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4億元,古籍善本拍賣世界紀錄!嘉德春拍宋刻孤本,回顧它的千年傳奇

2021-03-01 展玩

© 展玩圖文消息版權已交由版權機構代理

嚴禁門戶網站、自媒體平臺等未經授權複製、抄襲或抓取,違者必究

失傳千年宋刻孤本

石壁精舍音注唐書詳節

📍 中國嘉德2018春拍

                                               

剛剛,在中國嘉德2018春季拍賣中,「逢辰現世——曹錕舊藏 宋刻孤本《石壁精舍音注唐書詳節》」從2800萬元起拍,競價激烈持續十多分鐘後,以9600萬落槌,最終成交價為1.104億元,創下古籍善本拍賣的新世界紀錄。



圖片源自網絡


6月1日,展玩詳細推送了這件傳奇拍品的故事,在此回顧。

(原標題為:奇蹟!失傳千年宋刻孤本驚現,國內圖書館僅11卷,大總統後人守護了160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國嘉德古籍部負責人宋皓此前從未想過,有生之年,還能見到這樣一套傳奇的宋刻孤本——

 

全世界的圖書館,目前已知的——僅有中國國家圖書館、上海圖書館和南京圖書館中藏有四冊十一卷,但自己眼前,卻是整整五十一冊一百六十卷。

 

宋刻難求,舊時便有「一頁宋版,一兩黃金」之說。照理說,宋版書是按頁計算價錢的,這整整一箱,又是世上唯一,該如何衡量?

曹  錕

1862-1938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將它們交到她手中的,是直系軍閥領袖、民國時期第五任大總統曹錕的後人。

1938年,曹錕離世前,將這套宋刻與家中其他珍藏一同作為家藏重器,鄭重傳於後人。如今,已整整八十年

 

期間人事,多少聚散悲歡,它們始終被以原樣悉心呵護,見證世間種種,卻完好如從未被驚擾。

 

宛若從天而降,讓分藏於國家圖書館、上海圖書館和南京圖書館的四冊零本,終於像流浪兒般找到了家

 

不得不感慨歷史的神妙之手。

 

太多傳奇,太多未解之謎。但此刻,先屏住呼吸,用眼睛細細感知這套秘傳千年的宋版孤本。

宋刻巾箱本

「石壁精舍音注唐書詳節」

宋 歐陽修撰 陳鑑纂

2018嘉德春季拍賣會

另有一個傳奇,與此書相關——先從此說起。

古玩收藏界,常見大戶人家的太太和小姐。嘉德古籍部專家拓曉堂先生,曾寫過一篇回憶:「這種老戶人家、大戶人家的太太,是有規矩的、有範兒的,說不出來,但能看得出來。」比如,他見過的清華園裡梁思成先生的第二任太太林洙先生,優雅又知性。

最有緣的,是一位不知名不知姓的天津「大姑」——這是「大姑」身邊人對她的稱呼,老太太,很是氣度不凡。

 

認識「大姑」是上世紀90年代初,她請拓曉堂到家中看東西。

 

「進門一看,床上放著一摞一摞的冊頁,一捆一捆的書畫,桌上全是古籍。」那個下午,有點夢幻,同去的書畫專家一直在問:「怎麼可能,這麼多的石濤?」有五張石濤。最後,他們整整裝了兩麻袋書畫古籍碑帖珍玩回來——臨別前,大姑手一指,陽臺上還有倆塗了灰油漆的大罐子,也帶回來洗乾淨,是兩個漂亮的青花,光緒六字款,官窯。本只想賣一萬一個,結果,一對拍了四十多萬——那可是90年代初。

 

第二次,大姑拿出石濤名作《高呼與可圖卷》,後入藏故宮博物院——這是故宮在嘉德購買的第一件東西。

 

此後,「大姑」又在嘉德賣出不少宋元珍本古籍,如宋版《鬳齋考工記》、元版《須溪先生校本韋蘇州集》等等。她的藏品非常乾淨,收藏又有來歷,所以都賣得非常好,尤其是古籍和碑帖。

石濤《高呼與可圖卷》(局部)

故宮博物院藏

 

真好奇,「大姑」究竟是誰?——她確切的姓與名,嘉德至今未知。

 

