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5歲女孩全英文「戰疫」故事,感染無數人:擁有這項能力的孩子...

2020-12-23 騰訊網

近期,VIPKID聯合中國日報「21世紀杯」英語演講比賽共同發起「致敬逆行者」公益演講活動。

活動裡一個小女孩的發聲,感染了無數人。她的這段精彩配音,還登上了中國日報官方微博。

這段全英文配音講述的是一對母女在疫情期間的故事。

聽到這對母女的配音,想著很多家庭在抗疫期間的默默付出,令人淚目。

得知音頻中的小女孩只有5歲半,家住武漢,網友們紛紛留言點讚:「好可愛的聲音,超感動。」

這個別人家的孩子就是葉梓珺,小名「小葉子」。在武漢封城的日子裡,她沒有閒下來。

1

她的英語能力,有目共睹

小葉子是一名來自VIPKID選拔區的選手,憑藉著出色的表現和流暢的表達,從一百萬競爭者中脫穎而出,成功入圍第十八屆中國日報社「21世紀·VIPKID杯」全國英語演講大會總決選。

熱愛英語的小葉子,在「21世紀杯」組委會的邀請下,接到了一份為抗「疫」漫畫《媽媽要去打怪獸》英文版配音的機會。

和她一起參與配音的是第八屆「21世紀杯」全國英語演講大會冠軍顧秋蓓,她飾演繪本中即將奔赴一線打怪獸的「媽媽」;小葉子飾演對媽媽無限依戀的「孩子」。

因為顧媽媽人在上海,小葉子遠在武漢,特殊時期,她們只能隔空錄製。

看到視頻中的小葉子自信大方介紹自己宅家的生活,流暢生動地進行英文配音,有多少人能忍住不給她點讚呢?

中國傳媒大學新聞傳播學部副部長、「21世紀杯」資深指導老師吳敏蘇教授,是此次配音的錄音指導,她對小葉子給予了很高的評價。

顧媽媽忍不住隔空喊話:「和小葉子的合作非常溫暖而愉快。」

一句句飽含熱情的肯定,送給了小葉子,也送給了很多如她一般善良勇敢的孩子。

儘管面臨著不能出門的無奈,忍受著沒有玩伴的孤單,她依然用自己力所能及的方式,用可愛溫暖的聲音,傳遞著對武漢的支持,表達著對其他小朋友的掛念。

2

成為英語牛娃,這些訣竅越早知道越好

作為父母眼中「別人家的孩子」,小小年紀已經參與英文配音,被知名教授誇讚,她到底怎麼做到的?父母背後又做對了什麼?

我們今天帶來了小葉子媽媽的採訪,以下是對話實錄。

記者:小葉子接觸英語多長時間了?

家長:小葉子2歲半進入幼兒園,開始接觸簡單的英語,3歲左右接觸親子閱讀分級繪本,到如今有將近3年時間。

記者:接觸英語後,小葉子有什麼明顯的變化嗎?

家長:一是有機會在一些場合暫露頭角,做雙語主持等,孩子更自信了;二是在國外旅遊中能自由聽說,甚至給我們做小翻譯;三是能聽懂外教課程、獨立閱讀英文原版書籍,極大拓寬了知識面。

記者:您是如何培養小葉子對英語的興趣的?

家長:從小葉子能夠用中文流利說童謠開始,大概1歲半到2歲左右,我們會給她讀一些英語童謠、給她看英語動畫和教她一些日常單詞,通過聽說培養孩子對英語的熱愛。

記者:很多家長表示,孩子學習英語只有三分鐘熱度,您是怎麼引導孩子的?

家長:在我看來,沒有孩子能夠學習一樣東西永不疲倦。開始是興趣,然後就需要堅持,只有堅持一段時間才會有結果,有了好結果,孩子自信了,能力提高了,自然又能在更深廣的資源中找到興趣!

記者:除了培養興趣和引導孩子堅持,您還用了什麼方法?

