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中國海軍學員登上外軍風帆訓練艦,有什麼故事?

2021-01-18 新華網客戶端

    原標題:正是青春好揚帆

    ——海軍工程大學學員隨羅馬尼亞風帆艦訓練見聞

  

    秦昊琛(左一)、翁天豪(右一)和外軍官兵交流。

    當身邊沒有經驗豐富的「老班長」——

    敢於不斷嘗試,才能激發出自己的潛能

    2017年7月1日,翁天豪和秦昊琛從北京登上飛機,經過20多個小時的長途奔波,登上了停靠在瑞典哈爾姆斯塔德的羅馬尼亞海軍「米爾恰」號風帆訓練艦。

    「米爾恰」號風帆訓練艦建造於1939年,目前仍作為羅馬尼亞海軍的訓練艦使用。同翁天豪和秦昊琛一起訓練的有許多歐洲國家的學員,他們倆是此次唯一受邀的亞洲國家學員。

    盛夏,北歐天氣涼爽。但在機電部門值更的這一天,秦昊琛大汗淋漓。機電艙悶熱異常並充斥著刺鼻的機油味,負責加機油的秦昊琛,每半小時就要為訓練艦加一次油,還要通過讀儀表檢查機器是否在正常工作。加油用5分鐘、讀表用3分鐘、洗手又要3分鐘,再加上來回搬運機油,一整天,秦昊琛像陀螺一樣,根本停不下來。

    更讓人緊張的是,這個「調皮」的柴油機還會不時「戲弄」一下秦昊琛。加油時,柴油機的活塞和氣門並沒有停止運作,導致剛加進去的柴油突然噴薄而出,秦昊琛一下子就變成了「墨魚」。他習慣性地像在國內一樣,遇到困難時轉頭向不遠處經驗豐富的老班長求助。

    然而此時,不知是周圍人有意躲他還是信任他,剛剛還在身邊轉悠的艦員Tomita不見了。

    「或許這是個難得的鍛鍊機會!」秦昊琛沒有選擇等待,而是通過一次次地變成「墨魚」,慢慢摸清了規律,加油也越來越順暢。

    這時,Tomita也不知從哪兒冒了出來,對他豎起大拇指,稱他為「Anoutstandingsailor(出色的水手)!」

    結束了值更之後,秦昊琛微笑著露出了亮白的牙齒:「我的嘗試換來了『米爾恰』號『心臟』持續有力的跳動,想想就讓人熱血沸騰!」

    事後,秦昊琛感觸很深:「其實,解決問題的能力是逼出來的。我們要敢於不斷嘗試,才能激發出自己的潛能,探索到更多不知道的自己。」

    羅馬尼亞海軍「米爾恰」號風帆訓練艦。

    每一次移動都「驚心動魄」——

    比技巧更重要的是挑戰困難的勇氣和信心

    在風帆訓練艦上,各國海軍學員們通過搏擊風浪、馳騁海洋,不僅鍛鍊體魄、錘鍊意志,還能培養膽魄、血性和戰鬥精神。

    「米爾恰」號一共有3座桅杆,每座桅杆高44米,如同一座巨大的、張開臂膀的「千手觀音」。一座桅杆共分5層帆杆,操作的學員要逐層揚帆,以獲取動力。下面3層帆杆可由外軍學員自行操作,而4層以上因為危險係數較高,出於對外軍學員「照顧」,這裡一直被羅馬尼亞學員「壟斷」。兩名充滿幹勁兒的中國學員一直摩拳擦掌,想體驗「一覽眾山小」的感覺。

    一次,「米爾恰」號即將靠岸收帆。「今天誰來爬5層?」值更艦員喊道。

    機會來了。「我!」第一次,一個中國面孔站了出來。沒有威亞、沒有安全繩,只戴上一個鎖扣,翁天豪就向上攀爬了。

    船的每一次小角度晃動,都會在高聳的桅杆上形成一個巨大的傾斜角,再加上當天並不平靜的海況,使得整座桅杆如鐘擺一樣晃動。柔軟的繩梯因為下面學員的活動而抖動得更加厲害,翁天豪每一次移動都「驚心動魄」。

    作為一艘「老齡」風帆訓練艦,「米爾恰」號的繩梯比較垂直,繩梯的踏竿也很狹窄,僅能容下一個前腳掌。

    挑戰需要勇氣。爬到大概10層樓高度的第4層帆杆,繩梯越來越陡峭狹窄,往下看,「米爾恰」號變成了大洋中的一葉扁舟,在茫茫的大海中顯得格外渺小。

    然而,開弓沒有回頭箭!翁天豪深呼吸後定了定神,一鼓作氣向最高處前行。到達第5層,翁天豪精神高度集中,手緊緊抓住帆杆,腳踩鋼索緩慢挪動,最終到達戰位。扣上安全扣的那一聲脆響,讓他感覺「仿佛徵服了全世界」。