只記得她家裡有張照片,一邊站著蔣介石,一邊站著張學良,中間兩手拉著二人的,是胡若愚——畢業於國立北京大學,法學學士,張作霖的座上賓、張學良的拜把子兄弟,民國時期曾任北平市長、青島市長——當年,正是他策動了張學良東北易幟,而後帶著張去南京見蔣介石。西安事變前,無知無覺的趙四小姐,還拉著胡若愚陪她去西安玩。

大姑家裡的好幾部書,都有胡若愚的印鑑

 

「大姑」,正是胡若愚的兒媳。舊時婚姻,多是門當戶對。「大姑」本人,則是北洋政府總統馮國璋家的小姐

胡若愚

有一天,拓曉堂忍不住問「大姑」,您要錢幹什麼?——「大姑」說,我已經出家,住到寺廟裡去了,這錢就是要給菩薩的。拓曉堂想留個地址,以後好去看她。但「大姑」說,我要出家了,你就不要來了。

 

從那以後,他再也沒有見過「大姑」。

 

數十年過去,每見胡若愚舊藏,拓曉堂便會想起「大姑」。

 

誰也不會想到,有一日,這樣一套秘藏千年的宋刻孤本還會「從天而降」,而它竟又與胡若愚有關——它不僅是曹錕舊藏,還赫然蓋有「胡氏收藏宋本」的印鑑——該是當年胡若愚贈予曹錕的一份厚禮。

 

對於這套書,以「驚現」描述並非誇張。對於拍賣界的專家而言,無數煙雲過眼,但能經手如此級別的宋刻孤本,依然是一種職業生涯的無上榮耀。

 

它幾乎不見著錄,秘藏千年,赫然現世,讓人相信,這世上,永遠有我們所未知的角落

胡氏收藏宋本印

1.

五十一冊一百六十卷,聽起來是相當龐大的一個體量。

 

實際上,眼前這套裝在箱中的宋刻,精緻小巧,一個女孩便可雙手環抱。

 

這種版本,被稱為「巾箱本」,很好聽的名字。

 

巾箱,是古人裝頭巾用的小篋。巾箱本,則是一種版本類型——指中國古時刻印的版框開本極小、可以裝在巾箱裡的書本,意謂可置於巾箱之中

 

將書小心翼翼地從篋中取出,體積小小,攜帶方便,甚至可放在衣袖之中。

 

做得如此之小,多是為方便科舉考生閱讀之用。

 

《石壁精舍音注唐書詳節》的書名,在卷一卷端。不過,打開中國古籍庫,查不到關於這套書的任何信息。

 

好在,中國國家圖書館、上海圖書館和南京圖書館,藏有四冊零本。對於這些館的專家而言,這幾冊宋本書,也是個謎。國圖古籍善本專家李致忠先生,稱其為「罕見、罕知、罕傳」——幾乎不見著錄,過往僅見零帙留存。

 

最終,是曹氏家藏的這套書,揭示了它的重要信息——以中國美術學院範景中教授所言:「這是一個很大的收穫。不然這三個館莫名其妙,好像是流浪兒無家了。」



上海圖書館藏 

宋刻本《石壁精舍音注唐書詳節》

存二冊七卷 此為22-23卷局部

中國國家圖書館藏 

宋刻本《石壁精舍音注唐書詳節》

存一冊一卷

南京圖書館藏

宋刻本《石壁精舍音注唐書詳節》

存三卷,吳湖帆題記

 

先從書頁上的兩枚印章說起。

 

第一枚,是首頁的「天津市人民圖書館收藏圖書」

卷首、天津圖書館藏書章

天津圖書館藏書章

文革期間,它一度被從曹氏家族帶離,入藏天津圖書館(當時名為天津人民圖書館),又因為《中國古籍善本書目》的編輯,短暫留下驚鴻一瞥,未及窺得全豹,又從公眾視野中消失了。

 

熟悉書畫的讀者,都了解《中國古代書畫圖目》在古代書畫領域的權威地位——《中國古籍善本書目》,便是古籍善本領域分量相當的一套叢書。全目按照四庫經、史、子、集、叢五部分類,收錄近八百個單位所藏的古籍善本十幾萬部,是中國前所有的、大型的、全國性的古籍善本聯合目錄。

 

在著名古籍版本學家、《中國古籍善本書目》主編、原上海圖書館館長顧廷龍先生的筆記中,留下了《石壁精舍音注唐書詳節》在天津圖書館的身影。

結合他所寫的文章,來試著還原當時的情形——

 

