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9年,日據時代的上海,有著大上海先前所有的靡靡生活,然而,這看似繁華且平靜的景象下,卻暗藏著兩個勢力的角力,一位女特務要暗殺大漢奸的決定,反映出在那個年代,中華兒女不計鮮血為國流的膽識,只盼早日趕走帝國主義的渴慕之心。
著名導演李安的電影《色戒》,原型來源於張愛玲的小說,正是取材這樣一個時空背景。「色」,是人類情感的一個體現。「戒」,則是人類行為的一種準則。但是,當二者與迴腸盪氣的激情戲結合,再加上抗戰背景之下,事情的真相是否也模糊了歷史的畫面。
電影勾起小編探知真正歷史的衝動,而小說版的女主角王佳芝,是上海一個名門閨秀鄭蘋如的人生縮影。她如何已20出頭的花樣年紀,成為從不相信人、心機極深的汪偽特務頭子丁默邨的誘餌呢?讓我們將時光推回1939年的上海,真正的歷史我們從那一刻講起。
日劇時代的老上海,在斷壁殘垣中老百姓逐漸恢復日常生活。就這樣,一片看似平靜的恐怖統治秩序下,人們在絕望當中毫無尊嚴地、苟且地活著。上海,這個昔日熱鬧繁華的國際大都市,轉瞬之間就成了一處多方勢力的角鬥場,成了名副其實的黑暗之城。
首先,上海一直是國民黨國統局的一個情報中樞之地,無論是軍統,還是中統,都在上海設立工作站。況且那個時候,國內的其它黨派都在上海設立所謂的「代表處」。另外,在上海租界裡還有美、英、法、德等列強勢力,所以,上海簡直是一個龍蛇雜處之所。
1939年,汪偽政府搬到上海之後,用了6個月的時間製造了一系列大屠殺,凡是有抗日嫌疑之人統統被抓起來,最後均被秘密執行了處決,甚至有些幾位大學教授走在街上,突然被竄出來的歹徒用刀捅死或中槍身亡。整個上海灘,成了一個恐怖的屠宰場。
就這樣,上海的十裡洋場風光不復存在,但霓虹燈下的強笑歡顏,依然延續著你方唱罷我登場的傳統戲碼,只不過在這燈紅酒綠的背後卻暗藏著複雜、兇險的殺機。即使這樣,為了民族大義和民族解放,仍然有無數的愛國將士,拋頭顱灑熱血與小日本和漢奸戰鬥。
1939年12月21日,在人來人往的上海靜安寺街上,一位體型瘦小的中年男人,一個箭步衝出了一間叫「西伯利亞」的皮草店,縱身越入一輛具有防彈措施的小轎車裡,接下來槍聲響起,可惜子彈都被車身所擋,只見小轎車飛馳而去,消失在人們的視線裡。
這名差點丟了性命的中年男人,實際上就是汪偽政府裡的特工總部「76號」的負責人,臭名昭著的特務頭子丁默邨,而實施這樣一起刺殺任務的則是一名毫無經驗的中統局的美女特務鄭蘋如,當然,這起失敗的暗殺行動,日後斷送了鄭蘋如的年青生命。
其實,丁墨村之所以能在上海灘呼風喚雨,他得到了日本軍政、特高課的大力扶持,再加上偽政府和黑幫勢力的暗中支持。不過,中統要刺殺丁默邨的一個根本原因,就是他為了向日本人表忠心,殺了很多中統局的特務,所以,中統下決心一定要除掉他。
既然上級下達了剷除丁默邨的任務,作為具體執行者的中統上海站,便開始物色一個能接近丁默邨的人,這個人還能破解丁默邨的罩門,因為丁默邨是一個出了名的好色之徒,所以,他們決定找一個容貌靚麗、身材完美的一個女間諜。這時,鄭蘋如進入中統的視線。
參與刺殺丁默邨行動的時候,鄭蘋如年僅23歲,剛剛從上海法政大學畢業。鄭蘋如的爸爸鄭英伯,曾遠渡日本留學,在日本期間,他結識了孫文等一些愛國志士,成了同盟會的成員之一,可謂是國民黨的老資格。所以,鄭蘋如從小就深受父親的影響。
而鄭蘋如的媽媽鄭華君,則是一名純正的日本人,她的原名叫「木村花子」,是日本政界赫赫威名的木村家族子孫,可以說是一個名副其實的名門閨秀。嫁到中國之後,她為鄭家養育了5名兒女,其中2子、3女。即便有著日本血緣,鄭家依然滿懷愛國之心。
