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朝、馬漢、張龍、趙虎,這四人是何來歷,又如何投奔了包拯

2021-02-06 歷史雜篇

「開封有個包青天,鐵面無私辯忠奸,江湖豪傑來相助,王朝和馬漢在身邊……」,這是一首大家耳熟能詳的影視金曲,在這幾句歌詞中,「包青天」這個名字自不必說,他就是大名鼎鼎的包拯包大人,除了包拯之外,還提到了另外兩個人的名字,即「王朝」和「馬漢」。

提起王朝和馬漢,大家自然又會想到張龍和趙虎,是的,王朝馬漢、張龍趙虎,他們四個共同組成了開封府包大人手下的「四大名捕」,那麼,他們四個人都是什麼來歷呢?他們又是為何投奔了包拯呢?

包拯和王朝馬漢、張龍趙虎的相識,說起來還有些「不打不成交」的感覺,這又是怎麼一回事呢?

話說包拯在定遠縣堂審一個名叫趙大的殺人犯時,由於動刑的緣故而導致了趙大當堂身死,儘管趙大死有餘辜,但這畢竟犯了上司的忌諱,所以包拯被罷官革職了。

包拯把縣衙事宜交待完畢之後,就攜管家包興離開了定遠縣。包拯出了定遠,竟一時不知道該如何才好,他正騎在馬上無精打採地暗自感嘆,突然,從山上的樹林中衝下來一幫人,這些人在一個光著半個膀子子的大漢的帶領下,不由分說,立刻就把包拯和包興拽下馬來,捆綁上山了。這個捆綁包拯的大漢不是別人,他正是馬漢。

馬漢把包拯和包興捆到了山上,此時的山上還有兩個頭領,他們就是王朝和張龍,王朝、馬漢、張龍三個人把包拯和包興綁在了殿外的柱子上,還沒有來得及開口詢問,就在這個時候,第四個頭領趙虎就出現了。

趙虎帶著幾個人慌慌張張地跑到山上,氣喘籲籲地對王朝三人說道:「不好了,山下遇上了一個厲害的角色,他的本事強於小弟十倍,小弟剛一出手就被他打到了,哪一位哥哥去會會他?」當王朝馬漢、張龍趙虎全都下山去會那個人的時候,王朝一看到那個人就哈哈大笑起來,因為他認識那個人,那個人就是南俠展昭。

展昭隨王朝等人上了山,當展昭看到被綁在柱子上的包拯的時候,不禁大吃一驚,因為他和包拯早已認識,而且他還出手救過包拯的命。王朝馬漢、張龍趙虎得知他們擒拿的人竟是定遠縣城的青天大老爺包大人,於是立刻鬆綁並磕頭賠罪。

包拯並沒有責怪王朝他們,而是不免有些感嘆道:「我看四位具是豪傑,為何要做這種勾當?」於是王朝馬漢、張龍趙虎便對包拯講起了他們的故事。原來,此山名叫土龍崗,以前曾是山賊的蝸居之所,後來張龍和趙虎誤投了龐太師,結果發現龐太師為人奸詐,於是就離開龐府,當他們路過這土龍崗的時候,就打跑了山賊,開始在此落腳。

再後來,王朝與馬漢科考武舉,結果恰恰又被龐太師所驅逐,於是他們憤憤離去,說來也奇,王朝馬漢也路過了土龍崗,於是,四人意氣相投,便結為了異姓兄弟,王朝最大,馬漢老二,張龍老三,趙虎最小。

雖說包拯仕途不順,但王朝馬漢、張龍趙虎卻遇到了貴人,他們的貴人就是包拯,包拯的坎坷只是暫時的,而王朝馬漢、張龍趙虎也本就有報效朝廷、為國家出力的打算,於是,這也就有了我們後來所熟悉的開封府「四大名捕」的故事了。

好了,親愛的小夥伴們,你還有什麼不同的看法呢?

