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總有自己喜歡的食物、風景、音樂以及最有趣的遊戲,當你真正深愛一款遊戲,可能會對它有說不完的話題,沒準還會安利你的朋友一起入坑,可能你對於世界觀、劇情、關卡都有著十分深入的理解。但是很多遊戲中,總是存在著一些或是有趣、或是無聊,亦或是發人深省的冷知識,它們你可能從來都沒注意過~今天的《遊戲說》,我們就來說說這些「小故事」,來漲漲姿勢吧~
▍《寂靜嶺》和《幼兒園奶爸》都是一個平行世界的故事
《寂靜嶺》是一款經典的恐怖遊戲了。在遊戲中,你會到一個叫Midwich小學的地方,並會在那裡搜尋主角的女兒雪莉。但是如果你觀察的足夠仔細的話,會發現那個學校和施瓦辛格的經典電影《幼兒園奶爸》是同一個幼兒園!不知道開放商為何會埋下這個小彩蛋,或許開發團隊中有阿諾的粉絲,只是在致敬也說不定。
▍《鬼泣》是《生化危機4》開發中意外誕生的遊戲
2000年時候,生化危機4在剛開始的策划過程中,神谷英樹的生化危機4企劃案並沒有通過,因為裡面創新元素過多,已經不適合生化這個IP名字了。好在卡普空高層沒有扼殺這些有創意的點子,讓神谷英樹單獨另外製作了擁有這些元素的遊戲,結合當時鬼武者敵人浮空這個bug,神谷英樹靈光一閃做出了鬼泣初代。
▍《大金剛》的主角原本是大力水手
我想《大金剛》這款經典遊戲,很多人都知道,這款經典的遊戲的背後也有著一段小故事。《大金剛》這部作品,最開始是想面向歐美市場,採用了街機遊戲模式。而原本的計劃是將 美國著名動漫題材《大力水手》搬上遊戲的。但是由於版權上的問題,無法使用《大力水手》中的波普、 布魯特、奧莉薇等人物。於是馬裡奧和大金剛這兩個原創人物,就此誕生。然後把原來的「波佩營救奧莉薇」的橋段,重新加工,就變成了初代的《大金剛》。
▍《合金裝備4》最終Boss戰,憋說話,請吻我~
這個估計不少人都知道,在《合金裝備4》最終BOSS,它分為三個階段,而這三個階段分別代表了之前的前三部作品。而在第三階段,如果你老老實實站在那挨打不反抗,那麼Boss—液體山貓,他就會跑過來吻你。對,沒錯,就是一個老男人跑來親另一個老男人~這應該會是腐女們的最愛吧~而且玩家也會獲得一座獎盃。
▍《光暈》最初被設計成了一款即時戰略遊戲
在《光暈》開發的最早階段,遊戲是被當成一款即時戰略(RTS)類遊戲被創造出來的,而登陸的平臺也是MAC與PC端。雖然後來RTS版的《光暈》還是發售了當然,最後RTS版的光環,也就是《光暈戰爭》還是發售了。遊戲的結局與後來的口碑反響都是一般,我們大膽設想下,如果遊戲真的一開始就是RTS類遊戲,它還會有今天的成就麼?或許早已淹沒在遊戲歷史的長河裡。
▍《使命召喚6》「俄羅斯機場」任務,被河蟹掉的不只是俄區版本
玩過COD6的玩家都知道,著名的那一關機場《「No Russian」任務,而也是這關任務,十分具有爭議性。遊戲中馬卡洛夫帶領的恐怖分子在俄羅斯機場對平民進行殘忍的屠殺,而主角也會參與其中。這個殘忍的關卡在俄羅斯版本的COD6裡被完全刪除了,是什麼理由我想也不用我多說,而在日本與德國版的COD6中,也受到了或多或少的河蟹,在這一關卡中,如果你開槍殺死了平民,就會宣布任務失敗。其實小編也不是很理解當初設計這條關卡的目的性~算了,遊戲世界無政治,大家能懂就懂,不懂也就難得糊塗了。
▍《模擬人生》中的「模擬語」
在《模擬人生》中,通常不會有文字出現,通常會利用圖畫來表達意思。例如在《模擬人生:家有寵物》中,以腳印去代表寵物店;在《模擬人生 燃情約會》中,以手掌去代表停車等等...而在模擬人生中,它們的報紙上則以Comic Sans MS寫上"The SimCity Times"字樣。
其實這些模擬語剛開始是來自烏克蘭語,法語,拉丁語,芬蘭語,冰島語,英語,斐濟語,宿霧語和他加祿語的結合,其實更像是一種藝術類語言,本來剛開始遊戲開放商想用音效頂替畫面,但考慮到時間長了玩家會感到枯燥,所以最後採用了模擬語。現在想來,《模擬人生》系列,還是一款很厲害的遊戲。
▍《我的世界》成教材,侵略與反侵略之戰
估計不少人都聽說《我的世界》成為了瑞典13歲孩子們的上課教材,學校希望通過遊戲鼓勵孩子們的多元化思考與創造力。
另一件事,因為遊戲的高自由度,很多玩家不僅將電影、小說的世界搬到遊戲中,甚至連丹麥的地理數據局也成功搞出了該國全境1:1地圖,但好景不長,後者在誕生一周之後就被美國玩家「佔領」了。
原本的設定是在這個地圖上禁止使用炸藥功能,但由於他們疏忽大意沒有把炸藥礦車也加上去,最後被一些美國玩家所利用。「入侵者」們炸毀了一些房子,甚至還在廢墟上建起了美國國旗和坦克。
據介紹,丹麥在《MineCraft》中打造1:1全境地圖使用了4萬億個方塊,地圖資料體積達到了1TB,但這阻止不了玩家探索的熱情,累計下載已經達到了20萬次。在此前,英國國家測繪局也使用220億個方塊打造了英國全境地圖。要是中國地理數據局造個1:1的中國,那會是個什麼光景呢?
