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2018年版權方大宇資訊官宣要拍電影版《仙劍奇俠傳》,還是斷斷續續有傳聞的《仙劍4》電視劇。
這次騰訊主導的「仙劍翻拍」也不例外。
網傳的選角流量陣容,霎時引起網友們的一片吐槽聲。
要說沒有胡歌、劉亦菲可以理解,畢竟有些青春真的回不去了。要邀請點實力派演員,乃至電影界大咖,那還能有點點小期待。
可是找一幫演技沒保證的,甚至還不算是專業演員的,那作品的質量就令人擔憂了。
不管最終的選角確定有誰,騰訊要拍仙劍劇集這件事是基本定了。
早在2018年11月,騰訊就官宣過要拍,只不過等到最近才正式備案立項。當時網友的反響,還是離不開胡歌劉亦菲。
目前騰訊是不是真的要重新講述2005年《仙劍奇俠傳》(下稱《劍仙》)的故事,也就是李逍遙和趙靈兒的故事,似乎還不能確定。不過這也不太重要了。
反正粉絲們對於仙劍新劇的信心是幾乎沒有,在這個時間段,乃至未來幾年內,仙劍IP的影視化,包括《仙劍1》之外的其他改編,困難程度都是地獄模式。
翻拍早已封神的《劍仙》?
直接點說吧,必爛。
理由可以有10個。
先說前五個。
①項目目的不純
現在絕大多數呼聲都是反對的,殊不知,騰訊還真可能一點也不在乎。
假設選角的消息並非空穴來風,那麼騰訊買來版權的目的顯而易見,那就是借用仙劍IP來圈一波錢。
新劇的目標受眾不是成年人群體,而是青少年群體和飯圈。只要能找到流量明星出演,又有仙劍IP的底蘊,就不怕沒話題和點擊量,到時候王一博的粉絲還會認為,新版劇集吊打五毛特效的老版了呢。
80後、90後罵得再兇,都沒有用。反而還會「助紂為虐」,為別人的嫁衣增加熱度。這樣片方還更高興,連原版的粉絲也吸引過來了。
一種極為奢望的可能性,所謂選角陣容只是炒作和試探。騰訊見大家這麼反感,就重新定位新劇的市場方向。
只是看到有消息說新版劇集要拍個40集,恐怕以資本搞翻拍劇的尿性,這個項目所走的還是老一套的圈錢套路。
②大眾普遍存在「原版情結」
翻拍劇不知道什麼時候成為了一種潮流,金庸劇更是重災區。
新作品越拍越年輕,結果品質是越來越糟糕。
2010年之後的內地翻拍劇,幾乎沒有一部是能夠媲美老版的。
多數情況是拍得確實糟糕,但也有一種因素是,觀眾對於翻拍作品,主觀上就會覺得還是老版的好,儘管新版有著優於老版的地方。
像好萊塢翻拍《無間道》,主創馬丁·斯科塞斯、萊昂納多·迪卡普裡奧個個都是世界頂級,外國觀眾不知道原版,都覺得好。可在中國觀眾看來,好萊塢的翻拍遠不如原版。
是馬丁·斯科塞斯不會拍黑幫片嗎?是迪卡普裡奧演技差?
