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主播:景行
▵點擊收聽▵
◇◇◇
▽
在稱帝之前,拿破崙是一位偉大的資產階級革命家;
稱帝後,是叛徒和暴君,並對外發動侵略戰爭。——貝多芬
《英雄交響曲》是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 1770-1827)的第三部交響曲,創作於1803年。說到這部曲子不得不提到另一個人——拿破崙,這個十九世紀初叱吒風雲的法國人。
當時的大歷史背景下,貝多芬在少年時便開始接觸法國資產階級啟蒙思想。在他進入伯恩大學學習倫理哲學時,歐洲各國都還是王權集中,法國人民已經開始要求民主了,反對壓迫,打倒暴虐國王的獨裁統治,重新建立一個民主自由的國家。「自由、平等、革命」的理念開始成為法國人民紛紛呼喊的口號,貝多芬也十分崇尚這種精神,急切盼望著共和的到來。
1789年,法國大革命爆發,拿破崙順應時代潮流,向歐洲封建帝制發起了最強烈的衝擊,成為法國人民心中的大英雄。和所有人一樣,貝多芬也把拿破崙視為偶像、英雄甚至是神的化身。所以在1798年的時候,一位非常賞識貝多芬的法國將軍登門拜訪他,交談之後發現,兩人都對拿破崙表示無比的敬重,將軍便邀請貝多芬為拿破崙譜寫一首交響曲,貝多芬自然欣然接受。
1803年,貝多芬懷著滿腔熱情,全力投入到這首交響曲的創作當中。他一想起拿破崙為了拯救自己的祖國和人民,捨生忘死地同敵人浴血奮戰,心中就激動不已,靈感也像火山爆發一樣噴薄而出,寫出來如今我們所熟知的《英雄交響曲》初稿。
第二年貝多芬在完成這部不朽的作品時,他重新抄寫了一本漂亮的總譜,並在樂譜的首頁題寫獻詞——此曲獻給偉大的英雄拿破崙,並命名為《拿破崙交響曲》。誰也沒有想到,就在貝多芬為自己完美的創作興奮無比時,巴黎的宮廷裡卻傳出了「國王萬歲」的喊聲。
拿破崙在推翻了法國封建王朝之後,並沒有實行「共和」,而是恢復帝制,自己當上了皇帝。這種背叛革命的行為,使得革命志士痛心疾首。貝多芬得知拿破崙如此卑劣的行為後,簡直無法表述自己的憤怒,他對拿破崙徹底絕望了。在給好友的書信中他寫道,「我曾經錯誤地認為拿破崙是偉大的,實際上他也不過就是個凡夫俗子。追根到底,他是個為了牟取私利,滿足個人慾望,把人民作為墊腳石的小人。」
貝多芬撕了寫有題詞的交響曲總譜首頁,並重新將樂曲改名為《英雄交響曲》——為紀念一位偉大人物,以表示愛恨分明。經過這次沉重打擊,貝多芬大病一場,耽誤了《英雄交響曲》的發表,一直到1804年4月,才將它搬上維也納音樂廳的舞臺。
《英雄交響曲》一經推出,便受到讚譽。這部作品中,貝多芬完全破除了傳統模式,無論在樂章的編排上還是在旋律的結構上,都發揮屬於自己的藝術氣息,作品中既沒有戰爭場面的描述,也沒有對勝利凱旋的表現,深刻地刻畫出英雄的毅力和炙熱情感,在革命鬥爭中的偉大形象。人們在欣賞的過程中,了解到貝多芬對英雄的看法,這部交響曲正是一首對英雄的完美頌歌。
文/茶茶斑竹、校對/Nancy
知樂古典音樂—知識文庫
www.zhiyue001.com
有聲音的古典音樂鑑賞平臺
FOLLOW US|關注我們的最新動態
微信公眾帳號:知樂古典音樂(ID:zhiyue_music)
新浪微博:知樂古典音樂
喜馬拉雅、蝦米、蜻蜓的認證帳號:知樂古典音樂
JOIN US
招賢納士|商務合作|有意添加
微信號:zhiyue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