▍對《GTA》的各種控告索賠已經超過十億美元
估計《GTA》也就是我們老說的俠盜飛車系列,因其熱度與敏感性,可謂是褒貶不一,尤其是對於遊戲所傳達的理念上,爭議性確實不小。許多律師、教育學者都願意從對社會的不良影響,對青少年的負面影響等等,對遊戲發難。所以有時候遊戲選材太敏感也不是一件好事~
▍馬裡奧大叔的名字也太草率了吧~
聞名世界的馬裡奧兄弟中馬裡奧本來其實叫 Jumpman「跳跳人」,原型是遊戲《大金剛》中的一名木匠,為什麼後來會改名叫 Mario 呢?
1981年,創業初期的任天堂租用了商人 Segale 的倉庫作為美國總部,公司此時財政拮据,處境困難,正準備在北美推出一款新遊戲《大金剛》來打破目前的困境。正當遊戲製作人們在為新遊戲人物尋找合適的名字而煩惱時,房東大叔Mario Segale 破門而入索要拖欠已久的房租,經過一番激烈的爭吵,Segale 先生終於被當時的社長荒川說服,接受了將很快支付房租的承諾,後來荒川和開發人員一致決定,將即將發售遊戲中的角色 Jumpman 改成房東的名字——Mario。但還有一個版本,說是房東長得跟初期的馬裡奧十分相似,引得開發人員哄堂大笑~所以就用他作為新名字了。不知道到底哪個版本更為準確些,但不管哪一版本,馬裡奧大叔的名字取的太「草率」了。
▍「舔爺」才是大BOSS
暗黑3剛開服時,怪物的戰力相當不平衡,於是有了新一代地獄三大魔王:Act2小蜜蜂、Act3舔爺和Act4懼魔。關於舔爺,有一個古老的傳說——其實每個舔爺的背後都是一個暴雪員工,他們上班時間以殺玩家為樂。
▍Valve系列遊戲開場都有這幅畫
不管你是玩CS還是《求生之路》什麼的,這幅畫想必都很熟悉吧,為什麼會有這幅畫呢?
圖中的人的原型是前Valve的員工,就是這位。
後來他們改成了這幅圖
但好像據說,這個是Valve在大街上隨便找了個人拍的,寓意不明,也不知道有沒有侵犯別人的肖像權。
▍遊戲漢化的三大笑料,老滾為何叫老滾?
老頭滾動條:最初出自中國大陸地區遊戲代理商天人互動發行的簡體中文版《上古捲軸3:晨風》,在最初的版本裡翻譯者將遊戲名稱「The Elder Scrolls」 按照單詞逐詞翻譯成了「老頭滾動條」,成為笑柄。但隨著時間流逝,由於愛好者的傳播這個錯翻梗在網絡上逐漸流行起來,人們習慣了這個帶有戲謔意味的別稱,老頭滾動條也因此作為《上古捲軸》系列的代稱被保留下來了,也就成了我們常說的「老滾」。
踢牙老奶奶:一詞來源於臺灣英寶格股份有限公司於2002年11月30日在臺灣地區代理發行的 RPG 遊戲《無冬之夜》繁體中文版中的錯誤翻譯。錯譯如此:「我向前跑進人群,大叫要他們停手,但……我在泥巴裡摔倒。我抬頭看到一位老奶奶慈祥的臉。我抓住她的手……但她竟然一腳踢到我的牙齒。」此處的一腳踢到我的牙齒是一句誤譯,原文應該是英文成語「kicked in my teeth」,指漠視對方。
哥德式金屬私生子:則出自遊俠 LMAO 漢化組漢化的《刺客信條:啟示錄》。遊戲中艾吉奧在擊殺目標後有一句禱告詞是「Requiescat in pace (Rest in peace)」,本意是「願死者安息」卻因錯誤的機翻被翻譯成「哥德式金屬私生子」。
▍FPS:走與跑的重新定義
在最開始的FPS(第一人稱射擊)遊戲中,其實當玩家向前移動已經是奔跑狀態了,所以那時候根本沒什麼加速跑一說,而後來類似於《使命召喚》等遊戲對FPS中跑與走從新定義,所以給玩家在節奏感上給予玩家新的刺激。
Cross fire 可不僅僅是CF,這才是鼻祖~
《饑荒》裡所有玩家角色的名字都以字母 W 開頭
最後!最重要的冷知識,所有人可能都知道,但是就是不注意~那就是:玩多了遊戲,可是會沒有女朋友的~
這是今天的彩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