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的傳人寓新意華夏龍梅續華章—著名畫家李緒剛《華夏龍梅》欣賞

2021-01-17 藝術熱點

龍的傳人寓新意,華夏龍梅續華章

——著名畫家李緒剛《華夏龍梅》欣賞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龍脈佑九州!正所謂國有龍脈,人有龍心,龍的傳人,傳承千年的龍之精神,早已是深入到了每一位中華兒女的內心,成為了眾人心中所堅定的精神信仰。當代著名畫家李緒剛先生,亦是一位懷揣著龍脈精神的華夏兒女,先生作丹青,深合於傳統文化,作品以虯龍梅花著稱於當代畫壇,尤其是作品《華夏龍梅》,狀如橫空出世,成為龍文化的盛世傑作。

李緒剛先生以理性的技法和感性的信仰,為當代畫壇呈現出了一種全新的丹青風韻,作品中的龍脈精神,蓬勃而充滿生命力,與正在經歷偉大復興的祖國如出一轍。龍梅寓龍脈,中華精神可謂是貫徹於兩者之中,融合與兩者之間。所以說,李緒剛先生的龍梅作品,不僅僅只是藝術的視覺呈現,它更能展現中國人的精氣神!

《龍梅》作品悅目暢神,畫面灑脫自然,奔放豪邁,龍之威嚴雄宏,梅之鐵骨錚錚,又不失溫柔之感。龍梅即龍脈,充分展現出自然界的蓬勃氣息,並將其貫入到欣賞者的心田,使觀者能在震撼和愉快欣賞中,不知不覺的受到一種自然精神的感召,心靈由此得以淨化與升華。

傳承龍脈精神,一展龍梅華章。只惜短短陋言,不足以詮先生之心志,觀覽於此,我已心神震撼。李緒剛先生將傳統文化重新梳理,構建了屬於自己的意韻體系,他以文人精神為理念,以華夏龍脈為主骨,在這審美概念體系的觀照下,作品超越了庸俗的凡筆思想。畫中所呈現的,是文化的態度,也是人文的體現,更是龍脈精神的形態展現,它完全改變了人們對於觀賞丹青的思維與方式,這是極其超然的,可敬可贊也。華夏循龍脈,雄才繪華章。盛世經典,金畫綿繪!

著名書畫評論家 史峰

2020年12月1日

李緒剛藝術簡介

一 :概況

李緒剛,1946年出生,安徽滁州人,祖籍河南。字超然,號雙清齋主,定居北京。現任北京黃賓虹書畫藝術研究院副院長,中國書畫名人協會副主席;人民藝術家協會理事,中國教育電視臺水墨丹青書畫院院士。中山書畫院特聘畫家;安徽美協會員。國家一級美術師。

自幼痴迷繪畫,青少年時期就系統學習了繪畫理論和技法。早期以油畫為主,八十年代後主要從事中國花鳥畫創作、教學和研究。 後進入清華大學美術學院「理論研究與創作高研班"深造。師從當代著名花鳥畫家郭石夫和著名寫意竹畫家,金杆碧葉竹創始人張龍印先生。書法師從著名書法家張德林。

花鳥之中,以梅丶竹著稱。蜚聲畫壇。幾十年寒暑不輟,學貫古今,博採眾長。作品構圖縝密,意境空闊;用墨清麗脫俗,神形兼備,風格獨立。李緒剛先生作品被媒體廣泛登載宣傳報導。被俄、美、法、德、日等數十個國家及港澳臺地區的紀念館、會所及眾多收藏家收藏。

二: 代表作品

《華夏龍梅》

龍,是華夏文明的精髓;梅,是中華精神的象徵;兩者一體所構成的《華夏龍梅》,既有龍的氣象萬千,又有梅之靈動堅貞,生動形象,富有生命。此作品入編奧運長卷,刊登在新華社《奧運特刊第十二期(珍藏版)》上。並獲得國家版權保護(證書號:國作登記字2012-F00064656)。人民網、中央電視臺等均有報導。

三:藝術成就

. 獲「全球華人首屆切尼斯書法美術大賽」國畫類金獎;

