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了中統特務的上海灘名媛最後成了愛上漢奸的痴情女?

2020-11-22 騰訊網

▲上海灘名媛鄭蘋如

通過回到歷史現場的方式,探詢鄭蘋如真實的心路歷程,見證一位有著錦繡前程的少女,如何在主動與被動的姿態中捲入時代的浪潮,以悲壯的方式書寫自己的人生畫卷。

提起鄭蘋如,大多數人頭腦中可能只有一些模糊又刻板的印象,如時髦女郎、風流女性、上海灘名媛、中統特務、「愛上漢奸」的痴情女……一位帶著凜然正氣的愛國志士,被後人無端塗抹上桃紅色的腮紅,打扮成沒有家國觀念的「商女」,這多少令人遺憾和痛心。

而當年抗日戰爭結束後的一些報導中,又為鄭蘋如添加了一圈俠肝義膽的光環,使其形象更為偉岸和挺拔;對於鄭蘋如參加「中統」的原因,當時的民眾想當然地歸結為鄭蘋如父親的教導與鼓勵;對於鄭蘋如在「76號」魔窟的遭遇,一些記者和撰稿人用文學性的語言臆想其酷烈與殘忍。這些,同樣不是事實。

鄭蘋如一家算是滿門忠烈,正如之洲在《找尋鄭蘋如骨骸——訪一個忠義之家》一文(《快活林》1946年第四十四期)中所說:「一門中,一個守節(鄭鉞,鄭蘋如的父親),一個成仁(鄭海澄,鄭蘋如的弟弟),一人就義(鄭蘋如)。是的,他們一家是對得起國家了。」但是,不顧事實地美化鄭蘋如並不是對歷史負責的態度,可能也是對鄭蘋如的不尊重。換言之,如果能通過回到歷史現場的方式,探詢鄭蘋如真實的心路歷程,並不會折損她滿懷愛國熱情的光輝形象,反而可以在更加細膩的心理描摹中,見證一位有著錦繡前程的少女,如何在主動與被動的姿態中捲入時代的浪潮,以悲壯的方式書寫自己的人生畫卷。

當年是上海灘名媛淑女的典範

鄭蘋如當時在上海,可謂不是明星的明星,身影不時出現在大大小小的報刊上。在1933年第六期的《婦人畫報》中,特別介紹了三名「上海女中高材生」,鄭蘋如位居中間。1933年第五卷第三期的《時代》封面,也是鄭蘋如。1937年7月,第一百三十期《良友》封面,也用了鄭蘋如的照片……

這證明,鄭蘋如當年也算上海灘的名人,是名媛淑女的典範。在這種被人追捧、被聚光燈照耀的處境中,鄭蘋如一度萌生了當電影明星的念頭。可惜,她的父親比較古板和保守,認為電影明星與名門閨秀不匹配,強行阻止。

▲《良友》封面上的鄭蘋如

無法做明星的鄭蘋如,多少有點失落,於是開始迷上了拍明星照片。她常常到王開照相館模仿一些明星的姿態拍照,有的還被陳列在王開照相館的大櫥窗內,或者刊登在一些刊物的封面上。這時的鄭蘋如,多少會有少女式的虛榮與驕傲,對於未來的憧憬瀰漫著粉色的甜蜜。

後來,鄭蘋如就讀於上海法政大學,父親是當時最高法院上海特區分院首席檢察官,不出意外的話,鄭蘋如的未來將是光明而平坦的。那麼,鄭蘋如為何要加入「中統」,從事危險又容易敗壞名聲的間諜工作?

關於鄭蘋如加入「中統」的詳細情況,鄭蘋如的妹妹鄭靜芝(曾名鄭天如)2009年接受採訪時曾說,鄭蘋如對於「中統」完全是義務幫忙的性質,「姐姐的條件(為「中統」工作)是不管怎樣,你中統不能洩露我的名字,我幫你們忙,一有消息就告訴你們,可是你們千萬不能有底子」。(《鄭蘋如妹妹述說家史》,貴州人民出版社)筆者認為,這個說法比較符合實際情況。

鄭蘋如固然有從事間諜的天然優勢:上海名媛、母親是日本人、父親是司法界高官,但是,這種特殊的出身和比較優渥的家境,一般不會對政治有狂熱的熱情,更談不上有堅定的政治信仰。鄭蘋如從事間諜工作,當然與她自發樸素的愛國心有關,但她並不想完全偏離正常的生活。因此,鄭蘋如希望用「業餘兼職」的方式,並不納入「中統」的名冊。

