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悔追蹤——李大紅《五味人生》自序

2021-02-08 側面矢弓

     編者按:不知是不是宿命,不僅李大紅本人沒想到,海南會成為他人生的最後一站;而且我也沒有想到,我會用這種方式來追蹤李大紅。這輩子我就寫過這本唯一的長篇個人傳記,他說好請我寫續集的。可無論我怎麼追蹤,都只能到此為止了。

      人生終點站,誰都免不了要到的,只是李大紅到得早了一點,也突然了一點,還冤枉了一點。人生苦短,什麼都要嘗一遍。只是李大紅的《五味人生》,最後還吃了這麼大的苦頭……

     我認識李大紅的時候,他剛剛到荊門啤酒廠,還是一個跑前跑後的小夥子,我則是一個剛剛出道的記者。也許是同齡人,也許是性格相近,一下子我們感覺很投緣,感情上走得很近。

      在湖北做記者的10餘年裡,我追蹤過很多被採訪的對象。但是,這些對象有的半途倒下了,或者由於經濟問題,或者由於健康原因;有的改行了,或者因為大環境變故,或者因為各人的志趣。這樣,在我的通訊錄上,可以長期聯繫的企業家越來越少,大多是三五年就更換一遍,那些平時積累的資料自然也就不能用了。

     只有這個李大紅,十幾年來,通訊地址不變,所在企業不變,認準的方向不變。更重要的是,他不僅把企業越做越大,而且把握自己很準。有一段時間,荊門市曾經動議選拔他去擔任副市長,前期工作已經就緒,他只要願意,這個副市長似乎呼之欲出。聞訊,我隱隱擔心,從此企業界少了一位精英,官場又多了一位俗人。當然,也不好勸阻,因為面對仕途的誘惑,沒有誰能有這麼大的定力。

      後來,李大紅沒有走,而且他再也沒打算走。他就認準了「金龍泉」,一心一意把自己所管轄的企業做大。

      再後來,「金龍泉」果然越做越大,大得超出了我們的預料。

     在「金龍泉」的發展過程中,我成了一位熱心持久的旁觀者。在湖北,每年元旦之後,春節之前,一年一度,「金龍泉」都要邀請媒體的記者,去廠裡度假休閒,當然也有順帶採訪的意思。去了,早已當了廠長的李大紅,還是跑前跑後,儼然一個會務組成員。他給人的印象似乎沒有什麼功利性,就是讓記者們來放鬆放鬆。在放鬆的過程中,他邀請記者參觀新落成的廠房,新投產的啤酒包裝流水線,甚至還有「金龍泉」的遠景規劃模型等,那認真和仔細的程度,就像給領導匯報工作。在我們的記憶中,「金龍泉」的規模越來越大,實力越來越強。一年一度的記者聚會,最後驚動了市長,市長甚至親自到郊外廠裡舉行的野炊現場掌勺,煮出一鍋現捕的甲魚湯。然後,市長、廠長,還有記者,席地而坐,一邊痛飲「金龍泉」,一邊談天說地,最後都有點醉醺醺了……

      這種聚會,後來衍變成了慣例。為了穩定來人,李大紅甚至給每一個熱心關注的記者發聘書,聘請這些人作為「金龍泉」的「名譽職工」。當然,這些「名譽職工」數量是控制的,人員上也有篩選。後來,「名譽職工」擴展到了演藝界名人,一到時候,李大紅一聲邀請,演出的,捧場的,都以「金龍泉」為核心,千裡萬裡跑回來聚會。這些走南闖北的人,來這裡圖的就是這開心的一醉。

      企業公關做到了這一步,「金龍泉」要想不做大都難。這些屢屢造訪「金龍泉」的記者,回去後事實與感情攪拌,文章猶如井噴。從中央到地方,甚至包括「金龍泉」產品所到的地方,關於「金龍泉」的報導連篇累牘,不關注都不行。

     這樣,就在這逐年逐次的積累中,我個人的資料庫裡,關於「金龍泉」,關於李大紅,內容漸漸多了起來,觀點也漸漸明晰起來。我與李大紅約定,我要追蹤他的足跡,等我們都退休的時候,為之寫一部傳記。

       當時,姑妄言之,姑妄聽之,儘管雙方擊掌為誓,但誰也沒有當真。因為我們彼此都正值盛年,作為記者,我沒有這麼大塊的時間;作為企業家,他覺得自己距離寫傳記的日子還很遙遠。

      但是,我憑著記者的職業習慣,對李大紅的觀察和記錄一直沒有停止過。我覺得,將一個普通企業家的人生軌跡記錄下來,展示出來,對同行,對歷史,對消費者,對朋友們,不僅可以有個說法,而且還有借鑑。俗話說,今天的新聞,明天的歷史,記者作為現代「太史令」,自有自己責無旁貸的義務。這種追蹤,即使後來我調到了海南,其聯繫也一直沒有中斷過。

