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個提高人聲錄製的耳機返送監聽技巧(年前再來個費腦的,哈哈)

2021-02-23 藝能科創考拉送


我們都曾經歷過。當錄製歌手或者錄製自己的人聲的時候,總是不能盡情地發揮出酣暢淋漓的感覺。

你會發現你將來需要花費很多個小時的時間在你這個項目的音準修調上,你的校正武器選擇有「Autotune,Melodyne,音頻工作站內置音調校正插件等等」。

可能問題不在於歌手,而在於歌手不能正確聽到自己的演唱。

在你放棄前請不要有「在混音時去校準音準」的心態,讓我們看看有哪些技巧能幫助我們在監聽放鬆耳機上做手腳從而保障歌手的演唱精力和時間。

1、讓歌手聽到自己自然的聲音

首先的這項建議可能是許多熟練的錄音師比較常用的。

首先,就是建議歌手使用開放式耳機。

雖然封閉式耳機能更好的防止對著話筒的串音,但同時也為歌手創造了非自然的聽音環境。

這是因為這種耳機建立了一種密封性的環境圍繞著你的耳朵。當耳機被驅動起來時,聲波的壓力全部加載在你的耳膜上,當驅動停止,你的耳膜同樣的受到拉扯。

想想這種情況:一名鼓手擊打軍鼓同時產生一個大於100dB聲壓級的聲音於他的耳朵。這種情況猶如有人拿著一把手槍開火產生同樣電平的聲音。這種沒有塞住耳朵的情況下,都會有耳朵不適和耳鳴,但是更多的是對聽力產生很深遠的損害。

現在來說,拍手鼓掌能產生多大的聲音?我衡量了一下我自己鼓掌大概聲音在90dBSPL。然而,如果一個人在另一個人的耳邊鼓掌(千萬不要這麼嘗試),和在封閉性耳機擊打一樣,受害者可能要遭受耳膜破裂的危險。

這種情況並不是說封閉式耳機有多麼的可怕,但是說明了一點,封閉的環繞耳朵的方式需要建立很多不同的聽音環境。

我們聽到自然聲音的區域。就是那些在舞臺舒適的現場演唱,或者是在家裡演奏吉他或者鋼琴,使用封閉式耳機沒有問題。一個樂手肯定能學會使用他們,但一個沒有經驗的歌手來說需要他們表演最好像平常一樣。


很多歌手有時是只在一隻耳朵佩戴耳機,另一個耳朵聽自己的自然聲演唱。有些錄音師甚至建議完全摘掉耳機或者關閉一邊耳機。

無論你是否完全摘下耳機還是佩戴一邊耳機,或者耳機外放使用(這種情況是在開放式耳機的使用下),考慮到這點:聲音從嘴巴出來的方式和通過頭部到達你的耳朵的方式和聲音通過嘴巴到達話筒到達工作站返回到耳機,聲音是不一樣的。

雖然僅僅有幾毫秒的差異——不足夠讓人注意這個延遲的問題——可能會產生低頻抵消。這時可以試著在人聲軌做一個反相。歌手可能聽到他們更自然更豐滿的聲音。

如果使用任何類型的耳機都讓歌手太陌生,讓他們與回放在音箱上的音樂一起演唱。通過話筒的回授會很嚴重,但利用無論是揚聲器的位置還是話筒類型能夠消除這種情況。

當歌手完成錄製以後,讓他們站在錄音時話筒前同樣的位置。歌手僅僅站在話筒前不演唱,通過音箱回放音樂來錄製聲音到新的一軌,我們叫做「回授」軌,通過反相「回授」軌混合人聲演唱直到最大反相產生。

如果你的人聲在不同的日期錄製的,建議你重新建立一個新的「回授」軌道,以這種方式來使相位抵消。

如果歌手經常移動點位置,或者移動了話筒,這種技術會受到影響。如果是手持方式錄製,這種技術將無法起到作用,所以只要歌手站在同樣位置的錄製方式,儘量在錄製時使用「回授」軌道。