當時看中鄭蘋如的人,叫陳寶驊。他是陳立夫的堂弟,與鄭蘋如的父親鄭鉞也有不錯的私交,因而有機會認識鄭蘋如。

從未全身心投入做間諜

那麼,不想成為職業間諜、當時已有高大帥氣未婚夫的鄭蘋如,為何又同意犧牲色相,謀刺丁默邨?這是一個從常理很難推導的難題。一些報紙只好用愛國熱情加以籠統的解釋,也有些人理解為她是出於無聊、好奇、追求刺激而參與刺殺漢奸的行動。由於鄭蘋如從未就此進行任何解釋和說明,後人自然無法覓得她的心理軌跡,但是,通過還原時代背景,我們還是可以找到一個獨特的思考角度。

1932年6月,有一部美國影片在上海上映,英文名是《Mata Hari》,中文譯成《奈何天》,改編自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風靡全球的真實間諜瑪塔·哈麗的故事,由當時著名的影星葛麗泰·嘉寶主演,極具賣點。1946年,鄭振鐸撰寫了《一個女間諜》一文,乃為褒獎和紀念鄭蘋如而作,但開篇正是從《Mata Hari》寫起。

《奈何天》上映前,上海的報刊進行了重點宣傳,突出其傳奇與驚險,香豔與刺激。對於漂亮時尚、一度想當電影明星的鄭蘋如來說,她不可能沒看過這部影片。

▲刊登在報紙上的電影《奈何天》的廣告

1940年1月16日,鄭蘋如被捕一個多月之後,她從汪偽特工總部(「76號」)給家人寄了最後一封信,全文如下:

親愛的二弟:

上次送去的信看到了吧!家裡都很好的吧,我是每天都想念著你們的,我在這裡很好,和同房間的太太談談說說,也不覺得寂寞,不過有時很想家。

爸爸媽媽身體都很好吧,媽媽的手好了沒有,真是掛念,小妹妹呢,她很用功嗎?常常倍(陪)母親去看看電影,我在報上看到大光明電影很好,你們去看過沒有。大熊有信來嗎,請爸爸代我去封信,說我生傷寒不能握筆,這事託你要辦到。人家欠的錢請你負責去取,我在這裡很好,請家裡放心。

祝健康!

蘋如一月十六日

培培親愛的你好嗎,學校放假了沒有,這次考第幾名,是不是考第一名,我想假使你唱歌和體育考的(好)點。

大阿姨寫

從這封有點絮絮叨叨的家書中,我們發現鄭蘋如當時的收押環境比較寬鬆,可以看報,可以和同房的太太聊天,也沒有受刑。即使考慮到寬慰親人的目的,信中沒有傳遞任何焦慮與恐懼情緒,但鄭蘋如的心態總體比較放鬆,對於走出監牢可能也充滿信心。在信中,鄭蘋如問候了家裡的所有親人(除了不在上海的大弟弟),親切隨和,真摯深情,一看就是一位溫婉細膩的女性。同時,鄭蘋如也關心她的未婚夫大熊(王漢勳),託父親代她寫信。這進一步證明,鄭蘋如從來沒有把做間諜當作全身心投入的事業,更未懷著必死的信念,否則,她不會陷入與王漢勳的熱戀中,甚至一度談婚論嫁。

如果鄭蘋如接受過「中統」的正規訓練,自然知道從事間諜工作的艱險。而且,一旦進了「76號」,一般人都知道兇多吉少。在這種背景下,鄭蘋如理應交代她與王漢勳的後續,如託弟弟去信,叫王漢勳別擇良緣。但是,鄭蘋如全然沒有這種想法,她可能真的不知道事情的嚴重程度,對於做間諜的風險缺乏理性評估。

將她稱為英雄和烈士,名至實歸

從心理學的層面來說,一個人在青年時期正是對未來充滿幻想的時期。陳寶驊在招收鄭蘋如時,可能對她進行了適當的吹捧與抬舉,誇大其魅力與能力,鼓勵她追求「自我實現」。而對於人生「鮮嘗敗績」的鄭蘋如來說,做成別人做不到的事情,必然也會有一種在冒險中得到滿足感的愉悅。再加上《奈何天》這樣的商業電影以及當時流行的間諜文學,誇大了美女間諜的冒險、香豔、浪漫色彩,使涉世不深的鄭蘋如不知深淺地以身涉險。