1975年10月,周總理在病重期間指示「要儘快把全國善本書總目編出來」,但直到文革臨近結束,才有條件著手準備。

1980年5月,《書目》編輯委員會在北京成立,77歲的顧廷龍先生擔任主編。

6月13日,顧廷龍先生受編輯委員會之委託,在天津圖書館工作人員的陪同下,專程赴天津,此行目的是為敦聘周叔弢先生為《書目》編輯委員會顧問。

 

在天津短短數日,顧先生花了兩天時間在天津圖書館調閱館內珍藏的宋元善本6月15日這一天的筆記中,記錄下了《石壁精舍音注唐書詳節》

 

但最終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中國古籍善本書目》中,《石壁精舍音注唐書詳節》卻神秘消失了。

顧廷龍年譜 著錄信息

此時,來看第二枚留下重要信息的印章——此書第一冊,鈐蓋一枚「天津圖書館註銷章」

天津圖書館工作人員後在回憶文章中記錄到,顧廷龍先生所調閱「其中有些書為文革中查抄書,現已退還。」——《石壁精舍音注唐書詳節》是文革查抄之物,《書目》誕生之時,已退回曹家。

天津圖書館註銷章

但關於它與《中國古籍善本書目》的因緣,並非毫無痕跡,這或許正是歷史的因緣際會——

 

2005年,北京線裝書局出版一套全新《中國古籍善本目》,裡頭出現了這套書。

 

原來,《書目》於1983年8月起定稿,但在此之前的1981年10月,編輯委員會曾根據各地彙編的卡片目錄改編成書本目錄,油印《徵求意見稿》,寄請各圖書館覆核——《徵求意見稿》編纂時,《石壁精舍音注唐書詳節》尚在天津圖書館,自然出現在書目中,待兩年後定稿時,書已重歸曹家,經圖書館覆核,最終出版的《書目》就刪去了它。而北京線裝書局版《中國古籍善本總目》,則是將81年油印本《徵求意見稿》校核後予以「翻印」的。

 

就此,這套《石壁精舍音注唐書詳節》,終於有了世間目前可見的唯一著錄

中國古籍善本總目 著錄信息

2.


最幸運的是,曹氏秘藏的這五十一冊一百六十卷,完整保存了全套書的首尾冊,揭示了這套宋版孤本的重要版本信息。

就此,中國國家圖書館、上海圖書館、南京圖書館中的四冊零本,也就找到了家

書卷一卷端下題:翰林學士兼給事中充史館修撰歐陽修撰;石壁野人陳鑑纂。

卷尾則見:二百終。

由此可知,《石壁精舍音注唐書詳節》是由宋人陳鑑纂輯歐陽修、宋祁、範鎮、呂夏卿等修撰的200卷《新唐書》詳節

* 詳節,簡單理解,類似於現代的參考資料——宋代科舉需考策論,史書太過龐大,難以全讀,作者就一邊讀一邊看哪個好就記下來,以方便考生進行考試。

卷  一

卷  尾


查閱公共圖書館的藏書信息,可知:

 

上海圖書館藏宋刻巾箱本《石壁精舍音注唐書詳節》兩冊,54—58、122—123卷,存七卷;

 

中國國家圖書館藏一冊,47卷,存一卷;

 

南京圖書館藏一冊,62—64卷,存三卷。

 

線裝書局版《中國古籍善本總目》史部史抄類中,對此書著錄如下:

石壁精舍音注唐書詳節,宋陳鑑輯注,宋刻本,九行十八字,線黑口左右雙邊。存1-3、6-7、11-13、21-74、82-84、88-113、117-176、178-179、181-200(58、142-153抄配)。藏書單位:0101(中國國家圖書館)、0201(上海圖書館)、0301(天津人民圖書館)、1601(南京圖書館)。

 

從冊卷數看,這套五十一冊一百六十卷的《石壁精舍音注唐書詳節》,與國家圖書館、上海圖書館、南京圖書館中的四冊十一卷,應原為一套。

如今,存世《石壁精舍音注唐書詳節》共計一百七十一卷,已可謂是「隔空合璧」


3.


但依然有未解之謎。

比如,其作者陳鑑,究竟是誰?

