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榮發:從木匠的孩子到亞洲航運大王 傳奇背後的商業秘密

2021-02-14 品牌故事頻道

生於臺灣港口城市基隆的張榮發從小在海邊長大,在基隆,幾乎家家都討海為生-不是捕魚,就是上商船。張榮發的父親只是船上的木匠,薪水微薄且常年都待在船上,家境非常清苦。然而,張榮發並不屈折於困扼的環境。他自小就決心絕對不會甘於現狀,有著一般人想都不敢想的夢。

張榮發18歲時,他的父親因第二次世界大戰被日本徵召入伍而死於海難,7個子女全依賴寡母撫養。然而,張榮發表現出不屈服、不低頭的骨氣,靠著打工掙學費的他從臺北商業職業學校畢業後,就跑到海運公司當了一名小職員。

年輕時的張榮發

少年氣盛的張榮發勤奮學習,努力工作,從最早當事務員,一步步升為事務長、二副、大副,最後升級考到航長執照。這些坎坷的經歷,對張榮發日後事業的發展起著重要的作用。

年輕的時起,張榮發的最大願望是能擁有一條自己的船。60年代初,張榮發抓住臺灣經濟起飛的機會,創辦了長榮海運。當時的他只有一艘舊船,而且一開始就跑其他人不敢跑的中東線。當時中東航線並不熱門,有人好意勸他,不要開這個航線,因為遠東運費同盟的船舶公司已準備聯合對付新加入的公司。可張榮發不信這個邪,堅持一定要開。


張榮發的長榮海運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之初,僅以一艘二十年船齡的雜貨船刻苦經營,從他的第一條航線「中東航線」起,就開始挑戰當時把持著海運業運輸龍頭的「運費同盟」,挑起了海運的價格戰。創業時的種種挫折,反而激發出張榮發更大的戰鬥意志。


長榮海運第一次的首航就碰到了無貨可載,船隻故障等等的事件發生,但是由於他本人的不屈不撓的精神,加上日本的「丸紅商社」慧眼識英雄,不斷給長榮資金上的幫助,這才使得長榮一步步的站穩腳步,而在這段期間張榮發意識到「定期化航線」的重要性,因此致力於其發展,並且開始不斷的擴充船隊。而且,長榮海運始終提供完善的運輸服務品質,漸漸獲得貨主的肯定與支持。

70年代末是世界航運的黃金時期,西方發達國家紛紛建造快速、經濟、安全的貨櫃輪船。為趕上世界潮流,張榮發決定發展貨櫃。1975年,長榮海運公司的第一艘貨櫃船下水,首次遠航臺灣至美國東海岸的定期航線。正當石油危機衝擊全球,海運市場銳減之際,長榮海運卻以周全的準備,正式開闢遠東-美國東岸全貨櫃定期航線的先河。

隨後的十六年裡,張榮發憑著不服輸與信用第一的個性,不斷擴充自己的海運版圖。許多長榮的顧客都知道張榮發是一個決定了就不再改變的人,這樣的生意人誰不想跟他做生意呢。


1984年7月,長榮海運更開闢了史無前例的環球東、西雙向全貨櫃定期航線,奠定長榮在全球貨櫃船業務的領先地位,其船隊規模此後一直居於全球貨櫃船隊之首。而張榮發更是全球第一位挑戰全世界最強悍的遠歐運費同盟,切入大西洋航線的船公司負責人。

就是這種勇於突破、開創新局的企圖,讓張榮發個人和公司能夠從默默無聞,發展至今日擁有了國際級地位。這股勇氣的背後,隱藏的是一份智慧。

張榮發在制定公司制度、與客戶往來都遵守著他做人的簡單原則。他的女兒張淑華提起,他父親較少管他們的學業,卻常告訴他們要心存忠厚,永遠記得人家對你好,對人不可尖酸刻薄,不可背後說人閒話的做人道理。同時,張榮發很注重建立良好的工作氛圍,加強職員對公司的向心力,一起合作把事情做好。