▲鄭蘋如和未婚夫互贈的照片

至於鄭蘋如後來如何認識、接近、謀刺丁默邨,後人寫的文章五花八門,許多史學家和檔案工作人員也說不清其中的邏輯過程,武斷地認為對於一位愛國者來說,殺一個漢奸根本不需要理由。在所有資料中,筆者依然認為鄭靜芝的回憶有一定的說服力。鄭靜芝在接受採訪時說,當時任常、嘉、太、昆、青、松六縣遊擊司令熊劍東被丁默邨抓捕後,熊劍東的太太向丁默邨求情,丁默邨提了三個要求,其中一個就是關於鄭蘋如的。鄭靜芝通過熊太太之口轉述丁默邨的話:「有一個女的,常常跟另一派日本人(反戰一派)在一起,長得很漂亮,有人說是日本人,有人說是中國人,對我們非常不利……我一定要認識她。」(《鄭蘋如妹妹述說家史》)

假如鄭靜芝的回憶沒有出現偏差,我們會發現,鄭蘋如是因身份特殊、外貌出眾而被丁默邨盯上的,這也符合丁默邨好色的本性。或者說,鄭蘋如最開始是被陳寶驊勸誘加入「中統」,又被熊劍東的太太出賣被引薦給丁默邨,最後才是「中統」順水推舟安排鄭蘋如行刺。在這個情節鏈條中,最初的動力來自於鄭蘋如的愛國情懷,催化劑是她愛冒險的性格,後面的一切就有點身不由己的意味。

但這仍然無損於鄭蘋如作為一名愛國者的光輝。綜合各方面的材料來看,鄭蘋如在被捕之後,總體表現稱得上是大智大勇,她為了保護組織而將刺殺丁默邨的動機歸結於男女之間的爭風吃醋,在得知將被處死時,她表現得平靜從容,有視死如歸的氣概。

今天,我們將鄭蘋如稱為英雄和烈士,是名至實歸的。她或許沒想到她從事的工作會時刻命懸一線,她從未預料她的人生將會與血腥泥汙交織在一起,她更未察覺她的一舉一動早被「76號」的李士群所掌握,更無從知曉她其實早被「中統」的叛變特務出賣了。鄭蘋如更不會想到,她付出巨大代價去刺殺的丁默邨,後來又與國民黨暗通款曲,甚至一度得到高層免死的保證。

斯人已逝,但是圍繞她留下的無數謎團,卻在後世氤氳成障人雙眼的薄霧。其實,只要有心,我們依然可以撥開歷史的迷霧,走近一位平凡而偉大的女性。這位女性,不因「偉大」而動人,反而因「真實」才更感人。來源:文匯網