2.簡化回放音樂結構

聽旋律的音高,或者說演唱時mix文件裡旋律的調是最關鍵的,這個,我想大多數歌手都同意。

然而,現代音樂中,樂器產生的頻率不是基音相關的諧波。

一個很好的例子就是——失真吉他。

失真產生的諧波是基音以上(有時候是以下)的。特定諧波的產生和他各自的電平取決於放大器(或放大模擬器)。合成器也可以有複雜的頻率複合組成。

如果吉他或者合成器演奏一個簡單的正三和弦如1-3-5(C大調的和弦C-E-G),每個音符將產生大量的諧波和一個基音頻率。更多的失真應用是,這些諧波相對於基音來說,更大聲。

所有的那些頻率同時發聲能夠使你的音準修正工作被攪亂,使他很難將注意力集中在工作中。增加的這些額外的頻率有助於掩蔽效應的產生使你很難或無法檢測到其他的頻率。

他不像是一些人能聽到C大調正三和弦像D大調正三和弦或其他和弦一樣,這會讓人的演唱有走音的可能。所以請嘗試在多軌文件裡暫時移除或靜音那些複雜的樂器軌道和聲音,而更多留下的是傳統聲學樂器。

非音調樂器,如打擊樂應該靜音或者降低電平,因為他們包含的頻率完全與歌手的音符無關。

另外一個有趣的事實是關於人類聽覺的,音高的感知與頻率是超出人類聽力範圍的,不成線性關係。

類似於一個聲音如何在恆定的空氣壓力下同樣的音量不被感知,超出人類的聽覺範圍(參考平均響度參考值),音高的規律並不總是線性遵從20Hz到20kHz的。他更真實的反映在中低頻(500Hz上下)和高頻(8kHz上下)。

這就是說,這些將有利於歌手聽到他自己的音調與音高去調整音準。僅依靠低頻可能不準確,會更導致音準出現問題。

實際頻率(X軸)與感知音高(Y軸)的關係。這表明頻率和音高之間的關係不僅僅是簡單的Y=X。

這也是精確感知音高所需的最短持續時間的關係。

最短的時間是50ms和100ms之間,轉換成速度就是快於120bpm速度下32分音符的長度。

幾乎每一個音符的持續時間在任何速度下都滿足這個要求,如果歌手合著樂器的琶音演奏任然能夠就著更多的保持音符來找到音高。

不要害怕在mix down時丟失你的必要素材:打擊樂與和聲節奏軌。你應該嘗試什麼樣的混音才是能匹配歌手的音高的,但是同時也要注意終混時人聲的力度。

3.如果太大聲,關掉它

如果整個音樂力度太弱,因為你已經去除了若干樂器,你能僅僅提升耳機音量的補償嗎?不能。

研究表明純音演奏的聲壓級在60dBSPL上下,能引起音高的感知被轉移。

在200Hz範圍,是男女人聲基音的駐留位置附近,即使90dBSPL下感知音高範圍也有20個cents(一個半音的20%)。下表顯示他能更好地保持耳機音量更接近於70dBSPL,大概和對白談話是同一聲壓級。


聲壓級(X軸)和感知音調變化的不同頻率(Y軸)之間的關係。

研究表明上圖產生的這種現象,複雜的聲音比純淨的聲音少。即使聽自然樂器也沒有正弦波的影響那麼明顯,一個歌手一貫不會關注那一點點的cents,不會頻繁地唱死每個音符。