家長:

首先,家長給孩子創造一個輕鬆愉快的學習氛圍,得失心不要太重。考慮到孩子現階段只是學習語言,我們不要求考試或分數,她能輕鬆開展學習。

其次,家長要了解孩子,適時進行分析和引導。小葉子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也出現過瓶頸期,例如親子閱讀時間很長,她一直不能自主閱讀,我們就暫時忽略對語法的強調,多加入英文動畫、跟孩子在家裡進行英文會話,隨著孩子越讀越多,自然就更流暢,自主閱讀能力提高,也能暢快自信表達了!

最後,孩子的英語學習是家長、學校、培訓機構幾方面共同的結果,要通力配合,用對方法。如果說興趣是帆,堅持是漿,那麼老師和家長選擇的教育方法就是船上的舵,只有選擇合理的課程和好的學習平臺,才能事半功倍。

記者:您給孩子選擇的是哪類學習課程和平臺?

家長:孩子的英語學習,以線上課程為主,並注重把英文作為工具來學習別的學科知識, 我的基本要求就是,純正語音的外教,在孩子語言啟蒙期讓口音定型。

所以我們選擇的機構有優質外教純正的語音聽說、強大的教師資源和完備的服務體系,拓展的英語資源和拓展知識都是別家不可比擬的。

例如裡面會涉及到關於重力的物理知識、關於哺乳動物與爬行動物的區別的生物學知識, 還有關於歷史文化方面的淺顯知識。而數學一直都是與英文同時教授的,外教講授的學習方法很有趣,讓孩子很容易接受。

當然,英語學習教材的系統性也很重要,一定要有可以一直學習下去的通道。

記者:您認為孩子和家長應該如何更好地選擇在線教育?

家長:想要給孩子做加法,父母首先要學會做減法。現在線上資源超級多,家長一定仔細研究課程是否符合孩子的年齡和承受能力,不選擇同質化嚴重的課程。

其次,父母要知道孩子需要怎樣的組合,是聽說加閱讀,還是英文加藝術?通過自己研究、聽聽老師的試講、問問學過的家長等方式,來綜合判斷。

最後,父母最好在旁邊默默陪伴一段時間,看看課程是否適合孩子,有沒有堅持的可能,預習和複習結合起來,讓孩子在課上能夠胸有成竹,就能自信地繼續了。

記者:在線課程中選擇外教老師時,您有什麼建議?

家長:根據孩子的性格吧,父母覺得嚴格認真的老師好,但孩子對能拓展的、有趣的老師更感興趣。

負責任地說,我們目前學習的機構有很多別的機構沒有的資源,只要父母用心,就能夠選擇到很多「寶藏」老師。不論怎樣選,在孩子的語音語感的培養期,必須要選口音純正的優質外教。

記者:除了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鍛鍊孩子的學習毅力,您平時還注重培養孩子的什麼品質?

家長:溝通能力是如今社會的能力之王,基礎就是表達力,要做到中英文都能自主表達,我們特別注意從兩方面引導孩子:一是要言之有物,需要充實更多知識;二是刻意練習,每件事都做好準備,認真執行。

此外,我們尊重她,讓她有價值感,做任何決定、參加任何項目都和她商量,鼓勵她做力所能及的家務,從各種小事培養孩子的責任感和韌性!

記者:小葉子能參與配音、成為演講大會VIPKID選拔區優秀選手,您覺得作為家長,您都做對了什麼?

家長:對自己的孩子足夠了解,選擇了適合她的線上培訓機構和優質外教,沒有走彎路,並且一直堅持下來,非常幸運。

機會只青睞有準備的人,這話雖然老套,但沒錯!我們和孩子一起努力,一起等待,就有了不錯的結果。

記者:您還有什麼想跟其他家長分享的嗎?

家長:孩子是自己的孩子,沒有人能夠比我們更能夠幫助到她。在壓力如此之大的現今,我理解的快樂教育在於不懼壓力,不去逃避,並且「化千斤壓為繞指柔」,仔細甄別、用心聆聽、認真陪伴,最適合自己孩子的就是最好的。

記者:非常感謝您能夠和我們分享心得。

家長:謝謝。我也希望能和大家多交流想法和經驗。

選對平臺,用對方法,每個孩子都能發光!