相關焦點

  • 1939年,因一位女特務行刺大漢奸的舉動,令整個上海灘一片譁然
    1939年,日據時代的上海,有著大上海先前所有的靡靡生活,然而,這看似繁華且平靜的景象下,卻暗藏著兩個勢力的角力,一位女特務要暗殺大漢奸的決定,反映出在那個年代,中華兒女不計鮮血為國流的膽識,只盼早日趕走帝國主義的渴慕之心。著名導演李安的電影《色戒》,原型來源於張愛玲的小說,正是取材這樣一個時空背景。
  • 《色戒》女主原型鄭蘋如,因刺殺大漢奸名動一時,最後結局如何?
    那麼,這個人物原型鄭蘋如到底有什麼傳奇的故事,還有她最後的結局如何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穿越歷史了解真相。鄭蘋如出生於這樣的家庭,標準的大家閨秀,說得一口流利的日語,且出落得貌美如花,一雙明亮的眼睛和甜甜的酒窩,一身漂亮的旗袍,將她的身材襯託得婀娜多姿,處處透露著綽約的風姿和動人的嫵媚,成為上海灘的名媛。
  • 她被世人公認是臭名昭著的女漢奸,建國後牌位卻出現在忠烈祠中...
    很長一段時間裡,她都被世人認為是一個臭名昭著的女漢奸。直到多年後,她的真實事跡才慢慢被人們知曉。鄭蘋如1918年出生在一個中日聯姻家庭。父親鄭越在日本求學時,曾加入過同盟會,是一位近代著名革命家,而母親則出身於日本名古屋的一個名門望族。
  • 李安《色戒》原型,暗殺漢奸失敗,但結局比電影更悲壯
    湯唯扮演女主角王佳芝,則是上海的大家閨秀也是上海灘鼎鼎大名的交際花鄭萍如。丁默邨,其貌不揚,卻是汪偽政府中的特務高官,比鄭萍如大十七歲,曾經和戴笠平起平坐的特務頭子,1924年加入國民黨。那個時候他只有28歲,1932年,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調查統計局(實際上是特務機關)第三處處長,深受蔣介石的賞識。
  • 向影心:中統史上最美貌豔麗女特務 暗殺楊虎城全過程
    美貌豔麗的女特務向影心家賊難防初秋的一天上午,天氣晴爽,清風徐拂,令人心曠神怡。從此,向影心公開加入了軍統,成了一名殺傷力很強的女特務。刺殺殷汝耕1935年11月25日,在華北通縣的一個空場地裡,日偽漢奸竟然公開集會,一群流氓、地痞及所謂鄉紳講話。大漢奸殷汝耕聲嘶力竭地為日本搞「華北自治」搖旗吶喊,大肆叫囂:「冀東防共自治政府宣告成立了!」土肥原非常欣賞殷汝耕,稱他是效忠皇君的能人。
  • 國民黨特務機構大揭秘!你根本不了解中統、軍統!看後發現很簡單
    北平無戰事劇照但是大家在看諜戰片的時候,經常聽到一些國民黨的特務機構名稱。比如中統、軍統、保密局之類的,聽多了有時候對他們這些機構各自的意義和實際存在價值並非很了解。那麼今天,我就來為各位詳細闡述一下,國民黨的特務機構。
  • 【往事】中統女間諜,刺殺大漢奸未果,結局悲烈!
    他們先後有二子三女,鄭蘋如是第二個女兒,從小聰明過人,善解人意,又跟著母親學了一口流利的日語。抗戰爆發後,鄭蘋如毅然參加抗日救亡運動。上海淪陷後,她以自身的優越條件(良好的社會關係和卓越的日語能力),擔任抗日的地下工作,她加入了中統,這時她只有19歲。
  • 民國名媛鄭蘋如,色誘失敗犧牲的女諜
    上海淪陷後,她秘密加入中統,利用得天獨厚的條件混跡於日偽人員當中獲取情報。後參與暗殺日偽特務頭子丁默邨,因暴露身份而被捕,但她咬定是為情所困而僱兇殺人,此事成為當年上海灘重大花邊新聞之一。1940年2月,她被秘密處決於滬西中山路旁的一片荒地,連中3槍,時年23歲。
  • 漢奸李士群,遭日軍下毒,染上鼠疫,牽連家屬,生活落魄
    李士群作為一個「有名」的漢奸,名列前十。但是要說名氣確實也不如漢奸周佛海、汪精衛等人來得響。不過他吃裡扒外的事為中國抗戰帶來的災難可不亞於這幾個人。看過抗日作戰片的肯定知道76號—民國時期上海有名的特務機構,但你們可能不知道,這個機構就是李士群和其妻葉吉卿成立的漢奸窟。
  • 最後落網的中統特務,孤身潛伏大陸8年,卻因說漏1成語暴露身份
    1949年國民政府敗退臺灣後,在大陸留下了很多特務間諜,他們潛伏於各地,等待時機,出來搗亂。經過建國後幾年的剿匪盤查,很多特務都被陸續逮捕,但仍舊有一些潛伏的很深。在這些潛伏的特務中,有一位級別最高,官至國軍少將,此人潛伏了8年,後來因為一個4字成語暴露身份被捕,成為大陸最後一個落網的少將級特務。
  • 國民黨特務機關中統和軍統的發展