作為意外的收穫,你可以通過低音量來保護你的聽力。我建議80dBSPL的音頻時間不超過兩個小時,以防止長期的聽力損傷。

這個是相對保守的一個建議,但也許最好慎之又慎。

4.讓歌手很舒適

分享最後一個技巧,更多的是基於心理的,而不是生理或物理的概念了。

幾年前,我也參與了一個現場樂隊演出期間的錄音和混音。當人聲進來錄製的時候,歌手沒有發揮出正常水平。

當我看著他時我知道他生生地站著演唱不是很舒服,也不知道怎樣釋放自己的雙手。我建議他演唱時把吉他拿在手上演奏,就像平常演出的演奏一樣。

他的表演因為手的釋放的原因,立刻提高了,整個身體和腳都進入了熟悉的狀態。他的手指的運動也幫助他隨著心中的旋律流動。

這種方法可能更適合習慣於現場表演的音樂家。

對於那些非現場表演習慣的音樂家來說可能需要適應其他的方式。

我錄製的另外一個樂隊已經習慣的表明,他們錄音時邀請他們的朋友去錄音室一起玩樂,就像一個演出趴體來活躍氣氛。當然,會有一些不必要的噪音需要處理,但這樣的表演遠遠大於音頻工程的意義。

我們經常想像一場人聲錄製工作就像一個歌手獨自呆在關閉燈光點上蠟燭的房間。如果這種感覺能讓歌手感覺到舒適,就非常棒了。

關鍵是要適應這個studio——這對很多藝術家來說是全新和不同的——他們最多的是習慣一個舒適的環境。

問問這些藝術家,在什麼時候什麼地方他們唱歌的感覺最好。

想像成這是多麼棒的錄音製作,他們感覺需要在一個無菌的環境中唱歌。讓你知道什麼機會能讓他們有最好的表演。

相關焦點

  • 擺脫耳機錄製人聲
    對於直接用人聲話筒再錄一遍音樂的方法來說,最大的不足是它需要比正常錄音更長的時間,因為你需要錄製兩軌:一個帶人聲,一個不帶人聲。也就是說,只要你每錄一軌的時候都用相同的音量錄製的話,你只需要用話筒錄製一次伴奏就行了,至於另外的人聲錄音,你只需要在DAW中提升它的音量或者在軌道中將其進行複製就行了。
  • 人聲錄製技巧,快速提升聲錄音品質!
    前言: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經常會需要通過錄製的方式來記錄人的聲音,那麼如何才能錄製出更加優秀的人聲呢?今天給大家分享一下,我從平時的工作中總結出來的一些經驗和技巧。錄音環境:在人聲錄製的過程中,你儘管有天籟之音,如果在一個嘈雜的環境中進行錄製,那最後錄製出來的聲音也可能是一團糟,選擇一個合適的錄音環境就顯得尤為重要了!那麼問題來了,如何選擇一個正確的錄音環境呢?
  • 三個實用的人聲錄音小技巧
    今天我們邀請sE藝術家蓋伊·麥可斯(Guy Michaels)為我們分享三個非常實用、簡單的人聲錄音小技巧,可以有效地解決一些錄音中常見問題。 作為一名擁有多年豐富經驗的配音藝術家,蓋伊曾為任天堂、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和倍耐力輪胎等公司進行過配音,希望他的分享會對你的錄音有所啟發!
  • 【趣聽私塾】監聽耳機要比普通耳機好嗎?帶你走進監聽耳機的世界!
    不同的監聽耳機在不同的領域都有其特定的任務,比如在麥克風前的歌手佩戴的監聽耳機儘可能是封閉式的,因為用它來聽伴奏,還不能因為耳機的漏音被靈敏度很高的電容麥克風收入。周杰倫佩戴的定製耳返這種耳返會有兩種作用,一是在主持人主持節目的時候,編導可以通過耳返來告訴主持人一些指令;二是歌手在喧鬧的舞臺上可以聽清楚自己的人聲是否有沒有走音和跑調,以及聽清楚伴奏。
  • 為什麼戴著耳機唱歌會跑調?
