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畫在兩宋達頂峰,其構圖和意境精髓,景致精緻又動人

2020-12-28 藍鷹書畫

藍鷹書畫專注於文化領域,書畫傳播推廣領先品牌

山水畫在兩宋達頂峰,其構圖和意境精髓,景致精緻又動人

文/華勇

山水畫作為中國傳統繪畫當中的一個重要分類,不僅有著非常強烈的表現意味,同時也給後世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山水畫在兩宋時期達到了巔峰,讓這種藝術形式有著更好地表達。

山水畫從東晉顧愷之等幾個有畫論傳世的畫家,算起到現在已經有著1600多年的歷史,可謂意蘊深厚,兩宋時期的山水畫構圖和意境都頗為精髓,讓景致變得精緻又動人。

01注重寫實,取法自然

兩宋時期對於山水畫的勾勒相當精緻,往往是藉助於自然之景的詳細觀察以及描繪,讓山水畫的魅力從中展現。

而寫實的方式在兩宋時期也十分常見,無論是在民間還是宮廷,繪畫大家們對此都並行不悖,讓作品呈現出了一種非常精細的感覺。

山水畫圍繞著自然山川的本體性創作,在理念的引導之下,漸漸呈現出了愈加真實的表現,也讓兩宋的藝術有著明顯的方向定位。

02取景廣泛,意境深遠

在兩宋畫家的筆法之下,還能夠看到全景式的描繪,通過更多景物的加入,能夠讓整個畫卷當中呈現出恢弘的表現力,將眼前所見景物囊括其中,並進行精細的演繹,無疑讓畫面顯得更加生動形象。

圍繞著一個主峰在兩側進行景物的疊加,遠山、河流、山巒、從樹,這些都是較為常見的意象,同時還不乏房屋、百姓,通過人文來進行堆疊,將經典的技法和精神得以流傳。

通過這種構造,也讓審美變得更加雄渾、肅穆,在整體的風格當中突顯出了藝術魅力,也讓審美元素變得尤為突出,看眾們也能夠從中更好地欣賞到山水的壯闊。

03逐步發展,注入情感

在構圖上其實兩宋也有著一定的變化,北宋初期李成開啟了橫向構圖,在他之前多數畫家都通過描繪崇山峻岭的形式來展現山水畫的意境。

而李成則通過橫向式的演繹,讓畫面呈現出了別樣的魅力,能夠將山間的肅穆之境變得更加真實,更好地融入自己的情感寄託。

隨後郭熙的倡導,更是讓李成這種畫風得到了延伸,並普遍成為一種讓人喜歡的繪畫風格,也讓北宋的山水畫在情感表達上更加出眾,讀來讓人心境平和,自由自在。

—END—

本平臺所發布的圖片均搜集自網絡公開資料,編輯並不確定作品之真偽,不作為投資收藏的依據,僅供書畫愛好者參考,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本文由藍鷹書畫原創,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以上為嘉賓觀點言論,不代表本館立場。

