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人生 | Woody Allen

2021-02-25 湖南師範大學圖書館

被稱為「美國電影界唯一的知識分子」的woody今年就84嵗了,但仍在以驚人的創造力一年一部地保持著創作。自1969年《傻瓜入獄記》到2019年《紐約的一個雨天》從影50餘年,隨之誕生了50餘部電影作品。不難想像,如果他能活到2069年,興許真的會有第100部作品問世。在這50多部作品之中,大多中規中矩,但也偶有讓人印象深刻甚至以「反好萊塢」的姿態走進主流視野的佳作(《午夜巴黎》《Annie Hall》等),它們反映出藝術家一貫的創作心理定勢和獨特的視角之下對現代社會的觀察和描繪。「後歷史的藝術氛圍會讓藝術轉向人性的目的」(阿瑟·丹託語)乍看之下輕鬆詼諧的戲劇往往高明地講述著關於認同危機、疏離感、獵奇心……嚴肅的討論。讓我們從他的幾部代表作品入手,試著去走進這位20嵗和現在長得一模樣的藝術家黑框眼鏡後面那雙眼睛裡灰色但也閃爍著溫情的世界裡去吧。

《Annie Hall》(1977),Woody目前為止最廣為人知的作品之一,不論是他在片中塑造出的中產知識分子Singer形象(深厚哲學知識背景、虛無主義價值傾向、神經質、偏執、糾結、喋喋不休、性飢渴),還是主人公時常從電影的角色中出離,攔住行人或是對著鏡頭或是面對著屏幕的我們發出評論的藝術風格,甚至是片中Diane Keaton驚豔的中性化穿著的都在我們心中留下了不可磨滅的記憶。這部討論現代化都市裡兩性關係的作品也奠定了Woody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裡的創作主題和導向。

電影講述了喜劇演員Singer和夢想成為歌手的Annie在一次打網球中相遇後,感情迅速升溫,相互迷戀,相愛,到最後關係破裂難以為繼,總共電光火石的幾個月之間的故事,最後一切都回到原點,就像「彈珠機」遊戲裡彈射出的鋼珠,彈射、激烈地碰撞、然後又不可避免地落入終點的黑洞,一切都回到原位一樣,似乎什麼都沒發生過。

這樣的相似的故事情節和人物設定其實早在1972年的《Play it again,Sam》(呆頭鵝)裡有所涉及,也在其之後的《Manhattan》(《曼哈頓》1979)《Deconstruction Harry》(《解構愛情狂》1997)等中得到了延續。片中角色往往心靈脆弱求助於心理醫生,不顧傳統道德觀念束縛,有時交往對象是和17嵗的未成年人,有時是好友的伴侶。他們自相矛盾(一面誇誇其談鴿子那樣相守一生的愛情,一面又難以保持對戀人的忠誠),一直在獵奇、體驗新鮮而又容易厭倦 ,這或許就是Woody所理解的現代人的愛情。

《Manhattan》中的艾薩克是這樣,《Annie Hall》中的Annie同樣也是這樣,在拒絕Siger之後短暫地和新情人Tony在洛杉磯生活了幾個月又回到了紐約,這瞬息萬變的世界中心——交織著繁華、豔麗和空洞的城市。是啊他們從不需要毒品,因為紐約就是毒品。那裡光鮮亮麗,有電影、音樂、無數的可能性和今天晚上的性伴侶,他們都上了紐約的癮「永遠無法離開紐約生活下去」。

一次次奔向新的短暫的戀愛關係又一次次陷入性交後的空虛,然後愈加失去安全感和對人的信任。Singer和Annie相遇的第一個下午,兩人故作談論藝術,心中真實盤算著的確是如何把對方搞到床上。電影中通過表述真實想法的字幕表達出了這一矛盾。

片尾兩人在紐約偶然再會,然後相擁、告別、走出畫面回到自己的生活之中,只剩一如既往的紐約,密集的車流和行色匆忙的人們。

「I have hyperactive imagination.My mind tends to jump around a little .I have some trouble between fantasy and reality.」

(「我有超乎常人的想像力,我的意念常常會跳出來,我對幻想和現實之間有認知上的問題。」)

從《呆頭鵝》到《Annie Hall》到具有懸疑犯罪色彩的《曼哈頓謀殺疑案》(1993),這種圍繞現代中產階級知識分子兩性關係的討論一直都是Woody從70年代到新千年的《Mtach Point》(2005)的基調,電影中由Woody本人扮演的主人公性格都大同小異,也深受認同焦慮的陰影籠罩,關於其在美國「種族大熔爐」環境浸潤下不純粹的猶太族身份,知識分子理想和現實之間的尖銳衝突都折射出Woody本人的價值取向和道德觀念。深處現實和幻想斷層的之間,創作成為了自己「抵禦無常的避難所」(薩特語)。

