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進行時|市場監管領域怎麼改革?學學江蘇鎮江泰州宿遷的首創精神

2020-12-24 中國質量新聞網

中國質量新聞網訊 黨的十九大以來,江蘇省市場監管領域改革工作緊緊圍繞高質量發展戰略目標,積極鼓勵各地結合實際推進市場監管領域改革創新,湧現出一批具有示範效應和推廣價值的改革典型。

【鎮江案例】

「文俊工作室」 江蘇首個餐飲安全服務品牌

今年8月28日,「文俊工作室」正式揭牌,其微信公眾號「文俊話餐飲」同日上線。「文俊工作室」服務品牌成立的初衷,是應對疫情防控常態化背景下對食品安全工作提出的更高要求。工作室「冠名」負責同志阮文俊表示,工作室只專注做一件事情——餐飲企業助手、百姓舌尖衛士。

雖然工作室今年才成立,但餐飲安全的「深耕」是鎮江餐飲堅守多年的職業使命,從餐飲安全進校園、進企業、進社區到食品安全示範創建的全面宣傳攻勢,阮文俊團隊代表餐飲安全工作開設了大大小小的公益講座不計其數。今年工作室成立、公眾號上線,是鎮江市餐飲安全宣傳工作的一次提煉、一次升華、一次集中體現,更是鎮江市市場監管局高質量發展、餐飲安全高效能治理、人民群眾高水平生活的一次生動實踐。

成立至今,「文俊工作室」已指導餐飲企業和學校食堂共21家,開展專題講座15場,為3000餘人送去專業的食品安全和營養健康知識。

走近百姓身邊的「餐飲安全百事通」

餐飲安全是企業的「壓艙石」。工作室旨在向餐飲企業提供耐心、細心、熱心、貼心、省心的「五心」服務——開設專業化食品安全知識培訓課堂,講解五常法、7S、4D先進管理模式,及時回應餐飲企業食品安全管理疑惑等。

9月,工作室向江蘇科技大學附屬中學的學生,進行了以《安全飲食、均衡膳食,鑄就健康人生》為主題的食品安全與營養健康知識專題講座。針對青少年生理、飲食特點,重點圍繞「安全」「均衡」兩方面要求,詳細闡述了「吃什麼」和「如何吃」兩大問題。

為餐飲企業食品安全精準把脈

工作室還將平時工作積累的餐飲安全工作經驗告訴餐飲業主,讓餐飲管理少走彎路,效果更明顯,成效更直觀。比如,「文俊工作室」幫助餐飲企業進一步認識到餐飲質量安全的重要性。從庫房、粗加間、切配間、烹飪間、涼菜間、麵點間到餐具清洗消毒間等功能區的「五常法管理」實施步驟進行逐一指導。

鎮江市餐飲安全監督所負責人表示,消除安全隱患,不僅靠平時嚴格的檢查,也要從檢查中總結經驗並推廣,進而提高監管效能,防患於未然。因此推出餐飲安全服務品牌,化事後監管為事前預防,將服務前置,為餐飲企業提高食品安全管理水平出實招。

開闢「食安講堂」為飲食安全築起防火牆

隨著現代人生活節奏的加快和生活壓力的增大,缺乏對均衡營養和科學膳食的正確認識和足夠重視。「文俊工作室」在微信公眾號「文俊話餐飲」開闢專門板塊「食安講堂」,傳播食品安全與營養健康知識和生活小竅門、小常識,提高百姓食品安全意識和防範意識,幫助公眾掌握基本的營養常識並樹立營養觀念,同時發布餐飲消費預警,及時為飲食安全築起防火牆。

每周更新的公眾號活躍度高,其中關於校園食品安全的《新學期學校應採取哪些措施保證校園食品安全》和《秋季校園食品安全的這些關鍵點,你注意到了嗎》兩條專業指導的原創性信息成了朋友圈轉發熱門,起到良好傳播效果。

甚至有餐飲業主直接將這些餐飲安全知識科普類文章列印出來,作為店內的「操作手冊」執行,這些也是不少消費者的「避雷」指南。從產品的驗收入庫,到淘檢洗,再到售賣供餐,文俊給商家在如何守護餐飲安全這道題上,提供了比「標準答案」更細緻和專業的指導。