李致忠先生曾在專文中詳述陳鑑及其纂輯是書的緣起。

他說:「《新唐書》包括本紀十卷、志五十卷、表十五卷、列傳一百五十卷,凡二百二十五卷。歐陽修、宋祁、範鎮、呂夏卿等,都是北宋仁宗時的重臣,他們的行實事跡,哪裡都可查到,無需贅述。而詳節音注此書的陳鑑,則行實事跡史不明書。」

 

他根據極其稀少的資料,考證出陳鑑的有限信息:陳鑑,字明之,福建建安人,慶元二年進士。石壁野人為其號,石壁精舍為其室名齋號。

 

其他,則不詳。

此外,關於陳鑑,歷代書目都曾著錄過他曾編輯過《西漢文鑑》和《東漢文鑑》——包括明髙儒的《百川書志》、晁瑮的《晁氏寶文堂書目》、錢謙益的《絳雲樓書目》、錢曾的《錢遵王述古堂藏書目錄》、阮元《四庫未收書提要》、瞿鏞《鐵琴銅劍樓藏書目錄》、張金吾《愛日精廬藏書志》、陸心源《皕宋樓藏書志》、《儀顧堂題跋》、倪燦《宋史藝文志補》等。

 

但這兩漢《文鑑》宋刻本卻均已不傳,目前僅見明刻本傳世。

 

而他編纂的從未見諸文字著錄的這部宋刻孤本《石壁精舍音注唐書詳節》,卻如此完好地留存於世間

 

唯有感嘆造化的神奇。

 

依照李致忠先生的研究,陳氏兩漢《文鑑》與《石壁精舍音注唐書詳節》同時刻制,皆是宋刻巾箱本,印紙墨色、字體風貌、開本大小都應是一致的。後者的意外出現,無疑揭開了失傳的《兩漢文鑑》宋刻本的面紗,「令人一覩為快,不勝欣幸!」

 

此外,還有一個有意思的信息。陳鑑是福建人,而《石壁精舍音注唐書詳節》也符合福建舊刻的特徵——而兩宋時期,福建的進士當屬全國最多,直到文革之前,福建的高考成績一直在全國名列前茅。

上海圖書館研究員陳先行先生還認為,這套書有可能是陳鑑請人為自己所刻,刊刻如此精細,印本數量應是很有限——因為,普通的福建建安坊刻本,紙張質量一般,但此本紙張質量很好,纖維更長,即行話說的紙的皮性更強,且字體秀美,刻印極精,絕不同於普通坊刻本。一個書庫若能這麼刻法,是下本錢的。所以,他認為這套書更接近於「家刻本」

知曉了這套宋刻孤本的來龍去脈,此時,依照李致忠先生的描繪,再來細細體味其細節。

 

字體近柳,稜角峭勵,細竹紙印造,墨色勻淨,確一派十足的閩刻風韻。

紅框中為避諱的「慎」字。

卷四十七中「儀鳳中司邢臺常伯李敬」之「敬」字,「徐敬業」之「敬」字,均缺末筆,以示迴避宋諱;「越王貞」之「貞」字,乃迴避北宋仁宗趙禎嫌諱;「玄宗開元三年黃門監盧懷慎」之「慎」字,亦缺末筆,顯避南宋孝宗趙昚嫌諱。可是,遇「玄」、「弘」、「炅」等該避之字卻又不避,隨意性較大,這都從不同角度印證了它的是宋刻,而且是南宋後期閩建書鋪刻書常有的現象。

加之是巾箱小冊,顯為節約成本,便攜易售,也是南宋後期閩建書鋪的一種經營策略。陳鑑又是閩建人,書又為舉子科考參用。所有因素湊集在一起,便構成了當地人編書,當地尋鋪開雕,行銷卻四遠而無不至。

4.

新時代的人,恐怕難以想像,這套書能留存至今,多麼不易。

但對於經歷過十年浩劫的人而言,一切歷歷在目。

1966年「8.18」之後,全國掀起抄家之風,書畫、典籍被視為「四舊」而被抄被毀。北京、天津、上海城裡,有的書,當場就被燒了;有的,則被往孔廟裡拉;有的書太多,沒處放,就圍著大松樹堆成山,把好的挑出來,剩下爛的。這些書查抄了之後,也不知道往哪兒送。有些藏書家,迫於形勢,就別等著抄了,主動把自己的藏品送到公家單位去——有的交代一下,有的沒交代,擱下就走了。

 