這在1997年具有頭自傳性質的作品《Deconstruction Harry》(《解構愛情狂》)之中得到了最貼切的表達,這也是其作品中喜劇外殼和嚴肅主題結合最成功的作品之一。片中的作家Harry,從來沒有過穩定和諧的愛情生活,每一段交往中都充斥著背叛,亂倫和肉體買賣。Harry選擇將之事無巨細地將之寫入自己的小説中。類似的還有《Annie Hall》裡將經歷寫成劇本的Singer。

Harry與其說是創作,不如説是在一次次的寫作之中完成對自己混亂扭曲的不道德愛情關係的逃避,從而實現了現實生活穩定性的維繫。最終Harry也受到了情人的拋棄,這也促成了他在現實生活中對虛構幻想世界的又一次擁抱,他筆下的角色一一現身為他加冕,藝術家想像和現實之間的矛盾又一次被化解。縱使這樣的角色很難激起同情,但這樣的結局卻難以讓人不感受到來自自己想像世界的溫情。

這感動和憧憬最早能夠在《呆頭鵝》裡深陷在座椅中著迷於《卡薩布蘭卡》的Allan的眼中看到,相同的眼神也出現在13年後的《開羅紫玫瑰》(1985)Cecilia的眼睛裡。我們再把時間往後撥26年《午夜巴黎》(2011)中在「爵士時代」的文學藝術中流連忘返的吉爾又何嘗不是這樣一個角色呢。

然而幻想終究是幻想,我們也終究無法擺脫現實世界的「地心引力」,不論是最終選被現實欺騙冷落的Cecilia,還是決心返回現實世界在巴黎開啟一段嶄新旅程的吉爾,不都曾在那完美的夢境裡起舞過嗎。而現在,在電影中忘掉現實中貧乏無力的自己,忘掉傷痛,忘掉周遭一切煩惱的我們,不也是借著一部部電影做著那完美無瑕夢嗎。

「我不想再討論什麼是真實什麼是虛幻.

   人生苦短,何必深究生命,

   讓我們生活吧。」

新千年的Woody慢慢從鏡頭前的演員身份中退去,專心執掌著鏡頭,題材也變得越來越多元化,新作不説讓人眼前一亮,也幾乎從沒讓人失望過。不論是懸疑犯罪題材的《獨家新聞》(2006)、向Dostoevsky致敬的《賽末點》(2005),還是走出紐約,聲名大作的「城市系列」(《午夜巴黎》《午夜巴塞隆納》《愛在羅馬》)都是非常不錯的作品。它們寬容了帶著不同目的去欣賞電影的我們,不論你是百無聊賴想要打發時間,或是帶著學術精神打開他的電影,往往都能得到你想要的東西。而就算心不在焉,至少也能收穫到那迷人的景色和音樂,浪漫悠悠的迷情巴黎,絢麗璀璨的曼哈頓……

話說回來,一場僅僅一個半小時的夢境,還有什麼不做的理由呢?