    中統和軍統開始發展壯大,應該從蔣介石第二次復出的1932年說起。中統的發展。1932年左右,因為蔣介石的大力扶植,戴笠的特務組織得到快速發展。原本掌控國民黨特務機關的陳國夫和陳立夫非常嫉妒,授意親信徐恩曾擴大特務組織。徐恩曾奉命在南京建了一個「特工總部」。這個組織一無主管單位、二無公開名稱、三無編制。
  • 軍統、中統特務為何始終無法打入延安?
    1938年10月,他聯絡了三個要好的同學一道去延安,走到臨潼時被軍統特務截住,強行送到西安郊外的一個訓練基地。陳興林經過3個月的「洗腦」和強化訓練,被派到漢中特訓班當教員,一當就是9期。訓練的內容除進行思想上的反共教育外,還有射擊、爆炸、暗殺以及竊取情報的技術。訓練3個月為一期,結業後便偽裝成進步青年被派往延安長期潛伏。
  • 《色戒》原型鄭蘋如:色誘漢奸失敗被捕殺的中統女特工
    因母親是日本人,不大會講中文,在家中常用日語與孩子們溝通,鄭蘋如因此練就了一口流暢的日語。  1937年全面抗戰爆發,一次鄭蘋如在同學聚會時發表抗日演講,當時國民黨中統頭目陳寶驊恰好在聚會現場,他一眼就認出了發言的鄭蘋如就是不久前畫報《良友》的封面女郎。他打聽鄭蘋如的家庭背景,將她秘密發展成情報人員。
  • 你能分清國民黨的特務機關中統、軍統、黨通局、保密局嗎
    在我們觀看的眾多國產諜戰片時,常常遇到國民黨的特務機關中統、軍統、黨通局、保密局,往往把人頭都要搞暈。它們到底是啥關係,有沒有區別。 1、中統 「中統」的全稱為「中國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調查統計局」,是國民黨C.C系領導人陳果夫、陳立夫所控制的全國性特務組織,與「軍統」並稱國民黨兩大特務組織。 中統的前身是1927年由C.C系分子所組成的國民黨中央組織委員會黨務調查科。
  • 國民黨特務機關中統和軍統的起源
    軍統和中統當然也有前身。先說中統的來源。蔣介石最崇拜的結拜大哥陳其美,在上海被袁世凱幹掉之後,蔣介石對陳其美的兩個侄子視如己出。籌建黃埔軍校時,陳國夫便為黃埔軍校招生和採購物資。但是,這個俱樂部,被一致認為是中統的起源。1928年初,蔣介石第一次下野後復出,總結經驗,認為黨內的鬥爭太厲害了,要加強黨內的特務工作。當年,蔣介石採納陳果夫的建議,讓國民黨中央組織部黨務調查科,專門負責黨務情報的搜集工作,並任命陳立夫為科長。1930年夏,這個調查科又增加兩個小組。
  • 《色戒》湯唯原型鄭蘋如:美女間諜色誘漢奸,二次刺殺未果赴死
    母親是日本人,原名木村花子(後改名鄭華君),是日本的名門閨秀,在鄭鉞留學日本時與其相識相愛,後追隨丈夫來到中國,育有二兒三女。由於其父親的社會地位,鄭蘋如時常出席上流社會的舞會,成為圈內大名鼎鼎的社交名媛。當時上海第一大畫報《良友》,曾將其作為封面女郎。登上封面女郎的還有當時紅極一時的女星胡蝶與阮玲玉。
  • 《色戒》湯唯原型鄭蘋如:美女間諜色誘漢奸,二次刺殺未果赴死
    由於其父親的社會地位,鄭蘋如時常出席上流社會的舞會,成為圈內大名鼎鼎的社交名媛。當時上海第一大畫報《良友》,曾將其作為封面女郎。登上封面女郎的還有當時紅極一時的女星胡蝶與阮玲玉。鄭蘋如的妹妹鄭靜芝(曾名鄭天如)2009年接受採訪時曾說:姐姐的條件(為「中統」工作)是不管怎樣,中統不能洩露我的名字,我幫你們忙,一有消息就告訴你們,可是你們千萬不能有底子。如此,鄭蘋如成了在中統沒有編制、沒有登記、資料全無的個人。
  • 我的外曾祖父陳彬:刺殺大漢奸丁默邨的幕後指揮
    1936年奉派到香港任少將組長,負責偵查日本特務的活動情況。1939年冬,中統在蘇滬一帶的組織幾乎被李士群、丁默邨為首的汪偽特務破壞殆盡,27歲的陳彬臨危受命,由香港調回淪陷區上海,任中統上海站中將站長。1939年12月「日汪密約」即將籤訂,為阻遏汪精衛集團的漢奸活動,重慶中統總部給剛接任上海站工作的陳彬下達了制裁丁默邨的命令。
  • 都是特務機關,民國時期的中統和軍統對比,有什麼區別?
    民國後期,軍統被「肢解」,公開部分改編為國防部二廳、特務部分改編為國防部保密局。中統,全稱中國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調查統計局,前身為國民黨中組部黨務調查科,隸屬國民黨黨務系統。和軍統一樣,中統同樣是由國民黨黨務系統高官兼任局長、副局長主持工作,如國民黨中央黨部秘書長朱家驊就曾經兼任過中統局局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