信上明確寫著:「我要扼住命運的咽喉」,他的《第五交響曲》同樣反映他的這個主導思想。
  • 貝多芬命運交響曲(鋼琴版)
    貝多芬的第五交響曲,又稱《命運交響曲》。整部作品表達了人類積極進取不被現實所壓迫的奮鬥精神,將英雄主義表現得淋漓盡致。
  • 貝多芬命運交響曲
    他就是德國著名的音樂家路德維希•凡•貝多芬。他是一個音樂天才.集古典樂派之大成,開浪漫樂派之先河,他的作品數量眾多,種類豐富;他的音樂氣勢宏大,撥人心弦;他的精神震撼人心,激人奮進。貝多芬是一位充滿了豪邁英雄氣概的音樂大家,他創作的音樂,特別是《命運交響曲》,一直指引著與命運抗爭的英雄們不斷前進。1770年12月17口,貝多芬在德國波恩市的一個貧困家庭出生了。
  • 貝多芬第五交響曲「命運」
    又名命運交響曲(Fate Symphony),是德國作曲家路德維希·凡·貝多芬創作的交響曲,作品67號,完成於1807年末至1808年初。貝多芬並不是一個高產的作曲家貝多芬開始構思並動筆寫《c小調第五交響曲》是在1804年,貝多芬為他的第五交響曲花了四年左右的時間辛勤勞動,從1804到1808年。在此期間,作曲家還創作了前幾天我們介紹過的《第四交響曲》、小提琴協奏曲和第四鋼琴協奏曲,所以《c小調第五交響曲》曾暫時中輟。
  • 《命運交響曲》貝多芬坎坷的一生
    《命運交響曲》作為貝多芬最著名的一個樂章傳誦至今,它體現了貝多芬坎坷的一生,還有貝多芬與命運鬥爭的的思想「我要扼住命運的咽喉,他不能使我屈服」這是一位英雄壯麗的凱歌,又是他輝煌一生的寫照。貝多芬在創作這首《命運交響曲》時,他的耳朵已經完全失聰沒有治癒的可能,隨著他愛人的離去,貝多芬的人生陷入了低谷,但他沒有向命運低頭,他憑著對鋼琴的記憶、對樂譜的精通創作出了《命運交響曲》。
  • 音樂分享|貝多芬|《第五交響曲》命運
    貝多芬C小調第五交響曲,又名命運交響曲,是德國作曲家路德維希·凡·貝多芬最為著名的作品之一,完成於1807年末至1808年初。
  • 【今日交響樂】貝多芬第五(命運)交響曲
  • 20/27系列新片《貝多芬命運交響曲》
    羅特(François-Xavier Roth)帶領他的時代樂團(Les Siècles)終於加入這個錄音系列的戰團他們帶來的曲目是我們最熟悉的《貝>《貝多芬第五「命運」交響曲》和幾乎所有人都沒聽過的高塞克《17部分交響曲》貝多芬第五交響曲因為四個音符的動機被作曲家自己解釋成命運敲門作品又因為其通俗的旋律和昂揚的情緒成為貝多芬最具代表性的音樂
  • 吉他上的《命運交響曲》,貝多芬都要驚呆了!
