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業季到了,各地的高校正在舉行畢業典禮,畢業生們也背上行囊,準備走出象牙塔遠行。南都珠澳雙創工作室策劃的「畢業季·我想對你說」欄目,正在徵集「寫給畢業生的一封信」,無論你是老師、學長學姐還是在校生,都可以記錄下想說的話,我們將把您的信發布出來,成為畢業生們永恆、難忘的記憶。
本期「寫給畢業生的一封信」,我們收到了剛在美國完成研究生學業的王皓筠致畢業生的一封信,他就讀於美國羅格斯大學城市規劃專業。王皓筠從小就喜歡登山,在信中,他也分享了自己對登山、學習和成長的看法。
這封信寫給今年在美國碩士畢業的我,以及今年同一時期的畢業生。祝大家畢業快樂!我也能感受到大家那種解放的喜悅和離別時淡淡的憂傷。
親愛同學們:
在美國,畢業典禮被人們視為成長的裡程碑,5月在美國小鎮拍畢業照的時候,路人都笑著對我「congratulations」。我也回想起2年前從南京大學本科畢業時那一張張畢業合照和那一段段美好的回憶。如今轉眼又是畢業季。無論是初中、高中、大學本科還是研究生,畢業既是一段行程的的結束,也是一段旅程的開始。在這封信裡,我想聊一聊過去關於登山、學習和成長的道理,因其三者是相通的。
我媽媽是一個狂熱的登山愛好者,受她影響,我從小就很喜歡登山,尤其喜歡景色秀美的廬山,累計去過十餘次了。登山看似是一件簡單的、休閒的事,但是如何節省體力,如何合理安排路線,如何和同行小夥伴相處等都是學問。
跟我媽媽登廬山的時候,從山腳到中部的牯嶺鎮要爬三四個小時,我總是問 「還要走多遠啊」,媽媽總是說「你只管走好腳下的路就好」。媽媽知道目的地的距離,但她也不會用「快到了,快到了」這種安慰人的話來「騙」我。
當體會到「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時候,回過頭看曾經走過的路,看似那麼遠,居然也走過來了。學習也是,在過程中,我們不知道距離目標有多遠,但只要每天把每一份模擬卷做好,好好思考每篇課程論文,仔細完成每個實驗,日積月累,天道酬勤。成長也是,踏踏實實過好每一天,著眼於當下,不懼怕未來,也會有好的結果。
第二點我想談的是關於選擇,有時候選擇比努力更重要。登山的時候會遇到不同的路線,有的崎嶇險峻但景色壯麗,有的平坦無比但是景色乏味,選擇一條登山路,就放棄了另一條路的機會,而且對於個人沒有比較的機會。
我媽媽幾乎走遍了廬山所有的遊客登山道,我很慶幸自己有這麼棒的媽媽作為登山的嚮導。類比一下,求學的時候,我們的選擇會不知不覺決定一生的軌跡,我們選擇大學和專業,會考慮多種因素,經濟花費、城市環境、學校聲譽、人生規劃等。由於當時的信息困境,我們或許沒有做出現在看來最優化的決定,但人一生會面臨無數的選擇,畢業後去哪裡工作,想找什麼樣的對象,走出學校的第一份工作是什麼,這些無數渺小的瑣碎的選擇鋪墊了平凡的一生。
我想提供的建議是,多尋求他人幫助,例如我找經驗豐富的媽媽諮詢,廬山哪條登山道性價比最高。
第二條建議是「接受你所選擇的,選擇你所能接受的」,也許你不喜歡你大學讀的專業,不喜歡你大學所在的城市,那麼也不要怨天尤人,趁年輕完全有機會可以去別的行業和城市發展,不要讓本科時候學過的那不過10餘門專業課限制了自己的成長足跡。
關於登山,我最喜歡的是王安石的思考,「世之奇偉、瑰怪,非常之觀,常在於險遠,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隨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
無論登山、學習或成長都如此,需要毅力和勇氣才能看到最好的風景。不同的是,登山有回頭路,學習和成長並沒有,我們一直在旅途中向前奔波,所以踏踏實實走好現在的路,慎重地做出選擇,路上春色正好,天上太陽正晴。
如果你有想對畢業生說的話,無論你是老師、學長學姐還是在校生、家長,都可以參與到「寫給畢業生的一封信」活動中來,你的回憶、祝福與希望,將成為畢業生們前進道路上,最堅強的鎧甲、砥礪奮進的力量源泉。
【來源:南方都市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