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白寫歌——和聲進行之和弦功能

2020-12-19 維樂的原創音樂小課堂

簡單的樂理知識我們已經講得差不多了,現在我們來研究一下,和弦平常是怎樣前後排列的,如何排列才能使歌曲更好聽。和弦的排列方法叫作「進行」,和弦進行時,可以由穩定的和弦進行到不穩定的和弦,也可以由不穩定和弦進行到穩定的和弦。我們先由簡單的入手,從最基礎的自然大調音階的和弦及和聲小調音階的和弦開始。

01正三和弦與副三和弦

我們先來回顧一下。一個C大調自然音階,它的各個音級、名稱、和弦。

這是我們之前學到的基本概念。其中

1. 主音三和弦、下屬音三和弦、屬音三和弦,稱為「正三和弦」,它們是調性的支柱。它們被認為是「穩定的和弦」,而且主音是核心,它被認為是最重要最穩定的和弦,在和弦進行當中,所有的其它和弦都可以進行到主和弦上,以達到穩定的效果。

2. 上主音三和弦、中音三和弦、下中音三和弦、導音三和弦,稱為「副三和弦」,它們被認為是「不穩定的和弦」,它們起到裝飾、連接、代替正三和弦的作用。

其實「和弦的穩定性是相對的」。就拿Am來說,它在C自然大調中,是Ⅵ級三和弦,是副三和弦,不穩定和弦;但它在a和聲小調中,它是Ⅰ級和弦,是主音三和弦,是穩定的和弦。

但只有大三和弦及小三和弦才可以是穩定的和弦,因為穩定的和弦一定是協和和弦,其它的(諸如減三、增三、所有的七和弦或更複雜的和弦),因為它們都是不協和和弦,所以也都是不穩定和弦。

一般情況:樂曲的最後一個和弦,一定是穩定的和弦(但也有例外)。

02和弦功能分組

任何一首常規的歌曲的旋律,都可以只由正三和弦來配置和聲。我們來看一下,正三和弦的組成成分:

1. 主音三和弦,由Ⅰ、Ⅲ、Ⅴ級音組成。

2. 下屬音三和弦,由Ⅳ、Ⅵ、Ⅰ級音組成。

3. 屬音三和弦,由Ⅴ、Ⅶ、Ⅱ級音組成。

在這三個和弦中,已經完全涵蓋了1~7級七個音。所以當一首歌曲的旋律只由音階上的音寫成的時候,就可以完全只用正三和弦來配置它的和聲(伴奏)。但是這時,就會出現一些問題:因為正三和弦都是穩定和弦,如果一首歌全用正三和弦來配置的話,就太單調了,所以需要用到副三和弦來豐富一下,但這些副三和弦應該怎麼用呢?

我們再來看一下,副三和弦的組成成分:

1. 上主音三和弦,由Ⅱ、Ⅳ、Ⅵ級音組成。

2. 中音三和弦,由Ⅲ、Ⅴ、Ⅶ級音組成。

3. 上中音三和弦,由Ⅵ、Ⅰ、Ⅲ級音組成。

4. 導音三和弦,由Ⅶ、Ⅱ、Ⅳ級音組成。

根據它們所含有的音的成分,我們可以將它們分別分配到正三和弦中,作為代替它們的成分,這樣就可以將所有自然音級的和弦分成三個組。

03主功能組(T組,Tonic)

以主音(Ⅰ級音)為依據,含有主音的三和弦有Ⅰ(主音)、Ⅵ(下中音)兩個三和弦。又因為,Ⅲ級三和弦中,有兩個音Ⅲ音與Ⅴ音與主音三和弦相同,也可以將中音三和弦歸為主功能組中;但是因為Ⅲ級三和弦不含有主音,所以它的主功能性偏弱。

04下屬功能組(S組,Subdominant)