相關焦點

  • 山水畫的意境和韻味
    沒有那一個畫科能像山水畫那樣給人以更多的情感。 從山水畫的欣賞中,我們可以集中品味中國畫的意境和氣韻。不論在構圖上、用筆上,還是思想意境上,均頗見功力。山水畫就得有山有水。「山以水為血脈,以草木為毛髮,以煙云為神彩」;屋舍是山川的眼睛,線條是山川的骨架,筆墨是山川的血液,色彩是山川的時裝。處理好這幾種物象的關係,是畫好山水畫的前提。
  • 「以大觀小」是山水畫構圖之核心大法,悟透此理,創作不難
    「以大觀小」的說法,源於中國傳統文化的「統攝性」的整體觀照方式,其觀照的終極目的是獲得對宇宙萬物的整全的覺知。山水畫中所謂的「以大觀小」與中國文化中國的「統攝性」觀照是一致的,要求畫家在觀物的過程中,不要把自己的視野固定死,不要以偏概全,要像大鳥一樣翱翔在高空,俯瞰整個世界。
  • 山水畫名家王寧:真山真水真性情,亦真亦幻亦超然
    遊歷山川江河,一脈相承,王寧創作了一幅幅雄偉飽滿又幽深靈動的自然景致,無論在立意、構圖、筆墨、色彩上都匠心獨具,不落俗套,是當代畫家中為數不多的作品極具收藏價值的藝術家。國畫典藏 王寧精心力作精品山水畫作品《溪山疊翠》畫山水,自然離不開對山水的觀察,對山水的熱愛。這種由心底散發的熾熱,時刻激勵著王寧在山水畫上的卓越追求,深入於景色之中的體驗與感悟,才能把握山水的內在聯繫,山水的姿態,萬物的靈動,皆有一番趣味。
  • 山水畫大家胡念祖,朦朧看世界,意象寫山河,厲害
    胡念祖早期作品以學其師黃君璧為主,從他畫中的構圖、用墨、皴法、設色、落款,可見其功力之深厚,法度之謹嚴。對此,黃君璧誇讚道:「胡生念祖好學多才,居金陵時從餘習畫,所作飛瀑雲山深得白雲堂意趣。」觀其畫中各種意境,如溪山過雨、寒林曉霧、曉閣吟風、高崖隱舍、青山泉韻、霧籠晨山等等,皆雋秀不失蒼勁,肆意而又瀟灑,猶如一首有形式的詩,給人心靈的慰藉。
  • 畫家蔣偉先生筆下的鴻運當頭山水畫
    旺運生財 蔣偉風水畫聚寶盆作品《太行鴻運》 鴻運當頭山水畫名家蔣偉的這幅國畫山水作品,筆墨虛實相映,畫面色彩濃鬱,充滿意境。整幅作品構圖嚴謹,筆墨生動,雄渾沉厚,美感凸顯,頗具視覺震撼力。第一眼就讓人想起「鴻運當頭」這個充滿了美好祝福的詞語。
  • 國畫山水畫家李林宏作品欣賞 精緻典雅動人心神
    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 遙望洞庭山水色,白銀盤裡一青螺。 山水畫家李林宏擅長寫意山水畫,廣西師範大學美術學院畢業,現任廣西美術協會會員,桂林美術協會會員。畫家李李林宏有著與生俱來的才氣,創造了經典的國畫山水畫,一起欣賞一下吧! 畫家李林宏國畫山水畫欣賞一、萬山紅遍,福澤綿延
  • 觀美女畫家張利的山水畫 頓時有種除卻巫山不是雲的感慨
    作為當代實力派畫家張利創作的山水畫,藝術風格多種多樣,大自然融合,渾然一體,她追大氣磅礴、追氣勢雄偉、追飄逸曬脫,師古而不擬古,創新發展而不離宗的藝術創作理念。在張利的山水國畫中有種意象和靈魂礦藏正在被發掘著,這就是「外師造化」「中得心靈」哲學創作理念。張利高度重視大自然造化要經過畫家的心靈斟酌、碰撞、凝鍊,自身的智慧才可以鑄造出心靈的影像。
  • 繁華如夢:兩宋時期的國家畫院
    那麼,在《千裡江山圖》成為時尚之際,我們就有必要了解一下培養出王希孟一幹大師的兩宋國家畫院,那也是中國文化史上一個繁華如夢的故事。  -  從9月15日至12月14日,故宮博物院舉辦題為「千裡江山——歷代青綠山水畫特展」,分別在午門正殿和東西雁翅樓展出中國歷代名家青綠山水畫86幅(件),而其中引人注目的鎮殿之作則是北宋畫家王希孟的《千裡江山圖》。
  • 墨海泛舟,甘苦自知——薛大庸山水畫新作賞析
    他用筆墨藝術描繪出山水的靈魂,他描繪的山水畫,意境空闊,清脫純淨,在脫塵境界的筆墨中體現一種卓爾不群的風範。一草一木,一花一蕊,一山一水,看似信手拈來,實則匠心獨運。筆法、墨法、章法含哲學之理,秀造化之機,心胸、氣度、神韻,納天地之精,傳自然之神,正應了那句古話:「畫如其人」!
  • 潑墨山水畫:墨灑淋漓處,雲山變幻出