【泰州案例】

打造農村聚餐陽光宴會廳 切實守護群眾舌尖上的安全

寬敞整潔的宴會大廳、廚房配備專門的涼菜間、廚師統一持證上崗、可以直接看到後廚操作全過程……這是泰州市農村集體聚餐「陽光宴會廳」的真實寫照。

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食品安全是民生工程、民心工程,也是重大的政治問題、經濟問題和公共安全問題。泰州有91個鄉鎮街道,農村人口近300萬,農村食品安全監管任務艱巨、責任重大,尤其是農村婚喪嫁娶、滿月升學等集體聚餐需求旺盛、發展迅速,安全隱患大、風險多,成為監管薄弱環節。

泰州市市場監管局堅持問題導向,從解決老百姓實際問題出發,改革創新農村集體聚餐管理,集成監管資源,寓監管於服務之中,傾情打造農村集體聚餐「陽光宴會廳」。

「陽光宴會廳」是專門為農村老百姓婚喪嫁娶、滿月升學等舉辦宴席打造的標準化聚餐點,充分利用現有公共服務中心、養老中心、社區(村)文化活動中心、農村撤併小學遺留校舍等場所,在不增加基層鄉鎮(街道)、社區(村)負擔的前提下,推進「陽光宴會廳」整合改造建設,辦事群眾只需繳納少量的水電開銷就可以申請使用。宴會大廳寬敞整潔,按照原料處理、切配、加工、成品供應的流程設置食品處理區、就餐區、涼菜專間、輔助區,從業人員規範操作,防止食品在存放、操作過程中產生交叉汙染。

實施「陽光宴會廳」惠民工程以來,泰州市市場監管局積極推動「陽光宴會廳」的建設工作,制定出臺《泰州市農村集體聚餐「陽光宴會廳」建設三年規劃》,統籌規劃推進建設進度,納入創建食品安全示範鄉鎮的重要內容,計劃每年建成100家。

用標準劃好農村聚餐的標線

在全國首創研製並率先發布實施《農村(社區)聚餐點建設規範》《農村(社區)聚餐點服務規範》兩個地方標準。從硬體設施、廚師條件到聚餐點管理制度、操作規範等方面,促進農村(社區)集體聚餐點建設的標準化、規範化。

用陽光織好農村聚餐的靚線

統一明廚亮灶,通過透明隔斷、視頻直播等形式,讓老百姓對後廚可視、可感、可知,實現食品製作過程陽光。統一廚師公示,成立民間廚師協會,定期組織培訓、持證上崗,集中公示健康證、培訓合格證,實現民間廚師信息陽光。統一備案駐點,「陽光宴會廳」由村(社區)食品安全協管員、信息員負責備案管理和駐點保障,實現全程監管陽光。統一設計LOGO圖案,農村(社區)聚餐點經認定後,在室外醒目位置懸掛農村(社區)聚餐點「陽光宴會廳」標識牌,接受社會各界監督。

用安全守好農村聚餐的底線

探索建立與責任保險相結合的食品安全長效監管機制,在該省率先為「農家宴」上保險,老百姓只要在「陽光宴會廳」舉辦聚餐活動,均可享有食品安全責任保險帶來的保障。截至目前,在集體聚餐點申請舉辦家宴的備案數量達3000餘戶、40000餘桌次,未發生一起群體性農村集體聚餐食物中毒事故。

用文明拉好農村聚餐的高線

農村集體聚餐點對標建設、按章管理,辦理的價格、菜餚都進行了限定,引導群眾適度消費,杜絕鋪張浪費。同時,對農村聚餐產生的餐廚垃圾實現了無害化集中處理,有效防範垃圾汙染,較好地保障了環境整潔衛生。

在實施「陽光宴會廳」改革創新工作的基礎上,泰州市又創造性開展「食品安全陽光」系列惠民工程建設,並將其納入市政府民生工程,著力建設「陽光宴會廳」、「 陽光菜籃子」、「 陽光食堂(廚房)」、 「陽光食坊」、「 陽光餐車」、「 陽光抽檢」等六大工程,主要解決農村集體聚餐、學校食堂、食用農產品、小作坊小攤販等領域食品安全問題,向食品重點難點問題發起攻堅,實現食品生產經營單位證照信息、信用等級、過程操作、質量管理、社會監督等全過程、全方位「陽光透明」。

【宿遷案例】

探索推行「陽光採購」機制 有效化解學校食堂安全風險

目前,宿遷共有各類學校840家、食堂765個、在校就餐師生達76.24萬人。調查發現,由於全流程、全鏈條、可溯源監督體系不健全,學校食堂食材採購管理和食品安全監管還存在一定風險,主要表現為食材質量安全風險、學生餐費管理風險、相關人員廉潔風險。這些風險既有區域性發展個性特徵,也是該省校園食堂共性問題。探索推行「陽光採購」機制,有利於積累經驗、提供範例,在更大範圍更深層次推動問題解決。