     也許是時代需要及早推出這部傳記,一個偶然的原因,我暫時離開了生活的漩渦,一下子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獲得了大塊的自由支配時間。感覺告訴我,該還願了。

      無論李大紅個人的意願如何,我趁一次病假,開始「強迫」採訪李大紅。那些日子,李大紅口袋裡裝著五顏六色的藥片,腰帶上別著心臟監護儀,還有不是就響起來的手機,我們開始了心靈碰撞的對話。

      對話很平等,有時候甚至很尖刻。李大紅頭一次被媒體敞開了心扉,該說的,不該說的,他都說出來。我「引誘」他,你只管放開,說出來後把關由我。

      在一個多星期裡,我們斷斷續續,採訪本上我留下了近10萬字的筆記。對話激烈時,李大紅心跳過速,只好半途停下來吃藥救急。這種碰撞直到他因為參加全國人大會議,去了北京,我還開出一張單子,採訪了與之有關的人員,直到感覺告訴我,可以動筆了,才離開了「金龍泉」。 

      在後來的半年時間裡,我保持了平均每天千餘字的低速。因為要消化李大紅,確實需要功夫。這個人的遭遇,儘管只是他個人的經歷,可那種水牛掉在井裡的感受,卻是中國企業家的通例。寫作的時候,我不止一次想起了聞一多關于格律詩的說法,有人說格律詩是腳鐐,限制了詩人的發揮。聞一多說,在腳鐐的碰撞聲中跳舞,那才更顯出水平來。

     李大紅就是戴著「腳鐐」跳舞,而且跳出了最高水平。

     在採訪中,幾乎每一個被採訪者都讚嘆李大紅,都說「李大紅在企業享受什麼都不過份」。但是,李大紅就是在這種讚嘆中,硬是沒有過份的地方。還是那麼瘦,瘦得不像個做啤酒的。住在老婆單位分配的房子,每天坐著公司統一接送的中巴上下班,儘可能地保持了一種低調的生活。

      東坡志林有云:「人生耐貧賤易,耐富貴難;安勤苦易,安閒散難;忍疼易,忍癢難;能耐富貴、安閒散、忍癢者,必有道之士也」。如今,「金龍泉」家大業大,李大紅還能保持本色不改,這更使我感到,必須寫他,而且要必須寫好他。

      於是,原計劃只是寫10餘萬字,後來不斷擴充,收筆時已經到了計劃字數的兩倍。當然,篇幅的長短與內容沒有必然聯繫,但李大紅打翻了五味瓶,咱就索性開一個醬油鋪,各種味道都端出來,讓有興趣的朵朵好好品味一下。所以,儘管有人潑冷水,李大紅只是一個普通的企業家,給他寫傳記,肯定是吃力不討好,沒有多少讀者的。可是,樂觀者認為,李大紅在荊門可謂家喻戶曉,在湖北也相當知名,在全國啤酒界,也屬於公眾人物。即使是他的競爭對手拿出來翻翻,其作用也不可低估。

      這樣,在內容的安排上,我採取了橄欖形的設計,即重點放在他創業部分,至於童年和結尾,則輕鬆著墨,讓人看出個來龍去脈即可。應該說,對於啤酒界人士,這本書有借鑑的作用;對消費者,書至少能增加自己相應的啤酒知識;對企業家,則能夠作為一面鏡子,原來國有企業的老闆可以這麼當……

      還必須說明的是,書中關於一些敏感的話題和人物,為了避免不必要的訴訟糾紛,也為了對有關陷入低潮的當事人保留最後的一點尊嚴,我只得採取了假名和改寫的手法,試圖將其遮掩過去。也許,這麼做還是不能讓人完全滿意,可身在江湖,一些事由不得自己。在此,先拜過碼頭,請勿對號入座,還請旁觀者原諒。

      書寫完了,李大紅的事業還在地區。按照體制,他已擔任「金龍泉」集團屬下的民營企業「金龍王」的董事長,而且沒有任期限制。也就是說,李大紅與啤酒,這輩子將不再有分離,和書中交待過的一樣,他真的一輩子與水有緣。

      不要指望一本書可以總結一個人的一生,後面的文章還可以繼續做下去,不少,我目前可以告慰讀者了。評書結尾常常有這樣一句套話:欲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咱就現拿過來代替一回吧。

      李大紅表示,從事啤酒,他一輩子無怨無悔。

      我則欣慰心裡,作為記者,我是無悔追蹤!