以下屬音(Ⅳ級音)為依據,含有下屬音的三和弦有Ⅳ(下屬音)、Ⅱ(上主音)、Ⅶ(導音)三個三和弦。其中Ⅶ級三和弦中含有導音,它更傾向於屬功能組,因此它具有雙重屬性,屬功能與下屬功能。又因為Ⅵ級三和弦中有兩個音Ⅵ音與Ⅰ音,與Ⅳ級三和弦相同,因此Ⅵ級三和弦也有雙重屬性,主屬性與下屬屬性。

05屬功能組(D組,Dominant)

以屬音(Ⅴ級音)和導音(Ⅶ級音)為依據,含有屬音的三和弦有Ⅴ(屬音)、Ⅲ(中音)兩個三和弦。以屬音為依據,是因為屬音是具有支撐主音的功能的;而以導音為依據,是因為導音是具有傾向主音的功能的。又因為Ⅶ級三和弦中含有導音,它更傾向於屬功能組。

(此處插入圖片)

那和弦之間是怎麼連接的呢?

06正格進行、正格終止

和弦從主功能組進行到屬功能組(T-D)稱為「正格進行」,反過來也是(D-T)。樂曲中常常使用這種進行方法,放在樂句結尾或樂曲結尾,放在結尾時又叫作「正格終止」或「正格半終止」。正格進行的特點是:屬三和弦對主三和弦具有強力的支撐效果,而且屬三和弦中的「導音」對「主音」具有絕對的傾向性,使得這種支撐效果更明顯。使用正格進行,會使得旋律進行特別順暢,終止時效果完美。

07變格進行、變格終止

和弦從主功能組進行到下屬功能組(T-S)稱為「變格進行」,反過來也是(S-T)。當變格進行使用在樂曲的終止或半終止處時,叫作「變格終止」或「變格半終止」。變格進行的特點是:下屬三和弦也具有支撐主三和弦的能力,但由於它的組成成分中不含有導音,所以傾向性不明顯,又由於下屬音對主音的支持,不像屬音對主音的支持那麼顯著,所以使用變格終止,常常有一種意猶未盡的感覺。

08半成進行

有些樂理書中將下屬功能組到屬功能組的進行(S-D)稱為「半成進行」,它基本上用於樂曲的半終止處。因為下屬功能組與屬功能組的對比效果明顯,尤其使用在樂曲「轉折」處的位置時,這種效果特別突出,能起到強調樂曲進行的作用。

09完全進行

T-S-D-T稱為完全進行,先由主功能組開始;向下屬功能進行,將完全的穩定變成不完全的穩定;然後向屬功能進行,由一種不完全的穩定,轉化成另外一種不完全的穩定;最後進行到主功能,將不完全的穩定,解決成穩定。這樣的進行方式,叫作「完全進行」。樂曲配置和弦時,基本上都是按照這個思路進行的。

10功能逆行

在古典音樂當中,將D-S的進行稱為「功能逆行」,且認為這種進行是不好的,應該避免。但是隨著時代的發展,現在功能逆行,隨處可見,所以大家可以放心使用。只要是符合旋律的配置,都可以使用的。

11阻礙進行

屬功能組向Ⅵ級三和弦的進行,叫作「阻礙進行」。它的特點是,使用具有輕微主功能性的Ⅵ級三和弦,代替主三和弦,使樂曲的色彩略微有終止的意思,但無法完美終止。這種進行方法,常常用於樂曲的半終止位置,因為在半終止處使用主三和弦,聽起來就像樂曲已經完成了;而使用較弱主功能的Ⅵ級就會讓聽者期待接下來的新樂段。

12仿正格進行

我們還記得這個「小五度循環圈」吧。其中Ⅱ級相當於是Ⅴ級的「屬三和弦」,但又不完全是。因為我們知道,無論是自然大調還是和聲小調,它們的屬三和弦都是大三和弦。而且Ⅱ級又是屬於下屬功能組的,這樣由Ⅱ級進行到Ⅴ級就具有了雙重意義:它可以是由下屬功能組進行到屬功能組,又可以是由屬調(以屬音為主音的調)的屬三和弦,進行到屬調的主和弦。這種進行方式就叫作「仿正格進行」,因為它的效果與正格進行十分相似。