    「攀爬桅杆的技巧,就是有一隻手和一隻腳必須抓牢和踩實,這是保證安全的前提,然後另一隻手和腳往上爬。」在和戰友交流時,翁書豪說,「比技巧更重要的,是挑戰困難的勇氣和信心。」

    升帆需要大家齊心協力——

    同舟共濟綻放出友誼之花

    風帆訓練艦上,大部分操作都需要很多人一起配合完成,這樣有助於培養學員的團隊意識、協作精神。

    升帆就是一次很好的鍛鍊機會。風帆艦上繩索密布,每個人都需要「精確瞄準」自己負責的那根繩子。升帆程序複雜,只有大家各司其職,整條艦才能像一個精密的儀器一樣正常運轉。

    這時,考驗的就是學員們的默契配合。如果有一個人稍微走神,就可能讓剛升上去的帆杆突然下降,造成安全事故。

    一到放帆時,秦昊琛和翁天豪就「上躥下跳」,一會兒爬到帆杆最遠的地方解開系風帆的扣子,配合甩帆,一會兒又「蹭蹭蹭」爬下來和其他學員一起升帆杆。

    每當向戰友講起這段經歷,秦昊琛自豪之情溢於言表:「正是全體艦員無數次的團結協作,『米爾恰』號才能一次又一次地揚帆遠航。」

    有了這種同舟共濟的經歷,多國海軍學員才能在同一艘艦上一起生活訓練,並不時綻放出友誼之花。

    2017年8月1日,聽說是中國人民解放軍90歲生日,艦員和各國學員紛紛走過來與翁天豪和秦昊琛握手擁抱。他們被一片「Happybirthday」的祝賀聲包圍,艦上的廚師搬出了早已準備好的大蛋糕。儘管身處異國,但兩名中國海軍學員被這群不同膚色、不同信仰的外籍學員、艦員最真摯的語言和行動溫暖著。

    當天,翁天豪就此進行了一次題為「加強中歐合作,維護世界和平」的演講,並在晚餐時播放了中國人民解放軍徵兵視頻、中國海軍遠洋訓練視頻、海軍工程大學宣傳視頻。視頻中,解放軍整齊的隊列、頑強的作風、嶄新的裝備令外軍學員眼前一亮。

    在「米爾恰」號上,兩名中國海軍學員就像兩張漂洋過海的「名片」,在乘風破浪中不斷傳播著中國海軍的理念與特色,更新著外國學員腦海中對中國的了解,展示著中國海軍學員的青春風採。(張敏敏、陳澤生、熊峰)

