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記
我自小喜歡戲曲藝術,從1984年開始搜集、整理、繪製京劇臉譜,發表了一些關於京劇臉譜的文章,出版過幾本關於京劇臉譜的圖書,特別是在2013年有幸認識了韓叢耀教授,當時韓教授正在發起這個項目的各個藝術門類研究者編纂工作。筆者有幸被選中參與了《中華圖像文化史-中國京劇臉譜卷》編纂工作。由於本人水平有限,很有壓力,這是一部學術性很強的著作,通過再三考慮,最後下定決心努力一把,接下了這項任務。
京劇是國粹,因為有寧穿破不穿錯的說法,所以裡面的好多術語和知識是非常重要,不能出錯的!
四大徽班在1790年(清乾隆五十五年)清乾隆大壽時進京祝壽演出到現在有二百多年了。京劇是在徽班內部逐漸孕育、演化而成的,是徽調、漢調、崑曲、梆子互相交流、結合、融化,從而產生的新劇種。這個過程,若從徽班進京的1790年算起,大約經過了五、六十年的光景。京劇臉譜也就是在京劇形成過程中不斷的完善,取精廢略,形成現在的京劇臉譜。京劇臉譜是國粹中的國粹,是京劇裡的精華。它用不同顏色的油彩來代表了人物的性格,是一種誇張的藝術形式。
京劇臉譜的資料比較少。為了儘可能不出錯誤。我把我三十多年搜集整理的資料一個個篩選,選出我需要的資料,進行整理改編,把我多年參考搜集的各個時期的資料整理繪畫的臉譜一個一個的篩選出來,按照歷史戲的年代一個個的整理。將不同京劇流派臉譜的譜式也融入其中,使得這本京劇臉譜卷更加完善。我通過臉譜的歷史傳承和臉譜的譜式、臉譜的色彩、譜式以及臉譜的五官進行一一闡述,使得這本臉譜史更有知識性,為了避免著作權的問題,在臉譜史中好多史裡需要的臉譜資料沒有用原版的臉譜和劇照。也是因為早期的臉譜畫得並不完善,要通過我畫的臉譜將歷史中臉譜資料中我知道的錯誤進行了糾正,使書裡的臉譜不要再出現位置和譜式的錯誤。今天將京劇臉譜書稿整理完成,為解析京劇臉譜提供了一部有價值的臉譜資料。
這本京劇臉譜卷編繪過程中參考了我師父劉曾復出版的《京劇臉譜圖說》、《京劇臉譜夢華》、《臉譜藝概》和《郝壽臣臉譜集》、《京劇劇目詞典》、《京劇劇目初探》、《京劇史照》、《中國京劇》、《學戲和演戲》、《京劇大師裘盛戎》、《袁世海全傳》、《梅蘭芳藏戲曲史料圖畫集》、《清宮戲出畫稿》、《中國戲曲臉譜》、《國劇之大成》、《國劇臉譜》、《劇學月刊》、《十日戲劇》、《立言畫刊》、《中國京劇史》等等著作與臉譜資料和名家劇照。在這裡一一表示感謝,感謝這些書籍的作者給我寫作提供了素材。
編繪出版過程中曾得到韓叢耀教授、高揚總編等老師的鼎立支持相助,在此表示由衷的感謝。
經過三十多年的學習、搜集、繪畫、整理有幸出版 此書。編繪過程中難免有些疏漏和錯誤,敬請國內外讀者和行家多提寶貴意見,方家賜教指正,渴望再版時改正。
趙永岐(永褀)
2017年12月於京東《燕藝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