同理,在小五度循環圈中,任意的一節都有類似的性質,比如說Ⅲ進Ⅵ,或Ⅵ進Ⅱ。都可以作為「仿正格進行」。

我們可以將自然音級的七個三和弦畫在一個圈裡,體現它們的固定功能與多重功能。

13和弦配置的基本法則

一般地,我們以小節為單位,每一小節配置一個和弦。正常情況下,挑選的是這一小節中出現次數最多的音,它在哪個和弦中就使用哪個和弦。當小節中音出現的次數不足以區分主次的時候,選擇出現在強拍或次強拍上的音(當然也有例外,我們後邊會講到強倚音)。如果這兩項都不明顯的話,就按照和聲功能組的進行規則T-S-D-T這樣,選擇一個適合出現在此小節處的功能組中的某一個和弦。

有的時候,當樂曲進行到緊張的位置處時,一個小節也有可能配置兩個或更多個和弦。配置和弦時,並不一定有誰對誰錯這一說。因為音樂畢竟是屬於美學的,對於美的定義,各人有各人的看法,大家完全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來配置自己覺得悅耳的和弦。

相關焦點

  • 小白寫歌——和聲進行之滲透
    我們已經初步學習過常用的大小調音階,也研究過它們的和弦組成。在使用和弦時,可以依照和弦的功能性分組,來配置和聲的進行。我們通常寫歌時,會固定以一種調為中心,使用它的音階來譜寫旋律。其實,在我們欣賞別人作品的時候,我們常常會發現,在一首歌裡,其實不止局限於單一的調式。
  • 小白寫歌——和聲進行之和聲小調與同主音自然大調的滲透
    這三個和弦裡,上主音三和弦由Bdim變為Bm,使得和聲上Ⅱ-Ⅴ的仿正格進行,更偏向於自然大調;DM,由原來的小三和弦變成大三和弦,更加重了小調向大調的傾向,因為我們知道自然大調的下屬三和弦跟屬三和弦都是大三和弦;F#dim的重要性相對比較弱,因為自然大調的下中音三和弦用於阻礙進行,但是小調的下中音三和弦就沒那麼重要了。a自然小調中,所有和弦都與關係大調C自然大調如出一轍。
  • 小白寫歌——其它常見和弦簡介
    01九和弦、十一和弦、十三和弦分別是:九和弦(五個音)、十一和弦(六個音)、十三和弦(七個音),這些和弦又被稱為高疊和弦記法就如同七和弦一樣,字母右下角寫上數字就可以了。一般不研究它們的轉位。九和弦:一般使用音階的二級音的九和弦或五級音的九和弦,其它級的九和弦用到的比較少。十一和弦和十三和弦:這裡一般也就只用到五級音的十一和弦跟十三和弦,因為其它級別的太不穩定。
  • 和聲與和弦進行大解析(附視頻)
    下面用一段純人聲的阿卡貝拉作為示範,來讓各位獲得關於「和聲」感性的認識:這段在網上受到熱捧的卡農阿卡貝拉,展示了強大的和聲系統的其中一種功能和方式,你可以在裡面聽到一個單一的低音(固定低音)旋律是如何一步步變得發展壯大起來,並且擁有更明亮的色彩和多樣性。
  • 小白寫歌——離調之基本手法
    01轉調在以調式A譜寫的旋律進行時,在某一處和弦X上,改變它的功能性,利用它在調式B上的功能,繼續和聲進行,並且持續使用調式B,這樣的手法叫作轉調但是,不是直接使用和弦X就可以進行離調,需要有一個支持X的和弦,使得旋律產生向副調的偏移的音響色彩,它可能是副調的屬功能組和弦Y或下屬功能組和弦Z,那麼Y就叫作「副屬和弦」,Z就叫作「副下屬和弦」。
  • 小白寫歌——樂理之七和弦及轉位
