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拉揚《貝多芬交響曲》| 「欣賞貝多芬9首交響曲的基準」

2021-02-08 新音響New Audiophile

‍當「交響之王」與「指揮帝王」相遇

碰撞出古典音樂界最偉大的迴響

 著名的指揮家、鍵盤樂器演奏家和導演赫伯特·馮·卡拉揚(Herbert von Karajan)190845日出生於莫扎特故居——奧地利的薩爾斯堡。

  得天獨厚的音樂環境和天賦,以及對音樂的熱愛和極高的自我要求,卡拉揚成長為20世紀最偉大的指揮家之一,更被稱讚為「指揮帝王」

  卡拉揚指揮曲目廣泛幾乎無人可及,從巴洛克到古典、浪漫派一直到二十世紀的現代音樂,除了德奧體系的音樂家,還有法國、俄國、東歐等。不可否認卡拉揚野心勃勃且傲慢如帝王,但對音樂他是謙卑的,他對音色極度敏感,是個不折不扣的完美主義者

   去年(2019)是「指揮帝王」卡拉揚111周年的誕辰,回顧其璀璨的藝術人生中無數精彩的錄音作品,值得一提的必然有他指揮柏林愛樂樂團演奏的,「交響樂之王」貝多芬的交響曲

- 貝多芬交響曲的最高表演水平 -

  卡拉揚在他顯赫的一生當中先後四次錄製了貝多芬的交響曲全集,其中第一次是50年代和愛樂樂團,其他三次都是和柏林愛樂,時間分別是196319751982。而60年代的那一套尤為重要,它是唱片史上第一次全集的方式發行的貝多芬交響曲。

 「1963」版本的貝多芬交響曲全集,一直被褒獎為管弦樂隊的最高表演水平,被認為是歐洲管弦樂團的新標準。他們奏岀的每一個音,時值、輕重是完全一致的,樂句的每一個進入、氣息又都是那麼地整齊劃一。

  評論家和購買唱片的公眾都極為喜愛音樂演繹過程中體現出來的緊迫性美感、以及強烈的愉悅感。這樣的愉悅感在史詩般《第九交響曲》最後一個樂章那令人激動的演奏以及富有表現力的歌唱中,達到了極致

  從最初發行開始,五十多年以來,這套唱片一直都是有史以來貝多芬交響曲全集最為暢銷的唱片,時至今日,卡拉揚的《貝多芬交響曲全集》仍舊被全世界古典樂迷視為必備經典版本收藏。

CD1 75'23
symphony no.1 in c major.op.21
symphony no.3 "eroica" in e flat major,op.55

CD2 62'22 
symphony no.2 in d major.op.36
symphony no.4 in b flat najour.op.60

CD3 67'17
symphony no.5 in c mjnor.op.67
symphony no.6 "pastoral" in f major.op.68

CD4 60'30
symphony no.7 in a major.op.92
symphony no.8 in f major.op.93

CD5 67'01
symphony no.9 in d minor.op.125

  貝多芬是音樂史上偉大的作曲家之一,他一生寫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音樂作品,而九部交響曲代表了他音樂創作的最高成就

  這九部飽含他一生血淚史的交響曲不但是他音樂精華的所在,更是貫串一生初、中、後整個創作期,故而被世人尊稱為不朽之作。貝多芬在創作交響曲上,有多方面的突破與革新,特別是擴大了管弦樂的編制而且增加了銅管樂器、打擊樂器與短笛,甚至還運用了聲樂,使得交響曲的表現達到前所未有的境界,為後世的創作,留下了巨大且深遠的影響。

  而《卡拉揚:貝多芬交響曲全集》的錄音,幾乎成為了欣賞貝多芬9部交響曲基準。無論就其紀念價值還是藝術價值,卡拉揚為我們建立了一個高水平的聆聽標準。

  今天,就讓我們在卡拉揚的作品中,欣賞來自貝多芬交響曲的璀璨光輝。

 Symphony No. 5 in C Minor, Op. 67

《No. 5交響曲「命運」》是最廣為人知的。《命運》是交響音樂最傑出的代表,被看作交響樂理想的結晶,是「交響思維」最集中、最有說服力的體現。

Symphony No. 6 in F Major, Op. 68

《No. 6交響曲「田園」》是貝多芬九首交響樂作品中標題性最為明確的一部。此時的貝多芬雙耳已經完全失聰,這部作品正表現了他在這種情況下對大自然的依戀之情,是一部體現回憶的作品。

Symphony No. 9 in D Minor, Op. 125 "Choral"

《No. 9交響曲》被尊稱為「不朽的九曲」,這首交響曲不但是貝多芬一生音樂的精華,也因為貫穿在他一生整個創作期,在交響曲史上擁有無與倫比的地位。

唱片推薦

※由「指揮帝王」演繹的「交響之王」名作,貝多芬交響曲全集最為暢銷的唱片!※被視作欣賞貝多芬9部交響曲基準,堪稱模擬時代的範本!※收錄1963版本的卡拉揚貝多芬交響曲全集,一直被褒獎為管弦樂隊的最高表演水平!※先進的麥克風技術和優越的回放技術,均促進了更好的信息保真度!

