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開版納許久,陸陸續續整理在哪兒拍到的植物。倒有種時光倒回的感覺,時間啊,是最琢磨不透的東西。不曉得這時鐘花知不知道,興許知道,不然也就不會浪得虛名了。
每次看到在野外拍的植物,仿佛又回到了那一天那一個地方。記憶像照片一樣定格,我們總在追逐或者虛度著光陰。倒應該好好想一想,如何將她們留下來呢。
於是便給自己定了個每日一更的任務,因為這樣,當我回過頭去看的時候。我能看見過去的我為今天的我留下了什麼東西,不然,我是如何也找不到她,如何也與她說不上話呢。
記錄,或許是存在過的一種很好的方式,我對自己說。既然來了這個世界,那總得留下些什麼吧,時間,有去無回的一場旅行。
於是記憶又帶我回到拍攝時鐘花的時候,我蹲在時鐘花旁邊拍攝著這個我連科名都猜不透的植物。然後小夥伴發現了我,把我叫上園車,這麼長的路,你怎麼走路呢?來,上車。
可是這麼美的路,為什麼不走路呢。在版納植物園當志願者的日子很開心,大概是我們這些窮學生最喜歡的旅行方式。幫忙做做表格,然後門票免了,還能免費坐植物園的園車。順便偷點時間,偷拍幾張植物。
關於時鐘花的身世之謎,我也不太清楚了。第一眼,看模樣,我猜了個錦葵科。是奴家孤陋寡聞了。昨天師兄說好像是梧桐科的,再然後還看到有說西番蓮科的。查了一些文獻,有說時鐘花科的,就先以這個為準吧。
文獻說,在廣州華南植物園有一種會報時的花。每天早上7~8時,幾乎所有的花朵都綻放,午後1-2時,花朵即閉合。就像古語所說的「花開花落自有時」,非常神奇!這種花叫作黃時鐘花。
原產西印度群島和墨西哥,每朵花開至午後即凋謝,多在春至夏季開花,花期長達數月。怕寒冷,冬季北方盆栽的要進溫室,南方地栽也要用塑料薄膜遮蓋防寒。
時鐘花為什麼會按時開放呢?據植物園專家解釋,這種花具有生物鐘,生物鐘是在長期進化過程中為適應環境變化而形成的,也是基因控制的遺傳性狀。
時鐘花的生物鐘調節著它的生理機能並控制著開花時間,所以人們就能看到它的花每天定時開合了。
時鐘花的花開花謝非常有規律。雖然每天開花時間很短,通常不會超過五六個小時,但其連續花期卻長達數月,條件適直的地方甚至可以天天開,日日謝,終年不止。
有意思的是,它的花幾乎同開同謝,奇特無比。有礎究表明,時鐘花的開花規律與日照、溫度的變化密切相關,同時受內在時鐘酶的控制,這種酶調節著時鐘花的生理機能並控制著開花時間。
日出後,隨氣溫逐漸升高,酶的活性(催化能力)相應增強,因而促進了花朵的開放,當氣溫上升到一定程度,即達到酶活性的臨界點時,酶的活性減弱,花朵也就自然凋謝了。
經觀察,時鐘花開花所需的溫度在18℃~20℃,凋謝時溫度在28℃~32℃。晴天常在上午9~11時開放,下午3-4時謝落。
陰天午間12時左右開放,下午5-6時謝落;若氣溫較低,則花朵開放時間常要延遲到下午3時,且只是「迎風戶半開」而已。若逢陰天,花朵會遲至夜間才凋,有時甚至第二天早晨方謝。
看完文獻,知道了時鐘花的小秘密。我想大概每個植物都有等待我們發現的小秘密呢。只是發現時鐘花沒有那麼神秘了,她也沒那麼懂時間,但她懂得看天氣調整自己的開花狀態。
這或許就是一種對生活的妥協吧,有時候執意追逐。反而會很累,倒不如隨遇而安。然後一切就都舒暢了,一如我自己寫的卻被打回來的推薦詞。但我還是覺得,真實的,樸素的,才是喜聞樂見的。
莫名被推上年度人物,望著眼前競選的20多號大人物。心中暗自揣測,這都是何方妖孽,不知都有些啥來頭。於是打探一番,有哥倫比亞留學歸來的,有發過幾篇SCI的,有拿過校長獎學金的,有各種主席會長的。不覺有一絲雞立鶴群的感覺,我什麼都沒有,於是給自己定義,我,一個扎進泥土裡的草根學渣。大學四年,把所有時間砸給了七個字,我的專業,中藥資源與開發。日復一日,拍攝記錄整理著學校和山裡面的這些植物精靈們於公眾號植物遊記中。因為她們,我的大學四年,沒有白學。因為我,她們沒有白活。有人問,你特意報藥大的嗎?不是啊,我前面填了清華北大,沒看上我,只有藥大要我,我就來了。那你特意報的中藥資源與開發嗎?啥呀,剛到藥大取分線,調劑的。那你還那麼喜歡這個專業? 那還能咋滴,嫁雞隨雞,嫁狗隨狗,就喜歡唄。只是後面愛到骨子裡,發現自己上錯花轎嫁對郎了。
參考文獻:
(1)像鐘錶一樣準確的報時花 廣州 張鈞和
(2)花開花謝的時鐘花 福建 陳有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