常說:「要給員工愉快的工作環境,讓他們一想到要來上班,要與某人協調事情,就很高興。」他也非常關心員工的心理,在過去船公司稱船員是「水手」、「下手」,是等級分明的稱呼。在長榮的企業則一律改稱管輪機的為「輪機員」,工友是「用務員」,讓每個人都擁有平等的稱號。因此,張榮發的管理心得就是尊重每個人的自尊心。

隨時體會員工需求,這是長榮集團讓自己的員工保持充足活力的秘訣。在過去,有些長榮職員習慣在下午四、五點去買麵包吃,張榮發常常在電梯內看到職員手拿著麵包,知道員工有這方面的需求。於是他找來總務部,要他們去挑一家麵包廠,還親自試吃,由公司直接供應熱呼呼的麵包給員工。


從此,每天下午「麵包時間」,成了長榮的特色。我們看到,對外有正確的發展戰略,對內有人性化和高效率的管理體系,這使得張榮發在世界上贏得了「船王」的美譽。

 


成功不是一蹴而就,也不是一勞永逸,而應是一種持續的發展力。不間斷地讀書是張榮發從年輕及養成的習慣,就算已成為海洋之王,他也一定不會漏掉最新有關海洋的書籍。在日常生活中,張榮發常保持好奇心,發掘問題,而且每晚一定讀書到十二點才睡覺。

有一次去日本,在東京通往大阪的新幹線上,同行的人都在睡覺,只有張榮發一個人望著窗外,分析日本大建築物設計的優劣,與他心中的新辦公大樓藍圖比較。

海洋給了張榮發不安分的性格,這種不安分使他不斷地尋找新的挑戰。在海運起家後,80年代的長榮便逐漸擴大經營範圍,向旅館、房地產、鋼鐵等領域發展。很快,長榮集團對航運業的經營已形成「一條龍」網絡,還開闢了航天科技、重工、造船、貨櫃、碼頭服務、餐飲服務及酒店業等實體。


成為了舉世文明的船王之後,鬥志昂揚的張榮發又給了臺灣一個世界級的夢想,要在航空運輸領域為臺灣爭一口氣。1988年9月借著自己的海運事業在世界所奠定的根基,張榮發又大膽的一手創立了臺灣第一家民營的國際航空公司——長榮航空。

經營海運業一樣,過去只要是訂造新船,張榮發均親自參與船舶的設計。秉持著認真踏實、努力學習的精神,雖貴為全球最大輪船公司老闆,但在創立航空公司的過程中,為了購買飛機的計劃前往美國波音公司參觀時,張榮發也是仔細聆聽波音公司的工程師解說各項飛機引擎構造及功用。


張榮發的關注投入,令美國人佩服,他們還笑著問他:「總裁是否有意開飛機製造公司了」?由此可知張榮發認真研究的精神,真的是與眾不同。品牌初創時,臺灣長榮航空只有兩架飛機,但在短短的幾年時間內,如今的長榮航空的航點遍及歐、美、亞、澳4大洲。 

長榮是進大陸較早的臺灣大型集團,1994年,在臺灣當局允許航運業赴大陸投資及經營碼頭業務後,張榮發旗下的長榮、立榮兩家海運公司聞風而動,投巨資8000萬美元在上海、青島、廣州等地經營貨櫃集散場及碼頭業務,這在當時是臺灣服務業中對大陸投資規模最大的一筆。


儘管由於臺灣政策的限制,長榮集團進入大陸並不順暢,但長榮近幾年的準備動作十分積極,努力尋求與大陸航空業者的合作;同時,長榮海運在大陸主要城市設立了多家合資公司,形成了自己的網絡。