相關焦點

  • 伍迪·艾倫(Woody Allen)
    拍電影並非我生活的終極形態。」「我最大的遺憾是我沒能完成學業。我後悔自己沒能有個更嚴肅的人生,我開始拍的那些電影都太娛樂了。我希望成為英格瑪·伯格曼。」《愛與罪》關於人生哲學「我覺得人生可以分為恐怖的和可悲的兩種。恐怖就比如得了絕症啊,成了瞎子啊或者殘廢了什麼的。我不知道他們是怎樣熬過一生的,我無法想像。因此,當你在度過這一生時,應該慶幸你是個可悲的人。能成為一個可悲的人說明你非常幸運。」
  • Woody Allen的城市情書
    我的天吶,能在唐人街不迷路就夠不易的了」總有人說他的每一部電影都是一部哲學書,或者就叫做伍迪艾倫的哲學,關於人生、關於人生中的性與愛。也許你看過《咖啡公社》,畢竟它在知乎上已經能獨當一面了,可我看的第一部也是我最喜歡的一部卻是《賽末點》,果然他用電影給每個人都貼了不一樣的標籤。總有人發問:王家衛和Woody Allen是不是很像啊?
  • 我終於見到Woody Allen真人了!!!
    愛Woody Allen電影的人都知道,爵士樂是他最愛的BGM。他曾經在56街的Michael’s Pub裡業餘演出了25年,直到這家Pub倒閉;接著就轉去76街的Café Carlyle繼續演奏爵士樂。
  • Woody Allen|He's a Genius, so?
    About him伍迪·艾倫伍迪·艾倫(Woody Allen,1935- ),美國著名電影導演、編劇、演員、音樂家、作家和戲劇家。自一九六五年以來,平均每年至少推出一部電影,多為自編自導自演的喜劇作品。創作靈感多來自文學、哲學、心理學和電影歷史,還有他的猶太人身份。
  • Woody Allen│狗血、亂倫的婚姻史
    今天來點不一樣的,「爆料好萊塢著名導演Woody Allen(伍迪·艾倫)的狗血亂倫婚姻史」,簡直都能拍部電影!首先在爆料之前,先來介紹下這位著名的導演。▼Woody Allen今年已81歲高齡的Woody Allen是美國的電影導演、編劇、演員、喜劇演員、作家、音樂家與劇作家。他導演的電影範疇橫跨戲劇、脫線性喜劇,也很具有個人獨特風格。
  • allen爆漫步哥臺前幕後亊件,稱讚漫步哥!
    諾米妙菱直播間ID:10293584最近幾天,allen連續兩天開直播,聊了很多臺前幕後的事情,還聊了很多關於自己知道的,虎牙大哥的一些事情。allen在第一天開直播聊漫步哥的時候表示,自己俱樂部開業發了一個朋友圈,上百個人給自己點讚,而所有人當中只有漫步哥給自己送禮一個花籃過來。
  • 神豪allen開播,細數陳年往事.爆料各種內幕.
    諾米妙菱直播間ID:10293584神豪allen,是一位在17-18年間,消費2000-3000餘萬的神豪大哥。現在很多新粉絲可能並不是很熟悉,但是在當年也是響噹噹的人物。導演了不少劇本,支持了很多主播。
  • 神豪allen深夜八卦,爆老王真表面兄弟,血色牛逼,君子哥現金流,以及童子問題.
    昨晚,許久沒開播聊天的allen深夜開播聊了最近虎牙的一些事情,在聊到畫心最近狀態不行的時候,allen表示畫心就是年齡上去了,不吃香了,但是自己線下見過畫心,人長的確實還不錯的,長得還高。聊到表面兄弟三人的時候,allen單點了老王的名字,表示老王真表面兄弟,自己有一次去重慶,老王看到了自己的朋友圈給自己發信息說請自己吃飯,後來自己在重慶三四天,再也沒收到老王的消息,最後發現老王跑去和沐瑩瑩吃飯了。
  • 《你自己與你所有》請問坊間有無韓國woody的說法?
    就大概因為每次微博分享都tag[偷笑](不要臉偷笑)在看了之後,獨自在海邊,克萊爾的相機之後終於get了這位導演,無論是歐洲陰冷的的小鎮,坎城海邊還是首爾小酒館,都特麼該死的逼格兒高的一逼,就所以,這對話,這語速,這配樂,這三觀,這御用男女主,請問坊間有無韓國woody 的說法?又或者哪位有興趣探討?(日常get不到姜文)
  • 奧斯卡最佳動畫電影之一,《玩具總動員4》影評
    而此時邦尼一家決定在開學前來一場駕車旅行,於是邦尼便將叉奇在內的許多心愛玩具帶在了身上,而將叉奇留在身邊,成為邦尼重要的玩具,成了woody最主要的任務。,答案也因人而異,例如woody曾經認為,因為腳底被主人寫上主人的名字,所以他就是玩具,或者是其他玩具曾經認為,因為商場裡有成千上萬個一模一樣的玩具,所以他只是個玩具。
  • Allen為你讀詩:Invitus《不可徵服》
    無意中瀏覽到電影《成事在人》,了解了一首激勵曼德拉的詩。這首詩在曼德拉被囚禁的27年裡,支撐並激勵他堅持。
  • 【挖掘機】allen化身挖掘機,全平臺挖主播!汪總秘密建立了公會?【王老吉】王老吉代言人,大事件廣告上架!
    後來,allen把挖掘機開到了JV公會,當場詢問主播,是否認識汪汪汪汪。表示自己公會幕後的老闆是汪汪汪汪。
  • 奧斯卡最佳電影之一《玩具總動員4》中,「發聲器」象徵著什麼?
    回顧玩具總動員系列,兩位主角woody和巴斯光年同樣都是有內置發聲器的玩具,而巴斯光年在這一集裡把發聲器所說的話誤會成了為「內心的聲音」,也鬧出了不少的笑話,所以我們就聊聊發聲器在電影裡面所代表的是什麼象徵?
  • Giant of Afrobeat@Tony Allen
    對於自己的經驗,Tony Allen談到,「打鼓是一件需要全身心投入的事情,你的四肢都要參與進去,只有少數爵士鼓手會這麼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