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世民是誰?或許你對這個名字不熟悉,但他創造的黑石集團所收購過的希爾頓、文思海輝等品牌你一定很熟悉。黑石是全球最大的另類資產管理公司之一,管理著超過5500億美元的資產。
蘇世民也因此被《財富》雜誌譽為「新的華爾街之王」。
蘇世民登上《財富》雜誌封面
在新冠肺炎疫情持續發酵的特殊時期,全球經濟都充滿了不確定性。
而蘇世民的職業生涯中,經歷了7次大規模的市場下滑或衰退,他曾在2006年做出消除全球房地產風險敞口的決定,成功預判市場風險、避免了投資失誤。
我們希望他的人生經驗、全球經濟視野和穿越周期的能力,能夠為更多人帶來啟發。
雖然處於疫情影響的危機之下,但是在這一次的交流中,張磊和蘇世民都提到了共同的一點:對於中國的經濟前景,他們是樂觀的。
蘇世民認為,這次新冠肺炎疫情的危機,與2008年的金融危機有很大的不同。金融危機是源於金融機構的脆弱性,而病毒帶給我們的衝擊,導致大家在家隔離,正常的商業活動無法進行。
面對這樣的經濟情況,需要政府的幹預和大量的資金支持,也需要世界各地攜手共同對抗。
各國關閉自己的進出通道,是在操作層面上隔離病毒的需要,並不是說「反全球化」和孤立主義就大行其道了,而是希望能夠找到一個更合適的方式,讓彼此緊密相連。
在這次疫情中,蘇世民看到了世界各地的公司對中國的依賴:各個國家的公司,都需要從中國來進口資源,中國也是很多公司非常重要的銷售市場。
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表示,從3月1日到4月4日,中國出口主要防疫物資102億元,包括口罩約38.6億隻、防護服3752萬件、紅外測溫儀241萬件、呼吸機1.6萬臺、新冠病毒檢測試劑284萬盒、護目鏡841萬副 | 圖:外交部網站
一個擁有穩固基礎的國家,可以在危機後迅速回暖重生。
——蘇世民
蘇世民認為這次疫情過後,中國會是全球恢復最快、最好的國家,在未來世界藍圖中,中國將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
張磊也認同這一點:在未來,中國將逐漸弱化對外的依賴,內部需求將保持強勁增長態勢。因此,現在是重倉中國的最好時機。
一是新興企業。中國的電商、科技企業以及BAT等網際網路巨頭,目前都致力於利用技術手段讓生產力更高效,在以驚人的速度繼續發展。
二是願意為技術敞開懷抱的傳統公司。國內很多老牌公司,像格力電器和百麗女鞋,他們需要投入更多的技術,不斷演進和升級。通過線上、線下結合,他們可以不斷拓寬渠道,密切和消費者的溝通。
三是醫療產業。國內的醫療產業現在還在起步階段,而社會保障網絡裡面最關鍵的部分就是醫療,這其中蘊藏著非常大的需求。
在直播中,蘇世民和嘉賓都提到,2000年之前是資本為王的時代,市場被金錢資本所主導。而在2000年之後,隨著網際網路行業的發展,知識資本成為企業發展中越來越重要的因素。但在企業治理中,金錢資本依然佔據了主導地位。知識資本的重要性和它實際在企業運營中發揮的作用並不匹配。
這也構成了一個矛盾:如何平衡知識資本和金錢資本二者的關係?
對於這個難題,蘇世民給出了回答:人才永遠都是最重要的。
因為優秀的人才,本身就能夠吸引到資本。而只有出色的人才,才能夠把現有的資金髮揮出更大的力量,創造出更多的價值。
當黑石準備在內部晉升一位人才成為總裁時,蘇世民不會在意支付非常高的薪酬,「最重要的是我們希望他能夠發揮什麼樣的作用,以及他是否能夠出色地完成工作」。
8分人才是任務執行者,9分人才擅長執行和制訂一流策略。而10分人才,無須得到指令,就能主動發現問題、設計解決方案,並將業務推向新的方向。
如果一個企業中大部分都是七八分的人才,那麼下一步需要考核的就是其中是否有人渴望成為10分人才,是否有人想要變得出色和優秀。
對於人才的重視,讓這幾位企業家進行了一項共同的「投資」:教育。
在這次直播中,蘇世民說過:「不論在中國還是在西方,教育都是人們通往更好生活的一本護照。」
對於企業家而言,在經濟低迷中將資產用於投資自己與教育,將會是當下收益率最高的投資行為。正如無數長江EMBA學員所驗證的,教育所帶來的複利將會在經濟增長降速後帶給你意想不到的收穫。
回顧蘇世民的一生,從小時候在家裡的布店當櫃員,到之後跌宕起伏的黑石集團投資生涯,再到創立蘇世民書院……他都在尋找一項項讓他全情投入、為之奉獻的事業,然後全力以赴、永不言退,這種個性貫穿蘇世民的一生。
蘇世民將自己至今的所有人生經驗、生存智慧和對世界經濟的洞見,寫成了這本《蘇世民:我的經驗與教訓》。直到今天,這些思考和洞見也深刻地影響著世界,也影響著我們看世界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