相關焦點

  • 包拯去世後,跟隨他的張龍、趙虎、王朝、馬漢結局如何?
    在很多劇中,我們也經常能看到他身邊的四個幫手,他們分別是王朝、馬漢、張龍、趙虎四大侍衛,那包拯死後,他們幾個人結局如何呢?實際上,真實歷史上並沒有這四個人。王朝、馬漢、張龍、趙虎是清代小說《三俠五義》中被虛構出來的人物。只是因為大量的影視劇中,都有出現這幾個人,所以極其容易讓人相信這幾個人真實存在過。
  • 包拯逝世後,王朝馬漢張龍趙虎,展昭都去哪了?結果讓人哭笑不得
    但大家有所不知的是,包拯擔當開封府尹也僅僅只有一年的時間,那麼在包拯離世後,包拯手下王朝馬漢張龍趙虎都去哪裡了?還有一直陪伴著包拯的南俠展昭又去往何處呢?宋元以後,包拯被徹底「神話化」,成為「清正廉潔」的象徵!文學形象這其中就要提到包拯的幾位護衛了。這就是張龍趙虎王朝馬漢。這些人物大多出自小說<三俠五義>,包括展昭也是出自這部作品。小說的作者石玉昆借著這本小說述說了一段北宋仁宗年間的傳奇故事。當然,包拯的事跡可能有些誇張,但他「清正廉潔」的核心精神一點也不假!
  • 包拯死後,張龍、趙虎、王朝、馬漢和展昭去哪兒了?結局令人痛心
    包拯死後,張龍、趙虎、王朝、馬漢和展昭去哪兒了?結局令人痛心!王朝馬漢張龍趙虎是包青天手下四大侍衛,與南俠展昭、師爺公孫策一起構成開封府破案天團,這四位行俠仗義,懲惡揚善,加之武功高強,忠肝義膽,可謂正道人士代表人物。
  • 一代清官包拯去世後,手下4大侍衛張龍趙虎王朝馬漢,結局如何?
    1.四大侍衛在真實的歷史上並不存在但其實在真實的歷史上,王朝,馬漢,張龍,趙虎這4個人並不存在。這4個人是在清代小說《三俠五義》當中所虛構出來的,真正的歷史上並沒有關於他們4人的記載,可是也因為所塑造形象太深入人心了,大家都以為當初包拯的身邊有這四大侍衛。
  • 包拯死後, 張龍、趙虎、王朝、馬漢和展昭去哪兒了 結局令人痛心
    包拯死後王朝馬漢張龍趙虎下落不明大家都知道,在包拯身旁有四大侍衛王朝馬漢張龍趙虎,還有南俠展昭,這四位行俠仗義,懲惡揚善,加之武功高強,忠肝義膽,可謂正道人士代表人物。趙虎,古典名著《三俠五義》中文學人物,包公的護衛之一。與王朝、馬漢、張龍同為開封府四勇士,排行老四,人稱趙四爺,官職六品校尉,與張龍負責抬人入鍘。
  • 張龍趙虎是誰?原來是定遠縣人士!
    途徑一個山崗時,發現裡面有山賊作亂,張龍趙虎見不得山賊殘害百姓,濫殺無辜,他們乾脆殺盡了山賊,在這山崗上安營紮寨、也樂得逍遙。隨後在山上結識了王朝、馬漢兩人,互相了解之後發現四人志同道合、趣味相投,乾脆結拜成四兄弟,一起在山崗上面生活。某日,四人因誤打誤撞劫持了準備赴任定遠縣的包公,後展昭出面化解誤會。
  • 包拯去世後,王朝馬漢張龍趙虎,御貓展昭都去哪裡了?結局怎樣?