    接下來我們就一起欣賞一些這首別具風格的《命運交響曲》吧!這位小哥哥的演奏堪稱炫技神作啊!沒有想到《命運交響曲》也能擁有不一樣的演繹方法。如果貝多芬能聽見他的演奏,或許就會寫出吉他協奏曲了也說不定。視頻中的這位驚為天人的小哥哥是一位來自波蘭的吉他演奏家、音樂家、作曲家,Marcin Patrzalek。
  • 貝多芬第九交響曲{d小調第九交響曲}
    樂曲概述d小調第九交響曲,德國作曲家路德維希·凡·貝多芬作品,大約創作於1819至1824年間。因為樂曲第四樂章加入了大型合唱,故後人稱之為「合唱交響曲」。這是貝多芬音樂創作生涯的最高峰和總結。該作品於1824年5月7日在維也納首演,即獲得巨大的成功,雷鳴般的掌聲竟達五次之多。
  • 貝多芬的《第五交響曲》真的應該叫「命運」麼? | 藝術微課堂
    貝多芬《C小調第五交響曲》「命運」是大家再熟悉不過的作品,那「短短短長」的「命運敲擊式」旋律只要聽到一次,
  • 周末音樂廳 | 貝多芬《命運交響曲》
    >  提示:點擊上方"人文之窗"↑免費訂閱本刊引子畫出來的貝多芬命運交響曲
  • 紀念貝多芬誕辰250年,響徹樂壇的不止《命運交響曲》
    「我要扼住命運的咽喉,他不能使我完全屈服」這句家喻戶曉的名言正是出自貝多芬的《命運交響曲》。 在《命運交響曲》中貝多芬完成了交響樂創作的一次革新,他使交響曲的結構服從於一個中心主題思想,各樂章之間也都有著非常緊密的內在的聯繫。
  • 加德納論貝多芬交響曲
    《莊嚴彌撒》加德納論貝多芬交響曲    我們通常認為,貝多芬的交響曲是革命性音樂至高無上的偶像,在很多方面是他所在那個時代的產物。無疑地,如果沒有他們的影響,貝多芬交響曲就不會是今天這樣的形式。    在實際意義上,莫扎特的精神滲透在貝多芬早期音樂中,特別是《第二交響曲》,如終曲第二小節中突然的八度變化,是從莫扎特《哈夫納》交響曲的開始部分得來的。人們從英雄交響曲中也能得到同樣的感覺,只是更強烈。
  • 卡拉揚《貝多芬交響曲》| 「欣賞貝多芬9首交響曲的基準」
    從最初發行開始,五十多年以來,這套唱片一直都是有史以來貝多芬交響曲全集最為暢銷的唱片,時至今日,卡拉揚的《貝多芬交響曲全集》仍舊被全世界古典樂迷視為必備的經典版本收藏。貝多芬在創作交響曲上,有多方面的突破與革新,特別是擴大了管弦樂的編制而且增加了銅管樂器、打擊樂器與短笛,甚至還運用了聲樂,使得交響曲的表現達到前所未有的境界,為後世的創作,留下了巨大且深遠的影響。
  • 《歡樂頌》--貝多芬第九交響曲
    通過對這個主題的多次變奏,樂曲最後達到高潮,也達到了貝多芬音樂創作的最高峰。樂章的重唱和獨唱部分還充分發揮了四位演唱者各個音區的特色。席勒的《歡樂頌》,因貝多芬的第九(合唱)交響曲而為人所知。貝多芬22歲時(1792年)就有把這首長詩全部加以譜曲的想法,但當他53歲完成第九交響曲時(1823年),他僅挑選了詩的第一節、第二節前半、第三節和第四節的後半作為末樂章的歌詞。
  • 貝多芬交響曲全集——卡拉揚版
    貝多芬在寫作此曲時,正為耳疾所苦,健康與精神狀況都非常惡劣,加上失戀的打擊,是他一生中最苦惱的時期,然而卻能創作出這樣充滿明朗、勇氣甚至帶有歡愉氣息的樂曲,的確不可思議,畢竟只有創作是他與命運抗爭的唯一方法。這首交響曲如羅曼羅蘭在貝多芬傳中所說的,道出貝多芬對幸福與愛情希望的作品。
  • 海頓與貝多芬交響曲風格比較
    海頓與貝多芬交響曲風格比較《G大調第九十四交響曲「驚愕」》 海頓的交響曲《G大調第九十四交響曲「驚愕」》是其最為著名的交響曲之一,與之其他的幾部交響曲被公認為是古典交響樂的豐碑,樂曲中充滿著明快歡樂的情緒和濃厚的民間歌舞氣息。
  • 貝多芬的九部交響曲
    歷史上處於古典音樂時期的音樂家海頓、莫扎特、貝多芬把交響曲發展到了最成熟的階段,貝多芬更是把交響樂發展到了最巔峰的狀態和一個新的境界。現今影視劇的配樂片段,與流行音樂的旋律都有取材於貝多芬的交響樂作品。下面我們來一起欣賞一下貝多芬一生創作的九大交響樂作品。
  • 秋帆導讀:走進《貝多芬第九交響曲》
    還記得上次小編為大家介紹了,新年音樂會上的演奏曲目之一,《貝多芬第九交響曲》第四樂章嗎?貝多芬的《d小調第九交響曲》是他在1819年至1824年間創作的一部大型四樂章交響曲。這部交響曲被公認是貝多芬在交響樂領域的最高成就,是其音樂創作生涯的最高峰和總結。其中它的第四樂章,因為加入了大合唱的緣故,使《第九交響曲》又多了一個名字「合唱交響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