主要原因之一,還是觀眾普遍有著的「原版情結」。
胡歌飾演的李逍遙成為了無數人心目中唯一,和休傑克·曼的金剛狼等原理差不多。再優秀的演員重新詮釋,也很難徵服觀眾的「原版情結」。
所以這麼多年過去,託比·馬奎爾的人氣,完全不輸後來的兩位蜘蛛俠。
《劍仙》已經備受認可,就算翻拍版本再怎麼好,也無法取代老版。因為有些回憶,是無法取代的。
③觀眾對於老版印象仍深刻
翻拍這件事,非常講究時機。
這裡說的不是跨國異域翻拍,而是同一個國家及地區的翻拍。
比如1992年《新龍門客棧》翻拍1967年《龍門客棧》,就是一個教學案例。
首先,1967年到1992年過了25年之久,加上60年代香港電影還沒那麼發達,觀眾對於老版的印象不那麼深。
90年代香港武俠片大熱,李惠民趁機翻拍,各方面都有所革新,使得新版完成了對老版的超越。
《仙劍》才過去了16年,當時的電視觀眾,還是佔據了如今電視觀眾的主要部分。大家對胡歌、劉亦菲等人的印象依然深刻。
於是類似「無胡歌,不仙劍。」、「只有一個李逍遙、趙靈兒」的金句廣為流傳。
基於「原版情結」,新版只會被比下去。
而且當下仙俠劇火熱歸火熱,口碑卻普遍糟糕。尚且不是類型劇的最佳時期。
除非等到看原版的那一代人都不看電視劇,也不參與輿論了。到時新生代觀眾自然會需要一個適合新時代的版本,到那時候,才是翻拍《仙劍》的好時機。
④新銳演員缺乏
超越胡歌不可能,那拍一版至少可圈可點的版本總行吧?
像好萊塢的超級英雄,也是隔幾年就更新換代。
口碑也不見得肯定會崩啊?
不崩也是要有條件的。
人家好萊塢人才濟濟,優秀的演員多如牛毛。
你看希斯·萊傑飾演的小丑夠經典吧,8年後的傑瑞德·萊託重新詮釋,雖有爭議,但仍有亮點;2019年《小丑》的華金·菲尼克斯,更是贏盡口碑,達到了和希斯·萊傑媲美的水準。
最開始的版本往往可以選新人,因為觀眾沒得找誰比較。翻拍版要用新人,風險就比較大了。
譬如2003年《倚天屠龍記》用的蘇有朋,不算差,2019年版大膽用新人,結果一下子被前輩們比了下去,導致口碑崩盤。
所以硬要選誰來演李逍遙,最好是演技得到過認可的。
只是當下,國內的新銳演員,適合演年少輕狂李逍遙的,真的太少了。
硬挑出來幾個。
彭昱暢,有著《大象席地而坐》和《奪冠》等口碑作品,近年中國電影比較強勢的新人;
劉昊然,人氣和路人緣都蠻不錯的。
可是他們的氣質和李逍遙的人設、氣質都有著一定差距,絕不是最好的選擇。強行演出,萬一劇本不行,還會敗掉之前累積起來的口碑。
吳磊,呼聲比較高的一位。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他在《琅琊榜》中,飾演「飛流」的演出。飛流的桀驁不馴,還真有幾分李逍遙的影子。
而且《琅琊榜》中他和胡歌的角色是默契搭檔,另外《少年楊家將》中還演了胡歌角色的童年版,接棒胡歌的經典角色,可以說是很合適了。
不過吳磊還沒有一個人成功扛起大旗的主演作品,他要演李逍遙,所面臨壓力是前所未有的。
光一個李逍遙選角就這麼難了,更別說趙靈兒、林月如等其他角色同樣經典。在選角上,「仙劍翻拍」還沒開始,就已經輸了。
⑤好音樂難尋
多首傳唱度極高的主題音樂是成就《仙劍》經典的因素之一。
這得益於當時處於黃金時期的華語樂壇。
JS組合的片頭曲《殺破狼》;
動力火車的《終於明白》;
方文山填詞,阿桑的《一直很安靜》;
胡歌親自演唱的《六月的雨》、《逍遙嘆》。
隨便一首拿到今天,都是頂級的流行歌。
然而如今的華語樂壇,雖然也有不少人才,但和當年一年能火幾十首歌的盛況已相去甚遠。佔據各種音樂榜單的,是各種無法長久的網絡爛俗歌曲。
新版劇集肯定會拿來和《仙劍》比較,哪怕拋開演員,光是音樂上一比,十有八九也差了不只一個級別。
除非騰訊願意再花點錢請林俊傑這種級別的來創作主題曲,那還有一線生機。
後面五個,其實是如何拍好新版《仙劍》的一些建議。同時要實現這些「暢想」是無比困難的,所以同時也是翻拍必爛的理由。
⑥精品劇模式
《仙劍》是34集的老式劇集,現在翻拍的話,重複老模式意義不大,而且還會有劇情注水的危險。
嘗試迎合世界潮流的精品劇模式,至少可以為新版劇集贏得些許好感。
第一季先拍10集,把李逍遙從小混混變成蜀山弟子的成長過程講透,不失為一個保證品質的選擇。
看看隔壁家愛奇藝的「迷霧劇場」多火,騰訊真不考慮搞一個「仙俠劇場」嗎?