    假如將自己的聲音錄製下來,再跟自己實時聽到的聲音對比,會發現兩者有著明顯的區別。這是因為錄製的聲音僅通過空氣傳播,而我們所聽到的自己的聲音是由三種傳導途徑共同作用混合而成的。傳播途徑的不同決定了所聽到聲音的差異。 當戴上耳機時,聲音通過骨傳導後,我們會感覺到聲音增強了。
  • 十個嚴重的錄音錯誤
    高質量的人聲主唱可能預示作品成功的可能性,但我要說的是十個 作品中,可能九個都無法達到這樣的品質標準,簡單來說問題就是在軌道和編輯階段的草草了事。對於演唱者,另外一個重要的因素就是延遲,因為即使是最短的延遲也會導致返送信號和直達耳朵的信號產生梳狀濾波效應。最簡單的方式就是鼓勵歌手一個耳朵戴著耳機另一個耳朵不要戴耳機,當然最好是把延遲調節成零延遲(模擬)返送,這樣才可以完全消除延遲。
  • 無線監聽耳機,讓直播無拘無束!
    我也是在去年加入了直播大軍,監聽耳機換過好多個牌子,自己在選擇時也走了不少彎路,有線的監聽耳機就不多說了,不好用,線多,纏繞整理非常麻煩,而且它的接口有限,也不方便進行戶外直播,邊唱邊跳的時候無法監聽,跟不上節奏!
  • 最具樂感的監聽耳機 AKG K240R 耳機評測
    而其中的常青樹K240系列更是版本眾多,整個系列作為優秀的人聲監聽的同時,也因為擁有著良好的音樂性而受到了各路燒友的青睞,成為了一個名氣橫跨HiFI與監聽兩界的傳奇。經過K240、DF、M、MK2、S這些系列的發展,K240系列從最初的純粹監聽設備用途逐漸進化到了一個「相對易驅動」的半開放式多用途耳機終端K240S。
  • 遇到這十個嚴重的錄音錯誤,如何避免?
    對於演唱者,另外一個重要的因素就是延遲,因為即使是最短的延遲也會導致返送信號和直達耳朵的信號產生梳狀濾波效應。最簡單的方式就是鼓勵歌手一個耳朵戴著耳機另一個耳朵不要戴耳機,當然最好是把延遲調節成零延遲(模擬)返送,這樣才可以完全消除延遲。
  • 為何戴上耳機之後唱歌找不著調,而且自己根本聽不出來?
    有時候我們會發現在不戴耳機的情況下,唱歌是不跑調的,但戴上耳機之後卻找不著調了,而且自己根本聽不出來。這是什麼原因呢?聽覺是個體對聲音刺激的察覺,這種感覺僅次於視覺。我們的語言信息以及其他與聲音相關的信息,大多數都是依靠聽覺接收的。作為聽覺器官,耳朵的主要功能是接收外界複雜的聲音信號,將其轉化成生物電訊號,傳遞給人腦進行識別。
  • 錄製、修音、後期合成,5個小貼士做好出色的人聲編輯
    人聲還擁有出色的力量,它的表現能成就或者毀滅一首歌。如果你的人聲不能貼合音軌中所表達的情感與內容,或者沒能達到現代的專業技術標準,那麼即使你在人生背後的編曲製作再牛,也毫無用處,因為這樣,人們就把注意力長時間放到這首曲子上來好好欣賞了。正因為此,我們來看看這5個小貼士來幫助你製作出色的人聲合成。1.
  • Podcast 錄音常見的5個問題
    Cubase Elements/AI/LE更換電腦後如何重新啟用一般而言,電容麥克風收音靈敏度較動圈麥克風高,能收到較多的細節,但是如果室內聲學環境不理想(雜音或迴音太多),反而不利於收音的品質。如果是在居家或辦公空間錄製Podcast,建議使用動圈麥克風就好,並且在錄音時貼近麥克風。可以省去很多不必要的麻煩與後制時間。
  • 如何錄製現場直播演出