我們為小葉子的堅持與閃亮鼓掌,更為小葉子父母的遠見和睿智而止不住讚揚。

日本兒童早期教育的鼻祖木村久一說過:「家長要善於細心地觀察孩子,從孩子的一舉一動和支言片語中去發現孩子的求知慾。」

學習英語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孩子保持興趣、堅持到底,更需要家長有力的引導和合理的選擇,從而幫助孩子不斷突破自己,長出自己的能量。

現在小葉子的這段配音已經上線了,大家可以通過「21世紀杯」在線公益演說活動,像小葉子一樣來給疫情繪本配音,還可以發表公益演說。

相關焦點

  • 二年級小學生全英文配音抗疫宣傳片,看哭千萬人:擁有這項能力的孩子,未來可期!
    在過去的一年,有這樣一個孩子用自己獨特的方式感動了我們,溫暖了無數人。 來自上海的二年級小學生張筱悠全英文配音《武漢莫慌,我們等你》宣傳片,引人淚目。而她標準的英文發音更是讓中國日報也為之點讚。  許多網友表示,看視頻的第一眼就被小女孩一口流利的英文震撼到了。小女孩的英文太好了,自己在國外留學了兩年說英文還是中式味,這位小朋友的美式口音比很多英專的大學生都強。
  • 2020首部小學生全英文抗疫公益紀錄片《十二少年·武漢戰疫故事...
    「我們拍攝這個紀錄片的初衷,一方面是希望孩子們記住這一年,希望他們將來成為有擔當、有社會責任感的人;一方面是希望通過這種方式讓全世界更多的人了解真實的武漢。」2020年7月20日,一部由12名少年講述的武漢戰疫紀錄片在長江雲等媒體平臺首發上線。
  • 首部「抗疫」英文紀錄片《武漢戰疫紀》感動全球網友
    近日,中國國際電視臺推出時長33分鐘的英語新聞紀錄片《武漢戰疫紀》,回顧武漢「封城」一個多月來發生的真實故事。這也是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以來,首部展現武漢「抗疫」歷程的英文紀錄片。該片總導演葛雲飛表示,武漢疫情不僅讓全國同胞揪心,也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因此中國國際電視臺決定拍攝一部英文紀錄片,真實記錄武漢發生的故事。該片以新聞紀錄片的形式,對重要節點進行梳理,用海外受眾熟悉的語態,和感人至深的故事,真實記錄了武漢的「抗疫」過程,為海外觀眾展示了他們知之甚少的「抗疫」中的武漢。
  • 首部武漢「抗疫」英文紀錄片上線!加油,武漢!
    日前,CGTN(中國國際電視臺)推出英語新聞紀錄片《武漢戰疫紀》。這是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首部全景展現武漢「抗疫」歷程的英文紀錄片。《武漢戰疫紀》回顧了過去一個多月,在這座千萬級人口的城市裡,疫情是如何從快速暴發到逐漸被遏制的全過程。
  • 《戰疫故事·武漢》在哪裡看 新冠肺炎疫情感悟作文參考
    《戰疫故事·武漢》在哪裡看 新冠肺炎疫情感悟作文參考  「你們一定要平安歸來!加油!」2月21日電影頻道融媒體《戰疫故事·武漢》首集直播,導演周星馳連線西南醫科大學附屬中醫院第一批援助湖北救援隊隊長雷波,為前線醫療隊員加油。「雷波醫生你好,我是周星馳,你們為挽救生命全副武裝,你們是我心中的蓋世英雄。」
  • 這部英文紀錄片,讓全世界看到最真實的武漢「戰疫」
    近日,中國國際電視臺推出時長33分鐘的英語新聞紀錄片《武漢戰疫紀》,回顧武漢「封城」1個多月來發生的真實故事。這也是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以來,首部展現武漢「抗疫」歷程的英文紀錄片。 截至3月9日,《武漢戰疫紀》視頻觀看量已經突破2000萬,其中,海外觀看量高達500萬。