    標題:包拯去世後,王朝馬漢張龍趙虎,御貓展昭都去哪裡了?結局又怎樣?文/阿聞包公也叫包青天,在中國的北宋時期擔任開封府尹的職位。在這之間寫出了許多有關包公故事,將官僚貴族置之死地。通過編劇的篡改包公也成為了一個家喻戶曉的人物,人們更加崇拜這個正義之士。在這個故事當中,除了包公這個光彩照人的藝術形象之外,還有不少身懷武藝的江湖俠士。畢竟包公是一個欽差大臣,在外出破案期間難免會遭遇危險。正因為這樣他聘請了展昭來保護自己,也是劇中最得力的一個保鏢。
  • 包拯去世後,南俠展昭和他的四大護衛去了哪?為何不再出現?
    「開封有個包青天,鐵面無私辨忠奸細,江湖豪傑來相助,王朝和馬漢在身邊……」哼起這個小調,想必很多人都很熟悉。作為我國古代歷史上的第一清官,包拯的美名傳天下。而有關他的故事,更是讓人們津津樂道。在人們的傳說故事中,包拯的身邊總跟著六個人,分別是:王朝、馬漢、張龍、趙虎、展昭和公孫策。
  • 真實的包拯:善於彈劾,身邊沒有王朝馬漢
    這名嬰兒就是後來大名鼎鼎的包青天,由於前兩子早夭,三子包拯就成了家中的寶貝。生於官宦世家,必然要通過科舉追求功名,29歲那年,皇帝點了他的進士,同榜的還有文彥博。包拯被任命為建昌縣知縣。可是,因離家太遠,年邁的父母捨不得這個寶貝兒子。為了不讓雙親為難,包拯乾脆推掉官位,在家專心侍奉二老,這一侍奉就是10年。其間,父母相繼去世,包拯守孝在家。
  • [扯談]王朝馬漢是怎麼混成京城著名警察的
    對小時候一看戲就瞌睡的我來說,每當聽到包大人喊出(注意,是喊出不是唱出)這句臺詞,馬上像雞毛撣子冷不丁抽到身上一樣,打一個激靈精神抖擻,坐直了葛優躺的身子,睜大了孫紅雷的眼睛,張開了潘長江的嘴巴。又因為方言的緣故,我還常常把這句話聽成——「王朝馬漢,把狗日的抬上來。」
  • 《一片冰心在玉壺》殺青 陳楷「開封四勇士」王朝
    演員陳楷在該劇中飾演「開封四勇士」中王朝一角。陳楷在劇中飾演的王朝履行承諾和馬漢張龍趙虎投奔包拯,做了包拯的長隨,一直陪伴在其身邊,並鞍前馬後的做了不少的事情,被稱為「開封四勇士」,也稱包公的四大侍衛,而包拯與四大侍衛也不僅僅是簡單的主僕關係,更是包拯不可或缺的助力。進入開封府後堅守侍衛使命忠心耿耿,恪盡職守。
  • 公孫策作為包拯的得力助手 包拯為什麼要殺公孫策
    原來在一次南巡中,包拯遇到了一件命案,而就在案件調查過程中,包拯卻一再遭人刺殺,這個刺殺他的人叫江龍,還口口聲聲是為了弟弟報仇,他的弟弟就是以前被包拯斬殺的惡霸
  • 他是包拯搭檔,狗頭鍘的發明者,卻因徇私差點死在狗頭鍘之下
    在小說《三俠五義》中,包拯身邊有很多得力出手。文的方面有公孫策,武的方面有展昭和王朝、馬漢、張龍、趙虎。
  • 包拯額頭上的彎月疤痕怎樣形成的?有5種說法,你信服哪一種
    鐵面無私辨忠奸,大家想到的自然是"包青天"包拯。作為百姓擁戴的清官,罪犯懼怕的"包閻王",包拯升堂時的每一聲怒喝都展現出了公平正義。而他的影視劇形象,也早已深入人心,堪稱是標籤化人物。面黑如墨,額頭有彎月,身邊有公孫策輔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