相關焦點

  • 卡拉揚《貝多芬1-9交響曲》:難以超越的經典
    20世紀,卡拉揚與柏林愛樂曾數次演奏錄製《貝多芬9首交響曲》,其中二戰後的錄音無論是在演奏表現上,還是樂曲解構和領悟上 這套由DG推出的卡拉揚《貝多芬1-9交響曲》6CD,從卡拉揚與柏林愛樂60-70年代的《貝九》錄音中精選出最權威、最震撼人心
  • 巨獻 卡拉揚63版貝多芬交響曲全集(高碼DVD Audio)
    貝多芬九大交響曲,可謂是古典交響樂中最為知名的名曲。數百年來流傳極廣,也是歷代指揮家、各交響樂團必習必演之經典曲目。
  • (六)卡拉揚指揮 貝多芬交響曲全集—— 第六交響曲《F大調第六交響曲》(田園交響曲)
    整部作品細膩動人,樸實無華,寧靜而安逸,與貝多芬的c小調第五交響曲同為世界上最受歡迎的交響曲之一。貝多芬1792年從波恩來到維也納,在這裡生活了35年,直到1827年去世,他的全部重要作品幾乎都在這裡寫成。貝多芬在維也納多次搬家,他的墓葬也在維也納。
  • 【音樂欣賞】「歡樂頌--貝多芬第九交響曲第四樂章
    上面藍色字關注本平臺,查看所有文章我們學鋼琴的教材中其實已經包含了不少世界名曲,「教材中的名曲」系列為大家提供教材中所涉及名曲的原曲欣賞。建議各位老師和家長都收藏起來,老師可以作為教學資料保存,家長可以播放給孩子欣賞,也許你的孩子已經學過這一課,也許他將來就要學這一課,欣賞原作,一定會對學琴有幫助的。
  • 「回憶」中的貝多芬交響曲
    欣賞古典音樂的途徑無非是現場和錄音,在錄音科技誕生之前,現場是欣賞音樂的唯一途徑,到了錄音科技成為商業直至一個行業,慢慢取代現場,成為人們欣賞古典音樂的主要途徑
  • 貝多芬第五交響曲「命運」
    又名命運交響曲(Fate Symphony),是德國作曲家路德維希·凡·貝多芬創作的交響曲,作品67號,完成於1807年末至1808年初。貝多芬並不是一個高產的作曲家貝多芬開始構思並動筆寫《c小調第五交響曲》是在1804年,貝多芬為他的第五交響曲花了四年左右的時間辛勤勞動,從1804到1808年。在此期間,作曲家還創作了前幾天我們介紹過的《第四交響曲》、小提琴協奏曲和第四鋼琴協奏曲,所以《c小調第五交響曲》曾暫時中輟。
  • 貝多芬:英雄交響曲
    ——貝多芬 《英雄交響曲》是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 1770-1827)的第三部交響曲,創作於1803年。說到這部曲子不得不提到另一個人——拿破崙,這個十九世紀初叱吒風雲的法國人。
  • 貝多芬的九部交響曲
    歷史上處於古典音樂時期的音樂家海頓、莫扎特、貝多芬把交響曲發展到了最成熟的階段,貝多芬更是把交響樂發展到了最巔峰的狀態和一個新的境界。現今影視劇的配樂片段,與流行音樂的旋律都有取材於貝多芬的交響樂作品。下面我們來一起欣賞一下貝多芬一生創作的九大交響樂作品。
  • 世紀名曲|卡拉揚指揮《貝多芬命運交響曲》
    赫伯特·馮·卡拉揚(Herbert von Karajan,1908-1989年),奧地利著名指揮家、鍵盤樂器演奏家和導演,被譽為「指揮帝王」。
  • 加德納論貝多芬交響曲
    《莊嚴彌撒》加德納論貝多芬交響曲    我們通常認為,貝多芬的交響曲是革命性音樂至高無上的偶像,在很多方面是他所在那個時代的產物。無疑地,如果沒有他們的影響,貝多芬交響曲就不會是今天這樣的形式。    在實際意義上,莫扎特的精神滲透在貝多芬早期音樂中,特別是《第二交響曲》,如終曲第二小節中突然的八度變化,是從莫扎特《哈夫納》交響曲的開始部分得來的。人們從英雄交響曲中也能得到同樣的感覺,只是更強烈。
  • 欣賞|貝多芬第九交響曲《歡樂頌》