  • 首部武漢戰疫真實紀錄片引爆海內外反響:武漢!全世界挺你!
    回顧武漢「封城」1個多月來發生的真實故事。他們為保護人類免受病毒感染所作的努力將永遠被銘記。截至3月9日,《武漢戰疫紀》視頻觀看量已經突破2000萬,其中,海外觀看量高達500萬。《武漢戰疫紀》回顧了過去一個多月,在這座千萬級人口的城市裡,疫情是如何從快速暴發到逐漸被遏制的全過程。
  • 《武漢:我的戰疫日記》書寫感天動地捍衛生命之歌
    此時距離第一季結束僅間隔十天,《武漢:我的戰「疫」日記》從十集到十九集5分鐘的微紀錄片接續而來。而且立意更高遠,主題更明確,那就是把對生命的關照拓展寬度,把普通人戰疫的故事升華為全人類在大災難的考驗下捍衛生命的史詩,如泣如訴,委婉動人,悽美悲壯,但感動山河。   看吧,一位39歲的女患者朱紅,於1月23日在武漢協和醫院被確診為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患者,後連夜轉往金銀潭醫院。
  • 《開學第一課》充滿武漢元素 三個武漢伢登臺講戰疫故事
    今年央視《開學第一課》首次在武漢設置了分會場,武漢課堂所在地為曾經的方艙醫院所在地洪山體育館。一群親身經歷了戰疫的武漢伢們,也參與了節目錄製,更加意義非凡。昨晚,全省中小學生集體收看了《開學第一課》,錄製時坐在「武漢課堂」觀眾席上的武漢市青山區鋼城十七小學生熊恩豪,盯著電視認真看完節目,他說「永遠記得讓我們這個城市重啟的每一個人!長大了也要做祖國需要的人!」
  • 武漢三朵審計「金花」在京講述戰疫故事
    活動安排也很特別:從千裡之外邀來武漢三朵審計「金花」——柳燕、康倩倩、馬玲玲。    雖然是審計宣傳中心黨支部的主題黨日活動,但是審計署其他部門的70餘名黨員幹部也參加了此次活動,大家一起聽三朵「金花」講述不尋常的戰疫故事。    戰疫事跡受到全國同行關注    今年2月是武漢戰疫最艱難的時刻,武漢市審計局140多名黨員幹部都奮戰在抗疫一線。
  • CGTN英文紀錄片講述武漢封城故事,外網播放量破千萬引熱議
    中國國際電視臺(CGTN)製作了時長33分鐘的獨家紀錄片:武漢戰疫紀(The Lockdown: One Month in Wuhan),記錄了武漢封城之後的故事。這則英文紀錄片也讓更多外國人了解到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疫」中,中國人付出了多少努力。
  • 央視播出首部33分鐘英語新聞紀錄片《武漢戰疫紀》
    &nbsp&nbsp&nbsp&nbsp3月13日,記者從北京獲悉:日前,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國際電視臺推出了由著名記者葛雲飛拍攝的時長33分鐘的英語新聞紀錄片《武漢戰疫紀》,引起了很大反響。
  • 成都:戰疫英雄進校園 向小學生講述武漢一線故事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王鑫昕)兩位曾在武漢一線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資深醫務工作者近日通過視頻,向成都泡桐樹小學的孩子們講述了武漢戰疫故事。 這是該校在常態化疫情防控期間為孩子們精心組織的「戰疫情、迎大運」健康文體活動內容之一。
  • 五歲會用英文寫故事!斑馬AI課從小培養孩子雙語思維能力