                                              二〇〇三年九月十九日於椰城海口     

相關焦點

  • 《無悔追蹤》人生的酒盞
    《無悔追蹤》首播於十年前,前不久解禁之後才得重見——當權者的審美格調真是令人扼腕。初看的時候還小,只記得劇情抓人,如今重看卻回味不盡。網上看來此劇資料寥寥,有些人評價這是中國電視劇史上的巔峰之作,個人看來並不為過。    這樣的故事模式並不少見,兩位男主角一個兵一個賊,片頭裡各佔一半畫面相視,由青絲漸變到白頭。
  • 無悔追蹤
    傲視天下無悔追蹤無悔追蹤,滿屏時時處處都在擰巴著,糾結著,堅持著,執念著太太太經典的一部電視劇了
  • 《無悔追蹤》編劇揭秘當年創作始末
    近幾年,關於《無悔追蹤》的文學評論還在繼續,有人稱讚這部小說是「警察生命美學的詩性敘事」。提及這些評論,張策笑言:「其實我寫完一部作品後,別人如何評價,我並不是很在意……」  在張策看來,文學創作是一個永遠不能停歇的思考過程,而在當年,《無悔追蹤》起到「校準了創作思想」的作用。
  • 《茶館》與《無悔追蹤》
    把三年前的劇評搬運過來,算是盡一份綿薄之力……《無悔追蹤》看了一半多,越看越面熟,一尋思,原來是《茶館》的底板兒。立意像,敘事也基本一個套路的。土刀唐胡同就是老裕泰,各路人馬輪番上,再把大事件揉進小人物經歷。劉佩琦的角色,私以為六七成是比著常四爺寫的。這麼一對照,我沒忍住就把《茶館》的電影和本子重新看了一遍。東西還是老的好啊,看罷掩卷,無盡悲涼盡在其中。
  • 目前評分最高的諜戰劇,《無悔追蹤》難以被超越,卻少有人看過
    目前評分最高的諜戰劇,《無悔追蹤》難以被超越,卻少有人看過一些經典的電視劇,哪怕是過了很多年都會被大家拿出來再刷一遍,比如這部高評分的諜戰劇,豆瓣評分9.3,這部劇就是《無悔追蹤》。《無悔追蹤》是尹力執導的年代劇,由王志文、
  • 評分最高的諜戰劇,《無悔追蹤》難以被超越,卻很少有年輕人看過
    >有一部諜戰劇,它在豆瓣評分上至今未被同類型電視劇超越,得分為9.3分,該劇就是《無悔追蹤有諜戰劇迷評價說,《無悔追蹤一言蔽之,《無悔追蹤一輩子一直敵對的馮靜波與肖大力,在大半個人生之中無悔追蹤,這其實是榮辱與共,這個「共」字,也屬於每一個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人。
  • 評分最高的諜戰劇,《無悔追蹤》難以被超越,卻很少有年輕人看過
    有一部諜戰劇,它在豆瓣評分上至今未被同類型電視劇超越,得分為9.3分,該劇就是《無悔追蹤》。
  • 目前評分最高的諜戰劇,《無悔追蹤》難以被超越,卻少有人看過
    一些經典的電視劇,哪怕是過了很多年都會被大家拿出來再刷一遍,比如這部高評分的諜戰劇,豆瓣評分9.3,這部劇就是《無悔追蹤》。
  • 《無悔追蹤》遺落的經典
    《無悔追蹤張藝謀的《活著》、陳凱歌的《霸王別姬》、田壯壯的《藍風箏》都出自那個時期,在電視界也有了這部《無悔追蹤》。如此直面建國的諸多歷史事件,在這以後再難有現。大陸的影視創作成功的作品,多數勝在劇本出色,這部劇也不例外。整個戲以小見大,通過一部胡同在建國的種種變遷,折射出新中國歷史的各個時期的風貌。
  • 金龍泉啤酒創始人李大紅先生腦死亡
    金龍泉啤酒創始人,69歲的李大紅先生於9月17日在海南省的博鰲超級醫院行「右耳聽神經瘤切除+人工耳蝸植入」手術,術後因顱內高壓,考慮顱內出血,行第二次手術,後經患者家屬同意轉診至301海南醫院。2020年11月10日,李大紅先生被宣布腦死亡,離開了我們......
  • 《無悔追蹤》難得的好片
    起初是聽父親介紹,這是一個反間諜故事,大概內容是記述一個公安人員在建國初期對一名臺灣潛伏特務產生懷疑,於是用近四十年的時間通過調查、接觸,收集證據苦苦追蹤的故事。疫情期間我花了兩天的時間把二十集全看了一遍,五味雜陳。父親對電視劇的主線內容描述的是準確的,在我看來,這個電視劇更多的是,從公安、潛伏特務、普通民眾的角度,印證了建國初期到改革開放初期的社會歷史變革。