張榮發深知大陸市場對長榮集團的重要性,一直堅持「兩岸人民都是中國人」,希望臺當局加緊展開兩岸復談事宜,儘早全面開放「三通」。

臺灣著名企業家張榮發沒有顯赫的家世與學歷,用短短17年便創立了世界最大的貨櫃船隊,躍居為世界貨櫃船王,更建立了臺灣第一家國際民營航空公司。其人生哲學之一就是「柳樹管理法」。張榮發認為,成功的人應像柳樹一樣,愈壯大枝葉就愈下垂、愈謙虛,愈不能忘本,還要有感恩和回饋社會的心。「柳樹」這個象徵不但是張榮發的自我管理,也是治人之道。他建立起了著名的「長榮管理模式」,以和諧為重,激勵員工的進取心、自信心、和誠實心,進而達到「共榮」、「分享」的團隊目標。

促進兩岸關係方面,臺灣商業巨子張榮發功不可沒。曾是李登輝好友的他在1999年7月李登輝發表「兩國論」之後,與其在兩岸問題上翻臉,兩位「老友」由親密走向決裂,就是因為李登輝不支持直航政策。2000年陳水扁當選後,張榮發第一次感到直航指日可待,卻再一次希望破滅!


2002年2月,張榮發宣布請辭臺灣政府的資政一職,再次成為主張兩岸直航最鮮明的臺商。投下無數的金錢、精力,與親密的朋友反目,與支持的政治人物翻臉,由綠轉藍,張榮發為的就是直航這一天。2008年12月15日這一天,他的夢想實現了。


臺灣商界大佬張榮發於今年1月20日去世之後,他的兩房妻兒權力之爭進入白熱化,也是這位智慧的老者生前少有的疏漏所致。536億的遺產到底由誰繼承我們無從得知,但我們必須點讚的是:在全球多個機構評選出的世界10大最安全航空公司名單裡,臺灣的長榮航空公司都榜上有名。而當我們乘坐長榮航空飛機赴臺灣旅遊,當我們享受著有長榮航運送來的新鮮臺灣水果,我們不能忘記這位著名臺商張榮發老先生的貢獻。