相關焦點

  • 智利海軍「艾絲美拉達」號風帆訓練艦訪問上海
    9月26日下午,智利海軍「艾絲美拉達」號風帆訓練艦,在艦長馬爾唐納多上校的率領下,駛抵吳淞某軍港,開始對上海進行為期4天的友好訪問,這是「艾絲美拉達」號風帆訓練艦第9次訪滬。當天16時許,東部戰區海軍某基地軍樂隊在碼頭奏響迎賓曲,現場拉起歡迎橫幅,為到訪的「艾絲美拉達」號舉行了熱烈的歡迎儀式。智艦抵達後,艦長馬爾唐納多率智艦主要軍官,拜會了東部戰區海軍某基地司令員姚春勇大校。
  • 海軍戚繼光艦開始執行遠航實習訪問任務
    在新中國成立70周年來臨之際,海軍新型訓練艦戚繼光艦搭載517名海軍學員和官兵,從遼寧大連某軍港解纜起航,開始執行遠航實習訪問任務。 此次任務由海軍大連艦艇學院政治委員喻文兵擔任海上指導組組長,83艦艦長由飛、政治委員王進擔任指揮員。隨艦出訪實習學員分別來自海軍大連艦艇學院、海軍工程大學、海軍潛艇學院、海軍航空大學、海軍軍醫大學、海軍勤務學院、海軍士官學校等7所院校。
  • 4萬噸巨艦出塢首日,遇外艦來訪,中國百年前曾向該國購艦被拒絕
    而就在兩棲攻擊艦出塢的首日,一艘外國軍艦湊巧經過了這一航道,成為第一個目睹這艘「光速建造法」打造的中國兩棲攻擊艦的外軍戰艦。這艘幸運的軍艦就是智利海軍的「艾絲美拉達」號風帆訓練艦。圖片:網友拍到的「艾絲美拉達」號駛過兩棲攻擊艦旁。
  • 將眼觀會⑬嚴正明:鍛造大批具有大國風範的中國艦長
    ■海軍大連艦艇學院院長 嚴正明★大連艦艇學院作為一所指揮類院校,人民海軍80%的艦艇長從這裡走向深海大洋;作為全軍最早開放的軍事院校,鄭和號遠洋訓練艦每年都搭載學員遠洋訓練並出國訪問★只有讓我們的未來海軍指揮軍官樹立起世界眼光和使命拓展意識,具備國際性軍種職業素質
  • 中國日報專訪海軍大連艦艇學院院長嚴正明少將
    「在海上與外軍碰到的機率還是比較大的,美軍艦長很喜歡主動發起呼叫。早些年,我們很少搭話。一方面因為英語口語水平有限,更主要的是沒有經驗,也不敢隨便說,但近幾年情況發生了極大變化。」海軍大連艦艇學院院長嚴正明少將告訴記者。2014年,美國海軍某高官到中國訪問時,點名要見一位名叫陸強強的軍官。陸強強當時是東海艦隊的一位艦長。
  • 海軍北海艦隊原副參謀長嚴正明已調任大連艦艇學院院長
    海軍北海艦隊原副參謀長嚴正明已調任大連艦艇學院院長 澎湃新聞記者 王俊 2015-10-14 09:23 來源:澎湃新聞
  • 架空:悲痛欲絕的俄羅斯,獨一無二的海上軍校,成功號航母訓練艦
    利益源於大洋,風險源於大洋,對於銳意進取的中國海軍而言,八萬噸以下的航空母艦隻能是一個過渡,只有裝備電磁彈射器的核動力航母才能博得人民海軍的歡心,但是造航母容易,一南一北兩個巨型船塢全速造航母,十年十艘十萬噸級核動力航母不是夢,艦載機飛行員呢?海軍航母大發展的時代離不開高效培養的艦載機飛行員,因為海軍對於航母艦載機飛行員的迫切需求!新羅西斯克號得以鳳凰涅槃。
  • 俄羅斯美麗新娘登上百年巡洋艦,該艦也是中國人民的集體記憶
    作者:虹攝庫爾斯克要說普通中國百姓都能夠說到的外國巡洋艦,估計只有從中學歷史課本和政治課本中就一直存在的那艘「阿芙樂爾」號巡洋艦了吧!十月革命「阿芙樂爾」號巡洋艦的一聲炮響,為中國送來了馬列主義,這也已經進入了中國人的集體記憶。
  • 韓國海軍艦艇編隊訪問上海
    韓國海軍「忠武公李舜臣」號驅逐艦緩緩駛入吳淞口中國海軍網訊(徐巍 劉勇 汪貴賢)14日上午,由韓國海軍「忠武公李舜臣」號飛彈驅逐艦(舷號DDG-975)和「大青」號補給艦(舷號AOE-58)組成的環球訓練艦編隊,在編隊指揮員李壽烈準將的率領下,駛抵上海吳淞某軍港碼頭,開始對上海進行為期4天的友好訪問。
  • 世界最大風帆戰艦奇特一生:1839年領著整個奧斯曼海軍叛逃到埃及
    正確答案不是英國的,也不是法國的,更不是美國和俄國的,而是奧斯曼土耳其海軍在19世紀中期的旗艦——「馬哈茂迪耶」號風帆戰列艦(ship of the line)。「馬哈茂迪耶」號風帆戰列艦,自1829年建成後,尺寸和噸位一直領先世界。不僅如此,這艘風帆巨艦在海軍史上也多次充當了戲劇性事件的主角。
  • 很有精神,從電影《啊,海軍》,回看日本江田島海軍兵學校
    近日B站和頭條上面關於電影《啊,海軍》裡,江田島海軍兵學校四年級學生森下下士在接見新生的場面被各路聰明的視頻博主製作成各種鬼畜視頻,看著那些寫腦洞大開的鬼畜視頻真是笑的不行了。其中有幾句話倒是實在,分別是「聽不見」、「好,很有精神」和「聲音這麼小還想開軍艦」?看到這裡,不少同學可能會疑惑?這聲音大小和開軍艦有什麼關係嗎?說真的,還真有,而且關係還很大。
  • 決戰選擇外海,軍備重在海空,吸取外軍教訓,謹防陷入誤區!