張伯駒的書,送到北京圖書館,工作人員拿著複寫紙一個一個登記,拿到善本書庫放到頂上,寫上名字,掛一個條。為避免在書中蓋章,幫這些先生們保管好藏書,當時的工作人員特意留心,未給這些藏書編目。等到落實政策的時候,張伯駒的家屬看到書一點也沒動,充滿感激。也有一些藏書家,後來將部分珍藏捐獻給了國家。也有些原主不明真相,以為是圖書館參與了當時的查抄,心懷不滿——上海便有人因此記恨於顧廷龍先生,殊不知他正是文革時首當其衝被關押進牛棚的人,卻一直在浩劫中搶救古籍善本。

《石壁精舍音注唐書詳節》的重歸曹家,正是因為天津市的落實政策極為徹底——當時,市裡下令要求文革查抄的古籍善本必須退還,假如書籍已失,則須用其他書頂替歸還。

時代之變,書寫的是人心之變。此時,看到這歷經千年完好的宋刻孤本,怎不叫人感慨。

時間倒回到八十多年前。

上世紀20,30年代,政局複雜,戰事不斷。一次,子彈從胡若愚兩頰穿過,傷愈後留下兩個深深的酒窩。但亂世之中,政治之外,依然有溫潤人心的片刻。

胡若愚是安徽合肥人,嘗為張作霖鎮威上將軍公署顧問,後為張學良副官,並結拜為兄弟。

《口述實錄張學良世紀傳奇中說:「胡若愚呢,是我那時候到北京在一塊玩兒的朋友。」玩什麼呢?收藏便是其一。

胡若愚與張學良,曾同列於李石曾任董事長的故宮博物院董事會名單。他好古物,家中經手皆是大件。少帥主事軍政之餘,亦愛收藏,偏好古籍、文玩與書畫,曾珍藏600多件古代書畫,包括董源《山水卷》、郭熙《寒林圖》、宋徽宗《赦書》、米友仁《雲山圖》等。在京津地區搜藏字畫時,為張學良提供專業指導的,正是好友胡若愚及周大文。

關於這三人之親密,還有個故事。據說張學良生長於東北,口味偏重,愛吃湯麵。他還時不時玩一把烹調。一次與胡若愚、周大文下廚,各做一道菜。張學良做了個大醬燒土豆茄子,是典型的東北菜。胡若愚做炒雞蛋,出鍋時烹一點酒醋,別有風味。周大文是無錫人,名旦劉長瑜的父親,名店玉華臺的創始人,自然也是烹飪高手。他做了一道滑溜肉片。為這幾道菜,廚房內五六個師傅圍著三個掌勺的轉,忙作一團。事後有廚師說:「就怕這幾位再到廚房來,比做幾桌酒席還忙得多。」

1928年,張學良通電全國,宣布「東北易幟」,前往南京與蔣介石談判的胡若愚立下大功。他先後擔任過青島市市長、北平市代理市長、開灤礦務局督辦,在奉系中地位不同尋常。

1930年9月4日晨9時,胡若愚宣誓就職青島市長典禮時,到會中外來賓及各機關職員數百人,還邀請了蔡元培先生監誓。

胡若愚任北平市長期間與太太在北平合影

胡若愚的舊藏為何到了曹錕手中——這依然是個謎。

但有些線索卻是可以揭示的。

比如,胡若愚與馮國璋有聯姻,而馮國璋與曹錕亦是親家

再如,李致忠先生指出,張作霖與曹錕的關係,既是軍閥之間奉系與直系的關係,又是相互拉攏、相互利用而又相互反目的關係。1920年直皖戰爭後,由於權利分配不均,奉、直之間關係詭譎。因而他們甚至不惜利用古老的通婚之策,藉以彌合彼此的關係縫隙。作為奉系一方的要員,胡若愚將自己的藏書——宋本《石壁精舍音注唐書詳節》轉送曹錕,以示友情,就顯得十分自然並可以理解的義舉。

