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自公眾號:Epoch故事小館(ID:epochstory2017),作者:海德薇,題圖來自:圖蟲創意
張娜又一次陷入糾結了。
本想找個朋友聊一聊,但是已經晚上12點了。
她習慣性的開始翻微信通訊錄,搜羅「塔羅」的字樣,列表裡有4個名字,塔羅師Joe、艾米、露娜和木萌。她打開Joe的對話框,醞釀了一下,想了想大概能接受的佔卜費用,敲下:「在嗎?有問題想佔卜。」
簡單寒暄之後,Joe說:「準備開始了哦,我去洗牌,麻煩找一個安靜的地方,不要和別人說話,深呼吸保持心情平靜,好了叫我。」
「心裡想著問題:我選擇A或者B或者C的發展分別是怎麼樣的?按照我給的順序想問題,心裡想著問題,從1—78個數字中憑直覺報7個數字,不用刻意排序,想到哪個是哪個。」
洗牌、切牌、選牌……這場佔卜就這樣開始了。
張娜第一次接觸的塔羅牌佔卜師是木萌,張娜朋友推薦的,依託微信進行佔卜,什麼問題都可以問,但是不保證能夠得到具體問題的準確回答。
那段時間的張娜心煩意亂,進入大三的她開始糾結未來的道路。學校剛剛有了保研的名額,誰也不知道下一屆會不會有變化,她不好大張旗鼓地去和朋友討論,但是憋在心裡又很難受。當時的她一方面不知道自己能不能保研成功,另一方面也想知道自己能不能考上。
「考研不行,保研可以試試。」
這是塔羅牌佔卜師木萌給出的結果。也不知道是心理作用還是結果驅動性使然,在剩下的時間裡,張娜都積極表現,一路過關斬將:績點,推薦信,夏令營,她拿到了全年級僅有一個的保研名額。在準備各個學校面試的時候,張娜也多次和木萌進行溝通,「要不要去參加面試啊,哪個學校可能性更大呀,我都會問問她,不過好多時候我就按照自己的感覺來,也沒全聽她的建議。」張娜說。
塔羅牌並不是什麼新鮮事物,在西方有悠久的歷史,作為一種古老的佔卜工具,塔羅牌一直都有著自己穩定的受眾,西方的街頭店鋪裡隨處可見塔羅牌的身影,人們閒時便算上一副。進入中國後,塔羅牌算是小眾愛好,知道的人多,真正懂的人卻很少。很多人會把它和中國的《周易》放在一起進行對比,不過畢竟是完全截然不同的文化環境的產物,所以也很難比出什麼高下來。
大體來講,塔羅牌有78張牌,分大阿爾卡那和小阿爾卡那牌,牌陣中出現大牌說明對整件事情影響比較深遠,抽到小牌是指這件事情某個階段的變化。隨著心理學的發展和新時代運動的興起,人們更傾向於將塔羅牌作為一種自我探索和發展的工具,也有一些心理醫生將塔羅牌作為一種輔助治療手段加以運用。
張娜表示,在佔卜前她自己也隱約覺得有保研的可能性,這種可能性藏在張娜內心的最深處,但塔羅佔卜好像激發了這種潛意識。「整個佔卜過程更像是一種自我確定的過程吧,和陌生人聊天,然後帶一點遊戲性和神秘性,在結束時他給我牌面的答案,我自己也有了答案。」
這種潛意識的激發和驅動可能才是塔羅牌佔卜的內在邏輯。
弗洛伊德說,意識是那冰山一角,潛意識則是藏在冰山水下的巨大部分。潛意識具有內在深厚的力量,而塔羅牌在某種程度上可以被認為是象徵符號,並不能用十分確切的語言來描繪和表達,所以需要塔羅牌師的解讀。
有人認為,表面的佔卜過程是人們切牌-選牌-佔卜未來,實際上則更是人們面對象徵圖片時所觸發的行為機制,那些「真準」的驚嘆,其實是人們篤信塔羅,從而不斷心理暗示的結果。
二十世紀來自瑞士的榮格,是第一位正視塔羅牌的心理學家,他認為人的基本類型或境遇都隱含在人類的所有潛意識裡,這也成為了塔羅牌佔卜師要調動和觸發卜者的部分。
通常來講的塔羅牌佔卜,應該是由兩個人面對面完成,通過觀察、交流完成整個佔卜,或許還有密閉的空間和絕對神秘的氣氛。不過到了今天,塔羅似乎早就被祛魅了。塔羅成了一門可以被迅速複製的手藝,在這個網際網路超高速發展的時代被輸送到每個人的屏幕上。
在中國,塔羅牌佔卜的發展已經朝著「模式化」前進,去微博上搜索塔羅師,相關用戶的粉絲從百萬到個位數不等。有的人的主頁掛著xxx塔羅牌工作室,彰顯專業;也有的塔羅師直接明碼標價:4張牌150元,8張牌300元。或是去淘寶上瀏覽塔羅牌相關信息,「十年老店」「月銷過千」的店鋪也都隨處可見。
然而這些線上佔卜的最後落腳點都是微信這個強關係社交平臺,通過微信,佔卜者和卜者可以進行直接的溝通,如果某次佔卜佔得神準,卜者幾乎自然成為老客戶,ta的朋友們也會順理成章地成為佔卜師的潛在目標客戶。
