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今天即1957年12月29日,美國著名美國免疫學家、遺傳學家布魯斯·A·比特勒(Bruce A.Beutler,1957.12.29—)出生在美國伊利諾州的芝加哥。
比特勒在著名的工業之都芝加哥出生,兩歲時全家搬到加利福尼亞。據他說,洛杉磯東北郊區的阿卡迪亞(Arcadia)橙色的陶瓷磚屋頂,滿是果樹院子至今仍留存在他的記憶裡。比特勒的母親是一名記者,父親是一名遺傳學家。祖輩為了躲避對猶太人的迫害而移民美國。由於父母都有醫學背景,比特勒從小即對生物學、醫學十分感興趣。用他的話說「從孩提時代起,生物就對我產生了美感。」比特勒從小即覺得人類可以和生物聯繫起來,他對生物和人類的相似之處感到驚訝。並意識到,數百萬年來,地球上的生命形態不斷變化,遺傳變異、自然選擇和遺傳的概念。
比特勒很早就開始上一年級(5歲),13歲上公立學校,然後被加州帕薩迪納的一所大學理工學院的預備班錄取。進入理工學院後,比特勒展現出了強烈的求知慾。
20世紀70年代初,在讀了詹姆斯·沃森(因發現DNA雙螺旋結構獲得諾獎)的《基因的分子生物學》後,比特勒決定進入父親的實驗室在父親的指導下開始從事遺傳學方面的研究。1981年,比特勒從芝加哥大學畢業,按照父親的建議開始系統地學醫醫學知識。之後,在1987年,比特勒受聘進入洛克菲勒實驗室進行免疫學實驗。
在上世紀90年代,比特勒曾受聘在德克薩斯大學西南醫學中心工作,在這個中心的研究工作使他獲得了2011年的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細菌、病毒和其他微生物攻擊我們的身體時,我們的免疫系統就會發揮作用。它有兩條防線,即先天免疫和適應性免疫。比特勒和朱爾斯·霍夫曼(Jules Hoffman,2011年諾獎同期獲獎者)為我們解釋了受體如何檢測微生物和激活我們的先天免疫過程。1998年,通過對突變小鼠的研究,比特勒發現了一種與脂多糖結合的受體的活性基因——脂多糖,這是一種由幾種致病菌產生的物質。 因為他們在激活先天免疫方面的發現,評委會將2011年度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頒發給比特勒、朱爾斯·霍夫曼和拉爾夫·斯坦曼。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