以信息化為支撐 促進平臺智慧運行

按照「實用性、可控性、安全性、開放性、擴充性」原則,開發建設宿遷市單位食堂食材「陽光採購」平臺,向上對接種植養殖等信息,向下連接學校食堂等信息,橫向銜接安全監管等系統,打通了市場監管信息平臺、紀檢監察機構履職平臺、政務服務平臺等數據埠,形成「網際網路+大數據+智慧監管+電子商務+智能物流」等一雲多端的智慧監管系統,實現對食材配送單位和學校食堂實時化、全過程、嵌入式、痕跡化監管檢查。

目前已監測食品檢測結果1.2萬餘條,篩查處置問題食品351例,對高於市場均價的食材配送單位及時發布預警、實施約談,確保食材價格平穩可控。

以市場化為導向 保證平臺活力運行

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切實增強「陽光採購」工作的生命力。

強化平臺運行市場化。堅持把平臺運行主體交由國有公司以市場化方式運作,企業按照配送單位準入標準進入平臺,學校按照質量、價格和市場綜合評價因素選擇企業和品種,確保食材供應質量安全可控。

強化政府監管標準化。從經營資質、產品品質、倉儲物流等方面健全食品安全、市場準入等標準,制定配送單位建設標準及管理規範,全面明確設備配套、檢驗檢測、儲運條件等要求,確保所有食材批批檢測、全程冷鏈。目前遴選首批食品生產經營單位及種養殖基地、屠宰企業189家。

以透明化為原則 推動平臺陽光運行

堅持陽光操作、科學管控,全力保障食品採供鏈條陽光透明、安全高效,具體做到「三個全覆蓋」。

學校食堂全覆蓋。無論是大學、小學還是幼兒園,無論是中心城區還是邊遠鄉村,所有學校食堂全部進入平臺運行,不給採購過程留有任何投機餘地。

配送企業全覆蓋。所有符合食品安全法規定標準的食品配送企業、食品種養殖基地均可進入平臺,始終保持開放、可進可出。

社會監督全覆蓋。所有部門、單位、社會公眾均可實施監督,通過設置紀檢監察、政府部門、企業、學校和社會監督埠,從食材生產、採購、倉儲、配送、驗收、製作、食用全鏈條進行透明、實時監督。自今年秋季開學正式運行以來,平臺已完成訂單超7.6萬個,交易金額突破3.43億元,平臺日均交易額達500萬元。

以協同化為保障 確保平臺高效運行

強化高位推動。構建了以宿遷市委、市政府高位統籌,各部門、各單位各司其職、各負其責的聯動推進工作機制,成立由市場監管部門牽頭,教育部門、平臺運營公司、移動公司、銀行等單位參與的工作專班,宿遷市領導定期研究會辦工作中的困難問題,及時解決平臺運行過程中遇到的障礙。

強化紀檢監督。堅持以案開道,全程開展數據監測和執紀監督,實時了解食品採購、配送和部門監管等情況,對可能出現的違紀違規行為,提前發出預警或直接實施調查。

強化資金監管。完善資金監管體系,實施銀行第三方代收代支,做到錢帳分離,保障餐費安全。截至9月底,650餘家學校生成了監管子帳戶。

下一步,宿遷將重點圍繞提升學校食堂供給水平、安全水平、保障水平,完善制度建設,進一步壓緊壓實監管部門、學校、配送單位和平臺運營公司等各方責任,全力推動「陽光採購」平臺平穩、高效、可持續運行,讓廣大師生吃得更加安全、更加可口、更加健康。(供稿:江蘇省市場監管局)