. 參加「第五屆全國詩書畫印大賽」獲銀獎;

. 榮獲第二屆國際文化產業論壇·書畫精英獎;

. 扇面作品獲「中華瑰寶·全國扇面精品展」二等奨(國家級)

. 參加「海峽兩岸書畫名家作品交流會」獲一等獎。

另有作品收錄於<<盛世收藏>>、<<中國書畫名家>>、<<中國美術家>>等刊物上。

四: 出版物

著有《李緒剛梅花作品集》、《李緒剛扇面藝術》、《李緒剛專輯(小品卷)》等書籍以及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的《時代風格·當代中國書畫名家李緒剛》。

五:名家點評:

李緒剛先生能紮根傳統,不斷創新,其作品墨色琳漓,氣韻生動,不拘一格。體現了梅的堅貞,竹之高潔。同時借物言志。將 振奮的時代精神融畫作中。將畫外智慧與畫中客完美結合。匠心獨運,超乎一般矩度。以智者豪情和暢快筆墨表現自豪,激蕩和積極向的民族精神,充滿正能量。深受廣藏者青睞。

相關焦點

  • 《華夏簡史》(3):圖騰之謎:華夏子孫為什麼是龍的傳人?
    圖騰之謎:華夏子孫為什麼是龍的傳人? 我們華夏子孫都是龍的傳人,龍是我們華夏民族最為重要的文化圖騰。雖然全國各地都挖出過各種各樣姿態各異的龍,但如果我們去問專家:我們每個華夏子孫都要頂禮膜拜的那條龍到底是什麼龍?我相信,到目前為止,中國可能還沒有任何一個專家能回答得上來,這就是他們把豬也當做龍的原因,還美名其曰為玉豬龍。
  • 歌唱家龍梅新歌:六山六水看興安
    六山六水看興安作詞:劉向陽作曲:新吉樂圖演唱:龍 梅罕山和蒙格罕山王者風範神山和寶格達山高聳雲天 在新中國成立71周年和興安盟復建40周年之際,由興安盟本土作者劉向陽作詞、著名蒙古族作曲家新吉樂圖作曲、著名蒙古族女歌唱家龍梅演唱的《六山六水看興安》傾情發布。
  • 胤褆鍾情寶日龍梅,康熙為何不成全,反而佔有了寶日龍梅?
    大阿哥胤褆的確鍾情於寶日龍梅,但這不是康熙成不成全的問題,而是寶日龍梅願不願意的問題。康熙自己,本來也沒有那樣的意思,正如他在劇中所說: 胤褆對寶日龍梅情根深種,願意為她做任何事。但對於寶日龍梅來說,這沒有任何用處,因為胤褆只是皇子,哪怕未來他有可能成為皇帝,寶日龍梅也等不及了,何況胤褆未必能登基為帝。 她想要的,是蕩平準噶爾,斬首噶爾丹,為她的家人報仇,幫助她重建喀爾喀。
  • 《康熙王朝》中寶日龍梅的歷史原型是誰?
    在影視劇《康熙王朝》中,有一個虛構人物寶日龍梅,她是喀爾喀的公主,本來身為公主的她應該有一個安定的生活,然而這一切都被準噶爾打破了,因為喀爾喀被準噶爾攻奪,她的家人也遭被殺。當時清朝是大國,背負國讎家恨的寶日龍梅就去了京城,希望清朝出兵為她報仇。然而當時康熙皇帝雖然認為噶爾丹是心腹大患,但當時康熙皇帝並沒有下決心和噶爾丹交戰。所以寶日龍梅剛開始去京城的時候,就一直被晾在大阿哥府中。當然寶日龍梅長相俊美,結果大阿哥就喜歡上了她,不過可惜的是寶日龍梅卻喜歡貴為皇帝的康熙。
  • 《康熙王朝》中康熙知道胤禔喜歡寶日龍梅,為何不賜給他?
    在電視劇《康熙王朝》裡寶日龍梅這個女性形象是心機深沉的女子,當然,也不能全怪她,畢竟她背負著整個部落的血債,康熙又怎能不知道胤禔喜歡她,但是就像電視劇中康熙在與寶日龍梅在草原上滾草地完事之後,康熙對寶日龍梅說的那樣:「寶日啊,你強暴了朕」。電視劇中寶日龍梅的身份是什麼?