曹錕

這部神秘的宋刻本,在奉系要員和民國大總統之間,究竟扮演過怎樣的角色,其中內情,只能交由史學家去鉤沉。

來說說他們的晚年吧。

胡若愚家人曾回憶說,張學良是胡若愚一生中很重要的人,也是讓他最有遺憾的人。所謂最遺憾,便是張學良沒有徹底反蔣介石,西安事變後反而依順了他。

或是出於對日本人的憎惡,或是一些誤會,胡若愚認為張學良喪失了氣節,從此未再相見。

第二次國共內戰末期,胡若愚謝絕了朋友孔祥熙赴臺的邀請

晚年的他,脫離政界,沉默寡言,賦閒長住天津,終日以書法、讀經、禮佛為事。雖早年風光無限,但他晚年經濟並不寬裕,好在還有些古董字畫,足以買賣度日。

1962年,胡若愚在天津病逝,享年66歲。

2007年,天津出版了《天津十大收藏家》一書,胡若愚赫然在目,另九位分別為:汪士元、靳雲鵬、任毓麟、張伯駒、張叔誠、瀋吉甫、韓慎先、翁之熹、袁東槎等。

任鴻雋、張銘、蔡元培、袁同禮、蔣夢麟、胡若愚(前排左起)參加北平圖書館落成典禮

而一度評價多面的曹錕,於1924年11月3日宣告辭職引退,幾經周折,亦到天津定居。

抗戰爆發後,日本人推行「以華治華」的策略,屢次公開登門誘降,被他斷然拒絕。

1938年,曹錕因病醫治無效去世,終年76歲。

據說,臨終前,他握著女兒曹士英的手說:「臺兒莊大勝之後,希望國軍能乘勢恢復失土,餘雖不得見,亦可瞑目。」

政府有感於曹錕的晚節,特追贈其為陸軍一級上將並頒贈「華胄忠良」匾額一方,以示褒揚。

物是人非。此時此刻,不禁感激,曹氏後人將這套如此珍貴的宋刻孤本,悉心守護至今。

夏涼之夜,回到宋本本身,想起古籍版本權威專家楊成凱先生的妙語:

