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正是青春好揚帆
——海軍工程大學學員隨羅馬尼亞風帆艦訓練見聞
秦昊琛(左一)、翁天豪(右一)和外軍官兵交流。
當身邊沒有經驗豐富的「老班長」——
敢於不斷嘗試,才能激發出自己的潛能
2017年7月1日,翁天豪和秦昊琛從北京登上飛機,經過20多個小時的長途奔波,登上了停靠在瑞典哈爾姆斯塔德的羅馬尼亞海軍「米爾恰」號風帆訓練艦。
「米爾恰」號風帆訓練艦建造於1939年,目前仍作為羅馬尼亞海軍的訓練艦使用。同翁天豪和秦昊琛一起訓練的有許多歐洲國家的學員,他們倆是此次唯一受邀的亞洲國家學員。
盛夏,北歐天氣涼爽。但在機電部門值更的這一天,秦昊琛大汗淋漓。機電艙悶熱異常並充斥著刺鼻的機油味,負責加機油的秦昊琛,每半小時就要為訓練艦加一次油,還要通過讀儀表檢查機器是否在正常工作。加油用5分鐘、讀表用3分鐘、洗手又要3分鐘,再加上來回搬運機油,一整天,秦昊琛像陀螺一樣,根本停不下來。
更讓人緊張的是,這個「調皮」的柴油機還會不時「戲弄」一下秦昊琛。加油時,柴油機的活塞和氣門並沒有停止運作,導致剛加進去的柴油突然噴薄而出,秦昊琛一下子就變成了「墨魚」。他習慣性地像在國內一樣,遇到困難時轉頭向不遠處經驗豐富的老班長求助。
然而此時,不知是周圍人有意躲他還是信任他,剛剛還在身邊轉悠的艦員Tomita不見了。
「或許這是個難得的鍛鍊機會!」秦昊琛沒有選擇等待,而是通過一次次地變成「墨魚」,慢慢摸清了規律,加油也越來越順暢。
這時,Tomita也不知從哪兒冒了出來,對他豎起大拇指,稱他為「Anoutstandingsailor(出色的水手)!」
結束了值更之後,秦昊琛微笑著露出了亮白的牙齒:「我的嘗試換來了『米爾恰』號『心臟』持續有力的跳動,想想就讓人熱血沸騰!」
事後,秦昊琛感觸很深:「其實,解決問題的能力是逼出來的。我們要敢於不斷嘗試,才能激發出自己的潛能,探索到更多不知道的自己。」
羅馬尼亞海軍「米爾恰」號風帆訓練艦。
每一次移動都「驚心動魄」——
比技巧更重要的是挑戰困難的勇氣和信心
在風帆訓練艦上,各國海軍學員們通過搏擊風浪、馳騁海洋,不僅鍛鍊體魄、錘鍊意志,還能培養膽魄、血性和戰鬥精神。
「米爾恰」號一共有3座桅杆,每座桅杆高44米,如同一座巨大的、張開臂膀的「千手觀音」。一座桅杆共分5層帆杆,操作的學員要逐層揚帆,以獲取動力。下面3層帆杆可由外軍學員自行操作,而4層以上因為危險係數較高,出於對外軍學員「照顧」,這裡一直被羅馬尼亞學員「壟斷」。兩名充滿幹勁兒的中國學員一直摩拳擦掌,想體驗「一覽眾山小」的感覺。
一次,「米爾恰」號即將靠岸收帆。「今天誰來爬5層?」值更艦員喊道。
機會來了。「我!」第一次,一個中國面孔站了出來。沒有威亞、沒有安全繩,只戴上一個鎖扣,翁天豪就向上攀爬了。
船的每一次小角度晃動,都會在高聳的桅杆上形成一個巨大的傾斜角,再加上當天並不平靜的海況,使得整座桅杆如鐘擺一樣晃動。柔軟的繩梯因為下面學員的活動而抖動得更加厲害,翁天豪每一次移動都「驚心動魄」。
作為一艘「老齡」風帆訓練艦,「米爾恰」號的繩梯比較垂直,繩梯的踏竿也很狹窄,僅能容下一個前腳掌。
挑戰需要勇氣。爬到大概10層樓高度的第4層帆杆,繩梯越來越陡峭狹窄,往下看,「米爾恰」號變成了大洋中的一葉扁舟,在茫茫的大海中顯得格外渺小。
然而,開弓沒有回頭箭!翁天豪深呼吸後定了定神,一鼓作氣向最高處前行。到達第5層,翁天豪精神高度集中,手緊緊抓住帆杆,腳踩鋼索緩慢挪動,最終到達戰位。扣上安全扣的那一聲脆響,讓他感覺「仿佛徵服了全世界」。
「攀爬桅杆的技巧,就是有一隻手和一隻腳必須抓牢和踩實,這是保證安全的前提,然後另一隻手和腳往上爬。」在和戰友交流時,翁書豪說,「比技巧更重要的,是挑戰困難的勇氣和信心。」
升帆需要大家齊心協力——
同舟共濟綻放出友誼之花
風帆訓練艦上,大部分操作都需要很多人一起配合完成,這樣有助於培養學員的團隊意識、協作精神。
升帆就是一次很好的鍛鍊機會。風帆艦上繩索密布,每個人都需要「精確瞄準」自己負責的那根繩子。升帆程序複雜,只有大家各司其職,整條艦才能像一個精密的儀器一樣正常運轉。
這時,考驗的就是學員們的默契配合。如果有一個人稍微走神,就可能讓剛升上去的帆杆突然下降,造成安全事故。
一到放帆時,秦昊琛和翁天豪就「上躥下跳」,一會兒爬到帆杆最遠的地方解開系風帆的扣子,配合甩帆,一會兒又「蹭蹭蹭」爬下來和其他學員一起升帆杆。
每當向戰友講起這段經歷,秦昊琛自豪之情溢於言表:「正是全體艦員無數次的團結協作,『米爾恰』號才能一次又一次地揚帆遠航。」
有了這種同舟共濟的經歷,多國海軍學員才能在同一艘艦上一起生活訓練,並不時綻放出友誼之花。
2017年8月1日,聽說是中國人民解放軍90歲生日,艦員和各國學員紛紛走過來與翁天豪和秦昊琛握手擁抱。他們被一片「Happybirthday」的祝賀聲包圍,艦上的廚師搬出了早已準備好的大蛋糕。儘管身處異國,但兩名中國海軍學員被這群不同膚色、不同信仰的外籍學員、艦員最真摯的語言和行動溫暖著。
當天,翁天豪就此進行了一次題為「加強中歐合作,維護世界和平」的演講,並在晚餐時播放了中國人民解放軍徵兵視頻、中國海軍遠洋訓練視頻、海軍工程大學宣傳視頻。視頻中,解放軍整齊的隊列、頑強的作風、嶄新的裝備令外軍學員眼前一亮。
在「米爾恰」號上,兩名中國海軍學員就像兩張漂洋過海的「名片」,在乘風破浪中不斷傳播著中國海軍的理念與特色,更新著外國學員腦海中對中國的了解,展示著中國海軍學員的青春風採。(張敏敏、陳澤生、熊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