    張大千的潑墨山水開始於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居住巴西時期,雖未接受過正式西洋畫訓練,但他的接受性和領悟力強,將前中國畫家曾用過的潑墨法,變化成層層的潑彩,水份控制得宜,保留一些空白。張大千的潑彩山水營造出了千姿百態的煙雲效果和山勢氣韻,使得那如真似幻的抽象造型與客觀上大自然的山嵐雲霧、雲水飛動的具體形象有機完美地結合在一起。
  • 「庭院深深深幾許」——淺析宋代繪畫中庭院造景的意境表現
    宋朝的經濟文化繁榮度在我國古代歷史上處於巔峰,兩宋的經濟總量將近佔到當時世界經濟總量的一半。伴隨著經濟的繁榮,宋朝的文化也相當的繁盛,湧現出相當多的文人詩詞,名家繪畫。 宋代文人追求一種意境美,講究神似而不是形似,那麼宋代的繪畫也遵循著這種藝術表現形式。
  • 山水畫著色方式多樣,色彩渲染可使畫面生動,三方面解析可參考
    山水畫著色方式多樣,色彩渲染可使畫面生動,三方面解析可參考文/秋香對於熱愛山水畫作的人士而言,在進行山水畫繪畫時,實際上是對筆墨、技法的綜合處理,讓山水的形態變得更加生動。謝赫在「六法論」中提出隨類賦彩的內容,通過強調對於不同景致設色需要藉助於靈活的著色方式,來提升畫面的生動感,不難看出色彩本身就具備著讓畫面更為生動自然的作用。同時應該注重變化,從山水畫的演替進程來看,中國傳統山水畫由最初的小青綠山水發展成大青綠、淺絳、沒骨、潑彩等等,這些都是山水畫作的表現形式。
  • 鑄古鎔今 情達屈子 意境雄渾 氣韻激淌——讀虢筱非的《楚辭》章句...
    的確,觀虢筱非的《楚辭》章句主題畫,給人們的感覺是:鑄古鎔金、情達屈子、氣勢雄渾、氣韻激淌,他的畫往往給人一種蒼茫大氣的意象,即大家氣象。這,非一般人所能企及的高度。這一定是畫家對屈子的家國情懷的深情體悟之後,通過畫家的筆墨作出的大膽表達。畫面讓看起來既有屈子的高度和深度,又有一種舒緩和舒暢。是把古人的思想和思維放到當代的背景下呈現,可以說這是對傳統文化的繼承和發展。
  • 墨色動人,李可染先生的「黑畫」,看得人心潮澎湃
    墨色動人,李可染先生的「黑畫」,看得人心潮澎湃文/文涓色彩往往是彰顯出事物在光線映照之下真實形態的關鍵點,也因此畫家在凸顯事物的真實狀態時,會通過色澤的搭配,來讓景致能夠更加趨近於現實然而李可染的「黑畫」墨色動人,看得人心潮澎湃。
  • 藝術評論 ▏參古定法 望今致奇——陳天鈾山水畫淺說
    陳天鈾氣韻高古的畫內畫外韻味由筆吐而生,是畫家人品真、心性直覺的心像符號,其表現的生命氣息、象徵追求是談論甘肅山水畫繞不過的話題。冷峻高迥的祁連山脈是河西走廊獨特的景致,這片樂土上的清涼之春、葳蕤之夏、錦繡之秋、冰封之冬,在陳天鈾的筆下都有獨樹一幟的表現。
  • 用好對角線構圖,讓照片更有意境
    對角線大致是從照片的一個角落延伸至其相對角落的線,也是畫面中最長的一條直線,能給人一種移動的感覺。
  • 女畫家張利山水畫 張利畫家的畫多少錢一平尺?
    張利書畫作品的升華並不僅僅來源於其精緻的畫功,而來源於他內心對藝術的探索。如今,張利的作品能夠得到拍賣高價結果,並成為收藏家們的搶手貨,也正是源於對張利不斷創新的作品的追求。  張利山水畫作品欣賞一:祥瑞聚福地 春日滿人間
  • 淡之如水 濃之似茶 典雅茶室山水畫欣賞
    茶樓是一個集中國傳統文化於一體的一個地方,大多數的茶樓會選擇中國傳統的字畫來進行裝飾,營造文化與藝術氛圍,滋養著人們的精氣神,陶冶著人們的心境和性情。畫家山川四尺橫幅作品《源遠流長》 作品來源:易從網山水盛景,一直以來都是畫家們的最愛。
  • 侯弟坤|談「士人」對中國傳統山水畫的影響
    他們作畫時多直抒胸臆,以抒情的山村景致為主要表現對象,雖無雄強的外在之力,卻有豐富的內在意蘊,表現一種冷逸寂靜的氣氛。他們的創作不過多地依賴於客觀造化,而以主觀精神活動為主要依據。他們筆下的山水與兩宋相比,距自然日遠而距心源日近。
  • 顧紹驊編輯 中國畫知識普及版 五代兩宋的繪畫概況 下半部分六
    梁楷通過精細的筆法和對畫面蕭疏、冷清氛圍的塑造,微妙地 烘託出釋迦牟尼苦苦求道而得解脫了悟後的幾乎虛脫的動人形象。釋迦牟尼雖然已經消瘦的不成人形,鬍鬚、頭髮散亂不堪,胸上、手臂、腿足上的毛髮也已經枯黃 散亂,多日未曾修理,但從畫面堅毅的神色、清澈寧靜的目光來看,通過如此的苦修,他已經獲得了精神上的無上解脫和超越,擁有了不可拔除的人格操守和巨大的 精神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