  • 《無悔追蹤》荒唐的時代悲劇的人生
    肖30年追蹤一個特務咬牙不放鬆,按理說應該是一個隱忍和深藏自己內心的人,但他不是那樣一個人,他只是固執,不受外界信息和影響的固執。塑造的第二個人物是馮老師,他確實是個特務,接受了委任狀,聽短波接受指令。
  • 湖北「啤酒大王」李大紅去世,海南博鰲超級醫院:深刻哀悼
    湖北「啤酒大王」、荊門知名企業家、金龍泉啤酒創始人李大紅於1月9日去世。此前李大紅家屬曾與海南博鰲超級醫院產生醫療糾紛。李大紅的親屬告訴澎湃新聞,李大紅與海南博鰲超級醫院的醫療糾紛,目前還在協調處理中。澎湃新聞此前報導,2020年11月10日,李大紅在海南博鰲超級醫院手術後在該院腦死亡。其後李大紅的家屬質疑院方醫治過程中有過錯,ICU未備降壓藥等。
  • 好劇大回放——《無悔追蹤》
    (點擊本文底部 閱讀原文 可以在線收看這部20集電視劇)《無悔追蹤》是1995年出品,由王志文、劉佩琦、孔琳,李冰冰主演的20集電視連續劇。主要講述四十年追蹤,四十年艱辛,無怨無悔;半輩子潛伏,半輩子改造,終變新人的故事。《無悔追蹤》是一部非常割裂的電視劇,一方面看過的人寥寥無幾,另一方面喜歡的人生生不息,無論如何這都是一部在中國電視史上無可爭議不能抹殺的電視劇。四十年追蹤,四十年艱辛,無怨無悔;半輩子潛伏,半輩子改造,終變新人。
  • 「啤酒大王」李大紅去世,此前在海南博鰲超級醫院術後腦死亡
    綜合自澎湃新聞、紅星新聞、AI財經社等 1月11日,澎湃新聞從李大紅的親屬處獲悉,李大紅於1月9日在解放軍總醫院(301醫院)海南醫院去世。 李大紅的親屬告訴澎湃新聞,李大紅與海南博鰲超級醫院的醫療糾紛,目前還在協調處理中。
  • 安利|我心中的國產神劇NO.1《無悔追蹤》
    片名:無悔追蹤導演:尹力集數:20集時間:1995年
  • 《無悔追蹤》一部被低估的電視劇,網友:諜戰劇的鼻祖
    這部經典電視劇《無悔追蹤》拍攝於上世紀九十年代,這麼有年代感的一部電視劇,現在看起來仍然風採依舊,其主要的魅力我想還是演員的角色詮釋是非常貼近劇情內人物本色的
  • 醫院回應李大紅術後腦死亡:對方巨額索賠 願協助責任鑑定
    原標題:醫院回應李大紅術後腦死亡:對方巨額索賠,願協助責任鑑定來源:微信公號「海南博鰲超級醫院 」微信公號「海南博鰲超級醫院 」11月27日發布《關於患者李大紅先生醫治有關情況的說明》:患者李大紅先生因「雙耳聽力下降1年8個月 」於2019年9月和2020年8月先後在北京 301 醫院檢查和住院,初步診斷為右側聽神經瘤和雙耳感音神經性耳聾。該院韓東一教授經跟患者溝通後,建議患者採取手術切除腫瘤後進行右耳人工耳蝸植入術來確保後續聽力恢復。
  • 《無悔追蹤》人在大時代面前的無奈
    一口氣看完了,好壓抑,簡直就是一部荒誕主義的歷史,這段黑暗歷史,電影有霸王別姬,小說有蛙,電視劇有無悔追蹤。都是經典。 人性,永遠說不清楚。 只是不知道當年那些隨意批鬥他人,無限上綱上線的人後來有沒有悔恨 醒悟。 那一代人被時代湮沒,被貼上時代的標籤,而我們這一代又會是什麼標籤呢?是網際網路? 最喜歡的人物,是那個金趙氏和李三老婆。
  • 從《無悔追蹤》到《沒有過不去的年》,導演尹力說「灼熱之後才知道什麼叫生活」
    朱樺演唱的這首《假如還有來世》,正是尹力的代表作《無悔追蹤》的主題曲。25年前,尹力用一部電視劇《無悔追蹤》描畫新中國成立頭四十年、風風雨雨一路走來社會變革的長卷;而今,電影《沒有過不去的年》則接續此任,堪為濃縮近三十年來世風世相時代巨變的折頁畫。同這兩部作品所呈現、記錄的時代相映,一曲縱貫七十年,總有道不盡的美麗與哀愁……電影上映前夕,導演尹力在北京接受了澎湃新聞記者的專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