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黎子琳,今年9歲,我來自中國西南部的四川省省會成都。」一位9歲中國女孩在聯合國英文演講的視頻火了。
話題閱讀量超過1.6億,視頻播放量超過852萬次。
在西班牙馬德裡召開的第25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上,9歲的黎子琳以「青年的力量·青年的責任」為主題發表全英文演講,讓全世界都認識了這個自信的中國女孩。
網友紛紛評論,「別人家的孩子」、「我竟然還沒有一個9歲女孩發音標準」、「我也要讓孩子愛上英語」等等。
世界無垠,語言有翼。如果孩子不會演講,就像小鳥,還沒飛翔先折了翅膀。未來全球化的人才,一定是具備演講能力的,尤其是用英文演講,才能在國際舞臺上綻放光芒。
如何讓我們的孩子,也像黎子琳一樣,流暢地在國際舞臺上用英文演講?這些方法,值得我們借鑑。
D1 全英文浸入式的學習環境
黎子琳的媽媽林女士透露:「我和她爸爸都是英語老師,她一出生就接受英語環境薰陶,子琳的英語很好,日常交流沒有任何問題,看動畫片也都是看全英文的。她參加過多項國內外英語比賽,大大小小獲得了很多獎項。」
黎子琳媽媽介紹的學習方法,正是浸入式英語教學法,在全英文環境中學習課程、看動畫片,讓孩子建立英語思維,幫助其在面對問題時自然而然地用英語來思考和解決,最終形成孩子的英語思維系統。
正是因為從小父母創造的全英文環境,讓黎子琳小小年紀就可以在聯合國演講,面對中外記者的採訪機智而從容。
大多數的父母,雖然不是英語老師,但可以選擇浸入式英語教學的課程,孩子通過長期的堅持學習,一樣可以達到很好的效果。
D2 你來說我來聽
在美國的教育理念裡,閱讀、寫作、演講是一脈相承的。他們把討論交流、分享信息、提出建議和表達看法,當成是學生學習知識的主要方法,也是培養學生口頭表達能力的主要途徑。
多傾聽,鼓勵孩子說出來。在美國的課堂上,老師常常會讓孩子講述自己感興趣的東西,並支持他們自己查資料去探索,分享給大家。
有時候老師也會出一些自然、科學的命題,讓孩子主動去思考問題,製作教具模型,表達自己的觀點,而不是千篇一律地被動接受知識。
D3 說服我
常常聽到家長說孩子在外面吵鬧著要玩具,明明家裡已經有同類型的玩具了,可孩子還是想要。一般家長會告訴孩子家裡已經有了,不能買,或者孩子哭鬧的厲害,最後妥協。
其實,這個時候可以問孩子,這個玩具和家裡的有什麼不一樣?為什麼一定要它?買了之後會怎樣對它?試著讓孩子「說服你」,他可以反駁、辯論我們的想法。
同理,家裡的任何規矩孩子都可以提出質疑,只要能「說服你」。允許孩子提出不同意見,這是對獨立思維的尊重,也能鍛鍊孩子批判性思維和演講能力。
D4 建立思維圖表
思維導圖是一種簡單有效的圖形思維工具,可以幫助孩子理清思路,在演講時更加有條理。
繪製思維導圖的過程,就是孩子不斷的進行分類和聯繫,提取關鍵詞,把思考的過程具象化。思維導圖可以讓孩子發散性地聯想問題,鍛鍊創造能力,從而養成演講思維。
每個孩子都是獨特的,有著無限潛力,只要家長們找對引導方法,你的孩子也可是小小演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