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女明星張馨予在網上訴說自己因變胖受到的羞辱:胖了以後,世界對我們並不友好。我曾經胖過一段時間,胖的那段時間參加活動,一度被拿來嘲笑,說p圖多厲害,膀大腰圓比男主還強壯。她呼籲網友們,「對於女演員的胖瘦,不要那麼的苛刻」。
人們對於女明星的身材確實是有執念的。在因身材被網暴的女明星裡,張馨予其實還排不上號。不久前,54歲的鞏俐被拍到在國外和老公逛街的圖片,被嘲「身材發福」、「皮膚黝黑」、「膀大腰圓」,沒有人懷疑她懷孕了,而是直接說她老了;馬思純是身材羞辱的長期受害者,她出演《第一爐香》的劇照被評:演的不是交際花、是虎妞;曾經範冰冰也是動不動就被拍到「巨肚」,被質疑懷孕。
在中國,女明星沒有身材自由。對她們來說,身材沒有胖和瘦的中間地帶,微胖也是胖,在拉寬人的鏡頭前不纖細就是會被嚴厲指責,「身材像大媽」、「不配做女明星」。張馨予這樣誠懇的發言期待大家的理解,還被很多人攻擊「受不了就改行」,大部分時候,人們更加不會去欣賞女星別樣的美,尤其是女觀眾。
女明星沒有胖的資格,那麼中國廣大普通女性呢?她們在挑剔女明星、欣賞好身材的同時,是不是也在被別人挑剔呢?從廣告海報上就能看出來,女性代言人永遠是經過百萬修圖師的工作後,從臉上的毛孔到身材一絲不錯。社交媒體上過一段時間就出現身材測試,馬甲線、健美臂還算靠譜,A4腰、比基尼橋、鎖骨放硬幣、腰窩等等就莫名其妙。
脫離了帶著過分偏向的大眾媒體,日常生活中無處不在的身材羞辱才是最傷人的,而且有著明顯的擴大化趨勢,個子高不高、眼睛大不大、鼻梁是不是挺拔、穿衣服是不是好看,都是人調侃的對象。並且不少網友哭訴,自己身材矮胖,沒聽到別人指指點點,反而是自己的爸媽總是為自己發愁、指責自己一點也不在意身材,真是最親密的人傷害自己最深。
根據統計,57%的成年人都曾因身材被羞辱(body shaming)過,31%的人在有意無意間挑剔別人的身材。有人覺得嘲諷女明星身材自己振振有詞,對普通人就不需要,但實際上,女明星的身材是一種導向,她們沒有身材自由,普通人變胖的自由,也會受到限制啊。
瘦身美容已經是一個全民話題,好像這是一個人人都要美麗的時代,但實際上呢?根據統計,根據《柳葉刀》雜誌統計,從1979年到2016年,全球肥胖女性數量從7千4百萬增長到4億4千萬,肥胖男性從3千7百萬上升到3億5千7百萬。截至2017年,中國的肥胖人口居世界首位,有4320萬肥胖男性和4640萬肥胖女性。人人都要美麗?嗯,在美顏相機和精修寫真裡是這樣的。
有人痛斥,對瘦的病態追求、對白幼瘦「畸形審美」的追捧、對容貌的吹毛求疵,都是無良媒體和商家的惡意炒作,殘害了一代年輕人。但商家和媒體也不背這個鍋,他們覺得自己是為了迎合大眾審美,不管你是穿L碼XL碼,不都選擇了看S碼XS碼的人走臺步拍戲嗎?嘴上說拒絕身材歧視,不也還是夢想著自己變瘦變美揚眉吐氣嗎?
誰才是用身材傷害人的那個鬼?很可能,人們本來就是覺得瘦一點才好看,儘管不同年代有不同年代的標準、各地有各地的審美,但有測試表明,不同地區的人基本上還是可以達成一個審美的共識:苗條有曲線的女子更美。
而這種大眾審美在網際網路的宣傳之下越來越得到強化,屏幕上一水的瘦美人和修圖軟體讓這種追求越來越極端。極端是有人性基礎的,愛確定性、愛盲從、愛懶。所以,瘦就是好的,大家覺得美的東西就應該追求、不懂得節制。追求瘦其實是追求美,但比起美白、美黑、保養、整容等手段,變瘦其實還是感覺上比較容易的;而且儘管是健美的身材比單純的瘦要美得多,但健美的成本太高了,不如少吃幾頓,這就是以瘦求美的懶人邏輯。
可是,想像很美好,現實很殘酷。對大部分人來說,要追求瘦和美還是太難了,沒有毅力、體質易胖、沒有時間等等都是減肥的噩夢。所以美顏軟體成了社交生活的必需品,鏡頭屏幕裡的女明星成了觀眾對白富美人生的泡沫幻想。如果女主角、女idol都胖了,幻想也就戳破了。
但對於吹捧單一的完美身材、製造身材焦慮的媒體和商家,應該予以強烈譴責和批評,不能放任他們左右審美和輿論,否則結果就是越來越病態和極端,人們越來越焦慮。
對此,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