    三月初的一天,申麗娟和女兒像往常一樣躺在床上,女兒突然自顧自地,在一旁叨叨了一長串很長的英文句子,給申麗娟嚇了一跳。孩子無意間的舉動,讓她既感到驚訝又有些隱隱地擔憂:是不是最近在家陪孩子學習給太多壓力了?怎麼孩子才5歲,就能突然蹦出這麼多英文句子?於是,申麗娟趕緊攬女兒入懷跟女兒聊了聊。
  • 《中國醫生戰疫版》記錄真實——白大褂背後的故事
    直到這場災難和每個人息息相關。我想,我們永遠不會忘記,那段抗擊新冠肺炎的黑暗日子。面對這場突如其來的危機,一批批醫護人員從全國各地趕赴武漢,在短時間內重組抗疫戰線,讓城市得以新生,讓人民擁有希望。透過《中國醫生》戰疫版的鏡頭,我看見武漢大學人民醫院呼吸內科的副主任醫師餘昌平始終用樂觀積極的心態面對治療,每天拍小視頻記錄自己的治療日常。
  • 紀實周報 | Netflix新片聚焦轟動全美虐童案,英文紀錄片《武漢戰疫紀》海外熱播
    日前,CGTN(中國國際電視臺)推出英語新聞紀錄片《武漢戰疫紀》,這是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首部全景展現武漢「抗疫」歷程的英文紀錄片。疫情爆發以來,CGTN前方記者團隊深入疫區,忠實記錄了在極端困苦中生命被拯救的故事,回顧了過去一個多月疫情從快速暴發到逐漸被遏制的全過程。
  • 「武漢戰疫」團員青年突擊隊:用90後的鎧甲貢獻戰疫力量
    這是一支年輕的團隊:從最初的5人,逐步壯大到41人,他們全是90後。這就是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武漢戰疫」團員青年突擊隊,1月25日,他們出徵武漢,成為廣東開赴武漢醫療隊的第一支青年突擊隊。他們勇擔當、敢擔當、能擔當, 用90後的鎧甲來保家衛國,貢獻戰疫青春力量。義無反顧奔赴武漢戰場1月25日上午,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發出組建醫療隊馳援武漢的通知。
  • 8歲的美國女孩從武漢撤離,最終卻在美國感染了COVID-19
    當冠狀病毒在武漢全面爆發時,所有在武漢的美國人都心急如焚地想要離開,其中就包括了赫敏·迪基的父母。這個8歲的美國小姑娘幾經曲折後終於成功登上返回美國的撤離航班,然而讓她父母意想不到的是,遷居美國半年後,她再次被病毒包圍了。這一次,小姑娘沒有逃過病毒的魔掌,不但她感染了,她的父親和祖父母也感染了。出生在中國的美國「小女巫」據《華爾街日報》報導,現居在田納西州孟菲斯附近的赫敏擁有一頭漂亮的金髮和碧藍的眼睛。
  • Netflix新片聚焦轟動全美虐童案,英文紀錄片《武漢戰疫紀》海外熱播
    1.CGTN英語新聞紀錄片《武漢戰疫紀》海外熱播日前,CGTN(中國國際電視臺)推出英語新聞紀錄片《武漢戰疫紀》,這是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首部全景展現武漢「抗疫」歷程的英文紀錄片。疫情爆發以來,CGTN前方記者團隊深入疫區,忠實記錄了在極端困苦中生命被拯救的故事,回顧了過去一個多月疫情從快速暴發到逐漸被遏制的全過程。這部33分鐘的紀錄片用海外受眾熟悉的語態,為海外觀眾展示了他們知之甚少的「抗疫」中的武漢。
  • 注意力就是學習力:比智商更重要的,是讓孩子擁有這項能力
    如果僅有超高的智商,而沒有足夠的意志力,孩子的人生軌跡也只不過是單輪驅動的原地打轉而已。《意志力》一書中講述過一個調查實驗,心理學家在紐西蘭跟蹤了1000個孩子的成長境況,這項調查從孩子們出生開始一直到他們32歲。調查記錄下這1000個孩子的意志力狀況、還包括他們取得的考試成績、社會成就、他們的精神狀況、經濟地位等等。