相關焦點

  • 「海上皇帝」張榮發,500億留給私生子,正妻兒子上演奪權大戰
    自小就傲氣的張榮發不願意向生活妥協,在臺北商業職業學校用功讀書,想要開闢一片屬於自己的天地。畢業後,張榮發去了一家海運公司打工,一方面是為了掙錢,另一面是為了學會人際交往和積累人脈。在最早的時候,他當事務員,後來憑藉自己的努力一步步升為理貨員、二副、大副,最後考到了船長執照。
  • 張榮發遺囑不是廢紙!法院裁定有效!長榮海運將何去何從?!|...
    航運界網近日消息,長榮集團已故總裁張榮發生前立下的秘密遺囑,被法院裁定有效!遺囑中指定由四子張國煒接任長榮集團總裁、單獨繼承140億元財產,三子張國政提起遺囑無效之訴,臺北地院審理後認定遺囑有效,3月16日判張國政敗訴,可上訴。
  • 張榮發:真性情的海上之王
    62歲的張榮發創立了長榮航空,正式跨足海空運,企業版圖橫跨海運、空運、物流業和飯店業,被稱為「世界貨櫃航運之王」和「海上皇帝」。張榮發說,長榮歷史上經歷了四次重要的突圍。1968年長榮成立之後,航運市場近洋航線已經十分密集,長榮便打算向遠洋拓展。長榮以一艘老舊船開始了「遠東——中東」的遠洋定期航線。
  • 傳奇人物張榮發去世後,遺產爭奪戰進入高潮!
    傳奇人物張榮發去世後其兩子圍繞臺灣長榮集團遺產的爭奪戰進入了高潮!3月15日,張榮髮長子張國華控制的長榮國際公司發布公告,要求長榮集團旗下各公司須匯報至長榮國際。這一決定引發張榮發四子張國煒一方反彈,後者於16日聲明稱,這一舉動試圖將長榮集團的管理權從總部移至長榮國際公司,同時以遺囑受益人身份要求全面清查長榮在海外的資產帳務,目標直指註冊在巴拿馬的長榮國際。長榮集團由張榮發於1968年創立,最初由一艘舊貨船起家,如今已經成為擁有海運、航空、地產、物流、酒店、文化和消費品等多個產業的綜合性集團,張榮發在業內也有了船王稱號。
  • 張榮發遺囑曝光 ,你們最愛看的豪門恩怨來了
    臺灣長榮集團創辦人張榮發年前辭世,遺囑昨日曝光,意外又引發了紛爭,今天,呆丸君就來和大家八一八,「長榮豪門」的那些事兒。呆丸君先跟大家科普一下張榮發的傳奇人生。 張榮發祖籍澎湖,1927年10月6日出生在蘇澳,沒有顯赫家世。17歲那年,他進入日本船公司並由基層管艙員做起,憑苦讀轉型為航海技術人員,後來自修考上三副,做到大副。
  • 航運帝國「宮鬥記」:眾子奪嫡,家族事業難續?
    正所謂人生如戲
  • 航運家族掌門人去世,眾子奪嫡、家族事業陷入危機,如何守住一代財富?
    本劇的主角,張國煒,是航運帝國(長榮集團)掌門人張榮發的私生子。掌門人辭世後,一份極其「偏心」的遺囑,不僅將私生子張國煒推上風口浪尖,還將整個家族大業置於危險之中! 下文將詳細介紹張榮發家族「失衡」的傳承引發的豪門風暴,以及財富傳承中的「痛點」和解決方案。 長榮集團掌門人張榮發是第一代創富者,他並非生於條件優越的家庭,而是過著艱辛的「草根」生活。
  • 世界船王張榮發遺囑曝光:560億身家全給了二房,資產傳承問題再現
    2月18日,1月20日離世的臺灣著名企業家張榮發的親筆遺囑被曝光。    這位曾被稱為是「海上皇帝」的大企業家,將自己的全部財產,以及整個家族王國的未來,都留給了才「轉正」1年多的二房,而大房諸多子女,不但未在其遺囑中得到分文,更甚至連名字都未有被提及,仿佛他們都不是自家人。一場驚動臺灣各界的家族紛爭由此而起。
  • 《美國商業大亨傳奇》時勢造英雄——美國商業大亨傳奇
    最近看了紀錄片《美國商業大亨傳奇》,其中講述了美國南北戰爭之後,美國走上了高速發展的快車道,期間出現了一個個構建自己財富帝國的商業大亨,他們是:雖然範德比爾特的帆駁船航運做的很成功,他還是時刻關注著任何出現的變化和機會。他很快就在輪船中看到了他的未來。於是他將船隊賣掉,去給別人打工。原因是,他想去別人的公司學習蒸汽船業務。1818年,範德比爾特加入了吉本斯航運公司,為託馬斯·吉本斯工作,擔任一搜叫「斯託廷格」蒸汽船的船長,潛心學習蒸汽船技術。範德比爾特為吉本斯工作到1828年,之後成立了自己的蒸汽船航運公司。
  • 張榮發遺囑曝光,次子張國煒升任長榮總裁