    和弦是由三度音疊加構成的,在三和弦的基礎上再疊加一個三度音,它與根音的關係是七度,構成的和弦是七和弦。七和弦是不協和和弦,但是不協和的程度略有差別。七和弦多了一個七度音(或叫七音),同樣也多了個七音旋律位置,這都不算難。
  • 小白寫歌——轉調之變化音級轉調
    那麼變和弦也如此,它們在原調中所具有的功能也可以在新調中產生變化,從而達到轉調。不過,變和弦,首先不是調式的穩定和弦,在轉調的時候,它們必須由穩定轉向不穩定(原調的調內和弦等於新調的變和弦)、或由不穩定轉向穩定(原調的變和弦等於新調的調內和弦)。如果一個和弦,在前後兩個調式中都是變和弦的話,容易產生不協和的現象。
  • 小白寫歌——離調之自然大調向自然音級離調公式
    其它幾級三和弦和七和弦,都含有特徵音:調號音Bb及和聲小調特徵音C#。這幾個和弦中,白色字的就是自然音級,相對的就是唱名,當旋律中帶有這些音的時候,可以引入此和弦,以作離調使用。1.C#dim7,旋律音中有E或G時,可引入Bb及C#,作離調的Ⅶ-Ⅰ的正格進行。5. BbM,旋律音中有D或F時,可引入Bb,後接AM,作離調的Ⅵ-Ⅴ-Ⅰ的完全進行。小調的Ⅵ級在使用過程當中,不太適合替代Ⅰ級作為阻礙進行,反倒是在變格或完全進行中,替代Ⅳ級,有更加鮮明的效果。而且BbM在交替變和弦中具有獨立功能,可隨意使用。
  • 《Mojito》和弦譜+教學視頻+和聲分析來了!Neo老師:我好累
    整體分析這首歌從總體來講,整個編曲的風格是偏南美和古巴的。但是從作曲,從和聲進行跟結構上來說,其實它是偏爵士樂的。但是《mojito》這首歌大家會聽得到,它裡面有很多的樂器聲部,都會有自己的節奏型。比如說鋼琴、吉他、貝斯、鼓都有自己的節奏型,包括管樂隊,他們所有不同節奏線條串在一起,在結構上就會聽上去特別的豐富,但是從和聲上來說,我們並不會聽到像R&B那樣特別飽滿的和聲。所以我們特別是在彈這首歌的時候,譜子上寫著的和弦標記不代表它每一次都是這麼彈。
  • 和聲 和音 和弦 和弦轉位速學
    您的支持是對我最大的鼓勵音樂基礎知識:第十講 和弦應網友的邀請,今天我給大家講講和弦如何轉位的相關知識。可能有學鋼琴、吉它的朋友常常會遇到和弦轉位的問題,如果沒有學過和聲學,可能不好理解。這裡我就講講什麼是和弦,和弦是如何轉位的,希望能給大家有所幫助。一、什麼是和聲、和音、和弦?和聲:有幾個音組合到一起形成了和音,這些和音形成連續進行就叫和聲。和聲在加深、豐富音樂作品的表現力方面非常重要,它能使旋律得到極為多樣的感情色調和色彩。人們常說的和聲就是這樣一組音或一個音。和音:有幾個不同的音在同一時間組合併發聲,就叫和音。
  • 小白寫歌——樂理之三和弦及轉位
    又叫三五和弦,一般就只使用三和弦的那個名字寫出來,三五兩個數字是省略的。原位三和弦是被認為是穩定的和弦,一般樂曲終止或半終止處,都會使用原位三和弦,以使和聲獲得穩定的效果。三六和弦是被認為音色突出的,當一個三和弦被連續使用的時候,通常就會使用原位和弦與六和弦交替的形式,以增加和聲的變化,防止單調。
  • 流行和聲 常用流行和聲進行 — 其他常用和聲進行(下)
    吉他手國內最大的吉他交流基地學吉他、找譜子、看教程,牛人彈唱都在這裡說到和聲大家都會覺得是很複雜的一門學科
  • 【吉他教學】現代和聲的常用和弦大匯總!