尤其是鄭家的一個名叫鄭海澄的兒子,他可是中央航校畢業的高材生,畢業後很快就通過了飛行員的考核,之後參加過很多次十分重要的飛行任務,並且榮獲了多次軍功獎章。不過,鄭海澄在江西的一次非常機密的飛行任務過程當中,不幸遇難光榮犧牲。
1918年,鄭蘋如出生在上海的萬宜坊,當年這裡曾是有名的法租界。然而,作為排行老二的鄭蘋如,在媽媽的培育下,打小就能講一口地道的日語,這也為她日後的間諜生涯起到了巨大作用,她才能順利打入日本在上海的軍政圈,做了駐日機構的播音員。
在鄭蘋如19歲的時候,她偶然間被中統局發展成了情報人員,此時鄭蘋如還是一名在校大學生,介紹她進入中統局的是特情人員叫做嵇希宗,而他們二人的頂頭上司正是陳寶驊,也就是中統上海站的負責人,他是「CC派」陳立夫和陳果夫兩兄弟的堂侄。
1937年7月,上海《良友》雜誌第130期的封面女郎便是鄭蘋如,因名門的身份她拒絕了雜誌社的署名要求,只是在雜誌的落款之處,留下了「鄭女士」3個字,但鄭蘋如的美貌依然令世人震驚,絲毫無法掩蓋其光芒。很快,她成了上海小有名氣的名媛。
遊走於日本軍政之間的鄭蘋如,十分受日本人的歡迎,甚至日本人稱呼她是「重慶白蛇」,因此,鄭蘋如成功地獲得了駐日上海特高課高層的關注,很快成了一名雙面間諜。當然,鄭蘋如是利用日諜的身份,實際上是在幫重慶方面探取一些核心情報。
接下來,鄭蘋如又結識了日本首相之子近衛文隆,她甚至準備劫持近衛文隆,用此來威脅日方停戰。不過,這個大膽的想法沒能獲得上級的認同。據資料記載,當時近衛文隆第一眼看見鄭蘋如的時候,就陷入無法自拔的境地,真可謂是一見鍾情、一往情深。
接下來,他們二個人開始了一段密切的交往,鄭蘋如利用近衛文隆的特殊身份,來獲取一些重要的機密情報。但鄭蘋如覺得這樣的效果太慢,於是她就想把近衛文隆騙到一個女朋友家裡,來一場首相兒子突然失蹤的事件,到時候就可以跟日本當局談條件。
然而,鄭蘋如被上級告知結束對日軍情報搜集另有任務,而且是一項異常艱巨的任務,讓她設法接近大漢奸丁默邨。當時,中統裡面唯有鄭蘋如的美人計,才有可能打破他的心防,因為丁默邨曾是中統局一名資深老牌特務,他生性多疑,並且十分狡猾。
所以,多次背叛的經歷讓丁默邨走向了漢奸之路,就在中國人民團結起來一致抗戰的關鍵時刻,丁默邨卻選擇了踩著中國人民的鮮血,順利地爬上了他夢寐以求的權力高位。其實,在抗戰爆發的前夕,丁默邨離開了內地以養病之名跑到了香港躲避戰火。
抗戰爆發以後,離開國民黨中統局的丁默邨,正在香港治療肺病。這時,他接到了前中統局的下屬李士群的來信,隨後兩人在香港進行了會面,經過進一步的商討,二人動身一起回到了上海,二人首先進入到日本憲兵司令部,幫日軍做一些情報工作。
事實上,成為日本漢奸對於丁默邨來說,並沒有太多的掙扎。在其19歲那一年,他只身前往十裡洋場的上海闖蕩,他在各黨派間做事,屢次背叛,最後到了國民黨。一張印有軍太字00062號的證件,是當年他加入國民黨的憑證,目前還存放在臺北黨史檔案館裡。
曾經與丁默邨共事的日本人犬養健,這樣說:丁默邨,身材五尺,發育不良。不僅如此,他的手腳極短,加上肺病頑疾,常常咳嗽不止,因好色常服壯陽之物。而且,沉默寡言、不苟言笑,一看就是一個陰險之人。總之,我從來沒有見過這麼難看的男人。
特務出身造就了丁默邨的陰冷性格,但卻引起了國民黨「CC派」大佬陳立夫的關注,很快他成了調查統計總部第3處處長,主管通訊檢查。而第2處的戴笠處長,掌管軍警事務。第1處徐恩曾處長,則負責黨務工作。可是,丁默邨的好日子沒多久,就因一起腐敗案而終止。後續,小編下文分解,敬請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