    但是,在先進性的追求上,卻有一種總是鼓動以「洋」為標的情況出現。無論發展什麼大型武器裝備平臺,首先考慮外軍有什麼,外國的是什麼樣。這樣的看法與追求,忽視了我所處的環境等實際情況和現實戰略需求,實際上是新時期在軍備建設上的「媚外」思想作怪!1.認清戰略方向很重要雖然決策部門不會按照網民的意願決策,但是,許多網民的意願也會對決策層產生一定影響。
  • 陸軍國際學員周:106名中外學員混編「國際模擬連」
    梧桐樹下,他們和12所中國軍校學員一起,齊步走在隊列中。作為第七屆陸軍國際學員周的參與者,106名中外學員混編組成了「國際模擬連」。在短暫而充實的一周裡,經過各項交流活動,52張異國面孔在54名中國學員的眼裡變得越來越清晰。中外學員的不同之處,有那麼多;相同之處,還是那麼多。但這些不同與相同,都指向了同一個目標——軍人的擔當與使命。
  • 蛟龍突擊隊 揭秘中國海軍陸戰隊這支最神秘的特種部隊
    這部改編自「葉門撤僑事件」的電影,講述了中國海軍陸戰隊「蛟龍突擊隊」在局勢緊張的非洲解救被困僑民、打擊恐怖分子的故事。此前「蛟龍突擊隊」鮮有公開露面,一直以「海軍陸戰隊某旅」代稱,《紅海行動》的熱映讓這支特殊的部隊為中國觀眾所知曉,進一步揭開了其神秘的面紗。而「蛟龍突擊隊」也被譽為「尖刀中的尖刀」隊。
  • 水兵版「士兵突擊」:5位海軍士官顯「虎狼之氣」
    水兵版「士兵突擊」:5位海軍士官顯「虎狼之氣」     「捍衛海軍特種兵的尊嚴!」在為數不多的訓練時間裡,殷建國把汗水、血水拋撒在訓練場上。終極演練當天,當殷建國從直升機上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飛速滑降完成突襲時,立即博得兄弟單位戰友們的陣陣掌聲。演習落幕,他也因綜合成績突出被評為「優秀學員」。    殷建國深知,忠誠使命必須要奮勇擔當,每一次走出國門、邁向深藍,軍人捍衛的將是祖國的尊嚴!
  • 風帆的落幕,蒸汽機時代的來臨,鐵甲艦時代的艦炮裝甲與火炮布局
    鐵甲艦的的形象是大艦巨炮蒸汽機裝甲,為什麼這些設計能夠取代了原有的設計模式,鐵甲艦時代的設計模式相比於風帆建立時代的設計模式,又有什麼本質的區別?重甲騎士的先兆——直布羅陀海戰1782年,西班牙人將裝甲安裝在了風帆戰列艦上,但是裝甲設計導致戰艦的排水量直線上升。
  • 葡萄牙海軍訓練艦重啟麥哲倫環球之旅
    新華社裡斯本1月5日電(記者趙丹亮 張柯)為紀念葡萄牙航海家麥哲倫首次環球航行500周年,葡萄牙海軍訓練艦薩格裡什號5日從首都裡斯本出發,正式開啟為期371天的航程。  薩格裡什號搭載144名船員,將沿麥哲倫環球路線航行,經歐洲、非洲、亞洲和美洲的19個國家和地區,中途停靠包括中國上海在內22個港口,總航程約4.1萬海裡,計劃於2021年1月返回裡斯本。  根據行程安排,薩格裡什號還將作為葡萄牙形象大使在今年奧運會期間停靠日本東京,向世人展示葡萄牙歷史和文化。
  • 圖文:鑄就海魂向疆場———海軍大連艦艇學院紀事
    海軍大連艦艇學院每年都要組織學員劃舢舨橫渡渤海海峽。 查春明 攝 7月24日,海軍大連艦艇學院禮堂。學院黨委認為,把一個青年學生培養成一位高素質的海軍指揮官,首先必須夯實學員政治合格的思想基礎。通過開展「藍色工程」教育,打牢理想信念、軍魂意識、獻身精神「三根樁子」。走進傳統課堂:在旅順「萬忠墓」,威海甲午海戰遺址,定海「三總兵」雕像,虎門古炮臺,南沙主權碑等8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前,中華民族的百年屈辱史,一幕幕展現在學員們眼前;雪洗國恥,振興中華的神聖使命感,衝擊學員們的心扉。
  • 從美國海軍重建第一艦隊,解析後川普時代的印太戰略
    為此美國海軍有必要將原本第七艦隊防衛的範圍切成兩半,一是西太平洋地區,仍屬於第七艦隊的勢力範圍之內。第一艦隊方面,未來的作戰範圍則以南中國海到印度洋為主,一南一北全面掌握印太地區的海上樞紐。由此可見,美國對中國的軍事防堵,不會因為拜登上臺執政而有所改變。而且在談及中國時,布瑞斯威特的敵意卻格外激烈。
  • 俄羅斯海軍司令參觀遼寧艦時神情複雜,這背後隱藏有什麼故事?
    2012年9月25日,中國的第一艘航母遼寧艦交付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中國海軍擁有了第一艘航母,這是多麼令人激動人心的事情。當時中國費盡千辛萬苦從烏克蘭拉回來的瓦良格號只完成了70%,但是中國花了10多年的時間測繪、研製、改造,完全依靠自己將這個龐然大物改造成了今天我們看到的遼寧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