在佔卜師的朋友圈,你也可以看到他們所曬出的客戶反饋,「太神了,考試真的過了。」「我真的這個月找到了男朋友!」等等,無時無刻不在營造著塔羅牌的神秘氛圍。塔羅佔卜師的主要目標群體是女性,有的佔卜師會推出這樣的活動:只要你推薦5位女性好友加微信,就會為你免費佔卜。這一點倒是和微商群體不謀而合。
網絡塔羅這樣盛行,某種程度上也折射了這一代年輕人的心理需求。畢竟焦慮已經成為年輕人的生活常態,藏在未知裡的東西太多了,幾乎每個人都想要抓住一些確切的答案。帶著神秘色彩的塔羅牌就扮演著這樣的角色,佔卜師給到的似是而非的那些預測和解決問題的方案,成了很多人的心靈良藥。
王晴測過感情,24歲的她已經開始感受到催婚的隱形壓力,她特別想知道自己什麼時候可以脫單,於是佔卜師給到了她一個具體到日期的時間段。「我在那段時間,就會特別留意周邊的男生,看看誰是我未來的男朋友,也會有意無意給自己創造點機會。
其實平時的我不會這樣,這可能就是一種心理暗示吧。」最後王晴也沒有在那段時間脫單,但是她還是覺得塔羅牌挺準的,「那段時間真的會比較和異性聊得來哎。下次再有什麼好奇的事情,我會再去問問的。」
像她這樣的用戶不少。其實更多的時候,他們尋求塔羅牌的幫助只是出於想要消解或者轉移焦慮的目的,或者將自己無解的問題推給神秘力量。另一方面,把自己的故事講給陌生的塔羅佔卜師聽也會更有安全感,是情緒的一種宣洩方式。至於到底有多準,在這些功能下倒顯得不那麼重要了。
但是事實上,微信塔羅牌佔卜真的有這麼純粹嗎?
魚龍混雜,門檻過低,是目前微信塔羅牌佔卜面臨的問題。基本上,只要買一副牌,了解每張牌面所蘊含的意義,就能夠以「佔卜師」的身份出山給人佔卜。線上交流的方式更是消解了面對面解牌對於佔卜師的壓迫感,降低了他們對於觀察力和心理學知識的要求。
有些網路佔卜師,只需要在收到客戶拍來的牌面照片後表示「我去解牌」,然後把洋洋灑灑的解牌模板發出去,便算是完成了任務。鑑於大部分人對於塔羅牌的陌生和不了解,許多人也是諱莫如深,不會也不敢多問。這對於佔卜師來說,幾乎是穩賺不賠的買賣。
在微博上甚至有人大張旗鼓地開設塔羅牌課程,招募學員,打出的口號就是「兼職月入過萬。」無數張微信截圖的聊天記錄、轉帳記錄仿佛都在證實,這是一份多麼賺錢的副業。
我和自稱資深的塔羅牌佔卜師魔Ki聊了聊。她聲稱只要1180元就能加入她的課程,學習的主要材料是她錄製的音視頻的課程以及PDF課件,學完全部課程只需要半個月,學完就可以進行獨立佔卜了。「我終身包售後,有任何佔卜問題可以隨時問我,以後你出去獨立接客人了,有不會解的也可以來找我。」
「一般剛開始做佔卜,每天賺幾百元是很容易的事兒,你做幾單就知道其中的門道了,大部分人問的問題都有相似性的。」
她微博上的學員遍布天南海北,還曾有臺灣的學員因為想學習塔羅,特意開通了之前從未使用過的微信支付,可見這門副業現在行情有多火熱。
「塔羅牌不是算命哦,它是通過佔卜具體事情,幫助求卜者看清自己的內心,找到適合自己的道路,但是命運是掌握在自己手中,最終的選擇權還是在自己手上。」
這話倒是說得情真意切。隨後,她熱情地發來了她所有學習資料的目錄,裡面有一個文件令人印象深刻,名為《堪比豪門恩怨的塔羅牌神秘故事》,裡面的種種八卦無端令人生出些不信任的感覺來。
打開她的朋友圈,各種「雞血」語錄赫然在目:
「2020年,你有怎樣的賺錢目標呢?告別懶惰!活出自我!」
「你想賺10萬,每天的目標是286元
你想賺20萬,每天的目標是572元
你想賺30萬,每天的目標時候858元
你想賺50萬,每天的目標是1430元
……」
可能真的有很多人急於和她學習塔羅吧,5天後,魔Ki發過來一段話:「如果你現在沒有打算學習佔卜的話,那我就把你刪除了哦,這個位置就留給更需要的人吧。」
有人說:一個行業的火爆,10%的人是真正的專家,90%的人在划水。我們無從驗證這句話的真偽,但是就微信佔卜行業來講,大部分塔羅牌佔卜師都是速成的。也沒有人能證明塔羅佔卜預測的準確性,那些模稜兩可的答案本來就自帶一定曖昧的「準確」。況且未來本就是充滿變數,也沒有人會真的深究牌面上所顯示的人生,畢竟人生都是每個人自己走的。
在困惑時心底響起的聲音,在猶豫時腦海中那個想去的方向,在想戀愛時給自己一個主動的理由,這些可能就是塔羅牌能夠給予年輕人的精神慰藉。當然,前提是,你需要認識一個真正的塔羅牌佔卜師。
但如果佔卜告訴你任何意料之外的事實,或許也不必特別在意。你的人生密碼不在牌上,而在你自己手裡。
本文來自公眾號:Epoch故事小館(ID:epochstory2017),作者:海德薇
(責任編輯:張洋 HN0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