相關焦點

  • 全市市場監管領域深化「接放管服」改革重點工作推進會召開
    新天水訊【記者 馮麗娟】12月16日,全市市場監管領域深化「接放管服」改革重點工作推進會召開。副市長汪小娟出席會議並講話。會上,市市場監管領域部門聯合「雙隨機、一公開」監管聯席會議辦公室通報了全市市場監管領域深化「接放管服」改革重點工作推進情況;秦州、秦安、甘谷縣區政府和市住建局、市衛生健康委、市應急管理局分別作了匯報發言。汪小娟指出,市場監管是「接放管服」改革工作非常重要的領域。
  • 江蘇省水權改革試點宿遷洋河地下水權交易成功籤約
    經過前期的精心組織,洋河地下水權交易工作完成了方案制定、交易主體、交易模式和交易水量確定等前期工作,12月9日上午,江蘇省水權改革試點宿遷洋河地下水權交易成功籤約。水利部中國水權交易所董事長石玉波,省水利廳二級巡視員黃良勇參加籤約儀式並講話,副市長林小異參加籤約儀式並致辭。
  • 「事企分開」,江蘇經營類事業單位改革基本完成
    2004年全省經營類事業單位改革後,江蘇除了省級,只有南通、淮安、宿遷、徐州、連雲港等5個市還有部分經營類事業單位。根據中央部署要求,江蘇2018年5月繼續開展經營類事業單位改革:對經濟效益較好和經濟效益一般但具有發展潛力的單位,推進轉企改制;對經濟效益較差、不具備轉企改制條件的,予以撤銷;對既有經營業務又有公益職能的,將經營業務剝離,公益職能優化整合。
  • 遼寧瀋陽在11個領域全面實行「一業一證」改革-市場監管-中國消費網
    中國消費者報瀋陽訊(記者王文鬱)12月18日,《中國消費者報》記者從遼寧省瀋陽市市場監管局獲悉,瀋陽市日前出臺了《瀋陽市市場監管領域11個業態(領域)「一業一證」改革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貫徹落實國務院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精神,持續優化營商環境,有效降低企業準營的制度成本
  • 「江蘇十三太保」GDP篇:蘇州仍超南京五千億,大宿遷繼續墊底!
    之前,江蘇13市GDP數據陸續出爐,但並不完整,主要存在幾大疑問,其中連雲港和宿遷到底哪座城市爭奪成功倒數第一名,現在,13市GDP全部揭曉,宿遷還是「榜首」,不過是倒數。
  • 覃新聞:新疆水權水市場改革「怎麼看 怎麼辦」
    新疆水權水市場改革「怎麼看 怎麼辦」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水利廳廳長  覃新聞  水資源是新疆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短板。2007年,哈密市通過企業預交水費的形式修建了射月溝水庫,為提高供水保證率,企業對射月溝灌區上下遊農業節水進行補償、置換水權,進行了水市場建設的有益嘗試。  第三階段(2010年以來),加速推進階段。新黨發〔2011〕21號文件為我區深化水權水市場改革指明了方向。各地認真貫徹落實自治區黨委、人民政府關於加快水利改革發展的決策部署,積極開展水權交易試點。
  • 改革進行時|中國鐵物所屬企業的改革之路
    原創 中國鐵物 中國鐵物2015年8月24日,《關於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指導意見》正式印發,國企改革進入深水區。日前,國資小新發布《國企改革五年間 靜水流深千帆競》,對五年來的國企改革進行綜述。
  • 財政電子票據改革培訓班在鎮江舉辦
    財政電子票據改革培訓班8月26日在江蘇鎮江舉行。此次培訓班由財政部綜合司、幹部教育中心組織,全國31個省市財政廳(局)相關工作人員參加。吳東勝同志講話。,形成了一批可複製的改革經驗。截至2020年6月底,全國已有33個省市自治區開展了財政電子票據管理改革,累計開出財政電子票據4億多份,涉及金額近萬億元,覆蓋了所有行業和票據種類。
  • 用改革之筆繪就「強富美高」新鎮江
    日前,記者從「發展高質量,奮鬥『鎮』當時」——改革開放高質量專題發布會上獲悉,2019年,我市市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召開會議4次,審議通過改革方案(文件)13個,全面深化改革工作要點明確的9大領域76項重點改革任務全部圓滿完成,市縣兩級領導幹部掛鈎聯繫的135項重點改革任務有序推進。我市改革步伐堅定有力。
  • 瀋陽在11個業態(領域)實行「一業一證」改革
    瀋陽在11個業態(領域) 實行「一業一證」改革開藥店審批時限從65個工作日減至5個12月18日,瀋陽晚報、沈報全媒體記者從瀋陽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獲悉,為貫徹落實國務院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精神,持續優化營商環境,有效降低企業準營的制度成本,提升企業滿意度和獲得感,瀋陽市出臺了《瀋陽市市場監管領域11個業態(領域)「一業一證」改革指導意見》,明確在市場監管領域11個業態(領域)相關企業(單位)申辦經營許可過程中,以「依申請」為原則,在不取消許可事項、不降低審查標準、不改變監管關係、不影響事後監督管理的前提下,一個業態(領域)發放一張許可證,實現「一個業態,一張許可證」。