    如果你是一個新手,建議你找一些基本的麥克風技術原理與收音技巧來幫助你入門。 在設定時,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如果樂團要錄製現場直播,可以使用前側收音範圍較窄的超心形麥克風(例如SuperluxD10B)來減少串音的發生:了解麥克風的指向性將很有幫助,無論房間中的其他聲音還是牆壁和窗戶的反射。清楚知道不同種類麥克風哪些角度最敏感/最不敏感。
  • 人聲混音小技巧
    我們給使用autotune的音樂人頒葛萊美獎,不是大眾對人聲的期望降低了,而是大家都在享受現代音樂和混音風格更多的創造性與實驗性。人人都愛好歌手,比方說只用一點點混響就能錄製出好人聲來的Adele,但與此同時,一些喜好現代人聲製作風格的音樂人也在不斷地用自己的聲音做實驗,即使他們中大多都擁有天生的好嗓子。
  • EarSonics S-EM9憑什麼獲得法國皇家監聽級耳機的美譽?
    有幸妹紙最近拿到EarSonics 提供的最新款S-EM9耳機,話說這是一款由內而外,從骨子裡都散發著海外氣息的「洋貨」,而其定定位也較為高端:入耳式監聽高品質耳機。國內市場不比海外,對於品質的追求還不那麼完美,法國向來就有浪漫之都之稱,而其對品質的要求一直也是嚴謹了得。既然如此,接下來我們就一同來瞅瞅這款來自EarSonics的高端耳機。【皇家監聽級耳機美譽】
  • 我花了一個月的工資買了這款耳機,HIFIMAN ARYA,錄音棚監聽測評
    但每每遇到音樂人,都很喜歡和他們交朋友,2009年的時候一度對耳機、耳塞、頭戴、前端所發燒,YY過,也買了很多器材,最終不小心受火電影響,燒成了「木耳」(玩笑話,哈哈,你可別看字面意思真當真了,耳機發燒友都懂的)。有幸結識本地的一個非常不錯的錄音棚——錦州萬音文化,和老闆、錄音師認識後,我也體驗了一把當錄音師的感覺。
  • 監聽耳機推薦,高性價比,均為國內外錄音棚經典型號
    如果您經常看「音平商城」的百家號,可能還會記得我們先前文章介紹過如何選購監聽耳機,音平商城今天這篇文章,就「簡要地」給大家推薦幾款,專業監聽用到的頭戴式耳機,都是國內外保有量和使用率很高的經典型號。無論是個人錄音錄歌,還是小型工作室,大型錄音棚裡,都能經常看到它們的身影。
  • 以監聽之名 五分鐘了解森海塞爾 IE 40 Pro 入耳耳機
    (嗯,基本上懟了圈內圈外所有的耳機品牌)定位:雖然用了IE開頭的編號,但IE40Pro並不像IE80s和IE800s一樣屬於高端Hi-Fi入耳系列,而是森海塞爾全新的入耳監聽系列(後續將會推出更高級的IE 400 Pro和IE 500 Pro),這個系列聲音更加偏向DJ、音樂家和舞臺監聽人士的需求,聲音風格更加均衡。
  • 那些動畫遊戲裡出現過的耳機
    SONY MDR-7506的北美版,V6和7506最明顯區別在於耳罩上的標籤(Professional字樣),7506是藍色而V6是紅色。國內參考價格在900軟妹幣左右。基本參數:耳機類型:封閉式動圈耳機單元直徑:40mm頻響範圍:5Hz-30kHz靈敏度:106dB/mW阻抗:63Ω線長:3.0mSONY MDR-CD900ST
  • 4款無線監聽耳機全面對比,看完再買不吃虧
    這次的文章算是對直播生態的一個補充,把監聽耳機這一環給補上。監聽耳機主要的作用就是用來回放直播時的聲音效果的,看直播時你們應該也注意到了,許多才藝主播、聊天主播,在開播時,都會戴著耳機,其實這就是監聽耳機。在直播過程中,就可以根據耳返聲音的效果及時地做調整了,以免出現不協調的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