  • 《康熙王朝》裡寶日龍梅自願和康熙在一起,生下的是十三阿哥嗎?
    按照劇情設定應該是會懷上龍種,那這個人就是十三阿哥,還信誓旦旦的在電視劇中找到了一些證據:十三阿哥的外公是喀爾喀蒙古大汗因為在電視劇中雍正曾經在德妃面前親口說過,十三阿哥的外公是喀爾喀蒙古大汗,,鄔思道也提到了胤祥的外公是喀爾喀蒙古大汗,而寶日龍梅是喀爾喀大漢的公主
  • 康熙明知自己的大兒子喜歡寶日龍梅,為何還要佔有她?
    因為康熙皇帝是被動的,康熙王朝中有句經典臺詞,即康熙在戰勝噶爾丹後和寶日龍梅共赴雲雨之前的「寶日啊,你QIANG暴了朕啊!」,到底誰主動,一目了然。寶日龍梅,按照電視劇的設定,是喀爾喀蒙古土謝圖汗的女兒。
  • 夙願以償到達龍梅和玉榮當年生活之地,她們如今怎樣
    1964年11歲的龍梅和9歲的玉榮還記得1964年那個冬天的龍梅和玉榮兩位蒙古族小英雄嗎,她們如今怎樣了?上世紀六十年代龍梅11歲,玉榮9歲,她們在零下37度的暴風雪中捨身搶救公社集體羊群的英雄事跡,載入小學課文中,以多種形式廣為傳頌在祖國各地,成為了全國人民特別是各民族少年兒童學習的榜樣。
  • 康熙王朝:明知胤褆傾心於寶日龍梅,為何康熙還要將其佔為己有?
    特別是在對待土謝圖汗之女、有著「草原月光」之稱的寶日龍梅的問題上,康熙皇帝給予了足夠的重視,最終使得寶日龍梅不僅在康熙徵討噶爾丹的過程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更是讓其將自己作為「禮物」進獻給康熙皇帝,在徵服了其人的同時,也徵服了其心。然而,對於一直鍾情愛慕著寶日龍梅的大阿哥胤褆來說,康熙將寶日龍梅「佔為己有」的行為,無異於是在「橫刀奪愛」,對於的打擊也是可想而知的。
  • 康熙王朝:寶日龍梅主動服侍,康熙拒絕,為何又要跟她在草地雲雨
    如果論年齡來說,康熙與寶日龍梅相差十幾歲,根本就不合適。而康熙的兒子大阿哥和寶日龍梅年齡相仿,康熙也明知道自己的兒子喜歡寶日龍梅,為何還要跟寶日龍梅在草地雲雨。其實在小編看來,康熙對寶日龍梅的所做的一切並不是為了滿足自己的虛榮心,而是非常高明的駕馭人心的手段。他不是為了貪戀寶日龍梅的美色,他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大清的江山社稷。
  • 華夏龍圖騰的起源
    中國人自古以「龍的傳人」自居。龍在華夏文明裡一直佔有很重要的地位。真龍天子,龍顏大悅。龍即是君王,龍就是皇帝,打龍袍也就是打皇帝。但,其實大家也都知道,地球上根本就不曾有過「龍」這種生物。龍的形象純屬虛構。那麼,華夏龍圖騰的起源到底在哪裡呢?長話短說,一言蔽之:龍的形象起源於大象的鼻子。
  • 《康熙王朝》胤禔鍾情寶日龍梅,康熙為何當著他的面和寶日龍梅雲雨?
    但當時康熙還沒下決心和葛爾丹翻臉,一直把寶日龍梅放在大阿哥愛新覺羅·胤禔府裡。 日久生情看慣了大家閨秀的大阿哥,對寶日龍梅這樣風一樣的蒙古族女子十分神往。大阿哥想與寶日龍梅在一起,不僅僅因為喜歡,背後還有不可告人的秘密。寶日龍梅是蒙古的公主,在草原上有很強大的號召力與影響力。大阿哥一直以來都暗地裡為自己招兵買馬,籠絡大臣,為的就是為奪嫡儲備力量。
  • 康熙王朝:胤禔鍾情寶日龍梅,康熙為何不成全,反而將其佔有?