仙劍IP來作為開山之作,絕對夠香。
⑦選擇原創劇本
《仙劍》不僅是有史以來最好的仙俠劇,而且是最好的遊戲影視改編。
遊戲改編是一塊難啃的骨頭,就連好萊塢編劇們也難以寫出好作品。更別說國內良莠不齊的編劇狀況。
沒錯,遊戲是仙劍的魂。
但也沒規定說,影視化一定就要改編遊戲。
選擇原創劇本,只採用仙劍IP的世界觀,編劇反而能夠有更大的創意空間,觀眾也能有耳目一新的感覺。當然前提是編劇得靠譜。
更重要的是,這樣就不用和胡歌的李逍遙對比了。
甚至,可以請胡歌來客串飾演中年版李逍遙。
簡直皆大歡喜。
⑧找電影咖做配角
想拉升精品劇的格調?
找電影咖吧。
《隱秘的角落》和《沉默的真相》都找來的柏林影帝來當配角,演員和作品相輔相成。
況且老版的酒劍仙是謝君豪,大反派是徐錦江,他們本來就是電影咖。
新版要想不落下風,找大牌實力派配角是必須的。
⑨主題與結局
仙劍遊戲為什麼經典?
遊戲好玩是一方面,更重要是,故事實在是太強太感人了。
每一代遊戲都有著一個主題詞,劇情緊緊地圍繞主題進行。
《仙劍1》的改編幅度雖然有點大,但好在結局是找回了遊戲主題的感覺。
要不是結局的遺憾,觀眾的記憶哪能這麼深。
選擇原創劇本不代表可以亂來,主題還必須與仙劍遊戲接軌。
如此才能真正算得上是一部《仙劍奇俠傳》。
⑩尋覓一個合適的導演
一個合適的導演或許比選角更為重要,如果騰訊有想要長遠考慮的話。(只拿了部分版權?第一部拍好了大賺,版權方不願意繼續給?)
因為在當下的大環境,導演可以決定一個系列的走向。
新版《仙劍》第一季拍好了,後面可以發揮的空間就可大了。
別忘記《仙劍3》曾出現穿越時空的李逍遙。
新版劇集其實可以把這個坑填上的。
那就是講明白,李逍遙穿越的不是時空,而是平行宇宙。
新版處於另一個平行宇宙,老版李逍遙同樣可以來客串。更多大膽的可能性,就像之前寫的,李逍遙還能和魔尊重樓來一場大戰。
前提是採用原創劇本,並且負責執導的導演有能力把系列延續下去,發展成「仙劍宇宙」。
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
我們都希望仙劍IP能夠浴火重生,重現輝煌。
但仙劍似乎正在走著一條自我毀滅的道路。
大宇資訊在仙劍遊戲的開發上屢遭挫折,整個公司又得依靠這個王牌IP的持續輸出,可以理解,他們不得不在影視化的道路上做文章。
大宇自行開發的電影版《仙劍》困難重重,那麼把改編權賣給騰訊,可以獲得一筆可觀的收入,又能在影視化道路上多一個機會,在商業上不失為一個正確決策。
只是越想早點出作品掙錢,作品的質量就越發難以保證。長期這樣下去,仙劍IP遲早會有徹底爛掉的一天。
粉絲們心痛的同時無可奈何,難道就只能看著寶貴的回憶被糟蹋?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