收藏家不能不謹記於心,只要我們認真去讀宋本,花費的精力和時間必有意想不到的回報,遇到妙處,一字千金,「恰如燈下故人,萬裡歸來對影,口不能言,心下快活自省」。

中國嘉德2018春季拍賣會

如需詳詢拍賣事宜,敬請致電

☎️(86-10)85928288


參考資料

李致忠 宋本《石壁精舍音注唐書詳節》跋 

顧廷龍《中國古籍善本書目編輯經過》

楊成凱《宋刻本的賞鑑與收藏——古書版本知識》

宋路霞《樂觀長壽的百歲豪門千金》

李侑珊 《少帥張學良:收藏古書畫名家》

王凱《你所不知道的曹錕》

《連線胡若愚兒媳 公公的晚年淡然如水》

於耀光《東北易幟始末》

劉仰東《去趟民國——1912-1949年間的私人生活》

王霞《葉恭綽與故宮博物院》

《青島民國往事》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因資料信息不全,部分文章無法確證作者

未能全部標註,敬請諒解

🔍

現在,在「知乎」也能找到展玩了

進入知乎首頁搜索「展玩」

點擊「關注」訂閱我們的專欄吧

© 展玩圖文消息版權已交由版權機構代理

嚴禁門戶網站、自媒體平臺等未經授權複製、抄襲或抓取,違者必究

展玩所使用的圖片、視頻等屬於相關權利人所有

如存在不當使用的情況,請隨時聯繫我們以妥善解決

相關焦點

  • 古籍善本成交TOP30 究竟什麼書這麼貴?
    >雅昌藝術網)在較為直觀的2017年春拍古籍善本成交TOP30榜單中,從千萬元級別到百萬元級別的古籍善本都有涵蓋,筆者選擇了從2017年1月1日到7月20日之間的達標拍賣公司的數據,分為寫本寫經、書札文牘、歷代刻本、碑帖印譜等四個板塊,這也是當下拍賣市場中較為常見的關於古籍善本的劃分。
  • 中國嘉德2018春拍逾20億圓滿收官,喜迎25周年誌慶拍賣!
    從收藏的這個層面上來看,我覺得大家對藝術品得信心依然存在,但是他們還是相當理智,選擇自己最心愛的東西,中國嘉德這一季春拍整體特別整齊,也說明我們布局正好對應市場。所以說,前兩天嘉德快訊一直在發,這幾天每天都有佳作佳績誕生。我們依然有許多驚喜呈現,特別是今天下午古籍部宋刻孤本拍出1.1億好成績,說明我們整個市場的健康和繁榮是確確實實存在的。
  • 2020秋拍漸入尾聲 藝術品拍賣連創紀錄
    在12月2日凌晨,中國嘉德古代書畫「大觀」夜場,約1.4平尺的宋代朱敦儒《暌索帖》以1.5億元成交,中央財經大學拍賣研究中心研究員季濤在朋友圈的發文中,按照當前黃金的價格將《暌索帖》換算為黃金。如果依照古代16兩制,《暌索帖》將值近萬兩黃金。
  • 嘉德14春拍 中國嘉德2014春拍22.2億元落槌
    經過3天的盛大預展和4天的激烈拍賣,中國嘉德2014春季拍賣會第一階段於5月20日晚22時圓滿落槌,總成交額22.2億元。在這件作品裡,包穀這樣一個自然形態的形象,徹底轉化成了具有抽象意味的個人符號。畫面中,顆粒更加繁複,仿佛有一種無限的增殖性。自然物或生命的可視造型被無數顆粒給徹底肢解了,大大小小的顆粒在一片模糊的世界裡遊動,整體氣氛荒誕而神秘。
  • 中國嘉德2020秋拍丨古籍善本 金石碑帖
    2020嘉德秋拍「古籍善本 金石碑帖」專場攜六朝以來唐宋元明清各朝各代高古寫經、御賜文獻、佳槧善拓、內府檔案二百餘件向各位藏家鄭重奉獻。
  • 嘉德春拍成交53億 助推藝術品市場再上新高
    中國嘉德2011春季拍賣會於2011年5月25日在北京圓滿收槌,總成交額達53.23億元人民幣,刷新中國藝術品拍賣單季紀錄。更令人矚目的是,此次嘉德春拍歷史性地創出四個世界紀錄:齊白石《松柏高立圖?
  • 【雅昌專稿】嘉德拍賣2017年「大考」在即 何以證明市場領頭羊
    ,嘉德2017年春拍延期至6月16日舉行。中國嘉德國際拍賣有限公司董事總裁胡妍妍:看著書桌上嘉德2017年春拍的圖錄,首先我們自己覺得心裡很踏實,因為這次的東西真的很好。估價待詢,比如1億元甚至是1.5億元級別的作品我們都有推出,但是這次拍賣中80%的作品估價是在50萬以下的,這些性價比很高的作品,是希望收藏更加有趣。
  • 中國嘉德2016春拍5月14日舉槌 試水中國藝術市場
    伴隨著中國嘉德四季第45期拍賣會的收槌,「中國嘉德2016春拍」系列活動也將正式啟動。目前,一系列的春拍精品內容已在微信陸續推出,春拍巡展也將在四月下旬啟動,屆時,歡迎各界藏家蒞臨鑑賞。
  • 【保利拍賣十五周年】宋刻《通鑑紀事本末》全本研討會在京舉行
    自成書以來,經元明兩朝修補刷印,集三朝刻書風格於一身,且體量之大、書品之完整在世界古代雕版印刷史上亦稀如星鳳。其中很多問題仍需要進一步研究,是一部極為難得的、研究宋元明時期版刻風格變化的重要實物數據。2019 年 10 月泰和嘉成常規拍賣會上,宋寶祐五年(1257 年)趙刻本《通鑑紀事本末卷》2 頁,以 4.6 萬元落錘。再加上佣金,就將近 5.3 萬元了。平均約 2.65 萬元一頁。也許有不少人會認為這簡直是天價了。其實,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部分,也是收藏品中最具文化含量的的古籍善本,與書畫、瓷器、甚至新製作的翡翠珠寶的動輒幾千萬,上億元的拍賣價格相比 ,簡直就是白菜價。