    寶日龍梅是《康熙王朝》中的虛構人物,蒙古喀爾喀公主,號稱「草原月光」。她是大阿哥胤禔的最愛,最後卻成為康熙的女人。那麼,康熙為何不成全胤禔與寶日龍梅的好事,而是佔有了寶日龍梅呢?事實上,康熙佔有寶日龍梅,並不代表他有意跟自己的兒子胤禔搶女人。
  • 做為一代聖君的康熙為何不成全自己兒子,非要佔有寶日龍梅呢
    但當時康熙還沒下決心和葛爾丹翻臉,一直把寶日龍梅放在在大阿哥愛新覺羅·胤禔府裡。她到處找機會,妄圖說動康熙出兵幫她復國。最後,由於葛爾丹實在是太過分,康熙決定親徵葛爾丹,還讓寶日龍梅一同隨往。她雖然獲得了隨軍出徵的機會,但是離復國之路還很漫長,一直在尋找機會。
  • 跟隨龍梅歌聲一起《去草原吧》
    由國家一級歌詞作家,劇作家,中國音樂文學學會理事高山作詞、張樹巖作曲、國家一級演員,蒙古族青年歌唱家龍梅演唱的歌曲《去草原吧》近日發布。《去草原吧》作詞:高山作曲:張樹巖演唱:龍梅>演唱者: 龍梅
  • 寶日龍梅強暴了朕!老劇中的黃暴情節太敢拍了!
    寶日龍梅是被滅了國的喀爾喀公主,千裡迢迢跑到北京搬救兵,康熙一開始不太願意,就把她晾在大阿哥府上後來,寶日龍梅仰慕上了康熙,康熙也幫助她滅了噶爾丹,兩人就春風得意地出行事後康熙得了便宜還賣乖,說寶日龍梅死罪
  • 作為華夏文明的圖騰,「龍」的傳說都有哪些?
    「龍」,在中國具有非常特殊的意義,作為存在於神話傳說中的瑞獸,其從誕生的那刻起,就與華夏文明緊密相依,可以說「龍」是華夏文明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作為華夏文明的圖騰,「龍」在中國古代更是封建皇權的象徵,帝王都是以真龍天子自居。而到了現代,我們華夏民族也依然稱呼自己為「炎黃子孫,龍的傳人」,可見「龍」在華夏文明中的重要地位。
  • 泱泱華夏熠熠生輝
    我站在華夏大地,我驕傲我是中國人,我要從心出發,用愛國的情懷,強國的志向,報國的行動,讓泱泱華夏熠熠生輝。時間齒輪的轉動下,我們有陸遊的「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的愛國之情;《詩經》中「與子同袍」的堅毅團結;林則徐「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的責任擔當。泱泱華夏,滿是愛國情。
  • 尚恩:眾志成城,華夏無恙!
    請欣賞由省作協會員,藍田縣人尚恩譜寫,陝西廣播電視臺著名主持人集體朗誦的詩歌:《眾志成城 華夏無恙》 眾志成城 華夏無恙作者:尚恩 當冠狀病毒的惡魔肆掠武漢你說: 「少去武漢」而  耄耋之年的你毅然  抵達武漢 疫情橫行  「人傳人」  你用無畏  撕破
  • 華夏族簡史
    我們耳熟能詳的二月二龍抬頭,就是二千多年前戰國時期的星象。東方蒼龍七宿的龍頭出現在夜空中,大家可以準備開始忙農事播種了。周易裡面講的九五飛龍在天,就是指晚上看到蒼龍七宿完整高掛在天空上,剛好是夏天。正因為我們的祖先用的是蒼龍定的乾坤,所以我們就自稱為龍的傳人。這可不是動物崇拜。當然,光蒼龍七宿不足以看完整的星空,因為在冬天的晚上是看不到蒼龍的,所以我們用南方的朱雀七宿作為對標參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