    張榮發與大房張林金枝育有張國華、張國明、張國政三子及女兒張淑華,張淑華去年過世;張國煒是二房李玉美獨子。張林金枝2013年過世,來年張榮發即和李玉美登記結婚扶正。張榮發上月過世,按照他於遺囑內容交代不發訃聞,家屬雖設置追思會堂,不過未辦告別式;據了解,張榮發已於上周末出殯,火化後低調安葬三峽家族墓園,僅親人參加。
  • 航運豪門長榮集團的遺產風波,家族創始人如何傳承一代財富?
    他就是航運帝國(長榮集團)掌門人張榮發的私生子,為了2個空姐,失去了4000億新臺幣帝國,所以人稱「最痴情太子爺」。而集團這邊,一把年紀的張榮發,對交接棒的傳遞並不滿意。2009年,張國煒重回長榮航空,又被張榮發趕去基層歷練,這讓張國煒對集團的基層運作更加熟悉,也展現出了自己的管理才華。張榮發也看到了他的才華,讓他接過了長榮航空董事長一職。
  • 從打工仔到「貨櫃大王」:衝到世界第一,讓韓國退出貨櫃行業
    到現在中集集團市值過千億,成為具備世界級地位的中國企業,總裁麥伯良也入選成為「2019福布斯中國企業跨國經營傑出領導人」。自2010年起,麥伯良的年薪已經超過500萬元,2012年中集集團年報顯示麥伯良2011年年薪為957.74萬元,2012年年薪998萬元。因為多次蟬聯上市央企CEO年薪榜首,麥伯良除了"貨櫃大王"的稱號,還被網友稱為「打工皇帝"。
  • 亞洲大亨陳永栽博士的商業傳奇!
    陳永栽的商業傳奇,引來好多人好奇,也是研究華商的一個重要案例。陳永栽非常喜歡《老子》、《論語》、《易經》、《三國演義》、《孫子兵法》等中文古籍,《老子·五十八章》中「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放在陳永栽心目中,就變成一句:「勝敗乃兵家常事。機會與風險同在,危機中蘊含無數商機。」
  • 張榮發遺產曝光 從千億縮水至200億
    根據《上報》引述熟悉張榮發家族的財務人士說法,經過清點後,張榮發身後留下的現金約6000萬;而包括長榮海運、長榮航空、長榮國際儲運、長榮國際等4家公司股票,估計市值約63億;再加上依照公告現值計算的全臺各地房地產約3億多元,合計國內遺產約為68億。國外遺產部分,根據張榮發遺囑執行人、長榮大掌柜柯麗卿提供的財產清冊顯示,約僅有130億。
  • 【航運傳奇】爵士船王包玉剛
    初到香港時,包玉剛成立了一家進出口公司,規模不大,獲利甚微。工作之餘,包玉剛喜歡到維多利亞港看大海。看著來往穿梭的船舶,仿佛回到了家鄉寧波。不久,他提出了做海運的想法。母親勸他,「行船跑馬三分險」,搞海運等於把全部資產都當成了賭注,稍有不慎,就會破產。父親勸他「不熟不做」,香港的航運業已經十分發達,競爭相當激烈,而包玉剛對航運完全是門外漢,憑什麼經營航運?
  • 《美國商業大亨傳奇》美國商業傳奇大亨觀後總結
    這部《美國商業大亨傳奇》紀錄片,原名直譯應該是——「是誰建造了美國」,講述了五位劃時代的商業巨頭的故事——鐵路巨頭範德比爾特,石油大王洛克菲勒,鋼鐵大王卡內基,金融寡頭摩根,一代車王亨利福特。他們的故事中有很多值得思考的地方。該紀錄片內容:鐵路帝國:範德比爾特「If they want a war,I』ll give them a war.」。由輪船起家後又投資鐵路。
  • 長榮公告 張國煒律師批不符張榮發遺囑
    長榮大房二房爭產再衍爭議,張國煒的律師宋耀明今天指出,長榮國際公司昨天發布公告「長榮集團島內外各公司須陳報至長榮國際公司事項」,此舉等於將過去張榮發先生在世時設立之長榮集團管理總部,移到長榮國際公司運作,不符張榮發的遺囑。
  • 【集運】長榮集團總裁張榮發遺囑曝光:二房升總裁 大房不滿 航運界
    翻攝TVBS張榮發與大房張林金枝育有張國華、張國明、張國政三子及女兒張淑華,張淑華去年過世;張國煒是二房李玉美獨子。張林金枝2013年過世,來年張榮發即和李玉美登記結婚扶正。張榮發上月過世,按照他於遺囑內容交代不發訃聞,家屬雖設置追思會堂,不過未辦告別式;據了解,張榮發已於上周末出殯,火化後低調安葬三峽家族墓園,僅親人參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