  • 【書拍】江蘇真德2015春古籍善本專場拍賣綜述
    此類書在二十年前屬於市場上較容易得到的品種,因為民國年間故宮博物院成立之後處理出來大量的殿版複本,直到六、七十年代甚至八十年代後期,這類書仍然有後續的清理,但市場對宮內所藏之物有很高的認可度,使得這一類書的價格大大提升,比如本場上拍的這一部,1函3冊,起拍價已高達18萬元,然卻以27.6萬元成交。可見,這一類的書在市場處於調整期時,仍然受到了買家的喜愛。
  • 為什麼中國古籍這麼貴?
    而在更早的2012年,北京匡時所拍賣的過雲樓藏書拍出了驚人的2.162億元,笑傲整個拍賣市場。古籍善本正以「天價」的吸引眼球方式回歸大眾的視野。古籍善本都有著什麼樣的價值?為什麼會這麼貴?  而在拍賣場上,古籍善本的市場表現也是越來越搶眼。2012年的匡時春拍,由海內外孤本、宋版《錦繡萬花谷》全八十卷領銜的179種、1292冊「過雲樓」藏曆代古籍善本於6月4日晚21:30正式舉槌開拍。「過雲樓藏書」 作為一個標的整體拍賣,從1.8億元起拍,最終以1.88億元落槌,加上佣金2.162億元。創下古籍善本的世界拍賣紀錄。
  • 西泠2017秋拍·古籍善本專場綜述 | 芸臺盈帙,東西交輝
    本次2017西泠秋拍·古籍善本專場,薈萃南北朝至唐宋時期珍貴佛經寫本、刻本,明清版畫、印譜、稿鈔本、精刻本以及域外善本等一百四十件
  • 嘉德夜場拍出1.866億,周春芽《春天來了》8625萬成交刷新拍賣紀錄
    封面新聞記者 楊帆8月17日晚,中國嘉德2020年春拍「二十世紀及當代藝術夜場」在嘉德藝術中心舉槌。經過兩個小時落槌,總計成交額為人民幣1.866億元,成交率88%。成都藝術家周春芽舊作《春天來了》拿下本場標王,詞畫以900萬元起拍,最終以7500萬元落槌,加佣金8625萬元成交,大幅刷新了該藝術家的市場拍賣紀錄。嘉德拍賣現場嘉德拍賣工作人員介紹,以畫《綠狗》《桃花》系列成名的周春芽作品成交價前五均在嘉德創造。
  • 2020杭州西泠春拍全門類總成交額10.99億元!
    2020西泠春拍現場西泠春拍書畫部分延續西泠拍賣一貫的核心強力優勢,呈獻之拍品,跨越宋、元、明、清,直至近現代,名家雲集,佳作紛呈;接續有致,涵蓋齊整。8萬起拍,241.5萬成交,創楊慎信札作品拍賣紀錄。
  • 2019西泠春拍 | 古籍善本·金石碑帖專場精賞
    西泠印社二〇一九年春季拍賣會古籍善本·金石碑帖專場
  • 嘉德16春拍徵集 臺灣 • 香港 • 日本——亞洲徵集即將啟動
    中國嘉德2016春拍亞洲徵集,將於2016年1月舉行。首站將於1月4—5日赴臺灣,與各界藏家交流,隨後將前往香港、日本等地。
  • 拓曉堂:古籍拍賣會買家行規經驗敘談
    不論古籍拍賣會怎麼熱鬧,但是總有公道在。有些道理,知道和明白,總會少走彎路。1、規矩人不吃虧守規矩的人,就是老實人。踏踏實實,按照拍賣的規則一板一眼地辦事。古籍拍賣規則,是兩百年多年的歷史經驗教訓,逐步總結出來的成果,很多可能都是慘痛案例,包括賣家、買家和拍賣人。按照規矩辦事,就是汲取了教訓,總是不會再吃虧。
  • 嘉德拍賣胡妍妍:中國拍賣行為什麼徵集不到藤田美術館舊藏作品?
    畢卡索  《兩個小孩》 1.72億元  在剛剛過去的2016年,中國成為全球藝術品拍賣市場的第一大國,總成交額高達47.9億美金,有38%的藝術品拍賣收入來自於中國,中國買家成為強勁增長力的代名詞,在過去的1年中
  • 中國嘉德香港春拍3億4千7百萬港幣圓滿收槌
    中國嘉德(香港)2014春拍現場圖2014年4月9日,經過三天激烈競投,中國嘉德(香港)2014春季拍賣會成交突破3億,以3億4千7百萬港幣圓滿收槌。中國嘉德(香港)總裁胡妍妍女士表示:「此次為中國嘉德香港的第四次拍賣,得到全球各界藏家鼎力支持,眾多拍品踴躍成交。我們精良的專家團隊經過二十多年的錘鍊,不僅獲得了藏家們信任,更成為了他們依賴的夥伴。本次香港2014春拍,得到來自港澳本地及海內外世界各地客人的支持,我們感到萬分榮幸。通過第四次在本地的拍賣,更加確定了中國嘉德致力於在香港大力、長久發展的信心,為全球藏家搭建更為多元的收藏平臺。」
  • 2020西泠秋拍 | 古籍善本·金石碑帖專場 部分精賞
    ▲2020西泠秋拍 古籍善本·金石碑帖專場 Lot 383 初印本宋版磧砂藏《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二十四》(唐)玄奘 奉詔譯南宋延聖院刻宋印本1函1冊76折 藏經紙鑑藏印:下野國尾羽寺(朱)提要:《磧砂藏》全稱《平江府磧砂延聖院大藏經》,由南宋磧砂延聖院刊造大藏經版局組織刊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