    席勒的《歡樂頌》,因貝多芬的第九(合唱)交響曲而為人所知。貝多芬22歲時(1792年)就有把這首長詩全部加以譜曲的想法,但當他53歲完成第九交響曲時(1823年),他僅挑選了詩的第一節、第二節前半、第三節和第四節的後半作為末樂章的歌詞。《歡樂頌》其實是《貝多芬第九交響曲》的終曲樂章。《第九交響曲》是於1822年秋天開始進入創作階段的。
  • 貝多芬作品:《第七交響曲 Op.92》
    A大調第七交響曲(Symphony No.7 in A Major Op.92),作於1811—1812年,完成於1812年6月的四樂章交響曲。1813年12月8日,由貝多芬本人指揮,首演於維也納大學大廳,這是為奧地利與巴伐利亞傷兵而舉行的義演。被華格納譽為「舞蹈的神化」(The Apotheosis of Dance),被李斯特譽為「節奏的神化」。
  • 「那些激動人心的交響曲」聆聽貝多芬的九部交響曲
    歷史上處於古典音樂時期的音樂家海頓、莫扎特、貝多芬把交響曲發展到了最成熟的階段,貝多芬更是把交響樂發展到了最巔峰的狀態和一個新的境界。現今影視劇的配樂片段,與流行音樂的旋律都有取材於貝多芬的交響樂作品。下面我們來一起欣賞一下貝多芬一生創作的九大交響樂作品。
  • 貝多芬:第九交響曲
    >DG  477 8325-2柏林愛樂樂團/卡拉揚貝多芬第九交響曲柏林愛樂樂團/卡拉揚  第1 - 3樂章Symphonie No 9 貝多芬的《第九交響曲》(D小調)又稱《合唱交響曲》。這是由於它的終樂章(第四樂章)採用了混聲四部合唱。
  • 貝多芬交響曲全集——卡拉揚版
    此曲的第一主題可與莫札特「朱彼得交響曲」起始的樂句相比擬,但是他模仿了海頓在快板前面加一段前導的緩慢導奏,以作為一個宣導。也就是說貝多芬的第一號交響曲雖受到莫札特與海頓的影響,但加以他特有的激烈力量與熱情,仍然具有獨特的風格。除了樂器與樂型處理法極其複雜外,本曲更是為貝多芬其他八首光芒萬丈的交響曲 奠定基礎的作品。
  • 降E大調第三交響曲 (貝多芬創作交響曲)
    今天來了解一下,貝多芬創作的降E大調第三交響曲  。《降E大調第三交響曲》(The Symphony No.3 in E flat major,Op.55,又名《英雄交響曲》),是德國作曲家路德維希·凡·貝多芬作於1804年的交響曲,作品55號。交響曲第一樂章描繪了英雄在戰鬥中成長;第二樂章是葬禮進行曲,亦是貝多芬獨創;第三樂章是諧謔曲;第四樂章是凱旋進行曲式的終曲。
  • 貝多芬命運交響曲(鋼琴版)
    第五交響曲的鬥爭主題原是啟蒙運動時期悲劇的典型。但貝多芬改革這個傳統的主題,加以新的處理,使人的意志付諸行動。從他的交響曲中,我們不難讀到,人的勝利是靠與命運的暴力進行殊死的鬥爭得來的。而恰恰,他的第五交響曲揭示了人在生活中遇到的失敗和勝利、痛苦和歡樂,說明生活的道路是艱難曲折和滿布荊棘的。
  • 如何更好地欣賞《貝多芬第九交響曲》
    《貝多芬第九交響曲》是「樂聖」貝多芬1819年至1824年間創作的一部大型四樂章交響曲,因破天荒於第四樂章加入大型合唱,也稱「合唱交響曲」。該曲合唱部分以詩人席勒的《歡樂頌》 為詞,成就了作品最知名的主題,也成為人聲與交響樂隊合作的典範。
  • 貝多芬第九交響曲{d小調第九交響曲}
    樂曲概述d小調第九交響曲,德國作曲家路德維希·凡·貝多芬作品,大約創作於1819至1824年間。因為樂曲第四樂章加入了大型合唱,故後人稱之為「合唱交響曲」。這是貝多芬音樂創作生涯的最高峰和總結。該作品於1824年5月7日在維也納首演,即獲得巨大的成功,雷鳴般的掌聲竟達五次之多。
  • 貝多芬不可不聽的交響曲《貝多芬A大調第七交響曲》
    今兒,小睿我給大家推介的《貝多芬A大調第七交響曲》這個版本是迄今為止個人感覺演奏和錄製最好的版本,是由維也納愛樂演奏的,指揮卡洛斯·克萊伯(1930年7月3日—2004年7月13日)是二十世紀著名指揮大師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