    現代和聲中的一些常用和弦一、和弦新論傳統和聲學把所有的和弦都歸為三度關係來解釋,並且力求和聲進行的完美和規範。但是現代流行音樂特別是爵士音樂的和聲已經高度複雜化和自由化,三度疊置雖然仍是和弦構成的基本原則,但已不是重要的解釋手段。這年頭可以這樣說:把幾個音合在一起發音就構成和弦。
  • 和聲進行中的四度進行
    大三和弦上行四度小三和弦直接可以聯想到C-Fm。在F主音的大小調中,無論是自然大調還是和聲小調,它們的屬和弦都是C,所以我們也有一個「定理」,就是:任何一個大三和弦或大三小七和弦(屬七和弦),都可以解決到它的根音的下五度(或上四度)的大三和弦及小三和弦。
  • 《Mojito》和弦譜+杯子遊戲+和聲分析來了!
    但是從作曲,從和聲進行跟結構上來說,其實它是偏爵士樂的。它的結構其實主要就是兩大段,AB段,很像爵士樂,然後不斷在AB段去重複。(具體的結構請看本文第二部分)所以其實這首歌,包括它整個編曲,玩的是一種律動!
  • 小白寫歌——離調之基本離調手冊(表格)
    離調中還剩下兩部分,一個是自然大調變和弦離調,以及和聲小調的離調。01和聲小調離調和聲小調離調不像大調那麼複雜,由於和聲小調中,上主音及導音都是減三和弦,中音是增三和弦,無法構成離調。下屬音與下中音,與大調類似:和聲小調下屬音離調,相當於大調向上主音離調,唱名為re。和聲小調向下中音離調,相當於大調向下屬音離調,唱名為fa。
  • 最全和弦理論-獻給所有熱愛吉他的小白
    但是現代流行音樂特別是爵士音樂的和聲已經高度複雜化和自由化,三度疊置雖然仍是和弦構成的基本原則,但已不是重要的解釋手段。這年頭可以這樣說:把幾個音合在一起發音就構成和弦。和聲的進行是否規範屬於次要問題,平行五,八度的錯誤基本上不予考慮。唯一的準則是:聽起來是否舒服,到位。
  • 和聲大小調和弦離調練習題1
    第1、2拍上是B音跟G音,而且上一小節最後一個是G7,所以這裡肯定要換Em,第3拍重音是F#,那Em-F#就是小調的iv-V,由F#決定調式是B大調或B和聲小調,那個iv可以是大調的小iv級和弦,也可以是小調的下屬和弦。F#是V,自然是要解決到I,所以要麼BMajor要麼Bminor,因為出現D#音,所以是BMaj。
  • 屬七和弦指法圖,典型和聲進行,藏起來慢慢研究
    A - C - EbF#7 F# - A# - C# - EG7G - B - D - FG#7 G# - C - D# - F#A7 A - C# - E - GA#7 A# - D - F - G#B7B - D# - F# - A音程關係是: 1 – 3 – 5 – b7關於屬七的和弦進行
  • 鋼琴即興伴奏核心-怎樣為歌曲配和聲(值得收藏)
    適當的跳進(不超過八度)可以增添線條的活力,但不宜使用同一方向的連續跳進(以四、五度分割八度所構成的同方向跳進不在禁止之列)。 填寫內聲部要以平穩、流暢為主,這是四部和聲兩個內聲部進行的基本原則。此外,還必須考慮到和弦音重複與省略的正確性,合理的排列,聲部的音域限制,避免各種不良的進行(平行八、五度,聲部交叉,聲部超越,四部同向)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