  • ...貫徹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深化外匯領域改革開放激發新發展活力...
    國家外匯管理局黨組書記、局長潘功勝今天主持召開黨組會議,傳達學習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研究部署貫徹落實措施。外匯管理部門要進一步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堅決做到「兩個維護」,把學習貫徹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與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結合起來,自覺把外匯管理工作放到中央工作大局中,認真謀劃好明年和「十四五」時期外匯管理改革與發展。  會議指出,明年是我國現代化建設進程中具有特殊重要性的一年。
  • 籤約即開辦 拿地即開工 江蘇鎮江新區行政審批改革再破題
    瞄準「1113」審批改革目標,實現籤約即開辦,拿地即開工。近年來,江蘇鎮江新區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動重大項目建設和企業開辦提速增效。今年1-10月,鎮江新區新審批億元以上項目53個,完成全年任務106%,新竣工億元以上項目30個,提前完成全年指標。
  • 這是江蘇泰州農民聚餐的「陽光宴會廳」
    中國質量新聞網訊 黨的十九大以來,江蘇省市場監管領域改革工作緊緊圍繞高質量發展戰略目標,積極鼓勵各地結合實際推進市場監管領域改革創新,湧現出一批具有示範效應和推廣價值的改革典型。泰州有91個鄉鎮街道,農村人口近300萬,農村食品安全監管任務艱巨、責任重大,尤其是農村婚喪嫁娶、滿月升學等集體聚餐需求旺盛、發展迅速,安全隱患大、風險多,成為監管薄弱環節。泰州市市場監管局堅持問題導向,從解決老百姓實際問題出發,改革創新農村集體聚餐管理,集成監管資源,寓監管於服務之中,傾情打造農村集體聚餐「陽光宴會廳」。
  • 30年前的江蘇城市老照片!當年揚州…是這樣的!
    一起來尋找,只屬於你的溫情地圖——尋找那些20乃至30年前的江蘇,尋找天很藍、水很綠、人很純、城很暖的共同記憶..... 改革開放前的崑山老縣城
  • 江蘇省經營類事業單位改革基本完成
    我省經營類事業單位改革基本完成「事企分開」,理順政府與市場關係中國江蘇網訊 新年伊始,江蘇省戰略與發展研究中心啟動一個新的調研項目。早在2004年,我省就按照「分類定位、分開管理、分別改革」的總體思路,在全國較早開展經營類事業單位改革,一共撤銷1164家、轉企改制2079家。2004年全省經營類事業單位改革後,我省除了省級,只有南通、淮安、宿遷、徐州、連雲港5個市還有部分經營類事業單位。
  • 區市場監管局推進「證照分離」改革成效顯著
    襄城融媒訊(通訊員周志強)今年以來,為切實將「證照分離」具體改革舉措落實落細,區市場監管局結合自身職能,大力弘揚「有呼必應,無事不擾」的「店小二」精神,緊扣企業發展的痛點、難點和堵點,以更加便利的準入登記和更加有效的事中事後監管措施,不斷推進「證照分離」全覆蓋工作,更大力度的優化營商環境。
  • 江蘇宿遷打通多個埠建起「陽光採購」平臺
    中國質量新聞網訊 黨的十九大以來,江蘇省市場監管領域改革工作緊緊圍繞高質量發展戰略目標,積極鼓勵各地結合實際推進市場監管領域改革創新,湧現出一批具有示範效應和推廣價值的改革典型。目前,江蘇省宿遷市共有各類學校840家、食堂765個、在校就餐師生達76.24萬人。
  • ...報導六 補短板 解難題 優環境 用改革之筆繪就「強富美高」新鎮江
    中國江蘇網12月25日鎮江訊 (平之 儲倩)如何建設新鎮江?12月25日下午,鎮江「發展高質量,奮鬥『鎮』當時」系列主題第六場新聞發布會給出的答案是,用改革之筆繪就「強富美高」新篇章。改革是破解難題的重要法寶。
  • 遼寧瀋陽在11個領域全面實行「一業一證」改革
    中國消費者報瀋陽訊(記者王文鬱)12月18日,《中國消費者報》記者從遼寧省瀋陽市市場監管局獲悉,瀋陽市日前出臺了《瀋陽市市場監管領域11個業態(領域)「一業一證」改革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貫徹落實國務院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精神,持續優化營商環境,有效降低企業準營的制度成本,提升企業滿意度和獲得感。
  • 資本市場加速繪就改革路線圖
    30多年來,我國資本市場服務實體經濟成效顯著。今後,資本市場改革將以註冊制和退市制度改革為重要抓手,努力提高直接融資比重,進一步暢通多元化退出渠道,強化優勝劣汰,優化資源配置,形成功能互補、有機聯繫的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更好地服務經濟社會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